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总则根据“预防 为主,全面 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工作方 针,把预 防保护工作摆到首要位置。按照“ 谁开 发,谁保 护,谁造成水土流失, 谁负责治理” 的原则,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1.1 编制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规定,在现场查勘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地形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开发建设方式、工程布置现状等因素,按照“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效益” 的原则,确定本水土保持
2、工程方案目的为:1、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就是落实法律法规,使业主的法定义务落到实处。2、通过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为业主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水保措施,明确业主单位防治责任,为水土保持技术经济管理提供支持,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使水土保持工程“三同 时” 制度得到落 实。3、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预测生产开发建设项目在以- 2 -后的运行阶段产生的矸石弃碴量,结合实际地形条件,对碴场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选,确定碴场位置。4、根据选择碴场位置,通过溪沟洪水设计计算,进行多方案水土保持措施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成本低、效益高、牢固实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5、采取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3、,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保障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安全的目的。6、业主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使生产开发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既保持了水土资源,又防治了矸石中有害矿物质的流失,避免了碴体淤塞河道,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同时有效地防治了有害物质与山洪泥石流对下游产生危害。1.2 编制依据1.2.1 任务来源邻水县金亿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委托书。1.2.2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 1993 年120 号令)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 号- 3
4、-文)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 年第 5 号令)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 年 12 月)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253 号令)7、四川省 实施办法(1993年 12 月)8、四川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川价字1995118 号文)9、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8 年 12 月)10、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 19 号文)11、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务院1998111 号)1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规划的通知(国发199836 号)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发200038 号)14、全 国 生 态 建 设 环 境 保 护 纲 要 (国 务 院 2000 年 11 月 26 日 )1.2.3 技术规范与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4 -3、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规 范 (GB/T16453.1-16453.6-1996)4、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96)5、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1995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06-2001)7、防洪标准(GB50201-94
