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人的事故 我们的教训常言道, “智者用他人的教训提醒自己,愚者用自己的鲜血警示他人” , 在工作中,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石头砸在别人的脚上自己疼”的安全意识,须知一个事故就是一本教材,一个事故就是一间课堂。聪明人把他人的教训当做自己的财富。他知道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全面考量自己的管理思路与管理行为,全方位检查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各类措施,从他人的教训当中找到自己管理中的短板,把别人的教训当成一面明亮的镜子,认真查找自身的不足,把他人的事故看成一种稀缺的资源,倍加珍惜,充分利用,从中大有收获;愚蠢的人把他人的教训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或当作与人炫耀的噱头,抱着看热闹的心理和与己无关的态度漠视这笔“难得
2、的财富” 。为此,我们编辑了本煤气事故案例学习读本。事故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可以看到:违规进入密闭空间冒险作业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不遵规程随意作业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不按作业程序审批擅自作业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不知晓设备特性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不了解工艺变化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不熟悉周围环境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监测仪表发生故障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作业人员心存侥幸导致事故发生者有之.物的因素、人的原因,导致了一幕幕人间悲剧。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别人亡羊我补牢,邻家失火我查灶。把别人的教训当财富,他人吃“堑” ,长我们之“智” 。愿我们的员工都是“智者” ,愿我们的企业安全发展、再创辉煌
3、!- 1 -第一章 煤气柜事故案例案例一、宝钢旗下钢厂煤气泄漏致 6死关 键 词 :割 断 煤 气 封 堵 盲 板 螺 栓 盲 板 脱 落 煤 气 倒 灌 进 柜 柜 内 人 员 中 毒2012 年 2 月 23 日 11 时 50 分左右,位于南京雨花台区的梅钢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导致转 炉煤气倒灌 进煤气柜,造成柜内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大修施工的 13 名作业人员煤气中毒,其中 3 人当日抢救无效死亡。据查,造成这 次事故的初步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割断了煤气封堵盲板螺栓,导致盲板脱落,煤气倒灌进柜内,造成柜内人 员中毒。案例二、唐钢 5万 m3转炉煤气柜爆炸事故 关键词:置换不彻底2003
4、 年 9 月 15 日 17 时 20 分,陕西省某钢铁企业 50000m3 煤气发生爆炸,造成 5 人当场死亡, 1 人 抢救无效死亡, 3 人受 伤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50 多万元。1.事故概况2003 年 9 月 14 日 14 时 30 分左右,该公司机动厂煤气站职工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煤气柜顶部距离中心放空管 lm 处有 1 条 3m 多长的裂缝,沿径向分布,煤气泄漏严重,立即进行了报告。公司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研究确定了以胶粘方法进行检修补漏的方案。当晚 11 时 50 分,煤气站做完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将煤气柜中节 I、n 和钟罩部分高度降至零位;给煤气柜煤气入口管
5、道加了盲板;封了进出口水封;打开了旁路,使煤气不再进入煤气柜,直接供给用户;打开了煤气柜顶部的放空阀门;连接了蒸汽管道,打开了蒸汽阀门,通人蒸汽进行吹扫。9 月 15 日 9 时多,公司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机动厂的领导再次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又发现了几处小漏点。之后,由机动厂负责补漏检修工作。机动厂安全科负责同志用袖珍式 CO 监测仪检测了小漏点处的 CO 含量,公司安全环保- 2 -部的技术人员在放空口处取样用防爆筒做了爆发试验,均未发现超标现象。检修人员即用角向磨光机对泄漏点表面做打磨清理,另 1 人用强力胶加玻璃纤维布在清理后的金属表面进行粘接。这样修补了三个漏点后,已是 n 时多,上午工
