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1,鲁迅与狂人日记,学习要点,1.结合鲁迅的呐喊自序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尤其要了解鲁迅创作的心理状态。 2.掌握鲁迅创作的思想成就和文学风格。 3.深入分析鲁迅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吃”和“被吃”的关系;“识”与“正文”的关系;两个第一人称之间的关系。 4.掌握狂人的形象特征。 5.了解相关文学史知识及写作技巧。,2019/4/17,2,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在绍兴没落的封建仕宦家族。 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祖父刚直暴烈的气质和父亲忧郁寡欢的性格对其有深刻影响。祖母和母亲的挚爱,小康
2、的家庭生活,使其热爱自由的天性得到发展。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3,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直读到17岁。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
3、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思考。,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4,鲁迅与狂人日记,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开始接触物理、数学、化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与科学著作。特别是严复翻译的
4、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接受了一种自强、自立、自主的人生哲学,同时强烈地感受到在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华民族的危机。,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5,鲁迅与狂人日记,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两年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遇到了藤野严九郎先生那样关心自己的老师,但也不时受到歧视;特别是有一次课堂里放映记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看到一个替俄军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旁边竟站着一群中国人在围观。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鲁迅的
5、生平(18811936),2019/4/17,6,鲁迅与狂人日记,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他和朋友们热烈地讨论着: 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它的病根何在? 1903年、1907年、1908年鲁迅公开发表了第一批论文,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思想,呼唤“精神界之战士”。,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7,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于1909年回国后,一直在痛苦地思索,沉默了将近十年。直到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才在朋友的鼓动下,提笔写了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这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发出了“救救
6、孩子”的呼声。 小说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震动。 此后,鲁迅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多篇小说,后来编为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8,鲁迅与狂人日记,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1928年出版)和散文诗野草(作于19241926年,1927年出版)。 朝花夕拾是对生命的童年时代(“朝花”)的回忆与重提:民间传说中的“无常”,父亲的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幼时的保姆“长妈妈”,一生坎坷的老友范爱农,等等。鲁迅是怀着温馨的爱去回忆的,从中显露出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
7、含着一种深沉的悲哀。,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9,鲁迅与狂人日记,野草是另一类散文,是“梦”的产物:全书三分之一的篇章都以“我梦见”为开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奇诡的世界:夜半时分的幻觉中听见“吃吃”的声音(秋夜);“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影”来“告别”(影的告别);青白的冰谷中看见“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死火);“狗”追着“人”,大声质问,“人”拼命“逃跑”(狗的驳诘) 鲁迅把他在儿时敷演童话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借以表达自己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与心理,对人的生命进行更深层次的哲理思考。 鲁迅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
8、草里”,读者也因此有机会借野草去窥见鲁迅灵魂的深处。,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10,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在进行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又在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杂文。 五四前后,他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杂文,编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集。 1926年8月至1927年10月的杂文主要收在而已集里。,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11,鲁迅与狂人日记,1927年底,鲁迅定居上海,开始了他“最后十年”的生命历程,并以主要精力进行杂文创作。先后出版有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等。 鲁迅曾充满自信
9、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杂文就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如果要真正了解中国的社会与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人,那就读读鲁迅的杂文吧。,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12,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奉献出了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 整部故事新编充满了鲁迅式的幽默,而骨子里仍然藏着固有的悲凉;此时的鲁迅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身心交瘁之中,却能写出如此从容、洒脱的文字,这正意味着他的思想与艺术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本世纪中国与世界的文学大师,放下了手中的笔;这位思想的巨人,停止了思
10、想。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三个字: “民族魂”,鲁迅的生平(18811936),2019/4/17,13,鲁迅与狂人日记,(一) 对国民的看法和对国民性的批判 1基本观点 中国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 2 问题的形成及来源 鲁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严峻思考,审视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其对民族更新改造思考的切入点。 3 行动方式:文化批评 通过各种途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批判国民性试图达到对国民精神的改造,是鲁迅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鲁迅的思想,2019/4/17,14,鲁迅与狂人日记,(二)虚无、绝望的生命意识 鲁迅的生命悲剧意
11、识源于两个方面: 黑暗现实的压迫和个人境遇的坎坷 独特的生命体验,形而上的“悟”。 思想的矛盾性,如对社会批判、对启蒙的作用,一方面热情倡导,内心深处却产生根本怀疑。 虚无、绝望,不是终点,是起点。,鲁迅的思想,2019/4/17,15,鲁迅与狂人日记,(三) “中间物”意识 “在进化的链子上,一切都是中间物。” 即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人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 关于历史,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被吃、吃别人,人自食。留日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最富个人特色的是“立人”。“立人”思想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中鲁迅思想的结晶,成为他审视中外文化的标准。,鲁迅的思想,2019/4/17,1
