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合作探究学习.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564387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探究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合作探究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合作探究学习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把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的那种传道、授业、解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了。教师要把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深刻

2、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和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自主求知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崔恋教师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由此可

3、见,学生所有的技能都不可能靠老师的讲解而学会,它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践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方可掌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呢?1、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课堂上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等,注意不让少数的尖子生垄断课堂,尽量让那些所谓的差生参与回答,耐心点拨,循循善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省时高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着讲;学生确实不懂的,教师就应适

4、时、适当点拨,要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朗读,以读导悟,悟其义、悟其情、悟其理,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2、培养自学能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自己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可见,自主学习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是种综合能力,包括对信息反应敏捷的能力;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方法的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心理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个逐渐的过程,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如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在认识汉字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部首自学同部首的汉字,根据

5、拼音学习同音字,在一定阶段内,举行“谁识的字多”的竞赛,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让学生认识除教材以外的大量的汉字。3、教给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的做到主动地学习。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学会生字、新词,中高年级还应根据预习提示的要求和课后问题读懂课文,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对于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在大脑中长久地保持。课上完后,要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

6、容回忆一遍,并要学生每天临睡之前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二、互动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它是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等。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他们具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1、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动”而不乱, “动”中有序。学生要在这种互动状态下的合作学习逐渐学会以下几点:1、学会倾听。能专心听取别人的观点,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做出判断评价。2、学会质疑。存在疑问时,能有

7、礼貌地请对方作进一步讲解。3、学会表述。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看法。4、学会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2、科学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组学习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三、质疑探究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有学习的动机,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愿望。看似乎平淡的语文教材往往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

8、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题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句段、课文插图、课文标点、课文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提出疑问。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课文为什么用坐井观天作题目?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气氛,鼓励

9、学生大胆质疑,增强质疑求异的信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另外,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作有的放矢的处理。对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地给以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对与众不同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各抒己见,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探究的结果就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对问题积极探索的精神。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位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之成为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