6、作结束。下午上班后,大约 14 时 30 分,机动厂检修车间副主任安排 6 个人分成 3组,按照上午的方法进行打磨粘接修补,检修工作进展正常。17 时左右,分厂领导带领 2 名车间领导上到柜顶进行检查。17 时 20 分,爆炸事故发生。爆炸将煤气柜钟罩顶板近 1/3 部分炸翻,造成 6 人落人气柜内 5m 多深的水中,3 个被冲击波和气浪冲到气柜顶部周边致伤。6 名落水人员中 5 人溺水死亡,1 人受伤。另 3 人中,1 人因烧伤医治无效死亡,2 人受伤。案例三:三万煤气柜爆炸事故 关键词:气柜气囊 不合格煤气进入气柜燃爆事故 事故当天煤气柜值班人员 8 点接班后检查设备和仪表信号,一切正常。
7、当时柜高 19m,柜容 30000m3,煤气柜后的 3 号加压 机运行时出口压力 58kPa,向用户送出量 1.6104mah 。8 时 30 分对煤气柜出口取样化验, O2 体积分数为l、 CO 体积分数为 40%、CO2 体积分数为 23.8,气柜内煤气成分在合格范围内。煤气柜值班人员接班后通知炼钢厂要求回收煤气,但柜高、柜容显示始终呈下降趋势, 9 时 25 分柜容下降至 1.0104m3报警,接着柜高 5m 的下限报警,为防止活塞着床,值班人 员调整煤气加压机出口压力,由 5.8kPa 降至 2.4kPa,煤气送出量减至 6000m3h,并通 过 公司总调要求炼钢厂抓紧回收煤气,柜容最
8、低达到5000m3。9 时 33 分值班人 员看见柜高显示呈上升趋势,确认炼钢厂开始回收煤气。9 时 40 分当柜容升到 8000m3。,值班人员感觉到地在震动,接着听到轰的一声巨响,煤气柜爆炸事故发生了。与此同时柜高显示 23m 多,柜容在 3.0104m3 以上,瞬间又降至 10m 多,柜容在 1.8104m3 左右。 值 班人员跑到操作室外,发现煤气柜顶一股烟尘冲向天空,气柜配重块有的掉下。2. 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值班人员迅速通知炼钢厂停止回收煤气,紧急停止煤压机运行,关闭气柜进出口阀门,封柜前 u 形水封,切断气柜与煤气系统的联系。并- 3 -通知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做好事故应急处
9、理,对气柜周围环境进行煤气检测和警戒。 事故后连续 3 次取样化验柜内煤气成分 02体积分数为零,C0 体积分数分别为 22.8、23、23,C0 2体积分数分别为 29、29.6、29.8。 气柜爆炸后对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 70 多万元。经检查、气囊胶帘未有大的破损,转炉煤气无大量外泄,未造成人员中毒和柜外燃爆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3. 事故原因根 据 现 场 勘 查 和 事 故 前 后 柜 高 、 柜 容 记 录 数 据 以 及 煤 气 进 出 口 煤 气 成 分 分 析结 果 , 可 以 证 明 此 事 故 为 转 炉 煤 气 燃 爆 事 故 , 燃 炸 点 发 生
10、 在 气 柜 气 囊 内 。 (1)发生事故时,现场值班人员反映,听到柜内沉闷轰响,柜高由 5m(柜容 8000m3)突然上升到 23m 多(柜容 3103m3。以上),然后又降至 l0m 多,事故是在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柜容由 5000m3。上升至 8000m3。时发生的。事故后检查发现,在气柜内壁高 23m 处有严重自下而上的刮痕,深度为 lmm,刮掉的油漆还垂直悬挂在上面,相对应活塞部位也残存有漆皮,说明爆炸时气柜活塞是由下往上运动,爆炸发生在气囊内。(2)事故发生后,曾连续 3 次取气柜内煤气样化验,CO 体积分数为 23左右,氧含量未检出,事故前气柜出口 02体积分数为 l,CO 体
11、积分数为40,说明气囊发生了 2CO+O2=2C02:的化学反应,O 2被消耗掉,CO 体积分数下降属化学件爆性。(3)柜内检查发现,对着煤气柜进出口附近的气囊有过火现象,胶帘大面积鼓包和烧损,有的胶皮烧掉露出尼龙线,离开此范围烧损情况减缓,损坏的煤气进口管上波纹节也有过火现象,这些都说明气囊发生了爆炸。(4)气柜的损坏,是由于气囊内发生燃爆,气柜活塞高速上升,活塞至柜顶空间,空气急剧压缩,造成柜顶在薄弱部位的物理性爆炸,同时活塞的不均衡向上运动,造成 52 条地脚螺栓中有 47 条滑扣脱落,4 个螺杆拔起,1 个螺杆折断,柜底与基础分离裂缝约 100mm。(5) 气囊爆炸的原因 气柜内回收运
12、行的介质是转炉煤气,转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 C0,是有毒- 4 -的可燃气体,CO 体积分数为 6070的转炉煤气爆炸极限18.2283.22,爆炸范围宽下限偏低,危险性大。氧化剂系气柜内转炉煤气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由于炼钢厂在回收煤气过程中没有 O2,CO 在线连续自动监测分析,致使 O2含量超标达到爆炸范围的不合格转炉煤气进入气柜。激发能源是煤气管道内的焊条头、焊渣、焊瘤等异物的摩擦碰撞和煤气中低燃点的硫、磷、化学性强的 FeO 的存在。通过对气柜内更换下的煤气管道和除尘风机出口等处取样分析,确认转炉煤气灰尘中含有硫、磷和 FeO。在空气中能自燃的磷往往成为点火源。硫易燃,化学活性强的氧化亚铁
13、还能降低点燃能量。根据有的钢厂介绍,转炉煤气灰尘见空气后能冒烟自燃,并发出刺鼻的SO2气味。根据气囊过火现象分析,胶帘被高温灼烧,鼓包脱皮的严重部位对着气柜煤气进口范围,可以判断燃爆的激发能源诱发点在气柜煤气进口附近。案例四:一起煤气柜爆炸事故分析关键词:氧含量超标2002 年 3 月 7 日 21 时 30 分左右,湖北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兴利华公司煤气柜发生爆炸,将煤气柜钟罩顶盖全部掀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35 万元,所幸无人伤亡。一、事故经过2002 年 3 月 7 日凌晨 5 时,夜班停 3#造气炉进行处理,5 时 30 分,炉气化验合格后开始送气。7 时 50 分,早班接班后停
