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类型书愤.pptx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6522051
  • 上传时间:2019-04-15
  • 格式:PPTX
  • 页数:17
  • 大小:11.46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书愤.pptx
    资源描述:

    1、陆游,书愤,作者介绍:,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写作背景:,

    2、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诗歌大意,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

    3、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炼字赏析:,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北望气如山。: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

    4、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秋风大散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空自许: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

    5、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阐发与体会:,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1164)春,陆游积极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

    6、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如“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救河山”楼上醉书,颔联 写作者在镇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瓜洲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关”在今

    7、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景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 一处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颈联:叙自己的豪气尚在,但壮志难酬。隐用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万里长城”的典故。是说自己曾以捍卫国界的名将檀道济期望自己,可惜志愿落空,如今衰老,一事无成,无限感叹哀伤。深切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想为国立

    8、功却又报国无门忧愤。本诗语言精练,概括力强,前三联写出了作者青、壮、老三个时期的不同感情与生活情况,青年时期的爱国豪情,壮年时期的意气风发,老年时期的壮志南酬,作者虽然壮志犹存,但抗金复国的愿望还是落空了,究其原因是南宋朝廷内部的妥协投降路线所造成,国无良相,庸人误国,令人义愤填膺。,尾联:慨叹世无名相,国事不堪设想。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曹魏,临行写了出师表给后主刘禅,千百年来,谁能够和他的忠义智勇相比呢?作者借缅怀三国时的诸葛亮,希望现在也能出现一位如他那样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把侵略者赶出家园。我们知道,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方面表示北定中原的决心,一方面规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对政治提出了建议,这样的

    9、结尾自然是含义深刻,发人深省,这两句也是慨叹现实小人当权,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忠义智勇的名相。,总结:,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此外本诗起结有力,对仗工整。如“楼船”对“铁马”,写出抗敌水陆两战;“夜雪”对“秋风”,点出两个时令一秋一冬;“瓜洲渡”对“大散关”,地名相对

    10、,表示抗敌方位一南一北。名词相对,内容丰厚, 形象鲜明,很好地发挥了律诗的对仗艺术。刘克庄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前集卷二)沈德潜:“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帖,当时无与比埒。”说诗,名家点评:,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诗文比较:,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1186年,陆游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军事,期时陆翁已然六十有二,虽早过知天命之年,但年轻时的恢复之志,仍于压抑沉

    11、寂之后,重新燃烧起来,足见陆翁无愧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称号。“书愤”一题,毫不掩饰诗人当时内心的悲愤,“愤”为贯穿全诗的意脉。陆翁一生饱受战乱之苦,出生第二年,即1126年,就碰上“靖康之变”,徽钦二帝为金主完颜亮所虏,长江以北江山易主,加之投降派把持朝政,南宋小朝廷从此偏安长江之南。陆翁从小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而陆翁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陆翁师长,皆为爱国人士。这样的经历和家世,促使他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与“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的信念。,正如本诗首联所写: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颔联两句,大气磅

    12、礴,笔力雄健,用事实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有能力收复故土失地,是诗人恢复之志的具体化。然而,年轻时的诗人没有想到世事如此艰难,投降派何其无耻,自己的一腔抱负,满怀豪情,失去了朝廷的支持,遭受投降派的阻挠,最后只能是“空自许”,尽管南宋有的是诗人一样的“塞上长城”!光阴似箭,世事沧桑,岁月蹉跎间,两鬓已经斑白。颈联两句,是愤怒的控诉,强烈的指责。然而,毕竟,陆翁被重新起用了,官职虽然不大,但机会毕竟来临,六十有二的陆翁,想到了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想到了诸葛亮出世表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不渝的执著奉献精神,所以以此自勉,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还想干一番报国大业的勃勃雄心。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直追老杜。,同为写悲,书愤如乔峰之降龙十八掌,虎虎生风,飞沙走石,气势逼人;临安春雨初霁则如张三丰之太极,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静柔软,却是暗流汹涌,不可阻挡。相比之下,后诗更催人泪下,这世上,最让人痛心不已的,莫过于“心如死灰”的绝望啊。,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书愤.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52205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