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服装史话李泊岩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在 1066 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
2、次成功入侵。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在随后的 3 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
3、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有一本描写他的书叫做亚瑟王之死,书里描写他的穿着打扮应属于中世纪贵族的样式。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电影亚瑟王中一窥中世纪英国贵族以及武士的服装样式。他们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10 世纪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是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宽大,衣袖肥而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
4、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 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12 世纪中期,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后来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在这一段时间内,英国纺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
5、。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在帕索里尼拍摄的电影坎特伯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 13、14 世纪英国普通百姓的着装样式。从 13 世纪到 15 世纪中,是历史上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后经历多次内战,到 15 世纪末,形成统一的君主国家。布雷多克著的婚床中写道:
6、“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可见中世纪英国等级制度的森严在服装上的影响。滞后的文艺复兴时代16 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 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一如 14 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也是以重新发现并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那个时代,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了乌托邦,莎士比亚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戏剧和他的十四行诗。从都
7、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事实上,整个 16 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另外,在整个 16 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 1423 年动笔、1430 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
8、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15 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
9、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到了 16 世纪,由于英国人潜心学习古希腊的文明,文学、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贵族的头饰也极尽富贵、夸张和繁复,加入了大量文学、戏剧化得色彩。英国的 16 世纪,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向以设计大胆、前卫闻名的俄罗斯设计师瓦连京 尤达什金,在 2007 年就造就了一场 16 世纪英国宫廷的华美视觉盛宴。大量采用了高档丝绸和天鹅绒面料,全场偏暗的色系,只用刺绣和金银饰品来提亮,用羽毛做成的头饰,叫人感到惊艳不已。十七世纪的集大成时代17 世纪的欧陆,艺术史上标明当属于巴洛克时代,巴洛克这
10、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意指有瑕疵的珍珠( barroco)。当时欧洲文艺,寻求着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在服装上,亦有“巴洛克风格”一说,专指 17 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巴洛克在富丽堂皇中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使其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宫廷贵族中得到大力提倡。唯独英国,受到巴洛克影响很小,那边,是另一种情况。17 世纪的英国的服饰,虚心向法国和意大利乃至西班牙学习,尽管“巴洛克风格”也波及到英国,但这个时代总的来说,英国处于将欧陆各国优点集大成的时代。这一时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样盛行