12、6,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的贡献,在创作方面:开创了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的新传统,推动了新文学的现代化。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理论探讨与思想斗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外国文学译介和中国古籍整理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社团活动、组织培养新文学队伍方面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2019/4/17,17,鲁迅与狂人日记,狂人日记,鲁迅,2019/4/17,18,鲁迅与狂人日记,专家点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写旧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问题。狂人日记一方面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凶残性,由封建礼教所维系的旧家族中,就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互
13、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揭穿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而使作家感到痛心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历来惯了,不以为非”。而且许多人自己正是被这样残酷地吃掉的,“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而一旦有机会,这被吃的竟也会去吃人。这是多么可悲!,2019/4/17,19,鲁迅与狂人日记,文本解读,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 从写实看,狂人的心理是变态的 ,思维荒唐,语言错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觉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有吃过人的)孩子”!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
14、宿仍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狂人发病 旁人侧目 家人延医救治 狂人复原,2019/4/17,20,鲁迅与狂人日记,(一)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鲁迅写狂人,一开始他是认识到中国历史上有吃人的传统,“仁义道德”和“吃人”是同一范畴的两面。 “仁义道德”表面上是维护人性,实际上它是压抑人性的,所谓“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要压制人欲来维护天理,维护一个规范,一个道德。这是礼教的核心思想。,文本解读,2019/4/17,21,鲁迅与狂人日记,(二)吃人意象的演变 1、吃人问题的提出历史上的吃人传统(题叙、第13段) 文言文的题叙,是用写实的手法来写的。 2、吃人问题的深化现实遭遇的吃人威胁(
15、第410段) 吃人的网络结构 :赵贵翁古久先生狼子村 3、吃人问题的反思对人性黑暗的批判(第1113段),文本解读,2019/4/17,22,鲁迅与狂人日记,(三)狂人的形象 1、战士说 2、狂人说 3、狂人兼战士狂人是一个兼有病狂与清醒双重特征的反封建战士的形象。,文本解读,2019/4/17,23,鲁迅与狂人日记,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日记的意义,确实远远超出了文学的领域。狂人到底是真狂还是假狂呢?,2019/4/17,24,鲁迅与狂人日记,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
16、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 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 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2019/4/17,25,鲁迅与狂人日记,(四)“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1、语言新白话2、结构新日记3、人物新疯子4、手法新象征,文本解读,2019/4/17,26,鲁迅与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揭露了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是对
17、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揭露。这篇小说还揭露了封建礼教毒害之深广。人人“吃人”也“被人吃”。吃人者不仅有封建家族制度象征的大哥;也有妇女和下层人民,他们是受礼教残害最深重的;也有青年和小孩。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思想分析,2019/4/17,27,鲁迅与狂人日记,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
18、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 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只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2019/4/17,28,鲁迅与狂人日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
19、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2019/4/17,29,鲁迅与狂人日记,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描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症”者的故事,人物和环境都具有真实性。同时作者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赋予人物和环境以象征意义。运用日记体形式;以心理描写为主,是变态的心理描写;简练的白话语言。运用了两套文本。文言文代表现
20、实世界的声音,而白话文则代表了一个狂人的内心世界的声音。这两个不同的文本,反映了两种语言空间,也就是新旧文化的对照。,欣赏角度,2019/4/17,30,鲁迅与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它以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方法象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的格式,成熟的白话,具有现代意味。,意义,2019/4/17,31,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并很好地与中国
21、传统小说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和生活,才创造出了“日记体”这样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统一性等方面。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狂人的形象则最集中地体现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2019/4/17,32,鲁迅与狂人日记,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作者要在作品中插入象征主义手法?请举例分析一下作品中是如何将两种创作方法结合的? 2. 着重分析一下狂人的形象。 3.写一篇狂人日记读后感。要求:不能抄袭教材上的分析,字数在一千字以上。,2019/4/17,33,鲁迅与
22、狂人日记,鲁迅生活图景赏鉴,2019/4/17,34,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故居,2019/4/17,35,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故居,2019/4/17,36,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的父母,2019/4/17,37,鲁迅与狂人日记,水乡绍兴,2019/4/17,38,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外婆家安桥头村,2019/4/17,39,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出生地东昌坊新台门,2019/4/17,40,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41,鲁迅与狂人日记,百草园,2019/4/17,42,鲁迅与狂人日记,百草园,2019/4/17,43,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44,鲁迅与狂人日记,三味书屋
23、,2019/4/17,45,鲁迅与狂人日记,药店和当铺,2019/4/17,46,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47,鲁迅与狂人日记,江南水师学堂,2019/4/17,48,鲁迅与狂人日记,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2019/4/17,49,鲁迅与狂人日记,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 1904.4,2019/4/17,50,鲁迅与狂人日记,仙台医专,2019/4/17,51,鲁迅与狂人日记,血荐轩辕,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019/4/17,52,鲁迅与狂人日记,1909年摄于日本东京,2019/4/17,53,鲁迅与狂人日记,藤野先生,2019/4/
24、17,54,鲁迅与狂人日记,弃医从文,2019/4/17,55,鲁迅与狂人日记,20年代的鲁迅,2019/4/17,56,鲁迅与狂人日记,学生时代的许广平,2019/4/17,57,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和青年学生在一起,2019/4/17,58,鲁迅与狂人日记,战斗在上海,2019/4/17,59,鲁迅与狂人日记,发起左联,2019/4/17,60,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61,鲁迅与狂人日记,全家福 1930.1.4,2019/4/17,62,鲁迅与狂人日记,柔石牺牲后为释母亲牵挂而拍摄,2019/4/17,63,鲁迅与狂人日记,左联为鲁迅秘密纪念50岁生日而摄,2019/4/17,64,鲁迅与狂人日记,2019/4/17,65,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50岁生日照,2019/4/17,66,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墓碑,2019/4/17,67,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遗容,2019/4/17,68,鲁迅与狂人日记,上海鲁迅墓,2019/4/17,69,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手迹,2019/4/17,70,鲁迅与狂人日记,谢谢观赏,2019/4/17,71,鲁迅与狂人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