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电子应用组件开发模型示例图(初步讨论结果)组件实现部分开发人员解释器组件接口源代码g c c 编译链接器面对对象编程组件实现类源码组件库组件描述文本动态链接库图一 组件化开发模型在组件实现与接口之间架起桥梁假设组件开发人员已经按照面对对象的思想开发了组件实现类,提供了实现类的全部源代码。根据封装的概念“接口与实现分离” ,一方面需要把实现隐藏起来,另外一方面把接口与实现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就是封装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一过程,组件开发人员书写组件描述语言文本,定义组件实现和接口之间的联系,描述生成组件的种类,由描述语言解释器自动生成组件接口部分的源代码(动态链接库源代码) ,源代码经过编译就生成
2、了组件的物理形式动态链接库。封装过程如图二。编译器g c c组件实现部分源代码描述语言文本组件( 静态库或者动态库 )组件接口部分源代码描述语言解释器 图二 组件封装过程组件描述(实现)语言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综上所述,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一、为组件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个组件封装的途径,目的是实现组件。初步实现:组件开发人员按照组件描述语言的语法书写组件描述文本,并且将组件描述文本和源代码一起提交,由解释器自动解释成 C(C+)组件源代码框架。按照组件的种类(在组件描述文本中定义) ,由编程语言编译器(gcc)生成动态链接库或者静态链接库。改进后的实现:组件开发人员利用可视化的组件配置工具,自动生成组件描述文本。二、方便组件使用人员在组件库中查询,目的是描述组件。描述语言文本里面需要描述组件的实现形式,组件的接口及其依赖关系等等。描述语言的文本存入组件库,组件使用人员根据描述,方便选择使用组件。三、实现复合组件。一个复合组件的描述文本中应该包含子组件之间接口的连接信息,解释器按照描述文本的定义,把未封装的子组件功能实现类代码封装成组件源代码框架,最终由编译器(gcc)生成动态链接库或者静态链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