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心智与世界【摘要】:意向性理论是 20 世纪的语言哲学从 80 年代至今致力探讨的重要论题之一。一方面,由于语言哲学的意向性理论运用语言哲学的独特理论与方法探讨人类心智问题,因而为研究人类心智问题提供出一个独特而有效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它又深入到了人类心智的层面,对语言哲学的各种难题又作出了更广阔哲学域面上的解答。这使得语言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在当前的科学和哲学文化整合运动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地位。如何有效地推展语言哲学的意向性理论去求解各种哲学难题,这已成为西方哲学当前最为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从它求解 20 世纪哲学难题的视角对语言哲学的意向性理论作一基本的考察和估计,实为当前的意向性
2、研究所必须。在我国哲学界,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注意这一哲学论题,但总的来说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以指称、意义、真理和知识这四大哲学论题在 20 世纪的演进历程为线索,系统地考察语言分析哲学意向性理论的来龙去脉、基本思想观点及其解决这四大哲学论题的不足之处;二是,以今天对语形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之整体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重构的语境理论,扩张和整合语言哲学的意向性理论,意图从语境意向这一新的理论域面对指称、意义、真理和知识问题给出一种解答。本文导言部分,简要回顾了语言分析哲学在 20世纪的演进历程,并对语言哲学意向性理论的研究动因、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目的进行了概括论
3、述。本文第一章首先从指称问题展开。在考察了指称的摹状词理论、历史因果理论之后,论述了意向性理论对指称问题的解决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而从语境意向论的视角揭示了语言指称现象的本质所在。意义问题是语言表达在指称基础上的初步扩张,正是语言表达式所凝聚的“意义” 使人们能够不与指称对象直接相关而把握它。本文第二章考察了意义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意向性理论对意义问题的解答和缺失;然后给出了语言意义问题的一个语境意向论模型。在语言表达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就要发生真理性的问题,真理问题是语言意义问题的进一步展开。第三章首先概括论述了 20 世纪前半期真理符合论、实用论和融贯论这三大真理论在语言哲学基底
4、上的重铸和论争,然后总结评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试图融合三种真理论的两条路线及其局限,最后,从语境意向论的视角对三大真理论进行了整合。知识问题则是进一步涉及了真理性、有理由性和信念等更广阔域面的哲学论题,正是在知识理论中,人语言世界之三维关系的诸多因素得以具体而充分地展现出来。评述 20 世纪语言分析哲学关于知识问题的各种学说及其演变过程,并从语境意向论的视角对指加以整合,从而对知识问题给出一种语境论基底上的说明。这是本文第四章的内容。本文最后总结论述了从语境意向的理论域面上探讨语言、心智和世界之关系问题的优越性和意义。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
5、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H0【目录】:导言:从语言分析到意向建构 6-28 一、20 世纪语言哲学的演进历程 6-19 二、语言哲学意向性理论的内容与方法 19-28 第一章意向性与指称理论 28-48 第一节指称的摹状词理论 28-34 第二节指称的历史因果理论 34-42 第三节意向论的指称论 42-45 第四节语境、意向与指称 45-48 第二章意向性与意义理论 48-57 第一节传统意义理论的困境 48-50 第二节心理意向与社会规制维度的引入 50-51 第三节意向论的意义理论及其缺失 51-53 第四节意义的语境意向论模型 53-57 第三章意向性与真理理论 57-81 第一节三大真理论在 20 世纪前半期的重铸与论争 57-63 第二节融合三种真理论的融贯实用论路线及其结局 63-73 第三节融合三种真理论的语用意向论路线及其结局 73-77 第四节真理的语境意向论模型 77-81 第四章意向性与知识理论 81-104 第一节基础主义知识论的语言哲学重建81-85 第二节对基础主义的批判及知识论的自然主义取向 85-94 第三节语用意向论的知识观及其局限 94-101 第四节语境意向论的知识观 101-104 结语:语言、心智与世界 104-106 参考文献 106-119 致谢 11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