11、缎带和花边。但是,与男子不同的是她们并没有以缎带取替珠宝。相反,当时最时髦的佩饰品和衣服上的装饰,仍以珍珠为最。而且,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时,高高的头饰上仍然戴着宝石。女裙的最大变化是,以往撑箍裙都需要撑箍和套环等固定物,而这时有些妇女已经免除过多的硬质物的支撑,这是一百年来第一次形成布料从腰部自然下垂到边缘。在从肥大形向正常形过渡的过程中,妇女们常把外裙拽起,偶尔系牢于臀部周围,这样其实比以前显得更肥大。可是由于故意把衬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给下裳的艺术效果增添了情趣与色彩。这些衬裙都是用锦缎或其他丝织品做成的,上面衬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的还镶着金边,自然值得炫耀一番。这种风尚的流行,使得女性们将
12、精力投入到衬裙上,以衬裙的各种质料或颜色(有时穿两套精美衬裙)来显示自己不落俗套。当然,尽管这样,裙子的外形还是相当大的,有很多裙形开始向两侧延伸,事实上这是受到西班牙宫廷服饰的影响。除此以外英国妇女对佩饰品和服装随件的兴趣,可以说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头饰;其次是领口显露出来的项链,凡没有穿轮状大皱领的妇女,颈间没有不戴项链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讲究,而且无论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里。现今可以在几个大博物馆里看到的手套,一般都会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绣上花纹,还有的在边缘处镶带,或是缀上装饰品。不戴手套的时候,大多是用一个舒适温暖的皮筒。这种皮筒和皮毛围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层社会曾流
13、行无论冬夏,时髦的人都带着扇子。此外,众所周知的“绅士”(a gentleman;the gentry)一词,便是此时在英国形成的,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着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中上层阶层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可以说,经过了 17 世纪,英国的服装水平可以和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相媲美,这为后面引领时风打下了伏笔。新古典主义 繁花似锦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在将欧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
14、风格融汇贯通之后,终究要走出自己的风格。自 18 世纪开始,欧洲进入浪漫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潮中,英国人独辟蹊径,形成了世界文艺史上最独特且光辉的一个时代,新古典主义时代。18 世纪初,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进行了一场人文关怀的大变革,不少具有人文色彩的艺术品应运而生。涌现出一批像荷加斯、雷诺慈和康斯罗伯那样具有全欧意义的绘画大师。英国的服装产业也是如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到 19 世纪末年,英国进入了最为繁荣的维多利亚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女性的服饰突出唯美、飘逸、俊秀的特点,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
15、廷款式。随着新古典主义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叫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从绘画上看到拉斐尔前派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米莱斯给上流社会画肖像,绘画风格甜腻精巧,他的作品玛利安娜描绘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少女形象,其服装是那种修身、简约、大方的样式,面料则应该是天鹅绒之类的上等面料。再就他的奥菲丽娅而言,也许服装设计师看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甚至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服饰,而美术史学家和文化学研究者们则看到了英国工业社会初期人们对往日宗法制社会的留恋,以及对当时变动着的社会现实的逃避,这也便是新古典主义最核心的思路前进并怀旧着。不仅是对莎士比亚笔下之女性形象的质疑和挑战,也是对米莱斯笔下之女性形象的
16、质疑和挑战,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一定是甜腻而温顺的吗?我想,当时已经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这也为后来的女权主义的诞生打下了伏笔。男装方面,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尚处于维多利亚的黄金时期,影响当今英国时尚界的四大品牌,便已经初出茅庐。Aquascutum 创建于 1851 年,1854 年当英国迎战俄罗斯时,以 Aquascutum 独家布料制成的大衣成为英军对抗俄罗斯恶劣天候的重要装备。传说由于大衣本身是晦暗的灰色,还帮助一队英军士兵从俄军阵地逃生。1891 年,Burberry 在伦敦 Haymarket 开了在英国首都的第一家店,也就是现在该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凭着传统、精谨的设计风格和产品制
