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558150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课件: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2讲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1)“市”在历代的发展(d); (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 (3)“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4)“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考试要求:,内容索引,核心考点深化 讲重点 扣真题,命题视角聚焦 寻考向 找立意,课时跟踪训练 练规范 练速度,主干知识夯实 理主干 通考点,主干知识夯实,1.商业活动(c)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

2、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一、古代中国的商业,(7)宋元 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海外商运,交子,2.“市”的发展(d)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

3、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草市,古代“市”的基本形态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微点拨,3.商业城市(c) (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 已经

4、形成。 (3)唐代 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5)清代 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商业中心,4.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2)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4)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6)明清时期,

5、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其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

6、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 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 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

7、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自然经济,核心考点深化,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八个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贸,(4

8、)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7)交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 (8)城市职能: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2.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1)影响因素 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发

9、展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政府(明清以前)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的促进。 (2)作用 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1.(201811月浙江选考)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

10、实是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 B. C. D.,直通高考,抓题眼 “宋代对外贸易”是得分题眼,根据材料“指南针的运用”可推断符合史实;宋代制瓷业兴盛,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与中史实相符。 析错因 宋代坊市界限已被打破,与中严格按坊市制度管理不符;中“彻底放弃”表述过于绝对化,与史实不符。,2.(20174月浙江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

11、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 “宋代”“泉州客商”“运输大批商品往日本贸易”是材料主旨大意,这体现不出商贸不受官府监管,也不是官民互惠贸易,更与“朝贡”贸易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由此可排除A、B、C项。,3.(2018海南高考)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4.(20164月浙江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12、。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细节,熟知所学与市、草市、市镇、专业市场相关的史实是得分关键。“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是关键信息,表明此时草市中已存在夜市。江南市镇兴起、专业市场出现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草市早在南北朝时已出现,由此排除B、C、D三项。,1.重农抑商实行的原因 (1)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3)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4)“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13、 (5)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考点二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2.官府控制下外贸的发展历程,3.古代浙江地区政治经济足迹 政治足迹: (1)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 (2)秦朝:在浙江设置会稽郡。 (3)元代:实行行省制,浙江属于江浙行省。 (4)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5)明朝:戚继光在台州抗倭九战九捷。 (6)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经济足迹: (1)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原料是家蚕丝。 (2)南北朝时:出现一批著名商业城市,如山阴(今绍兴)。 (3)隋朝:京杭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

14、)。 (4)唐代:越窑青瓷享有盛名。 (5)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龙泉窑以产品质量名闻天下。 (6)明清后: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5.(20174月浙江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直通高考,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盐商家庭出现了大量进士,说明商人在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因为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5、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故选A项。,解析 “符合作者思想”是题眼所在,由“海禁政策累及无辜,是大错”可知作者批判“海禁”政策的局限性。“海禁”政策明代已存在,故A项错误; “对外开放”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 “海禁”主要限制民间对外交往,并不禁止中外贸易,故C项错误,由此可知答案为D。,6.(2016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7.(20

16、164月浙江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江南一带,弃农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为增加,这一现象实际反映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大大刺激了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冲击了人们对工商业鄙视的态度和传统观念,争相逐末营利,故C项正确。,观点1 宋代东京城市规划强化了经济功能,新观点 新材料 新问题,答案 市坊合一、四处交易;晓市、夜市昼夜相接;有专业市场;还有娱乐场所“瓦肆”

17、。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市坊制度的崩溃和官市组织的衰落瓦解。,问题:相比于汉唐,宋代城市有何变化?,观点2 朝贡贸易 材料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问题:朝贡贸易存在的社会根源有哪些?,答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朝上国的自大观念;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观念等。,命题视角聚焦,(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选考评估)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

18、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视角1 丝绸之路的内涵,1,2,3,4,5,6,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项不够全面,选择C项; 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2,3,4,5,6,(2019金丽衢选

19、考查缺补漏)“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A.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C.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D.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视角2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1,2,3,4,5,6,解析 材料中成语词组反映的是对工作的态度要精益求精,与语言文化无关,故A项错误; 农业文明精神与材料成语词组不符,故B项错误; 格物致知强调的是求“理”的途径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解析 “坊”与“市”分布严格分开是宋代以前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在宋代“坊”与“市”分布限制已被打破,故D项说法有误。,20

20、17年开封提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一个可以穿越的城市开封等着您!”精品旅游文化宣传口号,承诺向游人展示原汁原味的宋代京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出现在展示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是 A.街道两旁复古店铺林立 B.城区内建立几处专门娱乐的场所“瓦子” C.建立几处专供餐饮住宿的复古客店 D.建立几处严格分开的“坊”“市”展区,视角3 宋代开封的经济文化特色,1,2,3,4,5,6,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9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网友搞笑建议穿越到明代的南京去就业,在那里不可能经历到的现象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 B.到徽商商号当账房伙计 C.做批发棉纱

