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总论 .1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0四、工程技术方案 .14五、环境影响评价 .24六、水土保持 .28七、消防与安全 .32八、节能 .36九、组织与管理 .40十、项目实施进度 .42十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3十一、社会评价 .46十二、结论和建议 .49附件附图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1 页一、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2、建设单位:楚门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胡正生4、建设地址: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 号 A-01 地块东侧5、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
2、规划用地面积 6656.56 平方米(9.98 亩),建设楚门镇文化馆(项目占地面积 1840.7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65.31 平方米,设置观演用房、展览用房、阅览用房、美术书法教室、专业工作用房、办公室、接待室、值班室、附属用房等,详见表 4-1),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绿地率 30%)、停车场(11 个机动车位)等配套设施。6、建设周期:15 个月7、建设投资:498 万元(二)建设单位概况楚门镇人民政府是玉环县人民政府的下一级政府机构,负责执行玉环县楚门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
3、、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并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2 页其他事项。楚门镇人民政府下辖党政办、纪委、人武部、团委、妇联、农业办、工贸办、村镇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全程办、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总工会等机关办公室。(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1)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年);(2)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玉环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下列内容进行分析论证:(1)项目建设背
4、景及必要性;(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3)项目工程技术方案;(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5)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项目消防与安全;(6)项目节能措施方案;(7)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3 页(8)项目社会评价。(四)报告主要内容1、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在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 号 A-01 地块东侧。2、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6656.56 平方米(9.98 亩),建设楚门镇文化馆,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 1840.7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965.31 平方米,建筑密度27.6
5、5%,容积率 0.59,绿地率 30%、停车场 有 11 个机动车位。3、建设周期本项目从 2010 年 9 月开始启动,至 2011 年 11 月结束,计划建设周期为 15 个月。4、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为 498 万元,投资构成见表 1-1。表 1-1 建设投资构成表序号 项目 投资(万元) 占建设投资比例1 工程费用 314 63.05%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74 34.94%3 工程预备费 10 2.01%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4 页4 建设投资 498 100.00%5、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投资为 498 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五)结论楚门
6、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其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规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要求,土建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可靠,环境保护措施完善,进度安排科学。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合理,资金筹措措施得当,社会效益良好。因此,我们认为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政策及相关规范,并切合楚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项目建设是可行的。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5 页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
7、设背景1、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改革开放以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大量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这些因素与玉环的经济、社会因素相结合,为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玉环县现有的文化设施包括县文化馆 1 个,影剧院、剧场 4 个,图书馆 1 个,乡镇文化站 11 个;县文化广场、博物馆已被列入筹建项目。玉环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曾举办首届中国海岛文化节等多项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近年来玉环共创建了 300 多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全县共整理出 763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具有玉环特色的传统文化
8、得到挖掘和保护,并不断发扬光大。玉环为传统渔区,在历史长河中所传承下来的渔区民俗文化和风情,是玉环开发文化产业的凝聚物;其中渔民画、船模、门神画等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玉环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与经济建设相比特别是从“ 全岛城市化” 战略的发展要求来衡量,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一些突出的问题。玉环县经济总量处于全省县区中上水平,但文化发展达不到中上水平。与经济同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6 页等发达程度的地区相比,玉环的文化发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档次、高品
9、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欠缺,尚未形成辐射力;县域内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尽管玉环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但与玉环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玉环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1)按照地域、人口发展状况,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适度超前原则,逐步形成大众性、综合性、公益性的各级文化设施网络。(2)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玉环的群众文化事业以国办文
10、化、社会文化、农村文化三层次网络化发展。根据浙江省“东海明珠 ”工程,台州市“百星”工程和玉环县“金 环” 工程的要求,努力使城关、坎门、楚门、陈屿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其余镇乡文化站达到市、县级标准,争取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2、楚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本项目的提出玉环县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 ”、省、市两级中心镇,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之列。改革开放以来,楚门镇经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7 页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楚门镇是中国阀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
11、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 阀门王国,家具新都”。2009 年,楚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04.92 亿元,财政总收入 5.97 亿元。从文化基础看,楚门有着 600 多年建镇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戴明于 1175 年在楚门创建皆山书院,开玉环教化之先风,到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涌现。楚门人民富有负重拼搏、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这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楚门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楚门镇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省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荣誉。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提出
12、了更高的要求。楚门现有的文化设施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设施老化严重,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当地群众对全力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呼声很高。因此,修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设施,加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本项目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二)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台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 第 8 页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文化部 1992 年颁布施行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指出,搜集、整理、保护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国家赋予文化馆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也是文化馆自身职责和基础工作之一,
13、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 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 艺。 )保护工作中文化馆的核心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 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乡镇文化馆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重任,乡镇文化馆是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宣传口,承担着宣传、普查、保护、收集、推动等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而楚门的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远,异彩纷呈,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和发掘,创造并保留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精品:如抬阁、梗杠、千秋、八蛮、马灯、旱船、高跷、舞龙、舞 狮等。其中抬阁、梗杠,更是玉环县独特的民间传统活塑艺术,在小镇已流行了上百年。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楚门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包容、渗透,又具楚门特色的文化,至关重要,而传承历史文化需要创造一个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