14、3#造气炉。9 时 25 分,调度通知合成工段加大用气量,造成造气工段需加大造气量,故开 3#炉,11 时 10 分又停 3#炉换开 1#炉,11 时 45 分停 2#炉改开 3#炉,14 时 45 分又停 3#炉,改开1#炉。15 时 20 分,调度通知开 3#炉,3 台造气炉同时运行至交班。整个早班没有对 3#炉进行清炉处理。中班接班时,早班主操向某对中班主操交班说:对不起,因为不知道下午会加大供气量,你们把 1#炉处理一下,1#炉的氧气喷嘴有问题。16 时 30 分左右,中班开始处理 1#炉。17 时,3#炉气出口温度 276C。当时化验工较忙,没有对炉气的氧含量进行分析,当班操作工误认
15、为是炉结焦引起的,未进行处理。18 时,3#炉炉气温度下降至 178C 的正常操作温度,20- 5 -时,下降至 145C,21 时,下降至 126C。在此期间,主操作工韩某、副操作工施某均以为是炉内结焦下塌,炉内工作已正常,没有做分析处理。21 时 30 分左右,煤气柜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车间副主任张某迅速带领当班 2 名操作工关闭了氧气供应、脱硫进出、气柜进出等阀门,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二、事故原因13#造气炉从凌晨 5 时 30 分化验分析合格开始供气到事故发生,期间开开停停长达 16 个小时没有进行一次清炉,白班和中班操作工都没有对 3#炉炉气进行化验分析。白班没有准确地掌握好生
16、产情况,交班不清,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中班在运行中发现炉气温度异常时,因学艺不精,缺乏操作经验,疏忽大意,误认为是正常情况,致使 3#炉内焦炭耗尽,氧气从 3#造气炉直接进入煤气柜,导致煤气柜内的氧含量超标引起爆炸,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调查中发现,兴利华公司一氧化碳造气工艺操作规程不完善,对造气炉炉气温度工艺指标众说不一,不能提供一份完整的工艺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味放在合成工段开车上,疏忽了对造气工段的安全管理;自始至终没有对造气炉化验分析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监督,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本次事故如果严格执行规程,每半小时对炉气进行一次化验分析,就能避免事故的发
17、生。3当班调度、车间值班人员责任心差,上班不看生产记录,不研究生产运行状况,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在安排造气岗位化验工对合成循环进气的氧含量进行分析时,忽视了对造气岗位化验分析工作的监督,也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不够严格,管理水平低。造气工艺操作规程指导生产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没有认真研究;调度只是在调配水、电、汽和人员,缺乏综合协调能力,调动造气岗位的分析工时,忽视其本岗位的化验分析工作,顾此失彼;现场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不能准确掌握生产情况,值班检查流于形式;在开车前长达 3 个月的停产期间,不认真组织学习,装装样子走过场,多次安排安全员整理相关行业
18、的事故案例供职工学习,至今没有得到落实。从管理角度上看,此次事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公司各- 6 -级管理干部对本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三、事故防范措施一是在造气工段召开现场安全会,要求兴利华公司全体员工每人写一份对本次事故的书面认识和打算,提高对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就本次发现的工艺文件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修订,并在全厂内举一反三,对所有工艺文件进行一次大清理,做到人手一份,确保各项工艺操作规程得到有效地执行;三是对兴利华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重新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四是生产设备整改结束后,必须经有关主管部
19、门对各项装置进行验收,取得有关证书或书面验收报告后方可正式开车投产;五是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巡回检查和生产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六是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充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七是从外单位引进有经验的老师傅,指导造气、空分、合成的操作;八是对兴利华公司存在危险的岗位、设备、关键点逐一进行统计、事故后果假想、拿出预防措施,并将措施对广大职工讲清楚,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人人懂得具体操作方法。案例五:9.15 气柜侧翻事故原因分析关键词:气柜配重不符 调试不符合规程有限公司(简称:公司)5000m 3 气柜原为钢制低压湿式螺旋式气柜,建造于 1994 年。由于
