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docx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64411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相聚在节日之探究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七(4)班 第一小组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泼水节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春节简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

2、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起源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春节

3、(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夏商时代产生的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现称朔望月,即后所述“阴月” )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朔日)为月首,同时以冬至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现称回归年或太阳年,即后所述“阳年” )为年,并设闰月调整阴月阳年。以正月朔日的子时(夜半)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岁末年初要进行旧一年丰收的庆祝和新一年好收成的祈祷,于是产生一系列祭神、祭祖、庆祝、祈祷等活动。“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于岁首(一年开始)时间的确定(换言之,月序的排列)还与天文历法有关(如前所述) ,传说夏在寅月(今农历正月)

4、,商在丑月(今农历十二月) ,周在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 ,秦在亥月(今农历十月) ,到西汉才又恢复夏正,定寅月(今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元日、新正等,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其实指导农时的是夏历的阳历部分-二十四节气) ,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农历) ,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纪年不用公元纪年法而用民国纪年法)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 ,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实际上古代的“春节” ,是指农历

5、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习俗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又名:龙舟节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 ,端是端午节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 “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 ,改为“端午” 。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来源据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

6、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 、 天问 、 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

7、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8、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

9、,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来源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

10、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 3 至 7 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 ,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 ;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 ,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同学们的感

11、想通过班级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活动,我们不光书本上了解了知识,还了解了我国最传统的一些节日,让我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如:重阳节为敬老节,教师节辛勤园丁的节日,中秋节为团圆节,国庆节,劳动节广大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有春节等等。这都能教育现在的我们,让我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但我想:在保留我国的一些基本节日时也可引进西方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恩重于泰山的道理。它能更好的引导我们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老师教我们如何制作小报,听

12、了老师的教导,我们小组做的是电子小报,在做电子小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节日的习俗,更明白了小组团结一致的重要性。七(4 ) 张缘 31 号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风。赏菊饮酒、吃糕、拜祭祖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通过节日的各项活动,联络亲友间的感情。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使传统的节日充满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伴随着中国梦,传承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从而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重阳节又是敬老节。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

13、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他们的关爱,又是年轻人继承“财富”的需要。一句话: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身边事做起,当老人需要帮助时,让个座位或扶一把、聊聊天问个好等等,以此献出一份爱心来展示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总之,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精神,必须持之以恒。七(4) 陆轶之 22 号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

14、、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和形成的必要条件。七(4)

15、夏鑫 19 号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古人谈论节俗,总关乎伦理道德,无不强调其教化

16、方面之重要性,以达弃恶扬善,激浊扬清,如西汉贾山在至言中说:“风行俗成,万事之奠定。”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而多彩 七(4 ) 杨浩 30 号探究了各名族传统节日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远远比汉族多多了。但有些民族竟然不过春节,例如藏族。而且它每个月都有两三个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而且又很多节日最后一个字不是“节” ,而是“年” ,例如“藏历年” , “苗年”等等。有很多节日,都是因为人们渴望丰收而创造的节日,我觉得这些节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当然,传统节日中也不缺一些奇怪的节日,例如“沐浴节”, “雪顿节” , “踩鼓节”等等。这些我认为奇怪的节日,也为各民

17、族传统节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也有一些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节日,也就是一些迷信活动吧,比如“驱鬼节”之类的节日。还有一些节日就是纪念一些人或事情的节日,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之类的。从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了解以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七(4) 姚韵 6 号探究是一门学科,它并不需要语文强大的语言沟通能力,也不需要数学缜密的思维,同时也不需要英语超常的词汇记忆力。它只是一门附科,却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它只需要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大脑,便能一展宏图。通过办小报,做实验竞争比赛评分获得成绩,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上进。探究课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是将人进阶的一个过程。初中的探究课所剩无几了,我们更应该去珍惜那每周一节的探究课。 七(4) 胡锦江 27 号总结:本次对各民族节日的探究,不仅让同学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团结协作了。大家都了解到了传统节日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它、把习俗传承下去,不至于让这些风俗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