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欣赏概述,课件内容分类:,1.诗歌概述 2.散文概述 3.小说概述 4.戏剧概述,诗歌概述,一、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一种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文学样式。,二、诗歌的作用,诗歌是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感受的语言组合体,同时,她不仅具有反思人生、观照人性、体验生命的审美功能,而且更有助于人们除去表层的纷繁芜杂及各种迷幻,显示人生的本真,映照自身真实不虚的天性,净化人们的精神状态。P59 王维的诗,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一)情感强烈 想象丰富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和其它的文学
2、体裁相比较,诗歌的感情色彩最为浓烈。诗歌不仅以抒情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以抒情的方式打动和感染读者。大部分人欣赏诗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也不是为了获得明确的概念,而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灵被感动的满足。,在诗歌中,诗人根据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可以把互不关联的各种艺术形象和画面串联起来。如果诗歌中缺乏情感的渗透,也不能称为好诗。试比较元代两首小令,曲牌都是天净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吴西逸的天净沙闲题: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诗歌比较:,比较达两首诗优劣的关键是情感,第一首诗正
3、是由于强烈情感的渗透,把二组互不关联的客观景物串联起来,准确而生动地勾勒出秋天萧瑟、悲凉的气氛,从而表达出旅人的孤独和悲凉,以及思乡的情怀。第二首诗由于从头到尾都是意象的铺排,缺乏情感的渗透,从而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适合抒情的一种。情感是诗歌的血肉和灵魂。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在诗中,炽热的情感往往推动着诗人丰富的想象,使诗中的景物不受客观现实的拘束,而是充满主观化想象的色彩。,天鹅 海子,夜里,我听见远处天鹅飞越桥梁的声音 我身体里的河水 呼应着她们当她们飞越生日的泥土、黄昏的泥土 有一只天鹅受伤 其实只有美丽吹动的
4、风才知道 她已受伤。她们在飞行而我身体里的河水却很沉重 就像房屋上挂着的门扇一样沉重 当她飞过一座远方的桥梁 我不能用优美的飞行来呼应她们,当她们像大雪飞过墓地 大雪中却没有路通向我的房门 身体没有门只有手指 竖在墓地,如同十根冻伤的蜡烛在我的泥土上 在生日的泥土上 有一只天鹅受伤 正如民歌手所唱,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二)语言的凝练和陌生化 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语言的凝练性。诗歌语言的凝练性的根本要求是以最简练的词语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容,达到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可以从两方面达到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 1. 诗歌中的叙事或抒情往往省略人物、事件、环境等相关内容的
5、交代,只呈现最有诗意的主要情景。如李白的玉阶怨。 2. 诗歌中无关紧要的词语可以被省略掉,只保留实质意义的词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歌语言不仅要凝练,还要陌生化。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和变形,使之成为一种新奇独特的诗歌语言,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陌生化的方法可以是使词性发生变化,或使语序错位,或使用古字、冷僻字、外来语、典故等,或诗句语法不合规范等。,十六柄桂浆敲碎青琉璃 几则罗曼史躲在阳伞下 我的,没带来的,我的罗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余光中碧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音),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
6、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三)意象美和意境美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意象和意境有何区别和联系?,概言之,“意象”是“表意之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把客观的事物、景象经过加工而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思想意义的语言形象。 “意境”是“
7、意中之境”,是指诗歌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和意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审美范畴。它们的“意”是共同的,不同的是前者含“象”,指具体的个别物象、形貌;后者含“境”,指整体的客观景物、社会事物。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象是意境的基础,而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意象美体现在两方面: 1. 鲜明真切,生动传神 2. 具有独创性,体现诗人的个性特质P66温庭筠的菩萨蛮,这是精神的闪电中诞生的诗歌,芒克的代表作。炫目的光芒,闪电般迅疾的联想,可以诠释和放大梵高笔下绚烂又充满迷茫的壮丽景象。现实中的一片向日葵,灼伤了诗人的目
8、光,也修改了红色修辞中对它的误解与扭曲,除非有十足的自信与创造力,不能做这样大胆的处理。中国优秀诗歌芒克,1950-,原名姜世伟,生于沈阳,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并出版了处女诗集心事。1987年与其他人组织了“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出版刊物幸存者。目前住在北京。诗集有阳光中的向日葵(1988),芒克诗选(1989)。,意境由意象构成,是若干意象组合成的艺术氛围。它融情、景、形、神、理于一体,创造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使诗歌具有无穷韵味。古人追求“象外之象”、“境外之境”
9、,就是要在有限的具体形象中寄寓无限的想象。与意象美相比,意境美更能体现这种有无相生、实虚妙合、情景交融的诗歌特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诗句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在于情景、今昔、有无、时空的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首要特征。可以把情景交融分为几种形式: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情景并茂式等。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
10、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境美体现在三方面: 1. 情景交融,情为主导 2. 虚实相生,境生象外 3.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P106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P129 吴文英风入松,三、诗歌的审美特征,(四)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什么是节奏和韵律?节奏即间歇、停顿,相当于音乐的节拍。诗人恰当地安排发音不同的字词,使其高低、轻重、快慢、强弱与诗的内在情绪相适应,从而构成了诗歌的语言节奏。 韵律指诗歌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主要体现在诗句的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这称为韵脚。,节奏和韵律的作用: 1. 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2. 能够配合诗歌的内在情绪的表达,从而强