20、 该气柜中 节部分的导轮、 导轨 磨损严重,于 2010 年 5 月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简称:施工方)对该气柜进行了改造性的大修,将原中节的螺旋式改为直升式, 钟罩部分 还是保持原螺旋式结构,2010 年 5 月 9 日开始施工,2010 年 5 月 29 日施工结束。2010 年 9 月 1 日公司决定开车生产,2010 年 9 月 9日施工方来人对改造的气柜进行调试,9 月 10 日因施工方焊接水槽焊缝漏水没有调试,9 月 11 日调试时钟罩段 12 个导轮 9 个脱落,随后抢修,9 月 12 日调试升降两次(但是钟罩不水平,留有隐患)草草结束,交付生产使用,于 2010 年 9 月15
21、 日公司进行开车生产中,当天下午车间利用刚开车生产的时机,给气柜标书容积刻度线,当 标书完 4000m3标志线(当时 4000m3 刻度标志线与标书人腰同高),再向下准备标书 4250m3 刻度线,这时造气车间正在继续用一台造气炉向气柜内- 7 -送气,气柜在缓慢上升过程中突然发生气柜向南方向侧翻,侧翻方向的中节外导架部分焊接脱落, 损坏严重。 侧翻事故发生时正好是 9 月 15 日下午 5 时 20 分。事故发生后,公司于 9 月 15 日当天通知了施工方-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第二天施工方派人到现场,*总、*经理、*队长三同志于 9 月 17 日到达了事故现场,查看分析后表示按照合同条款,愿意
22、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有限公司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停产损失,立即紧急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并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同时召开了事故分析会,聘请了-市经委原主管化工的化工机械专业高级工程师*(去年已退休) ,到公司一同对该 5000m3气柜侧翻事故进行分析。经对有关人员现场调查了解和事故现场的实地勘察,就 9.15 气柜侧翻事故原因达成如下一致意见:1、气柜配重安装放置严重违规经进入气柜内部现场勘查发现,气柜内钟罩西北方向有二个立柱间隔内没有放置配重块,而且该二个立柱间隔的配重块档圈也已经锈蚀的没有了,根本没有进行维修。每个立柱间隔内应该放置 8 块配重,二个立柱间隔总共应放置16 块配重,每块配重
23、200,合计少放重量为 3200。在水槽底板上也没有发现散落的配重块,这就说明这次气柜大修后在二个间隔内根本就没有放置配重块。这种配重放置方式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HG-20517-92 标准第 16.2.3 的规定,下配重块沿圆周均布没在钟罩底环内侧上的要求,是造成9 月 15 日气柜侧翻的根本原因。2、外导架的焊接质量和结构设计强度存在问题气柜中节外导架结构设计强度较弱,两外导架立柱之间只设计了斜拉,没有在中间设计横拉,使外导架的强度减弱。再加之焊接质量严重的不符合国家“金属焊接结构湿式气柜施工及验收规范” (HG212)的规定。大部分的焊接都出现未满焊及点焊的情况,使气柜失
24、稳时外导架连接板焊缝断裂,外导架产生了严重损坏,失去了阻止气柜侧翻的作用。3、施工人员不负责任,在调试阶段失去了发现问题的机会据向参与气柜运行调试的有关当事人了解,在调试过程中就发现有东南方向中节外导轮紧贴外导轨,而西北方向却间隙很大,导轨脱出了导轮边缘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气柜有很严重倾斜的情况,但施工单位的调试人员却没有- 8 -引起警觉,失去了发现气柜严重不平衡的时机,这样导致了在气柜升到 4000m3高位的情况下发生了侧翻事故。综上所述,由于以上三种情况的综合作用,便导致了-有限公司 5000m3气柜的侧翻案例六:威钢煤气柜布帘破损事故关键词: 加压机送气 一次风机压空气进入柜内 气柜
25、异常升速1设备简介威钢公司动力厂 3 万 m,转炉煤气柜为威金斯干式煤气柜,2002 年投入运行,公称容积 30 000m3。储气压力为 2.2-3.5 kPa,储气温度在 0-7。煤气柜采用橡胶布帘密封,气柜密封形式是柜体侧板与 T 型档板、T 型档板与活塞之间用橡胶布帘连接,在活塞上、下移动时,密封橡胶膜随之卷起或放开,达到密封的目的。密封用橡胶布帘由尼龙线作底层。两侧外敷氯丁合成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耐久性、气密性、弹性和一定强度,且能适应较广泛的温度范围(-2-8)。威金斯干式煤气柜的结构、基础都比较简单,操作维修费用也较小,同时具有吞吐量大、升降速度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适用的
26、煤气储柜。2运行及检查情况该煤气柜随 2x50 t 转炉工程配套工程设计实施,在 2002 年 l1 月份投入运行,至 2008 年运行效果较好。由于 2008 年 4 月出现一次快速升活塞事件后,处于维持运行,将于 2009 年底进行全面大修。21 事件经过2008 年 4 月 21 日中班 17:31 时 1#转炉回收完毕后,2#转炉三通阀做检修调整实验,柜位达到 24 600 m3,发现进口氧含量超标(132),进口电动蝶阀连锁关闭,但柜位仍在上涨且电除尘进口氧含量严重超标。煤气柜岗位立即通知一次除尘岗位停止回收煤气,同时煤气柜岗位立即开启电除尘旁通阀,关闭电除尘高、低压电源,通知用户柜