6、)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9、结构力学10、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18-84)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12、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4、拱桥设计计算手册15、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16、水利部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及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定额17、水利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则及设计文件及图纸1.2.4 相关资料1、1:5000
7、 航测地形图。2、金亿煤矿提供的煤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3、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邻水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报告(邻水县水土保持办公室 1998.8)。4、邻水县土地利用规划(邻水县人民政府)2 工程概况2.1 矿区生产概况2.1.1 地理位置金亿煤矿所在地邻水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南段东翼,介 于 东 径 10640 10651,北 纬 3015 3025之间,东靠重庆市垫江县与长寿区,西邻广安区、华蓥市,北与大竹县接壤,南同重庆市渝北区毗邻。金亿煤矿位于邻水县西天乡,行政区划属邻水县西天乡、甘坝乡,煤矿井口在华蓥山山脉中段东翼高程 485.00m 的山脚地带上,煤矿工业广场距
8、218 省道上城南镇仅 8km,对外交通运输仅有一条碎石泥结公路,但由于地理位置闭塞,车流量较小,所以公路能满足交通运输要求。2.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45 万 t/a2、矿井运行期年弃渣量:2.3 万 t/a3、矿井服务年限:18 年- 6 -4、工业厂区占地:32322m 2其中:煤场占地:6616m 2渣场占地:14560m 2综合楼占地:400m 2食堂、澡堂、厕所占地:468m 2配电房占地:217m 2仓库:230m 2机修、调度房、充电房占地:507.0m 2厂区道路:4080m 2工业广场:4992m 2其他占地:482m 25、项目总投资:2156
9、万元其中:矿井 1463 万元工业厂区 693 万元7、项目吨煤投资:47.91 元/吨其中:矿井 30.75 元/吨工业厂区 17.16 元/吨8、建井开工日期:2003 年9、投资(采煤)建效日期:2006 年- 7 -2.2 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2.2.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1、地理位置及地形金亿煤矿工业广场位于邻水县西天乡境内,紧靠 218 省道(汉渝路)和达渝高速路,井口至汉渝路上的城南镇约 8.0km,距达渝高速路邻水县城路口 12km,交通方便。工业场地处华蓥山背斜东翼的山沟上,高程 486.8m。场地顺槽谷方向布置,由人工开挖切割形成的坡地,工业建筑物也顺势布置。场地基
10、岩属泥岩、灰岩;浅表层属坡积粘性土。基岩层与槽谷水流方向平行,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无滑坡、崩塌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作工业广场。2、平面布置根据井田开拓布置确定的主平硐硐口位置,矿井及选煤工艺布置要求、对外运输方式、场外公路及自然的地形条件,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总平面布置。按功能分区方式总平面布置如下:工业广场呈不矩形状,西边是平硐出口及机修房,北边为综合办公楼设施、企业管理、职工生活及对外接待的办公区。东边为采掘楼及矿区公路及矸石碴转运场,南边堆煤坪。东北边为调度、配电及仓库,东南边为变电设施区域,西南边为煤仓及计算设施。- 8 -平硐位于工业广场西边,沿平硐出口纵
11、向及南斜布轨距为600mm(15kg/m)矿车窄轨。离硐口 15m45m 段右边为矿碴转运区,45m90m 段为储煤仓区。充电房、机修室与调度房布置于平硐出口左右侧,机修房与调度室距平硐出口最短距离 3m,机修室与调度房距平硐出口最近,极大地方便了机修与矿车的调运。充电房位置冷闭,有利于用电安全。职工福利生活综合楼位于广场北边,平行行政办公楼,地理位置较高,可观察整个矿区地面全部情况。配电房与综合楼之间场地开阔,布置进厂支公路、生活广场。生活广场南边布置储煤场和矿碴转运场。矿区排污采用暗沟与导流集中处理方式布置在堆煤坪东南角,对场区生产交通没有影响。金亿煤矿工业场地分区明确,工艺流程顺畅,主要
12、生产区、储运区、辅助生产区、行政管理、职工生活、矿区工房等工业设施布置井然有序,既紧凑又稀疏,总体布局构思强调突出了安全生产意识和方便管理意识。布置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2-1。- 9 -表 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1 工业厂区占地面积 m2 25440其中:矸石碴场占地面积 m2 14560工业场地占用面积 m2 6616公路占地面积 m2 40802 建构筑物等占地面积 m2 688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 m2 1605窄轨铁路占地 m2 70道路及广场占地 m2 4992变配电地 m2 2153 场地建筑系数 % 124 场地绿化系数 % 1.55 场地
13、利用系数 % 82.96 场地平整工程量挖方 m3 8925填方 m3 61302.2.2 地面运输煤矿紧靠 218 省道及达渝高速公路,工业广场有 10km 的进厂支公路和 10 公里乡镇公路与 218 省道相连接,距达渝高速公- 10 -路邻水路口 4km,交通便利。西天乡至厂区公路路段系泥结碎石路面,公路婉延曲折,转弯多,坡度大,路况差,所处地理位系置闭塞,车流量小且主要是对外运输的运煤车,可满足生产运营期的运输要求。2.3 工程弃碴及堆放场地2.3.1 工程弃碴金亿煤矿弃碴来源主要是煤矿建设期工业广场及构筑物修建、矿井岩巷掘进、通风系统岩井开挖等排出的土石碴体,以及营运期产生的煤矸石矿