17、作,1955 年,Burberry 获得了由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皇家御用保证(Royal Warrant)”徽章。DAKS 诞生于 1894 年,最初是伦敦市一家高级时装公司,为讲究衣着的人士量身缝制高级时装。在当时,DAKS 的服装,意味着剪裁适体、线条自然、潇洒不凡,而其发明及推出的腰位配备牢固的裤子,突破性的腰位设计更获多年的专利权。Alfred Dunhill 于 1894 年成立,为完美绅士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奢华品牌,专门致力于高雅、精良的产品,它象征着古典但却不是静止不变的。到了 19 世纪末,流行时尚刮起一股奇异之风。一种短上衣配以各种料子的裤子的组合出现了,目的是为了体育
18、运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射击。据传,这种新式运动服装首次是在 Norfolk 公爵时期出现的。因此这种特殊的短上衣就被称作“Norfolk 短上衣”。料子通常是斜纹软呢, 3 或 4 粒扣子,一个腰带,多褶便于活动,口袋大可容纳弹药筒和其他设备。在以维多利亚的英国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中,这种上装是很多见的。它是专门为射击特别制作的,根据“形式服从于功能”的原则,这也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某种特别的目的专门设计的上装了。Norfolk 短上衣不仅可以与不同颜色的套装裤相配,而且还可以独用,与其他的各式裤子配着穿。上衣与各式裤子就代表了一种奢侈,对于许多人来讲,此乃一种额外的,没必要的衣物,但在任何
19、情况下衣服总得特别地买一买。结果,各式各样的运动短上衣只能提供给那些掏得起钱,只为周末穿穿而买额外上衣和裤子的人。这些是发生在运动短上衣开始向传统套装上衣渗透之前的事。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时期,永远被时尚界津津乐道的时期,诸位可以看看今年上映的电影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的的确确让我们回到了那个繁花似锦的时代。当代时尚的开端1901 年,Burberry 设计出第一款风衣,一次大战爆发,Burberry 风衣被指定为英国军队的高级军服,而为配合军事用途,在设计上也修改为双排扣、肩盖、背部有保暖的厚片,并在腰际附上 D 型金属腰带环,以便收放弹药、军刀等,这款实用功能至上的风衣,也就是
20、目前家喻户晓的“Trench Coat!”直到今日,翻开英国牛津辞典,如果想查“风衣”这个单字,你会发现“Burberry”已成为风衣的另一代名词,具有非凡的意义! Burberry 另一经典可说是以米色、红色、黑色与白色等线条构成的格纹。原本用于风衣内里的格纹,于 1924 年首度现身,优雅时髦的调性,直到今日,Burberry 的服饰与配件系列可以说是与风衣并称的两大经典。尽管在最初 50 年 Aquascutum 只生产高级男装,但在 1909 年,受运动女装普及的影响, Aquascutum 推出了第一个系列女装。曾几何时,“绅士和穿着花呢服装的太太”已经成了英国文化和不列颠国际时装形
21、象的一个标志, Aquascutum 对此无疑作出很大贡献。20 世纪初,Alfred Dunhill 为完美绅士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奢华品牌,专门致力于高雅、精良的产品。它象征着古典但却不是静止不变的。在设计出赛车手服饰、行李员服饰、新奇用品、小饰品、特别是打火机等物品后,Alfred Dunhil 又重新回归了香水行业,推出了香味优雅的、非同寻常的男士香水。英国在此时拥有了一个相当奢华的时尚界,从 1892 开办的英国VOGUE杂志,在世纪初对英国的时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杂志中看到当时人们对时尚的理解与认知。在一本 1931 年的VOGUE杂志的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
22、读书的女子,身着松弛的束腰连衣裙,这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遗风,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这名女子的头发偏短,淡黄色的头发盖住耳朵,这确实是当时女子所流行的,可以说此时女子的时尚观念是既要唯美又要突显个性的。这种女子着长裙,理短发的造型一直影响到 50 年代,我们可以在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中看到类似的造型,这部电影还表现出来女子追求这种造型的决心。摇滚时代的英国时尚我一向不喜欢用“英伦风尚”这类的词语去泛泛描述英国的时尚,事实上英国时尚界不可能总是优雅、绅士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事实上从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被拉了下来。而老实的英国人又不像法国人那样赋予想象力,所以在一时间服装的新意不大,可
23、以说进入一个低谷期。突然,像发生了地震般,人们一拥而上,涌到一个原本荒僻的、毫不起眼的小地方 Past 去购买两件套毛衣和珍珠配饰这在上流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惊和恐慌情绪。1955 年,Mary Quant 在 Kings Road 开了一家名为“Bazaar”的小店。现在看来,这场时装革命看上去并不极端。年轻的 Quant 出身于富有的中产阶级;而她的合作人,Alexander Plunket Greene 更来自上层家庭。他们的第一批客人是些有点波西米亚情结、身家良好的女孩,她们既谙熟高级时装的穿法,又懂得怎样让装扮更加有趣。而 Quant 给了女孩们真正想要的衣服,便宜,混淆了等级感,没
24、有皮草、钻石,甚至连颗珍珠都没有,既买得起,又很有趣。老派时装定制者们虽然表现出了极度的憎恶,但到最后,连 Hardy Amies 也不得不为女王陛下缝制了一条短裙,因为 Mary Quant1962 年设计的迷你裙已经无处不在。迷你裙打破了时装传统的比例、平衡,以及审美方式,就像 1947 年 Dior 的 New Look 一样,它让一切看上去都有点颠三倒四。但它确实适合摩登的现代生活,并且,对各阶层来说,都是有吸引力的。很快,在 Kings Road 兴起的青年运动向东蔓延,进入伦敦市中心,其中,Notting Hill 的 Portobello 路作为前哨,充斥着各种古怪有趣的小店。除