21、回收棉布的包买商 D.创办珐琅彩烧制手工工场,解析 材料中“明代的南京”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备选项中“珐琅彩”是清代的典型手工业产品,与“明代”时间信息不符,故选D项。,视角4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1,2,3,4,5,6,(2018浙江绿色教育选考评估)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视角5 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经济,1,2,3,4,5,解析 丝绸在汉代远销欧洲,中国有“丝国”之称。,6,(2019浙江名校选考押题交流)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特别稠密,

22、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视角6 人口与经济发展,1,2,3,4,5,6,1,2,3,4,5,解析 题目中的“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汉代是其鼎盛时期。从西汉到东汉,地理位置并未发生变化,所以自然环境也未发生变化,故A、B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汉代一直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西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不断,

23、社会动荡不安,所以东汉刚刚建立时期北方人口锐减,故D项正确。,6,课时跟踪训练,1.(2018丽水期中考试题,10)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唐代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中“津桥税海商”只能说明当时在征收商税,不能反映出商税在税收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农村“草市”的发展,不能据此推断城市经济日趋没落,故B项错

24、误; 材料反映出农村“草市”的发展,不能据此推断城市坊市界限已经打破,故C项错误; 材料中农村“草市”的发展反映出农村市场发展繁荣,故D项正确。,2.(2018普陀仿真评估,4)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 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商人不是靠经商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反映出两宋时期抑商政策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错误

25、; 商人能够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 士农工商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 商人能通过“联姻、捐纳等方式”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说明人才的选拔还未实现公平公正,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2019“七彩阳光”联盟联考,5)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这说明 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 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 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 D.人口增长促使

26、城中的市移至郊外,解析 材料提到,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税额和规模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这说明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A.农业的发达使余杭县集市增多 B.政府重商政策促进了市镇发展 C.海外贸易发达促进了城镇的增加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繁荣,4.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浙江余杭县城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反映了余杭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

27、专门化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故选D。,解析 A项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B项反映的是当时商品交易行为,不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故B项错误; C项反映了当时城市交易打破时间限制,故C项正确; D项是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景象,故D项错误。,5.(2018平湖仿真评估,6)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B.“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D.“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1,2,3,4,5,6,7,8,9,10,11,12,13,14,6.(2018苍南调研测试

28、题,27)明代中后期,苏州、松江地区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区,泉州、漳州和广州普遍种植甘蔗,浙江湖州一些人专以植桑为业。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商业发展的推动 B.重农抑商的影响 C.人口增长的需求 D.手工业技术变革,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由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出现专业性农业生产区域,体现了商品经济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因而出现专业性农业生产区域,故A项正确。,7.(2019温州学情测评,6)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

29、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反映了古代我国的区域性种植,并未说明南北方的经济的差异,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我国仍以传统的粮食、棉花等种植为主,并未改变农业经济结构,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可知不同地区的产品不一样,这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长途贩运的发展,故D项错误。,8.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

30、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中该学者把田和市放在并列位置,并且讲缺少了哪一个都会导致国家贫困,体现了他农商并重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9.(2018安吉仿真评估,25)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 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 C.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 D.“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1,2,3,4,5,6,7,8,9,10,11,1

31、2,13,14,解析 “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这一段时期清朝并没有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图,故A项错误; “清乾隆中期以后”虽然清朝本身并没有改变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但此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波及了中国,故B项正确; “乾隆时期”“道光时”中国依然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 “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可见并没有突破“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巩固专制主

32、义国家统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解析 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治基础、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政治上的原因,故A、B两项错误;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经济上的原因,故C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受儒家文化“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这是文化方面的原因,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1.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 A.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 B.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

33、制度 C.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与材料“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不符,故A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不同时间进行交易的人群不同,并设立专人管理,可知周朝市场管理规范,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百姓弃农经商现象普遍,故D项错误。,12.(2018湖州期末)明朝洪武十二年规定:“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

34、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细纱。”这反映了当时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 D.棉纱纺织技术的进步,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着绸纱绢布,但是商人不可以穿丝绸只可以穿着绢布,农户之家如果有人经商则全家不可以穿着细纱,反映了当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说明当时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而不是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故B项错误; C、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二、非选择题 13.(2018义乌仿真测评,21)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3

35、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东方。,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

36、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2,3,4,5,6,7,8,9,10,11,12,13,14,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指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答案 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

37、境。 内容:商品;宗教文化或价值观念。,1,2,3,4,5,6,7,8,9,10,11,12,13,14,(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原因: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 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瓷器等商品成为大宗。,14.(2018衢江协作体期中,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

38、,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白寿彝中国通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

39、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1,2,3,4,5,6,7,8,9,10,11,12,13,14,(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答案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市场繁荣;交通便利。,1,2,3,4,5,6,7,8,9,10,11,12,13,14,(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答案 特点: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