11、化诗歌的效果。 3. 能够把涣散的诗歌声音组织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人读前一句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味起前一句。,古诗都有鲜明的节奏,朗朗上口。五言诗每句三停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诗每句四停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黄河落九天”。,平仄也是古诗音乐美的重要体现。古音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平声可分为阴平、阳平,仄声则包含了“上、去、入”三种声调。平仄声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能使诗歌声音变得抑扬顿挫、和谐优美。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选择恰当的韵律,能够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纳兰容若的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诗中连句押韵,双声叠韵词“萧萧”和“无聊”一词反复使用,因而造成回环往复、情意缠绵的独特艺术效果。,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五)结构的跳跃性 诗歌往往不遵循自然时空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逻辑,而是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在时空上和故事情节上随意跳跃变幻,意象自由组合,结构上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 诗歌结构的跳跃性可以造成跌宕起伏的感觉,而跳跃所造成的断续和空白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四
13、、诗歌的艺术技巧,诗歌有其特有的艺术技巧,诗人运用各种技巧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了解和掌握这些艺术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内在意蕴,而且有利于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四、诗歌的艺术技巧,(一)意象与意象叠加 意象是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 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意象是:那在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所谓意象叠加,也就是两个以上的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一起,成为一个叠合在一起的意象,由此造成一种复合的意象表现,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效果。,四、诗歌的艺术技巧,通过意象的创造来实现诗的审美传达,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意象并置或意象叠加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诗间创作中也
14、多次被使用,但是相比而言,在现代,意象叠加的手法在西方更受青睐。西方现代意象派诗人针对当时诗坛所充斥的感伤颓废,以致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毛病,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找到灵感,主张用简炼、精确的语言呈现硬朗、清晰而富于独创性的意象,通过意象的创造直接表现诗人的瞬间感受。要在具体中捕捉住抽象的强烈感觉,作意象的直接呈现。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地铁车站 【庞德】,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
15、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杜运燮译)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赵毅衡译)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译),弧 线 顾城,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四、诗歌的艺术技巧,(二)隐喻 “隐喻”是诗歌的一种基本要素,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布鲁克斯说:“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现代诗歌的技巧:重新发现隐喻并且充分运用隐喻。”隐喻在西方现代诗歌中地位尤其重要。 比喻是喻体对喻旨的直接说明,而隐喻要求喻体和本体的关系为“远距“,“异质“,即比喻的两极距离越远越好,且它们的联系还应是
16、反逻辑的。越是如此,也越能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四、诗歌的艺术技巧,(三)象征 在西方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艾略特等那里,象征是利用有声有色的鲜明物象来暗示微妙的心灵世界的诗学原则。 波德莱尔:诗人应该“从感觉世界里取得材料,为他自己或他的梦冶铸一个对应的象征”。 艾略特:表达感情的唯一的艺术方式便是为感情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 韦勒克:这一术语的含义是“甲事物暗示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普遍的象征,如玫瑰、鸽子、橄榄枝、香草美人等。 个人的象征,指诗人为表达特定思想情感创造出的独特象征意象。,隐喻和象征有什么不同? 隐喻的本体、喻体乃至
17、喻旨一般都是具体的,相互对照,相互说明,共同完成诗意的传达。象征则只有构成象征的意象本身,其意旨是通过意象本身暗示出来的。从结构上看,隐喻可以转换为明喻,象征则不能。,四、诗歌的艺术技巧,(五)反讽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诗歌中的反讽首先是一种语言技巧,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的类型可分为夸大叙述、正话反说、悖论等。 在诗歌的文本解读中,还有主题层面形成的反讽:即本文复杂的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形成强烈的反讽。,四、诗歌的艺术技巧,(六)复义复义(Pluri-signation)或多义,是美国批评家威尔赖特创造的术语,但
18、英国的燕卜逊(William Empson)最早提出这一问题。朦胧的七种类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 严格意义上的复义,指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诗语可能存在的两种或多种解释并存,相互补充,最终形成一种内涵复杂的复合义。英国诗人马伏尔哀悼中的两句:自然,每当女人哭泣,总得认为她们伤心欲绝。,P129 吴文英风入松: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这一句是如何运用了“复义”的手法?,五、诗歌鉴赏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一)整体把握诗歌 (二)结合意象和重点词语,细致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和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赏析诗歌的各种艺术技巧 (四)品味诗歌的意境和人生哲理。,散文概述,
19、散文的内涵,散文的分类,散文的特点,散文概述,散文的例说,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散文的内涵,从表达方式分类,从文学分期分类,散文的分类,从其它角度分类,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
20、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4)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
21、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散文的分类从文学分期分类古代散文,现当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
22、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散文的分类从文学分期分类现当代散文,散文的分类从表达方式分类以描写为主写景散文,(1)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
23、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 故都的秋,散文的分类从表达方式分类以叙事为主叙事散文,(2)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3)说理散文:亦称议论文、论说文,就是