27、内氧含量超标,准备停止用气。17:40 左右,由于柜容和氧含量继续升高,且柜位移上涨仍然较快,柜位已达 29 000 - 9 -m3;气柜进口氧含量达 15以上;立即派人封进口水封,通知用户停止用气;立即联系能源调配站实施站内紧急放散,以降低柜位、排放不合格煤气。发生事故后做相应检查,发现柜室内大气中 CO 含量严重超标,怀疑橡胶密封布帘有破损撕裂。22 气柜检查情况由于历来未发生过如此快速升降活塞的类似情况,为预防意外,经研究决定作柜体内部检查:即将柜位降至 7 000 m3左右,开启氮气进柜进行稀释、置换,相继打开相关放散阀,将柜内煤气进行置换至合格(COl8);下活塞支撑,将气柜活塞落实
28、,打开两个检修人孔,用鼓风机对气柜进行吹风,检修人员进柜内及对活塞、橡胶布帘、支撑等部件进行全面检查。进入柜体内部检查发现:煤气柜橡胶密封布帘出现破损部位是外圈橡胶布帘,共有三处 8 洞,2 处较大的在柜体的北侧和西南侧,在高柜位状态时破损部位均处在中下部,呈裂口状。北侧破损裂口为横向。裂口长约 15 cm,西南侧破损裂口位于斜向皱褶的末端,裂口长约 10cm,另 5 处较小的破损位于北侧、东侧外圈布帘与侧板连接处,呈孔状(大小不一,最大的似铜钱孔状),由于煤气从裂口泄出,柜体侧板内壁对应处的下方有污泥痕迹,而且下部橡胶布帘在低柜位时有不叠合堆积,整体橡胶布帘有塑性拉伸变形,局部有细纹。再对活
29、塞体水平度、支撑板、导轮、一次除尘三通阀、进口水封、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等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后发现:高柜位时活塞有漂移;一次除尘加压机三通阀阀芯脱落,导致三通阀未能完全动作到位。水封水位偏低,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预留空位较大(约 20开度)。检查气柜进口电动蝶阀(DN1800),存在 15左右膨胀间隙量,未能完全阻止煤气的进入。23 事件原因分析231 就 2 转炉停收煤气后,将加压机调到低转速运行状态,但此时,仍有抽吸、压送空气量,在调试一次除尘加压机三通阀动作中压机出口水封水位不足,而此时,三通阀阀芯实为脱落,造成加压机压空气进入柜内(同时 1 转- 10 -炉按正常启动回收),此为本次事
30、件的最大原因。232 一次除尘水封水位波动及恢复时间差太长,实际水位如何无法观察,是导致加压机三通阀调试动作中空气进入供柜煤气管的主要原因。233 煤气柜进口联锁截断阀预留开度 20%的限位空位太大;实为进柜阀门联锁关闭的假相,而手动气柜进口电动蝶阀后也有较大间隙的漏气量,从而导致柜内氧含量超标且在停供用户用气后柜容照样速涨,此乃次要原因。234 由于操作过程的时间差关系。引起此次活塞升速过快,虽然实施了紧急放散。但输量未必能立即平衡,加之,炼钢至煤气柜的距离短(不足 15 km),而原设计进口水封封堵时间较长(近 20 min 左右,GB62222005 规程规定为 5 min)。造成未能起
31、到水封作用,未能及时阻止不合格煤气进入气柜,导致柜容速涨:此为应急操作跟不上时间差。235 系统为单管线,每次检修要求半产状态。对联锁截断阀的检查未及时到位,未能发现隐患,更谈不上及时处理。236 经过 2004 年转炉工艺改造为 3x50 t 转炉后。活塞经常处于煤气柜高位,且升降塞速度长期高于设计值,大大提高了外圈橡胶布帘破损部位的翻卷频次。加快了其老化速度。24 密封破损分析241 煤气柜在柜容从 24600 m3、到 29000 m3时间短,速度快,导致橡胶布帘在侧板间缝边缘鼓凸接触处快速翻卷,加之本身已有不同老化程度,因此,极易造成边缘毛刺割裂,造成泄漏。242 该煤气柜在某些时段,
32、单位时间内实际的煤气变化量远大于设计值,导致活塞升降频次和速度也较大,加速老化,从而影响煤气柜橡胶布帘的使用寿命。243 T 形挡板与柜体侧板之间的活塞漂移量变大,特别是高柜位时,活塞漂移量出现超过最大允许漂移量的情况,致使外圈橡胶布帘在柜体一侧翻卷不畅,甚至发生机械碰撞、挤压现象,这是造成橡胶密封布帘破损的主要原因。244 受活塞漂移量和倾斜度较大的影响,活塞在上下升降过程中会出- 11 -现颤动、扭动等现象。造成橡胶布帘产生皱褶,这也是橡胶布帘破损的重要原因。245 橡胶密封布帘经常在最高允许温度附近运行,特别是夏季,柜内煤气温度普遍偏高,几乎接近橡胶布帘的最高运行允许温度,使橡胶布帘发生
33、老化,降低了橡胶布帘的强度和气密性。温度对干式煤气柜的影响很复杂,如密封橡胶因温度变化而伸缩,橡胶的线胀系数比钢材大很多倍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仔细探讨。246 运行经验不足。对煤气柜可能存在的隐患估计不足,未能及时进行相应的消除。3布帘的修复及气密性试验31 布帘的修复:对橡胶密封布帘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具体做法是:先对橡胶密封布帘破损部位进行修剪、打磨和清洁,将破损部位用修补材料双面贴补。然后对修补处进行人工缝制固定,最后再对修补处用修补胶双面涂抹,视孔洞大小和修补胶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具体情况静止 1224 h,以保证布帘的气密性。 32 气密性试验:用加压风机及回流阀控制向柜内送气,使
