1、 探究农产品个深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对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各级政府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财政和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也在显着加大。但是,随着农产品深加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其融资需求也快速增加,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普遍存在因缺乏资金而无力进行更新改造或扩大生产能力的现象;一些重点龙头企业集团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感到融资困难。一、东北农产品深加工融资需求迅速扩张近年来,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需求迅速扩张。导致这种扩张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资金进入门槛较高,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由于农产品深加工对
2、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要求较高,规模经济特征较强,因此,进入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资金门槛高,必然导致其融资需求增长较快。此外,近年来,在政策的有效引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东北三省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很快,也推动了其融资需求的迅速增长。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等能力的要求显着提高。但在目前东北地区农产品的深加工业中,一方面,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关键技术和设备长期大量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缺乏对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甚至由此形成关键技术和设备进口落后再进口的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放大了其融资需求。
3、在东北地区经常可看到诸多精深加工企业的关键技术设备系从国外进口,且居国际一流水平。这些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进口,需要的资金规模往往比较大,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更多。由于国内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差,难以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或再创新,很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国际上就有技术更为先进、性能更为优越的同类设备问世,导致国内厂家耗费巨资进口的关键性加工设备丧失其先进性,甚至重新沦为落后,进而导致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国外有些农产品加工设备的生产商,依靠其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频繁升级加工设备来扩大产品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市场。此外,我国
4、有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虽然设备比较先进,但由于缺乏操作先进设备的技术工人,导致先进的设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一流的设备难以产生一流的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从而加剧企业的资金浪费、增加企业的融资需求。3.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收购季节性强,资金需求时限性强东北三省的农作物,如稻谷、玉米、大豆等生产是一年一季,因此具有收购时间集中、原料储备时间长、对流动资金的季节性需求比较大等特点。以粮食加工企业为例,每年 10月至次年 5 月是粮食收购旺季,加工企业必须把全年加工所需的原料集中备足。在收购旺季,加工企业如果缺乏足够的收购资金,不仅其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其全年的均衡生产更难以实现。在现有的金融体制下,加工企业的
5、融资难问题必然会加重。此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储备量大,不仅增加了其资金占用和仓储保管压力,还增加了其利息支出和经营风险。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林德大集团为例;近年来,该企业每年需要在收购季节收购玉米 40 万吨、大豆 60 万吨、水稻 10 万吨,为此每年占用收购资金最多接近 20 亿元,相当于该公司 2004 年销售收入的 59.2、税后利润的 235.0。北大荒米业集团2004 年收购稻谷 120 万吨做原料,在收购高峰期需要贷款 20 亿元。二、对融资难问题的深入分析(一)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融资难,既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般原因,又有特殊原因从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
6、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第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外源融资基本上来自银行(信用社)贷款。由于是通过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债券融资或商业票据融资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其渠道较窄。第二,中小企业争取银行贷款难。主要由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于多数中小企业资产少、规模小、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且变现困难,加之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多数中小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多数中小企业
7、难以通过信用担保获得信用增级。现有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导致农村金融抑制和资金外流的问题过于严重。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有信用等级在 A 级以上,并是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才有可能申请农发行的贷款。有些地方还要求贷款企业在农发行开设基本帐户。第三,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争取财政资金支持难,甚至要全面了解来自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信息也比较困难。据吉林省反映,政府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资金支持项目,大多给了大企业。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有关。如 2004 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户均拥有的资产总值仅为 1637.82 万元。目前,在东北地区的 4
8、000 多家大米加工企业中,日加工能力超过 150 吨的企业仅占 10。到 2005 年 3 月,经吉林省农发行认定有贷款资格的 33 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 11 家属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还与其行业特殊性有关。部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反映,由于其资金需求量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额度小,难以满足其贷款需求;或由于资金需求时间急,如仅以企业的有效资产作抵押担保来获得贷款,难以满足季节性、临时性的大量资金需求。此外,从行业特殊性看,导致东北地区精深加工业融资难的原因还有:(1)发展阶段的原因。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在总体上仍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甚至
