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望洞庭》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51351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望洞庭》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望洞庭》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望洞庭教学反思望洞庭这首诗中,用了三处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其中,把无风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铜镜,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至于把君山比作青螺,原因为:“相传君山为 72 位螺娘娘忍痛脱下的螺壳所化,使来往的船只有地方停靠,不会被恶浪吞没。把山比作青螺,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救苦救难螺娘娘的赞美,也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 教学时,我出示精美的图片,并据此讲解,使学生体会到古诗中多处设喻的恰当、美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是,课后的练习中,凡遇到“平静的湖面(或河面)像什么?”这类问题

2、,学生千篇一律都答“镜子”。另外在平时的习作中,乐用比喻、善用比喻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这说明我的教学还是出了问题。 问题一,没有向学生强调古今词义的变迁。想想看,现在的玻璃镜既光且亮,用它来比喻“平而不滑、明而不亮” 的水面,还是合适的吗? 问题二,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因某事物引起的想象是各不相同的。就说这君山,在唐代刘禹锡的眼里是螺娘娘的化身,显得那么柔美。而到了清代,在曾、左、胡、彭四位诗人合咏的咏凌云塔 (“洞庭秋水砚池波,且把君山当墨磨。宝塔倒悬权作笔,苍天能写几行多。 ”)中,它就成了一块“青墨”,洞庭湖则是“ 砚池”,好一派磅礴的大气。那么,我们在课上,仅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比喻的精妙,怎么够呢? 总之,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荡然无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