34、活塞升至设计容积的 95位置,将气柜进、出口水封封满水,保证气柜可靠断开后进行保压试验(进出口蝶阀关闭及封进出口水封),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进行泄漏量计算,以七昼夜泄漏率不大于 2为合格,气柜投入运行。4管理对策41 强化柜内活塞运行状况检查、测量、安全点检和维护。完善日常安全点检和维护制度,严格做好检查维护记录。是确保活塞正常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活塞调节和维护处理。42 加强密封橡胶布帘的外观检查。密封橡胶布帘外观检查的重点是对表面磨损、表面皱褶和橡胶老化程度的检查。经常观察橡胶布帘表面有无滑动摩擦痕迹,有无老化渗漏煤气现象,有无皱褶,并做好检查记录,便于对检
35、查结果进行分析。43 在进口蝶阀后至管道进柜处加快速切断阀或其他可靠切断装置。在各- 12 -阀最近点设置快速检查口,以利于利用生产间隔时间。极快检查阀芯闭合状态。44 实施对煤气柜进口水封进水进行改造,改进了封水时间在 510 min内。45 对自动放散顶杆定期模拟实验,确保 T 挡板与自动放散顶杆在柜容达到危险值时相接触。达到安全放散作用。46 供气系统增加在线 CO 分析仪,保证煤气柜的安全运行及相关单位燃用转炉煤气的情况提供相关依据。47 加强信息联系和相关数据共享:最高柜容、气柜进口氧含量等参数与一次风机共享,并提供同时报警信号。48 鉴于煤气柜橡胶布帘状态,柜容参数下限由 7 00
36、0 m3提升到 12 000 m3,上限 27 000 m3降为 25 000 m3运行。5结束语转炉煤气柜橡胶布帘修复使用以来。对一些安全隐患进行了消除,同时调整相关参数后,运行效果良好,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检验,说明原因分析、处理内容及方法是正确的,处理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按无准备情况下需倒换天然气供烧结正常生产 40 天计算,则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约 285 万元。【参考文献】【1】高 海 波 ,孙 家 伟 莱 钢 煤 气 柜 密 封 帘 破 损 分 析 及 对 策 J工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2004,(1)【2】黄智斌,1O 万 m3POC 干式高炉煤气柜中修实践忉冶金 动力,2007
37、,(2)【3】田永淑等煤气管道输配管道及设备【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7案例七:重庆钢铁集团公 10万气柜煤气泄漏事故关键词:信号干扰 阀门误开2006 年 10 月 30 日 20 时 15 分,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重钢股份公司热能厂 10 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泄漏时间 75 分钟,泄漏量约为 10980 立方米。事故导致 7 人轻微煤气中毒,16 人有煤气吸入反应,有序疏散周边居民和企业内部人员 900 余人。 - 13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华建敏国务委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查明泄漏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经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
38、这起事故是由于重钢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重钢热能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重钢 10 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 20 世纪 80 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存在缺陷;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应急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段内,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10 万立方米煤气柜高炉煤气管网一次压力元件检测点旁区域实施焊接作业,使用的焊接设备为 50KVA 大功率的焊接设备,其地线直接搭在高炉煤气管网 A31钢支架上,距用于燃烧放散和紧急放散控制的一次压力检测元件安装
39、点不足 20米,且压力检测元件未与煤气管道进行绝缘隔离,造成焊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检测元件信号源内,导致一次检测信号值失真,加之计算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并且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产生了瞬间大于 14mA(对应 10KPa 压力值)的干扰电流误信号,致使紧急放散控制系统误动作,打开了紧急气动快开阀。 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处置不当,生产运行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应急操作不及时,致使事故处置滞后,造成煤气泄漏长达 75 分钟。二是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