14、碴等。经实地查勘估测,金亿煤矿建矿及生产期间共排土石、煤矸石碴体约 25.88 万 m3,其中:工业广场及构筑物修建、矿井岩基、井底车场、通风系统老井等及前期生产土石碴排碴量约 0.89 万 m3。工程弃碴通过挡土墙防治,避免水土流失。2.3.2 堆放场地本着少占耕地,便利生产的原则,碴场选择在矿井平硐出口方向左侧的西天乡走马村 8 组水井湾,碴场可容量为 60 万 m3,主弃碴场距平硐出口 1.5km 范围内,该碴场为天然山凹地形,蓄碴量大,工程建设施工简单,运距短,是较为经济合理的位置。金亿煤矿主碴场布置在井北坡一马蹄形小山沟地,占地面积 4560m2,碴场采取的水保工程措施是沿马蹄形口修
15、建浆砌条- 11 -石挡土墙,挡土墙长 150m,挡墙工程施工时序与阶段按矿井生产要求分期配套建设而形成规模。碴场周边修建环形排水沟920m,沉沙池 5 口。碴场堆放最大高度 8m,暗涵(沟)135m ,绿化面积 0.092hm2,碴场自然堆放坡比为 1:1.75。3 项目区自然社会环境条件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形地貌邻水县处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平行褶皱岭谷区,全县幅员面积 1919km2,境内主要以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为主,其中山区占38.5%,丘陵、平坝占 61.5%。地势由北东向南西倾斜,海拔高程普遍在 290m 以上。南端御临河最低点高程 184.6m,西侧最高点华蓥山最高山峰
16、高登山高程 1704.1m,最大相对高差 1519.5m。整个地形受地层的走向与区内地质构造的影响,而形成山地与丘陵平行相间的“川 ”字形的“三山两槽” 地貌。“三山” 分别为华蓥 山(西山)、 铜锣山(中山)、明月山( 东山)。华蓥山山峰高程大多在 12001400m 之间,最高峰高登山海拔高程 1704.1m,山势 巍峨陡峭,层林叠翠,有丰富的地下水,山脉两翼多“V” 字形峡谷,谷深而窄,溪沟发育。铜锣山由北东向南西纵贯县境中部,海拔山峰高程在 5001000m 间,主峰万峰山高- 12 -程 1054m,山脉由两岭一槽组成,溪沟相对浅缓,山脉植被较好,地层灰岩发育,地下水丰富。明月山位于
17、县境东部,山峰高程在500900m 间,主峰土地庙高程在 1179m。“两槽” 由“三山”相间 而形成的槽谷,位于 东部的称东槽,位于西部的称“ 西槽” 。东槽宽约 14km,高程一般 250500m,谷内地势起伏小,多发育宽缓的圆包丘陵,属浅丘地带。西槽宽约9km,海拔高程在 300500m ,槽谷中多分布丘陵。3.1.2 矿区地质构造金亿煤矿位于华蓥山背斜东翼。华蓥山复式背斜属新华夏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东部褶皱带边缘。 金亿煤矿井田位于华蓥山复式褶皱带西翼背斜的中部,向斜低下为谷,山脉走向与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呈 N2530E 延伸。井田地表最高点高登山高程 1704.0m。煤矿井田出露地层为
18、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下侏罗统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 3Xj),第四段灰白、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砂岩、细砂岩、厚 135m。第五段为矿区主要含煤段,总厚 87.19m,上部 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泥岩、泥岩、细粉砂岩;下部含煤一般厚度为 41.19m,由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灰质泥岩、煤层、粘土泥岩等组成,含煤五层厚度变化大。第六段,厚层至厚层状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厚 40.70m。下侏罗统珍珠冲组(T 1Z):紫色、暗紫色砂岩、泥岩、钙泥岩,来件少量细砂- 13 -岩、粉砂岩,厚 158m。根据国家地震局 1990 年颁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 VI 度。3.1
19、.3 气候条件工程项目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雨量分明。其特点是:冬暖、春旱、夏长而热,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雨热同季,分配不均,多伏旱及连绵秋雨。根 据 邻 水 县 气 象 站 实 测 资 料 统 计 ,全 县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17.1,大于 0以上的年总积 温平均为 6255.1,多月平均温度变化为5.927.8,最低月( 1 月),平均气温为 5.8,极端最低气温为-3.8(1961 年 1 月和 1975 年 12 月),最热月(7 月)平均 27.8,极端最高气温为 40.5(1959 年 8 月 23 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36 小时,无霜期为 298 天左右,平
20、均风速 1.1m/s,最大风速38m/s(1978 年 5 月日),风向一般东北风和北向。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见表 3-1。表 3-1 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单位: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平均温度 5.8 7.6 12.7 17.7 21.3 24.0 27.8 27.2 22.8 17.6 12.6 8.0 17.1全县雨量充足,雨热同季,年内分配极为不均,据全县 4 个雨量代表站统计资料分析,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116.8mm,- 14 -最多年降雨量为 1485mm(1965 年),最少年降雨量为768mm(
