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丘西庞梅花拳专题片解说词概述内丘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山区、丘陵、平原三分内丘。全县五镇四乡,总面积 7 8 7 平方公里,辖 3 0 9 个行政村,总人口 2 6 万。西部为太行腹地山脉,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呈东西狭长,西高东低的梯形地貌。秦统一六国后,始置中丘县。隋开皇元年(5 8 1 年)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为内丘县。内丘县是邢窑的发祥地,是程子的故乡,有全国最大的扁鹊庙群,拥有众多佛、儒、道家遗迹。西庞村位于内丘县东南一隅,地处平原丘陵交界地带,物产丰富,多产煤,毗邻“黑山城” 。 “黑山城”是黄巾起义军首领张飞燕建城之地,其义军又称“黑山 军” 。当地群众以义勇知名,多有习武
2、强身者。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拳种之一。梅拳秘谱上说:“ 梅拳之始因年代久 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至今已有百余世矣。” 西庞梅花拳自清咸丰年间兴起,盛于光绪年间。光绪 2 年(1876 年)西庞梅花拳传人郑老万在山西和顺一代授技兴武,开办武馆,是年该地旱涝成灾,土匪横行,打家劫舍,民不聊生。当地民众诚请郑老万尽扫土匪,以保一方平安。郑老万不负众望,凭借高超武技,很快把土匪荡平,打出了威名。当地百姓为表谢意,联名送“扬名盛德” 大金匾一块,至今保存在西庞村武馆。咸丰至今,西庞梅花拳已有六代传人,弟子遍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南京等省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仍有数千人在演习西庞
3、梅花拳。杰出价值1、西庞梅花拳老少皆宜,男女可学,先拜师举行仪式,再入门学艺;2、西庞梅花拳拳路多样,变化无穷,内容丰富,特别在技击、擒拿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拳路上独具一格。包括拳类:徒手拳、对打拳等;器械类:单人枪、对扎枪、枪对枪、刀对刀、白手夺刀、白手夺多枪、刀对棍、刀对鞭等;其中五行腿、六合枪、四门枪尤为精湛,别具一格。西庞梅花拳“目、手、身、法、步”等各个 环节相融通,同阴阳八卦五行相涵连,行拳之中,犹如梅开五瓣,综错有致,形如流水,花样重叠,更兼之具有大势、小势、顺势、逆势,不断循环往复,相生相克,形成“ 四两拨千斤 ”、“手变拳、拳变手” 、“请进来、送出去”、“将 计就 计、变
4、化多端 ”等招式技法,形成自己 门派鲜明独到的技击特点。民间尚有西庞梅花拳“锤 打南北二京,脚踢黄河两岸,京安路上无敌手”的赞誉。3、西庞梅花拳与当地民俗结合紧密,往往在重大节庆日,特别是在丧俗中进行表演,在人死后,入殓、守灵、下葬路上,都要进行表演,以示凭吊,这一活动成为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景。该拳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技击制敌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病救人和开发人的智慧,秉承“爱国爱 家、义忠为先” 武德训诫,崇奉“ 敬天地、爱 国家、尚义忠、孝双 亲、渡众生” 信条,同我中华传统美德相融通,使西庞梅花拳更具有生机活力,薪火相传,不绝如缕,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逐渐成为强身健体、规范行为、传承优良文化的组织
5、或平台,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亮点。梅花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的流派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武林高手的不断锤练,日臻完美,它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简单易学、效果显著,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文武并重,是中国著名之文武双修的拳派。 梅花拳不单有一套完整拳术、套路和习练功法,还有一套系统的武术理论,这在中国武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对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有意义。保护计划内丘县委县政府对西庞梅花拳高度重视,先后投入人力、物力对该项目进行挖掘推广和抢救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1、20102012 年创办西庞梅花拳武术学校,壮大学员队伍,发扬西庞梅花拳精神,成立西庞梅花拳研究中心;2、20132014 年适时举办西庞梅花拳武术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西庞梅花拳的影响。濒危状况西庞梅花拳因受市场经济冲击,外出人员越来越多,大家习武练拳时间不能保证,许多拳路在逐渐消失,急需办学对拳谱进行整理、发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