24、讲道理、论是非。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一段完整的论文必须含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或主张。有的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叫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从属的分论点。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可以是事例,也可以是理论,也可以是数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论点必须正确、鲜明;论据必须确凿、典型、恰当,有说服力,必须与论点之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例如:金开诚的漫话清高鲁迅的灯下漫笔,散文的分类从表达方式分类以议论为主说理散文,散文的特点,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从形神关系的角度看,和
25、诗歌对照的角度看,和小说对照的角度看,从思维运用的角度看,其它角度,散文特点: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例一:记念刘和珍君 写作目的:一是要人们牢记“三一八”惨案,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一是要人们彻底认清执政府的反动、腐朽,号召人们推翻它。为了这个目的,写刘和珍就要突出刘的以下几个特点:善良、和蔼,正直、爱国,天真、单纯,具有这样特点的青年应该是人见人爱的,却被人无情地虐杀,文章主旨呼之欲出,非常突出。由此来看,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就不在于仅记念刘和珍这个方面了。,(一)散文的写作目的,无不是抒情、明理、言志的,散文特点: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一)散文的写作目的,无不是抒情、明理、言志的,例二: 荷
26、塘月色朱自清在写文章时,是要表达对他眼前的荷塘月色的喜爱吗?是要表达对他向往的古代江南生活的追求吗?荷塘月色,作者写荷塘,写月色,塑造这些形象最终目的是要抒发内心的抽象的感情,不能只理解为他对荷塘月色等景色的喜爱,或是对古代江南生活场景的向往。真正相表达的,是没有直接说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矛盾心情。,例三: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中,作者是为表明自己对北国的秋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才写的这篇文章吗?在这篇文章中,他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故都的秋也不是仅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的秋的喜爱,而是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看法,一种感情。,散文特点:从写作目的的角度看,(一)散文的写作目的,无不是抒情、明理、言志的,
27、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刘 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郁达夫,因实出虚,即小中见大,写出“情致”与“文”。刘锡庆,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中,前三项抽象而带主观,后三项具体而带客观。如果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泛。如果他老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 余光中,形散,神聚,?,从形神关系的角度看,形(表、实),人物(行为特征),事件(具体表现),景物(有何特点),神(里、虚),志(言了什么志),情(抒了什么情),理(明了什么理),A描写了什么形象,B描述了什么特点,C抒发了什么情感,D 运用了什么语言,E 运用了什么技巧,复现情境
28、 体悟情感,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和诗歌对照的角度看,诗歌是凝炼的散文 散文是晕化的诗歌,借鉴诗歌鉴赏路径 清晰简约易于操作,散文特点: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点感知觉能力,人(言行),事(表现),物(特点),景(特征),象的塑造,境的复现,如闻其声 如观其色 如嗅其味 如感其温如临其境,语言:动态性的、描述性的词语是解读文本的密钥,情的体悟,想像力,感知觉角度的描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平台,和小说对照的角度看, 散文抒写个人的人生体验。人生体验包括作者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个人的”说的是散文指向的是作者自己,以作者自己为观照的对象。由于散文的意向是抒写个人的人生
29、体验,是面向自我的,因此,真诚、真实就成了散文最重要的品格。因为散文指向作者,指向作者的心,所以散文的作者和读者有着最近的心理距离。散文是心灵打开的一个窗户,因有这个窗户,读者可以听到作者的心声。, 小说编织人类的生活图景。“生活图景”包含人物的活动以及环境。“人类”,这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小说往往不止写一个人,而是写众多的人。其次是,就是只写一个人或几个人,这一个人或几个也是从众多的人物里面挑选出来的或者各取其一面塑造出来的,因而具有典型的意义。由于小说的意向是编织人类的生活图景,因此人物、故事、环境就成了小说的要素。故事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包含了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主体,也是小说吸引人的要
30、素。 没有好的故事,就少了扣人心弦的力量和趣味;没有环境(包括社会存在),人物就没有展开活动的空间,和偶然的外部动力;没有人物形象,小说就只是一个故事,除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外,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编织”隐含了小说的虚构特征。,和小说对照的角度看,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物事属性),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分析结构, 把握思路的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景物情境复现的能力(时空场景),分辨主从,确认关系的能力,把握人物情语的能力(人物情态),(写景叙事与议论说理两类文章思维能力各有侧重),从思维运用的角度看,散文的例说,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C(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
31、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答:【 】【 】,2005年高考北京卷,合 欢 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32、“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 她就解释, 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2005年高考北京卷,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为了我的腿, 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 后来母
33、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
34、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
35、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 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 会
36、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19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答: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
37、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答: 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21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答: 想表现的是:母爱是普遍的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虚实,视觉上,听觉上,嗅觉上,味觉上,触觉上,远近,大小,润燥,轻重,缓急,明暗,宽窄,高低
