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522375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1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景观1102班 1101050218 唐振力,目录,项目背景 设计策略 交通组织 功能分析 景观环境 自我思考,项目背景,近些年,城市内涝困扰着人们,中国目前还在面临着城市内涝的威胁,而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可以将生态修复延续下去。位于中国哈尔滨市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项目,是中国首个雨水利用公园,项目从2006年开始,在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建设,这个雨水利用公园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这项工程有着先天的

2、雨水条件,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而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平繁。所以为雨水利用工程提供了资源,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俞孔坚和他的团队,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设计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市雨洪,恢复湿地系统,营造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实践证明,设计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设计的意图。建成的雨洪公

3、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作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设计策略,设计策略是: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布道网络穿越于丘林。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林上有光观亭塔之类。创造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建成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成为新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游

4、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同时,昔日的湿地得到了回复和改善,并已晋升为国家城市湿地。该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生态设计,城市雨洪管理和景观城市主义设计的有秀典范。,交通组织,交通组织,交通组织,功能分析,景观节点:这些景观观景平台,便于观景、驻足,观赏游憩。,功能分析,景观环境,观景平台及主要交通线路:利用混凝土、防腐木,金属等。 混凝土:高架交通线路,最少占用湿地资源,保护来之不易的湿地面积,保护生态,保护场地的生态系统。 木材:防腐木,给人以舒适,柔软的触觉。 金属:金属稳定结构保证游览路线的稳定,景观环境,植物:结合场地文化,宜水则水,宜草则草,选择乡土树种设计策略是保留场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沿四周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地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项链,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四周布置雨水回收水管,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经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山丘上密植白桦林,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自我思考,自我思考,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