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 传统 文化1美丽的任丘我的家乡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那就是任丘。任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 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 齐天保年间(公元 550559 年)开始置县,隋至唐初两度置废,唐武德五年(公元 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 年 4 月 30 日任丘解放,1958 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 年恢复原县制。 1986 年 3 月 5 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 建成区面积达 41.4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34.3 万,城市化率达到 54.1%,居全省各县市之首。任丘人杰
2、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 鹊(秦越人),西汉经学家韩婴 ,三国曹魏大将张郃,明代谏臣屈伸,清代书法家王法良,清代诗人、文学家边连宝,民国时期体育健将朱恩德,革命诗人李泊,现代诗人远千里等都是任丘人。任丘又是革命老区,这里有机智灵活的抗日英雄燕秀峰(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的原型),有芦苇荡中歼日寇的雁翎队,有地道战中逞英豪的游击健儿,也有“ 牛氏三杰”的壮烈悲歌。朱德、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任丘自然资源丰富。共有耕地 6.1 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国家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驻在市区,是我国
3、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1985 年探明石油储量 9.3 亿吨,天然气 16 亿立方米。油田自1976 年开发建设以来,最高 单井日产原油达 5400 吨,最高年产量达 1733 万吨,为全国原油产量形成第四次增长高峰和年产量上亿吨做出了重大贡献。地热是中国 传统 文化2任丘的优势资源,以中低温地热开发为主,出口温度分别为 40和 70。任丘白洋淀旅游景区闻名中外。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位于市区西北10 公里处,总面积 366.6平方公里(任丘辖水域64.8 平方公里),正常年份蓄水量达 4 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淀内水产资源丰富,现 有鱼类 31 种,盛产鲤、
4、鲫、 鳝、鳜、青虾、河蟹、田 鸡、田螺及菱角、鸡头米、莲藕、芦苇 等。淀 边的千里堤如长龙卧波,景色秀丽,妙趣天然。堤外有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大 庙” (明、清两代)的鄚州庙。白洋淀历史上曾以“白洋夜月、 枣林晚渡、长 堤烟柳、十里荷香、水月桃花、金沙落照”等六大名景著称于世,是集 观光游览、民俗风情、体育健身、科学探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2005 年,任丘石油 国家矿 山公园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审批,建成后,将成 为世界唯一一个展示古潜山地质地貌和石油形成、开采过程的科学博物馆,使任丘的旅游景观更加靓丽多彩。任丘古迹较多,有曾被誉为“ 天下第一大庙“的鄚州庙,战国时期燕赵
5、边界的十二连桥,北宋名将杨六郎屯兵堡垒,西 汉名将李广的 驻扎地, 历史上著名的鄚州、阿陵、谒王、高郭古城遗址,明成祖的乐驾台,清康熙、乾隆的行 宫,还有改革开放以后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等。三各庄遗址:三各庄遗址,位于七间房村东,白洋淀东岸千里堤东一里许,三各庄村西。在东西一条线上,有三个孤堆东西相距 150 米, 现在东西两端的孤堆已取土成坑,中间的孤堆南 边也挖掉一部分, 紧靠孤堆是一条东西渠。 现遗址东西长 160 米,增北宽 100 米,面积 16000 平方米。 现 保留面积仍有 50%。哑叭庄遗址:位于该市西环路办事处哑叭庄村西北,1987 年发现,南北长 2公里,东 西宽 1 公
6、里,面积约 6 万平方米, 为新石器 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1989 年 4 月,省文物研究所和沧州文化管理所组织正式挖掘。出土的遗迹有灰坑、柱洞;遗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粗石器多为磨制而成的墨绿色石斧、石铲、石凿,表面光滑圆滑;细石器多 为打制成的刮器、 镞、石叶;骨器多为骨铲、骨椎、骨簪、骨匕、骨针 等,尖 锐锋利,做工精细;用夹砂红陶、夹砂黑陶、泥质红陶、泥制中国 传统 文化3黑灰陶制成的鬲、神腹罐、高颈罐等陶器,素面磨光,纹饰多蓝纹、方格纹、绳纹和旋纹。张佐商代村落遗址:位于吕公堡镇张佐村西南 2.5 公里处,古洋河东岸。1986年发现。 该遗址被东 西向的李花支渠分 为两部分。南北