25、了大量出售旧军装的服装店,还有为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设计白色男女套装。the Rolling Stones 店则提供大胆的折中主义,年轻的观光客涌进伦敦,他们相信这儿,并且只有在这儿,才能找到原创的,但又潮流感十足的玩意。1966 年,时代杂志的封面话题是:“摇摆伦敦这个城市在音乐、时装和电影领域爆发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整个时尚界都在讨论它,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时尚终于落入平民,而不单单是束之高阁的贵族之物了。朋克时代的英国时尚70 年代伊始,当其它国家的年轻人狂热地投入到嬉皮运动中时,年轻的不列颠设计师们多多少少认识到,他们需要自己的筹码。很多人沉浸在帝国的过往风光中,来自前殖民地印度的视
26、觉艺术打动了他们。此时的时装以面料先声夺人,包括自由图案、枝形花朵图案、维多利亚式的长裙、格林维纳薄纱、土耳其刺绣、印度式外套,有贵族气派的吉卜赛风格,以及 20 年代的波希米亚式风格。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潮,成就了过去 50 年以来最花哨、浪漫的服装风格。与此同时,一朵名为“朋克”的阴云笼罩了过来。这些原产英国的怪物,开始在伦敦南部以及东区的后街和俱乐部中徘徊。它的力量在艺术学院中得到了追捧,尤其是那种反偶像的前卫姿态,在年轻学生中迅速获得认可。在朋克令人不安与恐惧的粗暴外表下,埋藏着浪漫的因子。2003 年新潮的杂志i-D 、The Face出现在市场上-但如果有人胆敢称之为“时尚类杂志”,编
27、辑们都会被吓得目瞪口呆。朋克运动产生了大量奇特的服装形式,Malcolin McLaren 和 Vivienne Westwood 将其高度时装化了。他们热衷于将“ 性”的概念以令人震惊,甚至是近乎色情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们的做法显得孩子气,但非常“60 年代”,也非常见效。1972 年,“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服装店开张,对时尚产生了真正的影响。加上 1970 年的“Letit Rock”,1974 年的“Sex”,还有 1976 年的“Seditionaries”。这些小店很快成为朝圣地-不仅因为服装,也因为它们是地下文化的集聚中心,底层年轻人的
28、聚会狂欢之所。这几乎是英国第一次以音乐为主导的社会和时装运动。朋克服装与音乐一样令人兴奋,像那些好斗的乐队的名字:Sex Pistols(性手枪)、the Stranglers(扼杀者)一样具有争议。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 Vivienne Westwood,时装界的 “朋克之母” ,英国时装界最传奇的设计师。她曾是朋克运动的显赫人物,她的成就要归于她的第二任丈夫麦尔考姆麦克拉文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的组建者和经纪人的启发与指点。她使摇滚具有了典型的外表,撕口子或挖洞的 T 恤、拉链、色情口号、金属挂链等,并一直影响至今。她和麦克拉文一起在伦敦国王大道开了她的第一家服装店,店名为“尽情摇滚”,
29、专门出售那些街头少年们所穿着的服装。随后他们的店几经更名,并且专门为摇滚乐手和朋克制作服装。创造与叛逆一直是她生活中心的所在。由于她的推动,朋克文化对高级时装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她以彻底否定的粗暴方式给予法国传统高级时装以极大打击,同时也为英国时装在国际时装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因此,英女皇为她颁发了金质勋章。最伟大的亚文化哥特之风20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有少数后朋乐队标榜“Gothic”。尽管如此,直到 80 年代初期哥特摇滚才逐渐抬头。为它命名的是一位名叫 Steve Keaton 的英国乐评人,在 1981年 2 月 21 日 UK Rock Weekly上的文章The Face
30、of Punk Gothique。在后朋衰落之后,哥特亚文化从音乐上和视觉上都发生了变化,哥特风格开始变异。通常,每种哥特风格都有对应的一套思想,但也不是必需的。乐迷们欢迎这种改变。90年代前,哥特舞台上又兴起了维多利亚风,包括 19 世纪中叶的哥特风格和维多利亚文化的病态美的复兴。哥特亚文化影响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家,不仅仅是音乐家,还包括画家和摄影家。他们的作品都基于神秘、阴郁痛苦和浪漫;范围从色情作品一直到对吸血鬼或鬼魂的浪漫想象。作品中显露出的对阴暗色彩和情感的偏爱类似于哥特小说或者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哥特的服装风格被界定为是黑暗,甚至病态、色情的。典型的哥特风格包括染黑的头发,黑眼线、
31、黑色的指甲和黑色的装饰风格强烈的服装。装饰风格通常来自于伊丽莎白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或者中世纪,并且常常带有天主教或其他宗教图案如十字架或 T 型十字章(古埃及生命的象征)。这个来源于英国的亚文化,对欧美各个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乃至亚洲的日本,在 90 年代也大肆流行哥特之风。(发表于 2009 年北京青年周刊)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二、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三、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四、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五、新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六、巴斯尔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七、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八、
