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课标心得.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537673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课标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课标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课标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课标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标明确,难度降低 更走进生活-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保靖县雅丽中学 瞿兵现行初中八、九年级物理用教科书,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及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按照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倡导探究式的教学,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这套教材的编排中,贯穿了 1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 (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设计(验证)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现象和论证实验结果(分析现象,分析、整理、归纳实验数据) ;6得出结论;7评估;8交流,进一步提出新问题等。教材编排者煞费

2、苦心,意在敦促教材使用者教师,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给学生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会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两年使用下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心得。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3、才想学、爱学物理,才能学好进而用好物理。而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伴随着孩子快乐的成长,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如何把“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玩”中学,学中“玩”是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探究式的方法,不是教师所独有的,教师可按探究式的方式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探究式的要求。探究方法,既是教师要掌握的方法,也是学生要掌握的方法。它既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只不过教师站的位置比学生要高一些,处于主导、引导地位。探究方法的重点在过

4、程,不在结果,离开过程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探究。从 2001 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开始,开展了十年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十年后推出“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对实验稿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一、前言简洁明了,内容略有改动“2011 年版”新课标前言部分依然分成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的内容和以前有一定的改变,把前面的套话去掉了,强调物理课程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5、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了物理课程要与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在“课程基本理念 ”部分,将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将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而其它内容仅做文字小调整,基本内容本质没有变化。 “课程设计思路” 部分调整相对较大,比如在名称上做了改变,实验稿名为“ 课程标准设计”,在内容上本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的官话、套话,语言更加简化明确,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做了总体性的

6、论述,去掉了“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部分。二、课程目标适度调整,语言描述更加明确“2011 年版”新课标与“实验稿版”课标相比,课程目标内容变化不大,主要是在目标的描述上做了适度的调整,比如把“实验稿版” 中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全部修改为 “认识”“了解”;在具体目标内容上进行了部分合并,把原有 19项要求,合并为现在的 15 项,并对合并的内容进行了语言描述微调,但实质内容没有改变。如在“ 知识与技能 ”目标中把原来的第 5、6 条合并为现在的第 5 条;“过程与方法 ”目标中把原来的 1、2 条合并为现在的第 1 条,把第 4、5 条合并为现在的第 3 条;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7、”目标中把原来的第 4、5 条合并为现在的第 4 条,把原来的第 6、7 条合并为现在的第 5 条。在“过程与方法 ”目标中增加了一条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这条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变化较大,部分内容要求有所降低,但更贴近生活课标中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其中含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本次修改的重点。 “2011 年版” 新课标中,把原来的第三部分名称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具体的内容上,对有些条目进行了增加和优

8、化,对有些条目进行合并或删减,适当地增加案例、规范内容标准行为动词等,保证了科学内容更加清晰,使得科学内容要求在教学中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保一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合并为一条,整体上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2011 年版 ”新课标科学内容含 “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及“ 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这次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本次修改中在每个主题前加上了序列号,使得主题内容更加清晰有序,对标题也做了修改,比如原来的“内容标准” 现在改为 “内容要求”,这样的表述更加合理。在内容

9、要求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011 年版 ”新课标删去 “实验稿版”课标中的 “认识”、 “初步”等行为动词,整合了行为动词的种类,并对一些条目的行为动词做了调整。如把“实验稿版”课标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规范为 “理解欧姆定律”,因为“ 理解”已经包括了计算要求;再如把“ 实验稿版”课标中“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 “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在“实验稿版 ”课标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笼统,不便于评价,本次修改对有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即便于教学,又便于评价。如原课标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

10、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通过内容细化,明确了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便于在教学中评价操作。再如把“实验稿版” 课标中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细化为 “2011 年版”的“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和“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两条,内容更加具体。“2011 年版 ”新课标中,为了方便教材处理,适当整合了部分条目。如将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条目合并为“通过收集

11、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而原来相关的三个条目则作为例子列入。删掉了一些与物理关联不强的条目。如删去“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在现行教材中没有体现出来,且在其他学科也有相关内容;再如把以前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 “颜料混合”部分,因为颜料的混合知识更适合在美术等学科中出现。“2011 年版”新课标中也适当增加了部分条目,弥补现行教材中出现的知识但在标准中遗漏的情况。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在教材中出现了

12、,但在“实验稿版 ”课标中却没有体现;再如增加了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进一步明确串、并联特点中仅要求了电流、电压,未要求电阻,避免老师盲目拓展,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011 年版” 新课标中还适当增加一些强调探究过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条目。如“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 “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等等。 四、实施建议中主要修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使之更具指导性“2011 年版”新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含有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 “教科书编写建议 ”等内容。新课标侧重修改了“教

13、学建议”及“评价建议 ”,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 “教科书编写建议”则仅做了文字修订。在“教学建议 ”中修改了小标题。基本保留原有结构,对标题略做修改:“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 、 “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另增两个主题:“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 ”。其次,还对教学建议的文字进行了修改。对以上四个主题陈述教学建议时,为便于教师掌握,皆注重内容结构的逻辑性,关注参考建议的可操作性,强调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在修改“评价建议” 时,文本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该建议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修改了评价内容,以增加评价

14、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和逻辑性;进一步介绍了评价的多种方法,对操作方式也提出了具体建议。五、附录内容增加,内容更科学“2011 年版”新课标附录内容增加两个,即除了原来的“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外,还增加了 “学生必做实验”及“科学探究实例 ”两个附录,期中“科学探究实例 ”是从原来在内容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改放在附录中。把“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改为 “行为动词说明”,而其内容也简化了,只包含三部分,即类型、水平和行为动词举例,而在实验稿版中还有“ 各水平的含义” 条目。对于 “科学探究案例”的修订,原课标有两个科学探究案例,其类型相近。修订时删去了其中一个案例,补充了两个。修订后的三个案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有完整探究过程,也有部分探究要素的强调;既有按教材设计的探究内容,也有自选课题的探究内容。探究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了调查中教师所反映的对科学探究案例类型的需求。另外,在每一个案例后,增写了一段“评析” ,旨在分析本案例的特点以及所实现的具体目标,对该科学探究案例的设计、实施进行解读,内容安排更加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