21、1956 年) ,年度内 5 月至 10 月降雨集中,这段时间的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77%左右,其中又以 5 月至 8 月最为集中,约占全年降雨的 54.4%。多年平均降雨量年内分析见表 3-2。表 3-2 多年平均降雨量年内分配表 单位:mm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10月11月12月全年累 计降雨量17.4 18.3 42.3 94.3 152.2 167.8 188.7 142.3 120.1 99.1 52.9 21.4 1116.8全县灾害性气候活动较为频繁,且多发生在粮食作物关键生长季节,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
22、、寒潮、低温、秋绵雨等。3.1.4 水文地质县境有一个人工湖和三条主要河流。人工湖即大洪湖,位于邻水县东南角,该湖跨越邻水、长寿两县,系国家建设的电站水库,集雨面积 1250.4km2,总库容 3.23 亿 m3,有效库容 1.72 亿m3,水面面积 3.29 万亩(其中我县境内 2.09 万亩)。三条河流均属长江干支水系二级支流。大洪河县境河段长度 65.4km,县境内流域面积 696.88km2,芭蕉河境内河段长度100.5km,县境内流域面积 1238km2,白水河长度 69.8km,流域面积 292.15km2。在上述三条河流的控制下,全县各支流呈树支状分布发育,集雨面积大于 20km
23、2 的支流有 25 条,集雨面积大- 15 -于 50km2 的支流有 7 条,主要有芭蕉河的一级支流 5 条,分别是:小西河、桥坝河、甘坝河,集雨面积 82115km 2,其次是观音河与柑子铺河,集雨面积 5159km 2,大洪河的一级支流有两条,分别为九龙河与大石河,集雨面积 6870km 2。全县年平均径流量约 10.1 亿 m3,全县地下水资源动态储量为 1.04 亿 m3。3.1.5 植被概况邻 水 县 属 亚 热 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森 林 特 点 为 针 阔 叶 林 混 交 ,森林 覆 盖 率 为 17.5%.山 区 原 生 自 然 植 被 保 存 较 好 ,但 是 不
24、 完 整 ,山 麓和 丘 陵 地 区 多 为 人 工 植 被 ,工 程 项 目 所 在 山 脉 铜 锣 山 南 段 植 被 良 好 ,上 部 以 松 彬 为主,间插灌木、蕨类、芭茅草类等灌森相伴。3.1.6 土壤条件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共有水稻土、冲积土和黄泥土等四大土类,其中水稻土有 37 个土种,除大部分分布于“两槽” ,少部分分布于“ 三山” ;紫色土有 19 个土种,几乎全部分布于高程300500m 的东西两槽丘陵地区;黄泥土有 12 个土种,主要分布于华蓥山东翼,铜锣山两翼和明月山两翼,其次是东槽向斜地带;冲积土有 3 个土种,分布于东西两槽的溪河沿岸。3.2 社会经济概况3.2.
25、1 社会概况全 县 辖 45 个 乡 镇 (其 中 18 个 镇 ,27 个 乡 ),479 个 村 ,42 个 居 委- 16 -会 。2007 年 末 全 县 总 人 口 96.45 万 人 ,其 中 农 业 人 口 84.96 万 人 ,农村 劳 动 力 41.16 万 个 。全 县 幅 员 面 积 1919km2,其 中 耕 地 面 积 4.23万 公 顷 (田 2.39 万 公 顷 ,土 1.84 万 公 顷 ),人 口 居 住 密 度 每 平 方 公 里502 人 ,人 均 耕 地 0.66 亩 ,农 业 人 口 人 均 耕 地 仅 0.75 亩 ,邻 水 县 是一 个 典 型 的
26、 人 口 密 集 、人 多 地 少 的 农 业 生 产 大 县 。3.2.2 经济概况2007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47.25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37 亿元;第二产业 15.75 亿元;第三产业 16.13 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4898 元。全县财政总收入 2.09 亿元。农业:全县主要农经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豌豆、葫豆、花生、芝麻、甘蔗、烟叶、柑桔、茶叶为主,兼种高梁、黄豆 、洋 芋 等 。2007 年 农 经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11.85 万 公 顷 ,复 种 指 数 达267.85%,其 中 粮 食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8.45 万 公 顷 ,粮 食 总
27、 产 量 41.35 万吨 ,亩 产 605 公 斤 ,人 均 占 有 粮 食 429 公 斤 ,农 业 人 口 人 均 生 产 粮食 487 公 斤 。经 济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3.98 万 公 顷 。农 林 牧 渔 业 总 产 值12.31 亿 元 ,其 中 农 业 产 值 6.94 亿 元 ,林 业 产 值 0.66 亿 元 ,牧 业 产值 3.98 亿 元 ,渔 业 产 值 0.73 亿 元 ,农 民 人 均 收 入 2760 元 。工业:全县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 5574 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 11 个,县属企业有 11 个,集体工业企业 217 个,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
