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金 沙 遗 址 博 物 馆 讲 解 材 料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2007 年 8 月编2(讲解从南大门始)上午(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我是讲解员 ,非常荣幸,今天能陪同大家参观我们博物馆。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曾经兴盛一时的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吧。(从大门到遗迹馆间或陈列馆前内容)发现于 2001 年 2 月 8 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在5 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都城所在。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
2、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 456 亩(与国外观众讲解时必须用 30 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 38000 多平方米,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以横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能协调,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时候可省)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李岚清、吴仪、王乐泉、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视时间可适当省略一些)等二十多
3、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成都建设文化强市的突破口,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金沙遗址成为我国一流博物馆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金沙遗址发现后,市委、市政府重新规划了遗址周边的所有建设项目;2002 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成都召开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市委、市政府根据论证会意见,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
4、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对一般观众可不必讲)2003 年开始进行遗址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遗址周边建筑的高度及色彩的协调等具体操作问题。从 2004 年起,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年年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和责任目标。2004 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和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府全额投资 4 亿人民币(不含土地费) ,并提出了把金沙遗址博物3馆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博物馆要求。2006 年金沙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金沙遗址与三星堆、成都商业街船棺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
5、7 年 4 月16 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成为代表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为进一步发展成都的旅游业,并使之成为成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了条件。金沙文化还和都江堰、大熊猫一道被列为成都市的三大文化品牌。 (以上内容可视具体线路情况调整)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文物保护专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并注重把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首先组织专家制定了金沙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然后根据总规再进行建设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经过多次充分的论证,充分考虑对遗址和文物的保护。(关于金沙遗址的建设情况对一般观众可少讲甚至不讲,主要针对政府官员、文博干部讲解。 )乌
6、木林在我们的右边竖立着古老沧桑的“乌木林” 。这些乌木有的在金沙遗址内发现,有的出土于其他遗址或建筑工地。乌木又称阴沉木,专指埋藏于古河床下数千年的各类名贵古树,经过物理、化学等长期反应过程,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质地,其木质坚硬细腻,纹理清晰,非常珍贵。大量乌木的出土,充分证明远古时代的成都平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 玉石之路沿着我们左边的这条小路设置有“玉石之路” 。古蜀先民就是在一片荆棘中从遥远的高山上采选、运输出一块块玉石,为我们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等一会儿我们在展厅里就可以见到古蜀人制作的大量精美玉器。太阳神鸟雕塑在我们面前的这座雕塑,就是由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
7、鸟”金饰放大而成。其原件外径 12.5 厘米。由于其造型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凝聚了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2005 年 8 月 16 日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2005 年 10 月 17 日,太阳神鸟蜀绣制品又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2005 年 12 月 18 日,这个永久性的纪念性雕塑作品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揭幕。为扩大金沙遗址的知名度,大力宣
8、传成都悠久的4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很高的平台。(遗迹馆外)各位观众,我们眼前的这座近圆形的斜坡式建筑,就是遗迹馆,它的总面积约 7588 平方米,高度 19 米,跨度 63 米,这里 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活动场所的所在地,也是 2001 年 2 月 8 日金沙遗址的发现地,它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遗迹场所。遗迹馆主体采用大跨度钢结构,结构基础主要设在建筑外缘已完成发掘或进行勘探无重要文化堆积的点位,馆内则为无柱大空间,为保护、发掘、展示提供了灵活的空间。这样既不会对地下遗存造成破坏,同时又为未来的考古研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设计上在获取符合功能需求的建筑空间的同时,将建筑