9、相当一部分处于起步阶段。调查显示,农产品深加工业融资难,最难的是起步阶段。(2)行业金融政策方面的原因。尽管目前国务院已批准农发行对粮食加工企业、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但按照现行政策,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发行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的贷款,仍是可望而不可及。通常,农发行的资金只有通过国有粮食企业才可授贷,因此,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使用农发行的贷款,必须通过国有粮食企业办理手续,委托后者代为收购,并向其支付一定的手续费。(3)结算年度报告期的原因。我国采取公历年度作为资金结算的报告年度,每年 12 月 31 日结束,此时正值
10、东北地区的粮食收购旺季,也是银行货币的回笼期。但农产品加工企业却因大量收购粮食原料,占用信贷资金大,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信用等级偏低,给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授信产生不利影响。(二)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既区域经济和金融环境方面的因素,又与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方式相关首先,以吉林省为例,受历史和区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该省被工行和农行列为金融高风险区,基层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对信贷额度和贷款权限也实行从严控制,严重限制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支持能力。如在全国农行系统中,农行吉林省分行属于发展比较落后的亏损行,内部评定为 D 类行。2000 年以来,该分行为
11、“扭亏增盈,快速发展”,共撤并无效、低效和亏损的基层营业网点 834 个,其中,89.2(744 个)属于县域内的基层营业机构。农总行对吉林省分行的资金计划未实行资产负债管理,而是实行规模管理,贷款权限采取授权管理,从紧、从严控制。其次,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历史基础较长,农产品加工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行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如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厂房和机器设备的产权不清,利用其进行贷款的抵押担保,往往面临着法律障碍,甚至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也难以办理有效登记。 其三,在主要依靠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的农产品生产体制下,由于农产品期货市
12、场和批发市场不发达,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收购方式的原因,增加了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成本和融资需求。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某油脂集团为例,与沿海大豆加工企业相比,该公司从农民手中收购大豆,每吨要多支付收储成本 50 元、大豆原料储备的财务成本 60 元、大豆加工品运费(运到大连或山海关)70 元。由于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小农产,该企业每年仅为组织大豆的订单收购,就需要支付费用近 3000 万元。(三)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既有现行金融制度方面的原因,也与财税政策和财政支持方式相关当前,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除与现行金融制度密切相关外,现有财税政策和财政支持方式,
13、也是重要原因所在。第一,虽然我国已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了增值税转型的改革试点,但现行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仍存在对深加工企业“高征低扣”的现象,从而加重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税收负担。第二,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体现在对龙头企业的地方税优惠上,存在“中央政府请客,地方政府买单”的问题;而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许多优惠政策实际上难以落实。第三,在国家对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一些项目支持中,目前不论项目大小都统一一定的数额。对于一些大型项目来说,这种支持力度过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第四,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某些无偿支持,容易加剧企业之间苦乐不均,存在财政支持惠及面小的问题。
14、如采取财政贴息支持的方式,其惠及面将更大一些。(四)东北地区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从根本上反映其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 学问聪明人正式运营 学问资料大全正式运营 学问订餐 免费体验 学问公益 诚邀志愿者力弱,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固然有金融环境和金融制度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却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在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品牌方面创新能力和新设备开发能力弱,市场空间难以得到有效拓展,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导致深加工业自身盈利能力差,内源融资能力弱,对民间资本、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也不强。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仅 20 余种
15、,远远少于美国的 3000 多种。根据调查,目前东北三省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过程中,过度重视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轻视企业家的现象比较严重,产品宣传和营销网络建设严重滞后于项目建设的现象更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此外,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还导致部分农产品初加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重,从而间接加剧了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资产的专用性和固定成本的不可转移性,这些产能过剩的农产品初加工行业对资金的过度占用,导致深加工业可用资金进一步减少。要想有效解决在东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针
16、对性地将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同加强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的金融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将优化区域经济与金融环境,同促进农业产业链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将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同完善财政政策和对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支持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增强其创新能力,同解决农产品初加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第一,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政府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和创业辅导、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发挥其对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特殊作用;第二,借鉴国内外经验,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融资困难的缓解;第三,因地制宜,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第四,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业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探索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有机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