28、公司、私营、个体经营等企业 5335 个。2007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 43.2 亿元,其中重工业产值 32.51 亿元,轻工业产- 17 -值 10.69 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截止 2007 年底,我县自来水受益村数 267个,通汽车村数 468 个,通电话村数 485 个。近几年来,县委、县府要求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迅速发展能源、水利、交通、电信、邮政、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但总体上发展存在不平衡,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及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新增水土流失预测4.1 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分析4.1.1 工程占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工程永久性
29、占地、临时性占地、道路占地均将改变原有地貌,并损坏和压埋原有植被,改变并降低其原有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设施的作用和功能,从而加大其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的类型以水力侵蚀体的面蚀、细沟侵蚀等形式为主。4.1.2 工程开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金亿煤矿建设区有主平硐工业场地建设开挖、道路开挖和生活设施建设开挖及其他辅助生产设施建设开挖,其开挖扰动面积为 3.23km2。工程开挖造成原地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被进行破坏,开挖后形成完全裸露基岩,降雨的渗入量及汇流时间均- 18 -减少,极易造成径流量和径流侵蚀的增加。同时,在开挖施工过程中,持续的人为破坏和开挖的搬运使开挖面崩塌落石,滑塌现象频繁,使水土流失
30、增加。4.1.3 弃碴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金亿煤矿矸石场位于主井工业场东北方,距主平硐 1.2km。由于弃碴体是一松散堆积体,受降水渗入的影响及弃碴在自然沉降,人为活动的作用下,降低碴体摩擦角,易发生冲刷,滑塌等水土流失形式,而且本工程弃碴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其中含有有毒成分,降水径流使有毒成分流入河流及农田,对农作物产生极大危害和对下游河流水体形成水质污染等影响。4.1.4 煤矿开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金亿煤矿设计院的矿井开采方式及工程区的地形特征,矿区的最大沉降值较小,且矿区地形为起伏较大的山区地形,地表不会连续下滑形成盆地积水,可能产生局部裂缝和小范围滑坡现象,但这种现象对井田范围内的影响均较
31、小。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区基岩三维应力的变化,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地面变形,但这远不及土地耕作造成的压缩因子变化,可不计其引起的水土流失。在煤层埋藏浅部,大气降水可能通过裂缝漏入井下采空区,减小地表径流,同时也可能因地层压力作用,采空区基岩承压水可能下降流失。4.1.5 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9 -金亿煤矿建设,需新建 1.0km,新增占地 0.75hm2,其中:耕地 0.05hm2,荒地 0.7hm2,公路开挖填筑基本平衡,因此,公路改造时水土流失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公路开挖形成的陡坡,开挖不仅对原地貌进行了再塑,而且破坏原地面水土保持设施及其相应功能,增加原地面水土流失量,其新增水土
32、流失类型与工程占地和开挖对原地表扰动后发生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形式相同,即表现为面蚀、沟蚀等。4.2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范围和时段4.2.1 预测内容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原地貌损坏地表及植被面积,弃土、弃石、弃矸石量,损坏的水土流失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总量。4.2.2 预测范围根据主体工程建设,服务过程中征占地范围,结合工程建设与新增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工程永久性占用区及施工期间的临时征租地范围。4.2.3 预测时段本工程为矿产开发项目,根据本工程设计说明书,矿井生产服务年限为 18 年。根据其生产运行特点,因工程带来的地
33、面扰动,植被损害,弃土、弃碴等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是建设期间工程- 20 -施工、施工占地对原有地表水土保持设施的破坏,碴料堆放和工程营运期间因煤矿开采面产生的废弃矸石的堆放在内,外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高于原地表的水土流失,因此,本报告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确定为工程建设期(24 个月)、运行期(约 48 年)。4.3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4.3.1 扰动、破坏原地表面积预测工程建设对地原地貌的扰动,破坏土地和植被主要表现为工程永久性占地、临时占地、堆碴占地等方面,总面积为 2.94hm2,其中:占耕地 0.85hm2,荒地 2.08hm2。详见表 4-1表 4-1 工程项目建设扰动、破坏土地面积统计表数量序号