40、位。三是热能厂操作人员对紧急煤气放散快开阀上下限设定值参数未纳入生产点检制度进行检查、记录,导致紧急气动快开阀关闭参数被变动后未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四是重钢 10 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 20 世纪 80 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直接将煤气排放进入大气,存在缺陷。五是重钢集团公司对 10 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安全系统存在的隐患失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附一:- 1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1030”煤气泄漏事故情况的通报发布部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文号: 安监总管一20062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新疆生
41、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06年10月30日20时15分, 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重钢股份公司热能厂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泄漏时间75分钟,泄漏量约为10980立方米。事故导致 7人轻微煤气中毒,16人有煤气吸入反应,有序疏散周边居民和企业内部人员900余人(已返回)。事故发生后,国 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 华建敏国务委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重庆钢铁集团公司查明泄漏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经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这起事故是由于重钢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维护工作、安全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重钢热能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
42、;重钢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20世纪80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存在缺陷;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应急处置不当所造成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发生时段内, 重庆钢铁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10万立方米煤气柜高炉煤气管网一次压力元件检测点旁区域实施焊接作业,使用的焊接设备为50KVA 大功率的 焊接设备,其地 线直接搭在高炉煤气管网 A31钢支架上,距用于燃烧放散和紧急放散控制的一次压力检测元件安装点不足20米,且压力检测元件未与煤气管道进行绝缘隔离,造成焊接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强电磁干扰信号通过煤气管网进入检测元件信号源内,导致一次检测信号值失真,加之计算
43、机输入检测信号电缆为非屏蔽电缆,并且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未对输入信号设置滤波保护,产 生了瞬间大于14mA(对应10KPa 压力值)的干扰电流误信号,致使紧急放散控制系统误动作,打开了紧急气动快开阀。事故的间接原因:一是煤气泄漏事故报警时,当班操作人员处置不当,生产运行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应急操作不及时,致使事故处置滞后,造成煤气泄漏长达- 15 -75分钟。二是 电子公司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维护工作、安全生 产管理、设备维护点检管理不到位。三是热能厂操作人员对紧急煤气放散快开阀上下限设定值参数未纳入生产点检制度进行检查、记录,导致紧急气动快开阀关闭参数被变动后未发现,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
44、不完善,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四是重钢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放散系统属20世纪80年代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管理要求,直接将煤气排放进入大气,存在缺陷。五是重钢集团公司对10万立方米高炉煤气柜安全系统存在的隐患失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为深刻吸取“10.30“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现提出如下要求:一、 认真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等 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一字2005 17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
