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 肃 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报告)、案例评选类别:案例类 市州报送编号:题目:农村中小学后进生心理研究分析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姓名杨巧萍单位:定西市安定区花川小学联系方式:15025859850农村中小学后进生心理研究分析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摘 要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后 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后进 生更多的爱, 让爱的阳光温暖后 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关键词】素质教育 耐心教育 因材施教 后进生是不
2、被同龄孩子欢迎,甚至被老师、家长担忧的一个群体。他们孤独、自卑、焦虑、多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其实在他们心灵深处又是那么渴望与人交往,这种愿望甚至比一般学生更加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后进生社交自信心,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身心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四有” 新人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小学生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我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用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
3、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 ,说是“朽木不可雕” , “顽石不成材” ,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
4、、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 ,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班里有个女同学,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对她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人,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常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
5、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尊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 ,从“疏远”变为“亲近”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 银铃般的笑声。二、热情鼓励,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后进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 ,他们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作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后进生身上了解他们的志趣和个性特征,观察发现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 ,作为教育
6、转化他们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事实证明,后进生并不是一无长处、各方面都差的“坏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 ;相反,在一定意义上, “淘气、调皮的孩子聪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而千万别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被冷落被“遗忘”的对象,认为“老师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
7、性,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一年级王亮,八岁,比较自闭,不爱说话,写字慢,经常完不成作业。我提出家庭作业一百分者可以得一个小红旗,我有意少布置作业让他也能够完成,然后当着全班学生表扬,并给他画小红旗。经常提问他简单的问题让他能够回答,并让全班同学为答对的同学鼓掌,提高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王亮现在基本可以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也能主动和同学一起玩耍。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8、,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培养做“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 “恨铁不成钢” ,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 ,经过努
9、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六年级张卓,平时不爱学习,纪律差,不听管教,特别是不爱惜公物,破坏公物。我选他做“小管家” ,保护公物并监督破坏公物的同学,以身作则。刚开始他不敢接受这个任务,担心别人不听和笑话,在鼓励之后勉强接受了,起初同学们不认同他,不愿听他的话。当他发现问题后,我就在全班表扬他做得好,半学期过去了,张卓再也不做破坏公物的事了。学习也比以前有所好转,他不再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了。四、耐心教育,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有教师的爱心,还要坚持耐心教育。耐心教育,就是对学生由浅入深
10、,由表及里,反反复复地进行教育。有的学生经过教育耐心教育,思想、行动上有所转变,但过不了多久,又“旧病”复发。为此,我本着“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为宗旨,定期做到“查、观、问、考”的办法指导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并做好跟踪教育,及时纠正错误,致使该生完全变好为止。同时,我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我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从尊重、爱护、鼓励等方面去启发他们,使其在学习、生活上充满信心,争当先进,收到较好的效果。五、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上进心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
11、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 ,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争当“红花少年” 、 “文明学生”和“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的活动,在班中发扬了正气,抑制了歪风,形成一个比先进、学先进、争先
12、进的良好班风。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为了让“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多出现闪光点,教师要为他们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后进生在各种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然后充分肯定其成绩,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其进取心。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后进生”点滴的成绩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点燃起自信的火种,克服厌学情绪,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中应注意进行分层教学,如在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中,布置一些适合他们能力和水平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即使这些“后进生”在考试中没有
13、取得好成绩,我们也可以换个评价标准,给他们以鼓励。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参考文献】【1】 陈琦、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鲁玲美, 转化后进生要坚持正面教育 , 班主任 ,2001 年第 11 期【3】 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 (教育分支学科丛书)人民教育出版社【5】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