32、世纪.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 所谓“巴罗克”(baroque) ,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最初是一种艺术批评用语,指那些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到 19 世纪末才用来表示 17 世纪出现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注重光和色彩效果的艺术样式。在服装史上,也把 17 世纪初到 18 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罗克时期” 。 17 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各王权和大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势力、民众和资产阶级、代表旧宗教的天主教和代表革新派的新教之间,在这个世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 (16181648
33、)就发生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荷兰在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率先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斗争,也终于步人资本主义社会。与其相对,法国则在这个世纪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王公贵族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需求。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花园,举办大型的游园会、宴会,听音乐、观歌剧、赞助艺术创作,权贵们要么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要么去追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社会中,必然出现新奇怪异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罗克风格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就服装文化来讲,17 世纪的前半叶,新兴强国荷兰领导着欧洲的潮
34、流,而到了 17 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路易十四亲政(16611715) ,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竭力鼓励对外贸易,设立了享有特权的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利凡特公司、北方公司等许多垄断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民族工业,把丽丝、哥白林双面挂毯及其他一些纺织产业作为国家企业加以保护和鼓励,形成法国服装产业的基础;他调整国家税收,改善交通,扩大殖民地,使法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他自称“太阳王”,挥霍无度,大兴土木修造凡尔赛宫,开辟巨大的园林;他鼓励艺术创作,大批建筑家、画家、雕刻家、园艺家和工艺家云集巴黎。他指导人们如何吃、穿、住,以无尽无休的宴会、豪华的舞
35、会、场面壮观的狩猎活动、随心所欲的赏赐来炫耀和显示其无限的权威。为了向欧洲其它国家传播法国服装文化,这时出现了把巴黎时装按等级做成原大或缩小的时装偶人,装入箱子,每个月运往欧洲其它王宫和城市,史称“潘朵拉(pandora)盒子”。1672 年创刊的杂志 麦尔克尤拉嘎朗把法国宫廷的新闻和时装信息向公众传播,用铜版画绘制的时装版画也在这时出现。这些都使法国成为新的流行中心,也就是从这时起,巴黎开始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路易十四时代的男装变化最有特色,过去被用作军服的宽外衣卡扎克”(casaque) ,到 17世纪 6070 年代逐渐从背缝和两侧收腰,在两侧摆处取褶,使下摆向外张开,后背缝
36、在底摆处开衩,以便于骑马。到 17 世纪 80 年代,这种衣长及膝的长外衣腰身更加合体,名称也改为“究斯特科尔(justaucorps) ,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这就形成了 19 世纪中叶以前男装的基本造型,也是现代男西服的始祖。现在男西服的许多穿着讲究都可追溯到这种究斯特科尔上,如男西服的三件套形式就来自于这时的外衣(究斯特科尔) 、中衣(贝斯特,veste,这时是与外衣造型一样的长上衣,18 世纪末变成无袖背心)和裤子(克尤罗特,culotte,裤长及膝下的半截裤)的组合;现在的单排扣西服穿时可以不系扣子的习惯也来自于究斯特科尔;与现代西服搭配的领带也是与究斯特科尔一起诞生的。17 世纪后半
37、叶的女装也以奇特的造型,华丽的缎带、丽丝和刺绣装饰表现出巴罗克样式的特征。特别是为塑造理想的女性美,曾于 16 世纪流行过的紧身胸衣这时又一次回到女性身上。与此同时,从 17 世纪 80 年代起开始使用臀垫“ 巴斯尔 ”(bustle ) ,把后臀部膨大化,外裙被卷起来集中放在后臀部,然后从这里垂下来形成拖裾。这种巴斯尔样式在西洋服装史上共出现过三次,这是第一次,18 世纪未和 19 世纪末又再次流行。二、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历史进人 18 世纪,西欧各国资产阶级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势力逐渐增强,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 18 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程