9、对地下文物本体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了让观众对金沙遗址和考古发掘本身产生真实的现场体验感,遗迹馆将文物保护与现场陈列紧密结合,以考古发掘现场原状保护为主,形式上强调原生态展示,不作过多的设计和创意,保持与考古现场风格的协调,这样一方面使观众可以真实感受 3000 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频繁,场面的宏大,文化堆积的厚重,为刚刚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极大冲击力,另一方面又能让观众身临其境,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发掘过程,并亲眼目睹一件件珍贵文物的出土。(遗迹馆内)祭祀区的发掘从 2001 年初就开始了,已经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到 6000 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
10、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是目前金沙遗址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出土遗迹最为丰富,遗物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由于祭祀区的堆积情况极为复杂,出土的文物极其珍贵,很多文物还需即时进行保护,因此发掘工作从 2002 年开始暂停。大量的探方目前只到西周晚期的地层,离生土还有近 3 米深。 (探方知识视来宾兴趣或根据提问作答)以后这里的发掘将会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示,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在这里短短一年多的发掘,已经发现了 60 多处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存。现在请各位和我一起走下阶梯,去近距离看看。8 号祭祀遗迹为纪念第一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 年 6 月 10 日,中央电
11、视台对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四个地点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现场直播,我们眼前的这个八号遗迹就是其中的一个点。在当天的考古发掘中, 这里就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 57 件。 直播后又对八号遗迹进行了再次清理发掘,清理结束后,发现为一椭圆形坑,长径 194 厘米、短径 134 厘米、深度53042 厘米。坑内的文物分五层摆放,每一层埋藏文物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区别,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数量总计 343 件,其中金器 45 件、铜器 88 件、玉器194 件、石器 8 件、象牙残片 4 件、陶器 3 件。金器主要有金面具、喇叭形金器、鱼形金箔、金带、金片;铜器主要有铜面具、铜人头、铜人、方孔形铜器、璧
12、形铜器;玉器主要有小型玉璋、玉璧、玉环等。其中金面具为罕见的文物珍品。2007 年 6 月 9 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动日,中央电视台又对金沙遗址进行了直播,其中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迎接这件金面具入馆,金面具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它神秘的风采。这个坑中出土的镂空喇叭形金器、鱼鸟纹锥形铜器也都是首次发现,对于认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象牙遗迹在祭祀区内发现了大量的象牙。经专家鉴定它们的种属均为亚洲象。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但每一次祭祀活动中使用大象的数量、方式又有所区别。在这里发现的一号坑是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发现的形状最规整,也是埋藏文物最集中的一处祭祀遗存。坑内的器物分层
13、摆放,从断面看,下层主要为玉器、铜器等,由于没有发掘至底部,玉器、铜器的数量还是未知数。上层全部堆积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 8 层,最长者近 1.6 米,象牙摆放极有规律,场面非常壮观。为了更好的保护象牙,这个坑已进行了回填处理。在祭祀区内发现的有体量巨大(最长者达 1.85) ,保存完整的象牙,有的是取象牙尖祭祀、有被切成饼状的象牙、还有加工成圆柱状或棍状的象牙。 (指L11、L16、L17 等象牙照片)这些方式都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具有某种特定的宗教含义。大家不禁要问,祭祀中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的象牙?象牙又是祭祀什么呢? 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成都平原在修建都
14、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推测用象牙祭祀,是因为象牙可能具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祭祀区内发现的象牙遗存较多。你不禁还要要问,祭祀中用这么多的象牙,这些大象来自哪里?成都平原有野生大象吗?当年三星堆出土 81 根象牙的时候,考古工作者对象牙的来源作出了种种推测。那时候,专家们似乎倾向于大象外来说,人们认为,这些象牙也许来自云南或者印度。当人们面对金沙如此众多的象牙时,这些大象的来源再次困扰着考古学家。与三星堆不同的是,这次,大象本地说占据了上风。而现在成都地区乃至四川境内根本没有野生大象,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是否预示着 3000 多年前的成都平原的气候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经科学研究,距今 3
15、000 年前后是全球的温暖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 2-3 度,从文献记载看,在当时的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都有大象的存在。在甲骨文6卜辞中有商王猎取野生大象的记载,中原地区还曾用象兵作战。考古人员在这里的古河道里清理出了一些珍贵的乌木(指示位置) ,还在那边(指示位置)发现了体量巨大的古树根遗迹。此外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象的臼齿,麂骨,犀牛、猪獾、黑熊、牛、马等动物的牙齿以及两个较为完整的大象的下颌骨等,这些情况都反映出金沙时期的成都平原可能到处是茂密高大的森林,成群的动物生活其间。可以推测这样的生存环境应适合野生大象的生存。因此金沙遗址发现的这些象牙,很有可能就是本地所产。象牙的保护其实是一
16、个世界性的难题。首先,由于考古发掘出土的象牙十分有限,保护研究很不深入,此前,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保护象牙成功的先例;其次由于象牙的结构和树木的树轮相似,分层组成,一旦表层的象牙质受到破坏,很快就会风化成为粉末,再也无法固定,更无法保护。金沙遗址发现象牙后,我们文物保护专家就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主要采用了就地回填处理和有机硅封护两种办法来对象牙进行保护。同时又与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密切联系,寻求多方合作。目前已与法国文化部洽谈,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内合作建立中法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金沙象牙的保护。同时,国家科技部也已将金沙象牙保护列入了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
