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两宋时期的文化1.程朱理学和心学宋代儒学的转折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程朱理学的影响和评价陆九渊的心学2.科学技术活字印刷术 火药的广泛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学艺术宋词话本小说清明上河图,宋代新的儒学思潮称为“宋学”。宋学的对立面是汉学,宋学是对汉学的扬弃和发展,它以重义理、轻训诂为特征;而与繁琐释经,忽视义理的汉唐儒学相区别。宋神宗时期,儒家学者否定传统注疏、怀疑“圣经贤传”,乃至删改经传的情况,已经颇为普遍。到了王安石编撰的三经新义通过政府以法令的手段颁行于学官,标志着汉唐经学体系的终结。儒家学者突破了经学的窠臼,开始创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这期间涌现出周敦颐、邵雍、张载、司马光、王安石、程
2、颢、程颐、苏轼等思想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的学派。,从训诂到义理,儒学原本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与基层社会的文化有较大距离。两宋科举制的发展,读书人增多。官僚集团由科举出身的儒生把持,行政举措渗透儒家思想,从行政方面影响整个社会。不能做官的士人,他们的儒家观念,也随着他们一起走向民间。无论是官方还是学者,都想通过教化等方法,抵制异端邪说,使社会秩序更加符合儒家理想。朱熹就注重使自己的思想世俗化、生活化。在他们的努力下,理学原则进入生活世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认为天下所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理学的终极意义,因此他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
3、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从官方到民间,儒学的社会化,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文公集理和气是世界中的基本存在。任何一物,包括人,都是禀理为性,禀气为形。理是构成任何具体物的无形本体,气是构成任何具体物的有形资具。,本体论,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本体论,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五天理是先于具体社会历史
4、而独立存在的,包括了自然之理和社会伦理之理,不过即便所谓自然之理,也是伦理化的自然之理。所以从本质上说,天理是人伦社会之理(规律、法则、规范)。,本体论伦理学,“理”是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 是事物之规律,是社会之规范“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更是人之道理。“理”是自然之理,是万物之常理,是人的道理和情理。,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窃谓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可见朱熹希望留存的是人的仁爱之心。 朱熹 吕祖谦近思录卷一
5、,本体论理与仁,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朱熹大学章句释经一自家若得知是人欲蔽了,便是明处,只是这上便紧紧着力主定,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拔守,人欲自消铄去。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二,朱熹要求格物致知,即物穷理,实际上就是要求在人的实际生活中明理,使理成为自然而然的思想方式和行为准则。融化在思想和行为中。,认识论伦理学,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
6、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将“天理”“人欲”对立,而同时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陆九渊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道德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
7、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而心不灵,理不明,必须通过师友讲学,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复心的本然。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存心养心。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明义利之辨。这是“知本”,是“明本心”。,印刷作坊,世界上最早的用人工磁体制做的指南仪器,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8、,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谓长短句的自由,并不是指的字数而言。词的格律,或许竟是比诗更为不自由的。原来词与过去乐府的不同,在于它要求每个字唱起来都要合于四声,所以每个字就都有规定的平
9、仄。因为平上去入本身就是可以画在五线谱上的声调,词的平仄的规定因此不是决定于诵读而是决定于乐谱,这与后来的曲谱是一路的,与诗中简便的平仄律却是两样的。然而它因为音乐节奏的关系,每个句子,都无妨自成片段。这在表现上便形成飞跃性的绝大自由。,像李白的秦楼月: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每句似乎都是突然间出现的。这种飞跃式的句法,使得幽深神秘的新鲜情调与象征性的手法,一变而顺理成章、谐和自然。非特长短句间如此,就是在整齐的句法上,也都有这样的特色。像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
10、天。 前后两段间仿佛破空而来。,就是更整齐些的像另一首菩萨蛮的下阕: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四句中也换了几回意思,这乃是早期词里普遍的方式,在每一句子上似乎都闪动着一种全新的姿态。从而为这新的诗体打出了天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我们能说它是诗的句子吗?“宝函钿雀金鸂鶒,沈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处处带给我们的都是这飞跃的感知。然而我们并不觉得唐突,只觉得新颖,不觉得生硬,只觉得闪动,这便也又得力于那接近口语的好处。,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唐传奇枕中记,宋话本,清明上河图片断,清明上河图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