38、。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在上流社会,出现了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的沙龙文化(salon,即“会客室”、 “客厅”。指从 17 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18 世纪这种*在法国特别流行) 。在这样的沙龙中,人们只追求现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乐,这使人们的感觉异常敏锐,从而形成了与巴罗克那庄重豪华、拘泥虚礼的宫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样式”。洛可可(Rococo)一词来自法语 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用语,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
39、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最初,这个词是对 18 世纪室内装饰和家具样式的批评用语,后来与巴罗克用语一样,专指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文化样式。其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到处都是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茵苔叶形主题的组合,C 形、S 形和涡旋状曲线纹饰婉蜒反复,墙壁与天花板、墙壁与墙壁、家具的边角和接缝等分割线都巧妙地用纹饰隐蔽起来,尽量避兔直线、直角的交叉和使用 。镀金的富丽堂皇的青铜装饰比比皆是,整个室内的色调是高明度、低纯度,十分淡雅,白地上金色的曲线纹样最为流行。并目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
40、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与巴罗克样式那种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尊大感的男性风格相对,表现出一种纤弱柔和、艳丽典雅的女性风格。17 世纪的巴罗克风格服装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卜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而 18 世纪的洛可可风格的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洛可可式的服装文化从其发展过程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17151730 年从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 年是洛可可服装文化的鼎盛期;17701790 年是洛可可文化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许多转变迹象,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这时,各种新的服装杂志陆续出
41、版发行,逐渐取代过去的“潘朵拉盒子”,成为传播流行的重要媒体。到 18 世纪 80 年代,受新古典主义风潮和英国自然主义影响,英国那质朴的时装传入法国,使进人穷途末路的洛可可样式为之一变。但流行的根本转变,还要借助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洛可可时期的女装上又一次出现裙撑,这是继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裙撑之后第二次使用裙撑来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的现象。这次的裙撑叫做“帕尼埃”(panier,意为行李筐、背笼) ,其造型前后扁平,左右横宽,很像马驮东西时的背笼,故得名。历史卜,裙撑总是与紧身胸衣同时使用的,之所以要使裙子膨大化,就是出于使细腰更显得纤细这个目的。而由于紧身胸衣的长期使用女
42、性躯干极度变形,这大大影响了女性的建康,甚至缩短了寿命。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姿态成了这个时代女性美的标志。三、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18 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顽固地阻碍各种改革,严重地束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国王为首的第一等级(僧侣) 、第二等级(贵族)与广大的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终于在 1789 年爆发了 *路易王朝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路易十六和皇后玛丽昂特娃耐特先后被送上断头台。大革命后,经过数年的混乱,1795 年,法国进人督*执政的第一共和制。1804 年拿破仑称帝,法国又进人第一帝政时代。拿破仑对内重整革命后的混乱局面,强化中央
43、集权的国家机器,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对外加紧扩张和侵略。虽然他用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欧洲各地,严重地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基础,但他的*统治也破坏了法国人民在革命中争得的自由,激起法国人民的不满,同时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招来了全欧洲的敌意。1814 年,反法联军攻进巴黎,拿破仑帝政结束。第一帝政虽然从此结束,但帝政时代形成的服装样式,特别是女装样式,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 20 年代中期。另外,自 18 世纪中叶起,由于意大利、希腊和小亚细亚地区古代遗址的发现、勘察和考古研究的兴起,引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这就出