45、知(安监总管一2006 262号)的要求,切 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进一步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工种、每个岗位、每个人,建立并严 格执行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做到目 标明确、 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二、加 强隐 患排查和整改。各冶金企业要狠抓安全生产的防范工作,完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 时发现和分析安全生产问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加强对煤气管网、煤气罐区、制氧厂等重大危 险源和安全生产薄弱环节的监控和治理,特别要注意安全距离不够的问题,切实消除事故隐患。三、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各冶金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特别
46、 是对煤气防护站的关键岗位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增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四、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对调查处理完毕的事故,各冶金企 业要及时向职工公布事故原因、人员处理等情况,使责任人员及职工受到教育。对于未遂事故,企 业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原因,举一反三,采取切 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 发生。五、 加 强 安 全 监 管 工 作 。按 照 分 级 、属 地 管 理 的 原 则 ,各 地 安 全 监 管 部 门 要 加 强- 16 -对 辖 区 内 冶 金 企 业 的 安 全
47、生 产 监 督 管 理 工 作 ,及 时 掌 握 情 况 ,深 入 现 场 ,严 格 执 法 ,督 促 企 业 全 面 落 实 国 家 有 关 安 全 生 产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标 准 。请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此文件转发至辖区内各冶金企业。二00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第 二 章 锅 炉 事 故 案 例案例八:728 广西贵港钢铁有限公司严重煤气泄漏事故关 键 词 :锅 炉 空 气 与 煤 气 比 例 失 衡 全 部 熄 火 煤 气 “防 爆 水 封 ”被 击 穿2011 年 7 月 28 日 20 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
48、钢公司)发生煤气泄漏,导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民共有 114 人入院就诊,病情稳定,没有发生中毒 者 死 亡 的 情 况 。 贵 钢 公 司 始 建 于 1958 年 , 前 身 为贵 县 钢 铁 厂 , 2003 年 改 制 为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 系 民 营 企 业 , 现 有 员 工 1500 多 人 ,集 炼 铁 、 炼 钢 、 轧 钢 、 发 电 等 为 一 体 , 钢 材 年 产 能 120 万 吨 。 事 故 现 场 距 离 居 民住 宅 区 最 近 点 约 80 米 , 有 居 民 约 200 人 。7 月 28 日,贵钢公司使用高炉煤气的轧钢厂、炼铁厂烧结车间按计划限电停
49、产,煤气用量减少。18 时,因泥炮机无法正常使用,1080 立方米高炉采取减风方式生产;18 时 30 分左右,高炉加风生产,煤气量加大,造成该公司三台自备余热煤气锅炉因空气与煤气比例失衡全部熄火,电厂组织切断了进电厂煤气,导致煤气总管净煤气压力超过正常压力。18 时 40 分,设在轧钢厂的非标准设计的“防爆水封”被击穿,随后轧钢厂组织人员对“防爆水封”进行注水,煤气压力持续超压;19 时 40 分左右, “防爆水封”被完全冲开,煤气大量泄漏。20时 30 分左右,煤气停止泄漏。因煤气外泄,导致轧钢厂附近作业人员及居民煤气中毒。事故现场距离居民住宅区最近点约 80 米,有居民约 200 人。导致部分民工- 17 -及附近居民共有 114 人入院就诊。附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28”煤气中毒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四2011137号2011年7月28日20时左右,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钢公司)发生煤气泄漏,导致部分民工及附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