38、,俯仰,素艳,苦涩,凉热,浓淡,酸甜,心理上,悲喜,愁乐,感知觉角度,新旧,清浊,锐钝,有无,动静,疏密,松紧,圆缺,忙闲,稀干,?,从思维运用的角度看,小说概述,小说的文学特征,小说发展概况,小说的赏析技巧,微型小说欣赏,CONTENTS,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的含义、特点与种类,一、小说的含义,“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学中,小说通常指长篇小说、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的形式。,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的含义、特点与种类,一、小说的含义,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
39、(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
40、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武松打虎节选,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
41、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武松打虎节选,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赏析,短文之所以能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如此具体、精彩,这主要归功于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武松的“闪、轮、劈、丢、揪“等一系列动作的贴切运用,写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有力地突出了武
42、松的武艺高强,其中,我们也发现选择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动作来写。这样,动作最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此外,作者把老虎的动作“一扑、一掀、一剪“都写得惟妙惟肖,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为武松捏一把汗,作者对人物动作的观察是细致而敏锐的,本文的文字写得干净利落、情节曲折生动。,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的特点,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的种类,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一节 小说的种类,第一章 小说概述,第二节 中外小说发展概述,一、中国小说的发展,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鲁迅先生说:“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源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
43、要寻找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二、外国小说的发展,西方小说,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魏晋南北朝雏形),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唐代时期成熟繁荣),李朝威柳毅传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陈鸿长恨歌传,(宋代时期通俗形成),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明代时期),章回小说,(明、清时期 通俗繁荣),明:三国演义(历史)、西游记(神魔)、水浒传(英雄)、金瓶梅(世情)、封神演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明、清短
44、篇小说集有“三言”“二拍”(明)和聊斋志异(清),注意“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这两个常识概念,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形成较晚,成就很高。,雅俗分流,双线并行。,同中有异,风格独特。,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东:东周列国志(明 余邵鱼) 西:西游记(明 吴承恩) 三: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水:水浒传(明 施耐庵) 桃花:桃花扇(清戏曲 孔尚任) 红:红楼梦(曹雪芹 高颚) 官场: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儒林:儒林外史(清 吴敬梓) 金瓶: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45、醒世恒言(明 冯梦龙) 二拍:一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 凌濛初) 今古:今古奇观(明 抱瓮老人) 聊斋: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史书:史记(汉 司马迁) 西厢:西厢记(元曲 王实甫) 镜:镜花缘(清 李汝珍),七、现当代小说,“五四”-抗战时期,鲁迅 :,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文学研究会” :,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倾向于现实主义,有成就的小说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等,“创造社” :,走上另一条创作道路,其中郁达夫成就最高,代表作沉沦,“左联”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体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现实的深广度和艺术的成熟程度,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创作成果。丁玲、张天翼、柔石、沙汀、艾芜、萧军等也在这
46、一时期初露锋芒。,其他:,巴金的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叶圣陶的倪焕之;沈从文的边城。,抗 战 时 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小说创作闪耀出光彩,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淘金记,艾芜的 山野,茅盾的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寒夜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露了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在抗战根据地和解放区,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的中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农村天翻地覆的变革,着力刻画工农兵新人形象,著名的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等。,建国初期:,由于工作重心是政治运动,因而许多作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令人满意。,作家作品
47、:,马烽 结婚,1956年:,我国文坛提出了“干预生活”的口号。扩大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范围。,作家作品:,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易 办公室主任;宗璞红豆; 陆文夫小巷深处;邓友梅在悬崖上;高晓声不幸;刘绍棠西苑草,50年代:,特点:,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丰收。很多反映党领导下各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真实地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人民走过的艰难历程 。,作家作品,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 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冯德英苦菜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新时期作家群的特点:,总体特色是庞大的作家群。作家队伍的老中青构成,是中国当代小说血脉绵延、后继有人的有力保证 。,老作家:,冰心、孙犁、姚雪垠、周而复,中年作家 :,张洁、冯骥才、程乃姗、刘心武、蒋子龙,青年作家:,李杭育、梁晓声、张承志、刘震云、池莉、方方、余华、苏童、格非,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界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事。,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