44、现了新古典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与英国的自然主义相呼应,对法国大革命后人们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影响很大。因此,在服装史上也把 1789年到 19 世纪 20 年代中期这一段历史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一夜之间改变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形成的贵族生活方式,一扫路易宫廷的豪奢恶习和贵族特权,摒弃了繁复的人工装饰,过去那以绚烂的贵族男性时装为流行的主要角色的历史,与法国绝对主义王制的覆灭一起打上了休上符。从此以后,一直到现在,一提起“时装”(mode)就单指女装的流行。总之,革命后的男女装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简朴和古典风尚。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文化为典
45、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纯粹形态。特别是女装,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过剩,娇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作的衬裙式连衣裙。其造型特点是把腰线提高到乳房底下,胸部内侧做成兼有乳罩作用的护胸层,袖子很短,袖型多为泡泡袖,玉臂*,作为弥补,长及肘部以上的长手套登场。裙子很长,柔和、优美的垂褶自高腰身处一直垂到地上,而且这种长裙越来越长,以至使女士们行走时不得不用手提着裙子,这种优雅的姿态也是一种流行。这时流行的面料是来自英国的薄如蝉翼的白色细棉布,自 1760 年以来,英国的产业革命使其纺织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利用从印度进口的棉花,生产出高纱支的细棉布和纱、罗等薄形棉织物。
46、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种薄形棉织物取代了过去那华美的丝织物。在朴素的衬裙式女装流行的同时,为了增加美感,也是出于御寒之需要,女士们喜用各种颜色的披肩来装饰自己,其中法国中部的蒂勒市出产的经编绢网(六角形网眼纱)最为常用。因此,这种绢网织物也就用其产地名来命名为“蒂勒”(tulle) 。从 1798 年起,人们又时兴使用印度产的开士米披肩,这是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山羊绒制成的精纺织物,其优越的保暖性能和轻软柔和的手感深受当时贵妇们青睐。 1804 年,拿破仑称帝后,他非常崇拜古罗马文化,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他采用鼓励奢华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复兴丝绸。天鹅绒和丽丝等纺织工业
47、,奖励工艺美术事业;另一方面,在着装上追求华美的贵族趣味,他让画家为自己设计礼服,不许上层女性在同一场合穿同样的衣服,这使法国宫廷掀起一股豪奢风潮,同时期的英国以及欧洲其他诸国都望尘莫及,只好盲目迫随。这种着装风习的确促进了法国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发展,给当时许多手工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帝政时代的女装仍是高腰身的造型,从 1804 年起,裙长变短,一般长及地面,下摆开始变宽,并出现褶饰、飞边和丽丝做的边饰,使用的面料也由薄形细棉布改为较厚的缎子等丝织物。这种样式在历史上称作“帝政样式”(Empirestyle).帝政末期,曾在大革命后一度摒弃的紧身胸衣又悄然回到女性身上,女装上的装饰越来越多。拿
48、破仑失败后,随着旧贵族势力的东山再起,女装再次向华美的装饰过剩的重装方向发展,向浪漫主义时代过渡。四、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拿破仑帝国覆灭后,一直到 1830 年法国的 7 月革命这段时间,以法国为首,欧洲所有国家的反动势力卷土重来,权力重新回到旧贵族手中。 1814 年回到王位上的路易十八于 1824 年逝世,极端反动的查理十世继位,在法国疯狂地推行封建*政策。但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反动的政治并没能阻挡以工商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爆发了 1830 年的 7 月革命。一些自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烧炭党人和工人、手工业者一起,用暴力 *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49、,政权落到资产阶级自由派手里,资产阶级君主制在法国确立。7 月革命在欧洲掀起了一阵风暴,横过比利时、意大利半岛、德国和波兰,又一次* 和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复辟势力。虽然 7 月革命使法国摆脱了世袭贵族的压迫,却又一次沦于以“钱袋子国王” 路易 菲力普为代表的金融贵族的统治之下,最后导致 1848 年以*金融贵族,实现民主为目的的巴黎 2 月革命,粉碎了资产阶级保留立宪君主制的阴谋,成立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二共和制。后来经 1848年的 6 月革命,由于路易波拿巴政变,法国又于 1852 年进人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政时代。在这种政治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梦想资本主义无限发展的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和企图向贵族时代复辟的反动的浪漫主义混合在一起,形成这个时期独特的社会风潮。由于长期战争,法国财政极其匿乏,人们心底弥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因此,许多人缺乏上进心,反对古典主义和合理主义,逃避现实,憧憬富有诗意的空想世界,倾向于主观的情绪,强调感情的优越,以中世纪文化的复活为理想。这种思潮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服装上都有明显表现。特别是女性,为了强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