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6544502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学习重难点:1.语言的社会功能:人机互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2.语言的思维功能: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人际互动功能,二是信息传递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个判断句,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人类” 、 “最重要” 、 “交际工具” 。“最” ,学习英语时,我们知道,两者相比较,任何一个都可以说是“较怎么样”;三者及其以上相比较,总有一个是“最怎么样”的。 “最重要”说明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止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有哪些呢?哪一个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类有以下这些交际工具:学习中学语文时,我们知道,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描写人物的方式有

2、:外貌描写(包括衣着)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心里的想法体现在声音上,就是语言描写;体现在脸上,就是神态描写;体现在肢体上,就是动作描写。而语言、神态和动作恰是人类的几种交际方式。先来看声音。在人类还不会说话时,我们就能发出声音。就是这个声音,一旦加上了意义,并且一个个的声音和一个个的意义具体结合时,这就是一个个的词,于是,语言就产生了。今天,我们不仅用语言来交流思想,比如下面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这就是运用语言在交流思想。当然,我们也利用不是语言的声音来交流思想,如,一个落水的人,本能地发出“啊、哎”的呼救声,鄙夷不屑时发出的不屑声音等等,这些是不同民族的人都会发出的声音,表

3、达相同的意义。记录进语言,就是叹词,实际上,它的超民族、跨古今就说明了它不是语言的,而是非语言的声音。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所有用来交流思想的声音就都是语言了。所以,有人认为,叹词不是语言中的一类词。动作。是所有的动物做事情的时候都要发出的,同样它们也用动作来交流思想:狗儿互相表示友好时,要摇尾巴,也互相接吻;猴子通过给对方挠痒来表示友好和讨好。人类也用动作来交流思想,被称为“体态语” 。例如,鼓掌表示欢迎,挥手表示送行,拥抱表示爱,挥拳表示炫耀武力或者警告或者威胁等,这些大家都很熟悉。表情。举一个例子,当狗儿面对一条流浪狗或陌生人时,就龇牙咧嘴的,表示警告和吓唬“你要是到我的地盘来,我可

4、就不客气了” 。人类也有:怒目而视表示愤怒,含情脉脉表示情爱,撇嘴表示不屑一顾,做鬼脸表示调侃等。据动物学家研究表明,黑猩猩也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表情。舞蹈。这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的特殊工具。在原始社会里,当战胜了敌人或收获了之后,大家燃起一堆火,围着火堆,手拉着手,跳起舞来。大家载歌载舞,这时,共舞所带来的感染力是无限的,它能传递喜悦的感情,增强集体的认同感。这就是舞蹈的交流思想的作用。直到现在,交际舞也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从小的方面来说,大学生可以利用舞会来交朋友;从大的方面来说,国际交往的宴会之后,都要安排舞会,就是这个作用。绘画。绘画是用来审美的,也是用来交流思想的。距今约 6000 多

5、年的非洲古岩洞里,有一幅岩画,画的是打猎图:几个男子正在猎取一头野牛,几个男子从不同的位置,用长矛刺入野牛的身体,野牛身下有一个人,鲜血直流。这是打猎场景的真实再现。可是在人类初始时代,男子打猎,女子采集,老人在家里照顾和教小孩子,岩画就成了孩子们的学习教材,客观上就成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今天,我们已经不再画岩画了。 (我国的岩画主要汇集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川西、云南、贵州等地。 )当图画进一步简化、抽象,一幅图画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语时,文字就产生了。例如,甲骨文等。近代,布莱尔 1发明了盲文,即用一个个的点组成一个个的字,用手摸着“读” 。这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这么多种交流思想的工具,

6、从人类的感知方式来看,可归纳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和触觉符号三类。而最主要的是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两种。因为,触觉符号是由点组成的文字,供受过教育的盲人专用。1 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透过点字板、点字机、点字打印机等在纸张上制作出不同组合的凸点而组成,一般每一个方块的点字是由六点组成。 它是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于 1824 年创造的,故国际上通称盲文为“布莱尔(Braille) ”。我们主要看一下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各自的特点。由上表可以看出,听觉符号不受光线的限制(如“花前月下” ,而不是“光天化日” ) ,并且,在一定的距离内,听觉符号所受距离的限制要远远小于视觉

7、符号(如可以“窃窃私语” ,也可以“吼一下” ) 。而且,视觉符号有时不能准确传达思想。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儒林外史第五六回,作者描绘了一幅图景:严监生临死伸两指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两个来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把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

8、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晋升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作为听觉符号的普通声音和语言相比较,要简单得多,远远不够使用。所以,较普通声音更为复杂的语言在表意上具有优越性。因此,可以说:语言作为听觉符号系统,不受光线的限制,也基本不受距离的限制;并且,工作的时候,还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可以交流技术(如口头指导) ,协调劳动(如夯号“杭呦” “杭呦” ) ,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劳动。所以我们的祖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顺便要说一下,说话还不花钱,所以,

9、要用好语言这种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教材上的观点:语言的社会功能有二:一是信息传递功能,二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其时,它的两个作用的顺序应该调换过来。 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1语言除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外,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而语言则具有民族性。一、思维与思想1.思维,即思考,是个动词。思想,是思考的结果,是个名词。2.二者关系:思维的结果是思想,思想又反过来指导我们的思维。二、实验人类思维离不开语言我们用大脑思考问题,在语言产生之前,思维是大脑的机能,正是由于大脑能思考问题,我们人类有了语言;语言产生后,语言就成了思维的载体。