7、长 100 米,东西宽 60 米,距地面 1.5 米下见文化层。出土有磨尖石斧、石刀及 夹砂陶鬲、陶罐等器物,残片饰纹以粗绳纹居多,兼有堆 纹、篦点 纹等。古州城遗址:古州城又称颛顼城,在鄚州镇东北 1.5 公里处。古州村坐落其中。该城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南北各约一千米。 现存城 墙五段,累计长 2 公里,最高处 10 米,均由素土夯筑而成。该城相传为颛顼所建,但无可考。城内曾出土铜壶、刀币 及鬲、盆、缸、豆等陶器,均为战国时代遗物。1986 年,在城内又 发现隋唐时代绿釉瓷豆残片等。鄚州古城:位于任丘市境北部,东邻于村乡,西靠白洋淀,南 邻北辛庄、七间房,北隔大清河与宗家佐乡 相望。 该城
8、为圆角方城,东西、南北各约一千米。现存城墙五段,累计 2 公里,最高处 10 米。城内曾出土铜壶、刀币以及鬲、盆、缸、豆等陶器,均为战国物。1986 年在城内又发现隋唐时 代绿釉瓷豆残片。 传说宋代的杨六郎曾在此摆阵,大败辽 兵。谒城遗址:在辛中驿刘庄村北,始建于汉代, 为方形,东西南北各长 1 公里。现存城墙 1 段,高 3 至 5 米。城内曾出土灰陶豆盘绳纹 筒瓦、鬲足、 纺轮等陶器残片及西汉“ 半两“ 钱等。该城现为本市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阿陵城遗址:在该市南陵城村南,约建于汉代,原 为阿陵侯国治所。 该城为方城,长宽 各 1 华里。文化遗存较丰富,有陶豆、陶罐等,并饰以绳纹、划纹、旋
9、纹、蓝纹等,皆 为汉代遗物。虢城遗址:位于天门口乡后赵村西北。春秋时为虢。西汉时置高郭侯国,故又名高郭城,俗称“ 裹角城“或“ 裹城角“ 。该城为方形,东西长 600 米,南北宽 500 米,城墙高处 1.5 米。城中遗物丰富,文化层深 1 米。自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各朝代遗物均有发现。1987 年,城内 发现南北朝刻字砖, 铁犁铧及灶台灰,汉代石磨盘,唐代莲花镜等。药王庙遗址 位于莫州镇古州村北 1 公里处。初建于元代,为春秋时代名医扁鹊的祀庙。明万历二十年重修后,始具规模,有“天下大庙数莫州“之说。清乾隆年间(1785)被大火焚毁。围墙 及山门也分别于 1944 年至 1948
10、年和 1965 年拆除。中国 传统 文化4神医扁鹊的故乡任丘鄚州鄚州大庙,位于任丘鄚州镇。座北朝南。由正殿三皇殿,东 配殿药王庙(后称扁鹊祠)和西配殿文昌庙组成。四周筑有红色围墙,高约 2.5 米。整座大庙南北长约 350 米, 东西宽约 450 米,总面积 157000 多平方米,占地近 230 亩,连同香火地共计 400 多亩。大庙围墙的南面,建有三座高大的山门。每座山 门又各有三个门洞,全部 为砖石结构。 门洞顶部无梁,呈覆釜形,俗称 “锅底拱” ,各山 门前额嵌有长条石匾,上刻各庙名称,并冠以“敕建”二字,山门高大宏伟,美观大方, 远处望去,甚为壮观。鄚州大庙,规模宏大,红墙黄瓦,雕梁
11、画 栋,彩檐回廊,交相辉映,结构严紧,浑然一体,庄严肃穆,纯朴大方。关于大庙的始建年代。据任丘县志载:“扁鹊祠,元人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初建时仅有一间很小的扁鹊祠,明世宗嘉靖年间,任丘知县周佑、王齐重修,天启年间奉敕重建。另据御制重修鄚州药 王碑和敕建三皇殿碑记载,药王庙建自先朝(元朝),重修 药王庙是大明万历十二年(公元 1584 年),三月经始,迄五月毕工。添造三皇殿则是大明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 年)八月初十动工,越二年,至万历二十一年(公元 1593 年)十月初十竣工。之后,明神宗朱翊 钧(万历)又敕令兴办鄚州庙会。关于建造扁鹊祠,除上述记载外, 还有另一种说法。据史书和
12、任丘 县志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人,少 时受业于长桑君,是我国切脉治病的创始人,医求高超,有超死回生之术,并创立了“望、 闻、 问、切”的诊病方法,著有难经八十一篇。在周游列国期间,因给秦武王治病,被秦太医令李醯妒忌杀害。乡人怀念扁鹊,在鄚州为其建造了衣冠塚,高中国 传统 文化5数丈之圆丘,方圆盈亩,元朝在丘前建扁鹊祠,清康熙年间毁于火,后土人募资重建。另据京畿志载:朝气隆病,久治不愈,冀国太长公主推荐渤海乡医许希给其治病,希欲以针刺心窝,乾隆惧,遂先 试侍人而后 为皇帝针之,病速愈。乾隆 赏许希,希谢恩后又向南叩首,乾隆问其故,希曰: “乡民之针术,是从扁鹊难经八十一篇中所学,岂敢忘本。现扁鹊祠焚损,望圣上复修之”。乾隆准奏后即发努银重建。鄚州大庙建成之后,逐渐兴盛,后 闻名全国。 过去曾有 “天下大庙数鄚州”之说,直到 1928 年左右,任丘县长邵洪基倡导“拉神像、废私塾,建学堂” 时,才把庙内的神像拉倒,在当地百姓的请求下,只把扁 鹊的塑像保留下来。1932 年,山东军阀韩复榘因母病愈还愿,又将庙内塑像重新修复。建国前,大 庙被拆除,只留下三座山门,现已荡然无存。后经多方查询,又找到了御制重修鄚州药王庙碑、敕建三皇殿碑记,为研究鄚州庙的起源提供了佐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