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20152016 学年度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 01 期必修二专题 0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 (【百强校】2016 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 1800 年1910 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 ;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A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D在政治、经济、法律
2、上都是独立的2 (【百强校】2016 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上第三次模拟文综历史卷)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前兆与条件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C 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3 (【百强校】2016 届山东滕州一中新校区高三 10月月考历史试卷)1912 年 5 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
3、、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 1921 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 40 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4 (【百强校】2016 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李鸿章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根据这一原则创立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大生纱厂 C保兴面粉厂 D轮船招商局5 (【百强校】2016 届吉林长
4、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 “l937 年底全国(除东北地区)共有工厂 3925 家,其中上海就有 l235 家,约占总数的 31,其他沿海各省共2063 家,约占总数的 52,内地各省所有工厂只占总数的 17左右截至 1945 年,战时向政府注册登记的后方新设工厂共计 4382 家,西部地区就占了 90。 ”这一变化说明A抗战彻底改变了战前不合理的工业内部结构 B抗战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C大后方已消除了西部与东部工业的差距 D民族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6 (【百强校】2016 届广东广州执信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读下图,导致 1849 到1885 年数据变
5、化的原因是(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7 (【百强校】2016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 1 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 D官僚资本企业8 (【百强校】2016 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立国之道
6、,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 B C D9 (【百强校】2016 届湖北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高三 10月联考历史试卷)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7、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0 (【百强校】2014 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 12月月考历史)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 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 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 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
8、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二、非选择题11 (【百强校】2016 届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未能自主现代化,是被人轰出中世纪的。依据目前史学界多数人的说法,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多次与幸运之神交臂而过。第一次是明中后期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还曾感叹明朝(永乐皇帝)与 1421 年由南京迁都北京,认为这实际上是“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 ,不无遗憾地说:“不论这一选择出于有意或者无意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当他说到郑和下西洋时, “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中国的帆船当时向好
9、望角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南大门埃吉海角继续前进,那又会造成什么结果?”第二次是“洋务运动” 。一系列外战的屈辱,终于使一些当权者意识到需要“自救” 。满族旧贵不行,起用汉族士大夫,曾左李张算是遭逢时运崛起,平“洪杨” ,兴“洋务” ,史称“中兴名臣” 。众所周知,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曾、李等人创办的“洋务工业”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来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结合相关史实,评述材料中“历史机遇延误论” 。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
10、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评卷参考:观点一:“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同意这一观点。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城镇化程度高;市民文化兴盛;出现一些带有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中西同期文明有很多相似的现象;但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这一趋势。19 世纪中期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变革振兴的气象,但腐朽的制度最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机会。升华: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机遇延误的
11、主因;或者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谈也可以。观点二:“历史机遇延误说”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两次机遇没抓住,失去了主动走向现代的契机。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论证:从明代政治经济文化诸层面展开论述, (如迁都与面向海洋并无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影响等)说明明代中国并无走向现代的可能,并不存在历史机遇;洋务运动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原因,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领导集体、指导思想等层面论证洋务运动不可能成功。升华:从偶然性与必然性角度展开;或从历史全局性综合分析的角度展开也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
12、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类似与这样的问题,学生选择哪一种观 点都可以,但是必须言之有理。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 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考点: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的现代化【名师点睛】本题是开放性小论文的撰写,难度较大,解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一、开门见山亮观点亮明观 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对于史论题,由于在题干或材料中已经提
13、供,只要略加 改造即可。而史料题,则需先阅读史料,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寻找论述方向,自己确立观点。二、运用材料加知识在选择论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几乎所有的小论文题都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小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学生在论证观点、遴选 史实时,必须一方面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史实,另一方面还要把我们在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 , 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三、史
14、论结合多角度在 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空洞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多角度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依据历史的纵向线索;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从同类事物对比角度论述(古今、中外) ;材料中提供 的其他角度。但更需要学生结合题目材料本身所提示的视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格式讲究总分总论文分段,突出结构。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 ,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五、语言精练
15、上档次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如果可能在论证完成后,再用凝练的语言对观点进行回扣或理论升华,使整篇论文档次有所提升。12 (【百强校】2016 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卷)(2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01 年到 1907 年,张謇先后创办了 19 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了南通大学) ,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
16、较重视,1905 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 )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
17、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6 分)(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6 分)(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2分)13 (【百强校】2016 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卷)材料 张之洞(18371909 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879 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
18、折 、 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 ,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l881 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l889 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身)。1896 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
19、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7 分)历史巩固学习资料历史学习资料(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8 分)14 (【百强校】2016 届江西上高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中国 日本类似事项事项 年 事项 年相差年数开办外语学校购买轮船设立工场开设电信设备派遣留学生发行报纸建设铁路改革文字运动民众政治运动发行杂志创始师范教育近代学校制度设立国立大学政治革新立宪预告发型开禁实施新历改革货币制颁布宪法同文馆商船亚丁号安庆军械所上海和香港之间美国留学昭文新报上海
20、和吴淞之间一目了然初阶公车上书时务报南洋公学师范院钦定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诏书准备立宪上谕自由理发太阳历实行法币中华民国宪法1862186218641871187218731876189218951896189719021902190519061911191219351947洋学所咸海丸横须贺造船所东京和横滨之间荷兰留学中外新闻东京和横滨之间汉字御废止之仪建议设立民选议院西洋杂志师范学院学制东京帝国大学五条誓文设立国会诏书自由散发太阳历新货币制度大日本帝国宪法18551857186418691862186818721866187418671872187218771868188118711873187118897 年5 年0 年2 年10 年5 年4 年26 年21 年29 年25 年30 年25 年37 年25 年40 年39 年64 年58 年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