10、实验一: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尤其是我们在沉思默想的时候,想着想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声来,或自言自语起来,这说明,我们思考问题时使用语言这种工具。语音实验者用一种感应器接到被测试者的舌头上,发现舌头不停震动,反映到仪器上,出现不同的声波;不思考问题时舌头就不震动。实验二:大脑功能是分区的,在处理不同信息的时候,大脑不同部位所流经的血量是不同的。处理信息部位流经的血量较多,说明是这些部位在处理信息。我们大脑的左右半球是分工的,一般说来,控制语言活动的左脑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脑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出生婴儿的大脑左右半球没有分工,到五六岁才实现分工。三、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11、是相辅相成的1.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说来,人们的语言能力越强,思维能力就越强;反言之,人们的思维能力越强,语言能力越强。同理,人们的语言能力发展越快,思维能力就发展越快。反之亦然。语言能力是人们智商的最直接体现。所以,人们总是在孩子1 可以参看戚雨村语言学引论23-30 页“语言与思维”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年。最小的时候加强语言能力的教学和培养,人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 6-7 岁以前。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大脑有一套语言机制,这是父母遗传下来的。这种语言机制,是一套抽象的语言规则,是人类语言最普遍的规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刺激下才能发展成为具体的语言

12、能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发展成为不同的语言能力,如在一个说英语的环境下,就发展成为说英语,在一个说汉语的环境下,就发展成为说汉语。而且,通过强化之后,对母语的辨别能力强化,对非母语的辨别能力和模仿能力有所削弱,原先遗传下来的普遍能力被改造为对母语的敏感和擅长。比如,说印欧语的人,对舌叶音 、 、,齿间音 、 1,颤音 r,普遍比母语为汉语的人发得比较地道;但是他们对于汉语中的舌尖后音 t、 t、 ,舌面音 、 等,发音就不容易发到位。反之,母语为汉语的人也一样。对语法规则和词语意义的理解运用也有类似的地方。要注意的是,我们用母语中的方言思维。许多时候,老现出“本地腔” ,就是不能流畅地用普通

13、话进行思维的表现。对于外语,我们之所以不能流畅表达,说明我们还不能用外语来思维。2.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也是能够思维的。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他们的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聋哑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近二十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针刺治愈耳聋、使哑巴开口说话的事例,就是这方面的证明。聋哑人获得不了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聋哑人视觉很灵敏,通常用手势来表达意思。但是,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不如有声语言。实验表明,在教聋哑人“猫

14、”“狗” “笔” “铁”这些形象的事物的时候,没有什么困难,但要他们掌握 “伟大” “祖国” “辩证”这些抽象的词语和语法规则的时候,就非常困难了。对比小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小孩子在这方面碰到的困难要小得多。这证明抽象思维最有效的依托形式是声音,而不是视觉、触觉等。同时,请大家注意,思维总要有一种物质作为依托形式,没有任何依托的“赤裸裸”的思维是不存在的。四、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思想,从产生到表达应该包括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思考,另一个环节是转换。没有用口头表达出来的、正在思考状态下的语言,叫内部语言。用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即已经转换出来的语言,叫外部语言。过去认为,外部语言较为清晰,层次感较强

15、,内部语言较为混乱。这句话要讨论一下。一般说来,外部语言较为清晰,层次感较强,这个看法是对的。但是说内部语言较为混乱,我们不这么看。1 齿间音 、,都是舌尖微微伸出,上下齿轻轻咬住舌尖,送气;但 声带不振动、 声带振动。舌叶音、 双唇收圆并稍微向前突出,舌尖微微上卷,舌尖接近上齿龈,送气, 声带不振动, 声带振动。舌叶音 、,双唇微微张开,突出,舌尖抵住上齿龈,用力吐气,但 声带不振动、 声带振动。内部语言,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思考过程中的想法,一个层面是已经考虑成熟了的想法。思考过程中的想法,较之考虑成熟了的想法,可能相对混乱一些,层次感较弱一些。但考虑成熟了的想法,思路要清晰得多,是一

16、件接着一件,一句接着一句,在思维的时间链条上行进,绝不混乱。想好了的东西,要用一个较为恰当的方式即措辞表达出来,也就是要转换成外部语言。有的人语言能力强,转换得好,有的人语言能力较弱,转换得不好,有的人转换得快,有的人转换得慢罢了。说心很乱或脑子乱糟糟的人,他根本就没有想好。我们不能因为有的人在思考过程中还没想清楚,就笼统的说内部语言是混乱的,否认已经思考清楚而尚未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结果。五、 “一心二用”这个问题谈的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思维的直线性的问题。实验表明,人们在同时做两件事时,思维在两件事情上来回跳动,话句话说,思维是单线的,而非双线的。注意力的分配与熟练程度有关,熟练程度越高,注意力的分配越从容、熟练;反之则手忙脚乱。六、意识流意识流是思维的直线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可以想很多事,但是一件接着一件,可以毫不相干,却没有两件事同时占据思维的主干道,而是一件接着一件地来。我们平常处于无意识状态下,思维的随意流淌,或者在脑子乱糟糟的情况下,体现的就是意识流。意识流小说里主人公的思想也就是这种情况。阅读书目:1.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23-30 页“语言与思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科技 > C/C++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