17、年 2 月,美国驻华大使馆还特别为金沙遗址捐款 4.5 万美元,用于金沙出土文物的保护。 (以上内容需视来宾时间调节,也可放在三展厅讲解)文物保护其实在金沙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研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多学科的合作,内容涉及物理探测、土遗址保护、古环境研究、出土金器、玉器、铜器成份鉴定、人骨鉴定、DNA 研究等多个方面。合作对象也十分广泛,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爱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成都理工学院、成都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四川大学化学系等。为深入认识金沙遗址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内容根据观众提问作答)探方(内容可视观众兴趣随机调整。重点是要对
18、考古的基本方法有所交待)大家现在看到这一个个的小方格就是考古中最常使用的“探方” 。通俗地讲,探方就是在平地上竖直向下挖一个正方形的土坑,但这个土坑不是随意乱挖的,先挖哪里,再挖哪里,要根据地层单位间的早晚关系来确定。探方与探方之间的土梁称为隔梁,在隔梁壁的剖面上划的很多条线,这些线条就是为了区分地层单位而画的。划地层单位关系的线是做考古记录的重要步骤。隔梁的主要作用是观察地层的变化。互为相邻的四个探方间的隔梁都发掘完后,最后中间就会剩下一个四方形的土墩,它的学名叫关键柱,它的作用是统领四个探方的层位关系,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故名关键柱。地层是考古发掘的的依据。 由于土质7土色的不同而呈现出
19、上下堆积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有早晚区别的。即早期的堆积在下,晚期的堆积在上。每一个时期的堆积土质土色都不同,出土文物也不相同。古代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层面相联系的。田野考古学就是要记录清楚出土文物的早晚关系和它们的共时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复原历史。19 号祭祀遗迹在这里发现了一处用石璧和石雕像为祭品的埋藏坑。出土时石虎张开的大嘴正对着石跪坐人像的胸部,旁边还摆放着一件石蛇和一些石璧。这显然是一种特殊的祭祀行为。在整个祭祀区里,已发掘出土的石器近 1000 件,品种主要有璋、璧、钺、斧、锛、凿、跪坐人像、虎、蛇、龟等,这些器物大都已不具有实用性,而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10
20、号、14 号祭祀遗迹等用金器、铜器、玉器为祭品的祭祀遗存在祭祀区中发现较多。祭品的数量差异较大,有用几件的,也有用数百件的。这些物品等级较高,制作也很精细。从其基本功用和性质来看,宗教色彩极为浓厚。它们既是当时统治阶层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巫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山川、祖先的媒介与法器,透过这些物品可以了解到金沙时候古蜀人的精神世界。目前祭祀区内已出土了金器 200 多件,主要有“太阳神鸟”金饰、金冠带、金面具、金蛙形器等,工艺精湛,艺术表现力极强。2001 年 2 月 25 日,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太阳神鸟”金饰就出土在这里。金冠带与金面具也在这附近出土。祭祀区内发现了 2000 多
21、件玉器,是国内同时期遗址中一次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处遗址之一。其种类丰富,制作精细。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玉器的埋藏与组合形式也是丰富多彩,一会儿我们在陈列馆里可以看见这些精雕细琢的玉器。2 号祭祀遗迹祭祀区内还发现了这处面积约 300 平方米的特殊堆积,其中埋藏有大量的野猪獠牙、鹿角、麂角和少量象牙、玉器、美石及完整陶器。经过统计,野猪獠牙数量达数千枚,并且都是野猪的下犬齿;在这里没有发现野猪、鹿、象及其它动物其它部位的骨头。玉器、象牙又是十分珍贵的东西,不可能作为生活垃圾随意扔弃。因此,可以肯定这处堆积不是生活垃圾的堆积场所。根据民族学及其它相应的考古学材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应是与宗教祭祀活动密
22、切相关的遗迹。这类现象过去在国内其他遗址内从未发现过,非常特殊。大树根及小结这里还埋藏有一个大树根遗迹,它的面积达 100 平方米。从这一个巨大的树8根,我们直接感受到金沙时期古树参天的环境状况。金沙祭祀活动区宏大的场面真实体现了古蜀王国雄厚的实力,繁多的祭品承载着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古代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大家可以从现场的情况看到,在我们眼前这片厚厚的土层中还埋藏着大量的文物,可以说目前出土的器物只是这个地方的“冰山一角” 。在地层之中应该还蕴藏着关于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更多信息。相信随着这些泥土一层一层的揭露,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震憾。各位观众,遗迹馆的参观在这里结束,
23、我们下一个参观点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请往这边走。(走出遗迹馆)各位观众,在我们的对面就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它们均采用斜坡的方式,喻示着金沙遗址从大地上冉冉升起。其顶上的方格就像考古发掘中的一个个探方,显示着金沙遗址的大量遗迹尚未发掘,神秘的宝藏还未彻底探明。两座建筑就象两片叶子飘落在摸底河两岸的大地上,纯净简练的造型体现出古文明遗存特征,营造出馆区古朴而清宁的整体氛围;抽象的几何造型,是古文明的天然属性,而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不仅创造出破土而出的磅礴气势
24、,更延续了对历史感的追求,赋予其一种历经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温暖的米色洞石随着天空的变化呈现出微妙、丰富的色彩与表情,仿佛缓缓诉说着神秘而古老的传说。摸底河桥至大厅我们面前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被称为摸底河,她由西向东把金沙遗址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几千年来她默默无闻的陪伴着金沙遗址,但是它到底源于何时,却不得而知了。而“金沙”这个美丽的名字,启用于何时,我们也不得而知。在金沙遗址范围内发掘的一座五代后蜀时期墓葬出土的墓碑上,将此处称为“金沙乡” ,隶属当时的犀浦县,说明至少在五代时期“金沙”这一名称就已存在了,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金沙遗址的命名则是在 2001 年。其实早在 1995 年2000 年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该遗址范围内的黄忠小区进行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房址、窑址、灰坑、墓葬等遗存,其文化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序列中的“十二桥文化” ,时代约当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2001 年以来,成都市人民政府开始大力整治金沙遗址范围内及其以上的河段。通过初步治理,河流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已在下游建立了挡水闸,9在上游进行疏导整治。在博物馆的西北角是正在修建中的文物保护中心,不久以后,中法文物保护专家将在这里对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专题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文保中心附近还将建起一座金沙小剧场,以后这里将常年配合旅游,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