34、 项目 单位耕地 荒地 小计 备注1 平硐工业场地 hm2 0.68 1.046 1.726 损坏占压2 矸石山 hm2 0.566 0.89 1.456 占压损坏3 道路建设占地 hm2 0.05 0.7 0.75 扰动损坏合 计 hm2 1.296 2.636 3.9324.3.2 弃土、弃碴量预测4.3.2.1 工程弃碴按矿井能力、生产工艺计算,每年排矸量为 81kt/a。工业广场挖方 0.8929 万 m3,填方 0.613 万 m3。4.3.2.2 弃碴场规划根据矿井范围地形条件,井下开拓及运输情况,矿井排矸场- 21 -选择在距主平硐约 1.5km,位于主井工业场东北方的山凹处,矸
35、石用汽车运至矸石场,矿井所有矸石集中在此排放,矸石场占地0.456hm2,容量约 30.0 万 m3,根据该煤矿设计说明书,该矿总矸石排放总量为 41.2 万吨,容重取 1.6t/m3,矸石排放总量为 25.8万 m3,矸石场可满足该煤矿矸石排放需求。4.3.3 损害水土保持设施经现场调查统计,工程建设区内具体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主要是耕地和荒地、无其他专项水土保持设施,因矿井建设在地面以下,且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支护措施,不会对地表的水保设施产生破坏,所以不计入水保设施范围中,受工程占压和施工活动扰动或影响的水土保持功能设施面积即为工程占地面积,约2.967hm2,详见表 4-2。表 4-2 工程
36、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统计表占地类型 耕地(hm 2) 荒地(hm 2) 合 计 (hm2)主平硐工业占地 0.68 1.046 1.726矸石场 0.12 0.336 0.456工程占地道路及表地 0.05 0.7 0.75合计 0.85 2.082 2.9324.3.4 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本方案根据工程地区地表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及地面坡度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并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通过对工程生产建设前后均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分析比较工程区域水土流失的状况,预测工程可能新增的流失- 22 -量。4.3.4.1 新增水土流失类型根据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并结合最新
37、调查资料分析,本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水土流失形式主要表现为片蚀、细沟侵蚀。工程兴建新增水土流失的类型不仅受本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制约,还受工程区人为活动影响,新增水土流失除包括区域水土流失的类型和形式外,更主要的是在人为活动影响下产生的崩塌、滑塌等水土流失形式。4.3.4.2 水土流失背景值根据邻水县水土保持区划并结合现场勘察所得的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资料,工程所在区域为轻度流失区,其水土流失背景值确定见表 4-3。表 4-3 水土流失背景值表 单位:hm 2、t/km2a、t/a项目 地类 面积 坡度 侵蚀强度 平均侵蚀 模数 流失量耕地 0.68 05 1500 10.2荒地 1.046 01
38、0 2500 26.15主平洞工业场地小计 1.726轻度2106 36.35耕地 0.12 515 2500 3.0荒地 0.336 515 3500 11.76矸石场小计 0.456轻度3236 14.76耕地 0.05 510 2500 1.25荒地 0.7 1020 3500 24.5道路及 荒地小计 0.75轻度3433 25.75合计 2.967 2590 76.864.3.4.3 工程弃碴体水土流失量预测(1)预测方法- 23 -流弃比经验公式MsinvnWsi1式中:Ms工程弃碴在预测期内总流失量Msi第 i 年度的弃碴流失量Wn第 n 年工程弃 碴量,n=1、2、3in第 n
39、 年弃碴流弃比(2)流弃比的确定由于工程堆碴场在基建厂初期已修好挡土墙,弃碴场已形成碴仓,弃碴流失仅受降雨因素影响,但建设期仍有影响,因此,矸石场流弃比确定为建设期年流失比为 0.04,生产运行期确定为 0.01,弃碴容量取 1.6t/m3。(3)分年度预测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分年度进行预测,预测期弃碴流失量为 0.87 万吨,新增流失量为 0.42 万吨,详见表 4-4。- 24 -表 4-4 矸石场弃碴流失量计算表单位:万 m3运 行 期 (年 )项 目 单 位 建 设 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合 计流 弃 比 0.04
40、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新 碴 弃 碴 量 万 m3 3.18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2.29 44.4流 失 前 堆 碴 量 万 吨 3.05 5.11 7.17 9.23 11.29 13.35 15.41 17.47 19.53 21.59 23.65 25.71 27.77 29.83
41、 31.89 33.95 36.01 38.07 40.13 410.21万 m3 0.13 0.023 0.023 0.02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023 0.544流 失 量万 吨 0.21 0.037 0.037 0.04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037 0.876万 m3 0.015 0.01
