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煤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学案 编辑人:钱文泽 审核人: 刘锐 钱文泽 时间 :12.301期末地理复习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半径 140 亿 光年天体系统的形成: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 银河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 地月系: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 组成 地球 和月球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 总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普通性: 外观和所处的位置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合适的大气,充足的水分 外部条件 稳
2、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 波长范围: 0.40.75 为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常数: 8.24 焦/平方厘米分 太阳辐射能源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太阳活动 黑子出现于 光球 层类型 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风出现于 日冕 层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11 年)对地球的影响 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 方向 自 西 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3、时针方向周期 恒星日,长 23 小时 56 分 4 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36059所需的时间。长 24。速度 角速度为 15/时。地球表面除 南北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 低纬向 高纬递减,南北纬 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一半 。导致 昼夜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地理意义 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 偏。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2 时, 经度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
4、将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 小时时区差的求法:在 0 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 东取加号,西取减号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 折 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 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概况 轨道:是一个 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 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点。方向:自 西 向 东角速度
5、约为每天 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 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 赤道 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 黄道 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5。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 66.5的夹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 的更替、 五带 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名称: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北寒带、 南寒 带五带 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 、 南北极圈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
6、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1a 23b平煤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学案 编辑人:钱文泽 审核人: 刘锐 钱文泽 时间 :12.302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7、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外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 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 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 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 位置:莫霍面以上厚度:平均约 17 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 6 千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 组成:含量最多的 3 种元素是 O、Si、Al
8、; 硅酸盐类 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结构: 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位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结构: 上地幔 具有 固态 特征,主要由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组成。地幔 下地幔岩石圈: 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位置:古登堡面以下地核 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 铁 和 镍 结构: 外核 呈 液态 或 熔融 状态内核 呈 固态 态二、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 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 减少。一般把 20003000 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9、水 圈 由 液态 水、 固态 水和 气态 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可分为 海洋 水、陆地 水、 大气 水和 生物 水,其中 陆地 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地月系2、 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3、读右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至位置 E 点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4、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
10、度最大的是A、北极圈内 B、赤道上 C、南回归线上 D、北纬 505、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北极星 B、月球 C、金星 D、海王星6、任何一天,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方 A、日出时间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7、 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地球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8、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A、地球与金星 B、金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9、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 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10、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X 射线 B、 射线 C、黑子的多少
11、和大小 D、耀斑的强弱1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南北极点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1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春分 3 月 21 日 赤道 向 北 B夏至 6 月 22 日 北回归线 向 南 A秋分 9 月 23 日 赤道 向 南 D冬至 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 向 北 C三 大 圈 层A CBD 地壳平煤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学案 编辑人:钱文泽 审核人: 刘锐 钱文泽 时间 :12.303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
12、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0 度 B、23 度 26 分 C、66 度 34 分 D、90 度14、下列河岸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A、 B、 C、 D、15、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 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南半球正值秋季16、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A、金星与火星 B、水星与火星 C、火星与木星 D、木星与土星1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A 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18、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A、北极 点 B、南极点 C、北纬 30 度
13、线上 D、赤道上19、如果黄赤交角变小,那么,安徽省境内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与现在相比,正确的判断是: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20、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21、一年中垂直于地表的物体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北半球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地区D北极圈以北地区22、如果用表示晨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23、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的旋转运动叫自转B、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地点是赤道C、从北
14、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D、45N 纬线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24、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25、若黄赤交角变为 23,则会引起A北极圈范围减小,南极圈范围扩大B热带范围减小,寒带范围扩大C回归年变短,极圈内出现的极昼天数减小D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26、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北极圈上一定是极夜 、南半球一定昼长夜短、地球一定位于近日点上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于27、当西半球全部为白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 2326 D全球各地昼夜等长28、有关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
15、太阳高度达最大值B北极点的太阳高度终年不变C冬至日南半球太阳高度达最低值D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均为 029、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 、赤道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30、右图中从,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A都向东偏B都向西偏C前者向西偏,后者向东偏平煤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学案 编辑人:钱文泽 审核人: 刘锐 钱文泽 时间 :12.304D前者向东偏,后者向西偏31、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表示_半球。(2)此图所示日期是_,北半球节气是_。(3)图中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点,白昼最短的是_点,二者相
16、差_小时。(4)图中各点中,此时为早晨 6 点的是_。C 点的时间是_点。北京时间为_点。(5)图中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 90的是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它和图中_ _点的角速度相同。(6)在图中标注太阳直射点,其地理坐标为_。32、右图为北京时间 16 点的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C 处的地理坐标是: 。(2)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是 。(3)此刻,A 处是 点钟、 D 点是 点钟。(4)D 处日出是 点钟, B 处日落是 点钟。(5)D 处昼长 小时,夜长 小时。(6)这天是 节气; 33、读下面“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到_。(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到_。(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到_ _。(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到_。(5)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 度逐日减小的时段从 _到_。(6)太阳直射点位于点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地区是_。 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34、读图 A1-2,完成下列要求:(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上:A ,B , C ,D ,E 。(2)在图中用小黑点表示小行 星带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