42、5 0.015 0.02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015 0.285现 状万 吨 0.024 0.024 0.024 0.02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024 0.456万 m3 0.15 0.008 0.008 0.01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
43、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008 0.294新 增水 土 流 失 量 万 吨 0.186 0.013 0.013 0.01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013 0.42- 25 -4.3.4.4 扰动、占地区水土流失预测(1)预测方法计算式:Ms=FAPT式中:Ms 预测流失量F加速侵 蚀面 积(km 2),本工程加速侵蚀面积主要包括工业场地、道路建设和其他台地开挖面积。A加速侵蚀系数,
44、本工程加速侵蚀 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工程建设活动时地表的扰动程序和工程区环境特点,根据工程建设时序、开挖、排弃、占压、利用方式以及工程区域气象、土壤地质及植被等现象,对 A 值分部位计取。P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 2.a),根据实地调查建设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原地貌土壤侵蚀模 P值,详见表 4-3。T计算时段(a),若受到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和计算方便,计算时段以年为单位,各部位按计算年实际情况取 A 值,分年度计算相应流失量,本工程预测时段为 4 年,其中建设期 2 年,运行期 2 年。(2)加速侵蚀系数的确定主平硐工业场地占地:主平硐工业场地布置有地面。生产系统,其
45、水土流失主要由工程永久建筑物建设边坡开挖引起,在施工建设开挖完成后,随即进行建筑物占用或固化,主平硐工业场地永久性占地区域水土流失集中在各生产车间主要的施工期,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趋于轻微,主平硐工业场地在施工期完工,当年实现占压或固化,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参数- 26 -详见表 4-5。表 4-5 主现硐工业场及道路水土流失预测参数表A运行期项目 面积 F(hm2)流失背景值P(t/km2.a) 施工期 第一年 第二年主平硐工业区占地 1.726 2106 3 1 1道路及其他占地 0.75 3433 3 1.5 1矿区道路及其他新增占地区:本工程其他新增占地 0.6hm2,均属永久性占地,对
46、水土流失的影响集中在施工期当年,造成水土流失,道路建成后,路面固化及养护有专人负责进行,水土流失较轻微。分年度水土流失量预测计算参数见表 4-6,(3)分年度预测根据加速侵蚀面积、加速侵蚀系数和原地貌土壤侵蚀的取值,结合工期安排,计算主平硐工业场地、道路及其他占地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本工程主平硐工业场地包括厂房、车间等地面生产系统,占地面积 1.726hm2,主要 为耕地、施工期 2 年,当年水土流失较强,第二年建筑建成后,对某些可靠继续产生较强水土流失部位采取措施处理后,能逐年减轻,水土流失量预测见表 4-6。道路及其他占地水土流失量。本工程道路建设性质为基建,新增占地面积 0.75hm2
47、,道路建设在工程准备期内完工,使用时间长,建设期和使用期表现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建设期因边坡- 27 -开挖,路面平整等工程活动,引起水土流失强度大,建成运行后,扰动路面和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减轻,道路施工期及运行初期水土流失预测详见表 4-6。表 4-6 主平硐工业场及道路建设水土流失量预测表 单位:t运行期项 目面积F(hm2)流失背景值P(t/km2.a)施工期 第一年 第二年 合计流失量 109 33.1 33.1 175.6现状 363 33.1 33.1 102.5主平硐工业场新增1.726 210673.94 0 0 23.09流失量 77.2 38.55 25.7 141.45现状
48、 25.7 25.7 25.7 77.1道路及其他 新增0.75 3433102.9 12.98 0 115.88(4)工程项目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总量综上所述,在预测期内工程建设和运行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 9016.9 吨,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4350.1 吨,详见表 4-7。- 28 -表 4-7 工程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总量表单位:万吨运行期(年) 项 目 建 设 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合计流失量 210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8760矸石 场 新增流失量 186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4200流失量 109.3 33.1 33.1 175.5主平 硐场新增流失量 73 73流失量 77.2 38.55 25.7 141.45道路及其他新增流失量 25.7 12.98 38.68流失量 2286.5 441.65 428.8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370 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