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素材之课本篇(梳理)一、理想志向一、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2、马丁.路德.金面对民众,通过激情洋溢的演讲,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他毕生为追求黑人自由而努力,他最终因此被敌人暗杀了。(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 3、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 ) 4、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恒
2、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史铁生我与地坛 ) 2、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 3、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而是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勾践灭吴 ,选自国语 ) 4、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5、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
3、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 (欧阳修伶官传序 ) 6、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三、爱我中华 1、鲁迅为了救国救民,他选择去日本学医学,又为了疗救民族的灵魂,他最终弃医从文。 (鲁迅呐喊自序 ) 2、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 (屈原离骚 ) 3、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他们英勇牺牲了。 (鲁迅纪念刘和
4、珍君 ) 4、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 ) 5、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 ) 6、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 (我与地坛 ) 2、 “儿寒乎?欲食乎?” 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归有光项脊轩志 )五、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
5、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寡人之于国也 ,选自孟子 )六、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 。 (劝学 ,选自荀子 )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同上) 5、老师不分
6、贵贱,不分少长。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七、胸怀豁达 1、 “马克思对别人诽谤、诅咒,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表现了马克思胸怀宽广。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2、苏轼虽因“乌台诗案” 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博爱情怀 1、史怀哲拥有一颗伟大的博爱之心,他尊重一切生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他的这一理想,他试图通过行医来拯救那些受苦首难的非洲人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赤道非洲。 (史怀哲我的呼吁 ) 2、贝多芬在痛
7、苦中即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九、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 (烛之武退秦师 ,选自左传 ) 2、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 3、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返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 (司马迁鸿门宴 ) 4、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在弹雨中相互救助,虽殒身不恤。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 5、在明末阉党横行之时,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周公被捕的义愤,而与阉党发生冲突,为了保护其他群众,他们挺身而出,英勇就义。 (
8、张溥五人墓碑记 ) 6、柳毅面对不幸的龙女,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冒险为龙女走访洞庭龙宫。 (李朝威柳毅传 ) 7、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追求真爱 1、氓是个始乱终弃、忘恩负义、感情不专一的男子,诗中女子被氓一开始的憨态所迷惑。 (卫风氓 ,选自诗经 ) 2、刘兰芝和焦仲卿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孔雀东南飞(并序) ,选自乐府诗集 ) 3、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为自己真爱而献出了珍贵的生命。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十一、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
9、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离骚 )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十三、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 (关汉卿窦娥冤 )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 (李密陈情表 )十四、勇于承担错误 1、路瓦栽夫人虽为她的虚荣心而付出了十年青春的代价,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十年的诚实劳动还清了借款。
10、 (莫泊桑项链 ) 2、廉颇知道蔺相如的做法真相后,他主动向他负荆请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传)十五、其他 1、解放思想 我们不能像别里科夫那样让自己的思想套上套子。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 2、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应以“拿来主义” 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鲁迅拿来主义 ) 3、做事要果决 项羽妇人之心,错失了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的机会,以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4、培养人才 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顺着树自然生长规律,让它的本性得以发展,所以树种锝好。培养人才的道理是一样的。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 6、金钱观 金钱让葛朗台迷失了自己,让他放弃了爱情、亲情。 (巴尔扎克守财
11、奴 ) 7、知恩图报 侯赢深得信陵君的恩惠,他知恩图报,在关键时刻,他帮助了信陵君,并以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信陵君去完成使命。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 8、品行谦虚 马谡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以致街亭失守。 (罗贯中失街亭 ) 9、追求真理 苏轼为考证“石钟山” 命名的由来,亲自在夜晚作了一番实际考察。 (苏轼石钟山记 ) 相同素材的多角度运用 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主要运用角度: 临危受命,大智大勇。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放虎归山
12、,终埋祸根。(国语勾践灭吴 ) 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3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 (国语?勾践灭吴) 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4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 越甲终吞吴。 (国语 ?勾践灭吴) 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爱人者,人恒爱之。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5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
13、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说人易,听人难。海纳百川,有客乃大。 6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 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 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 主要运用角度: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移风易俗、除旧布新。改革是强国之道。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8:王勃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
14、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当时众人赋诗,要写一篇序。与会互相谦让,纸笔传到王勃处,王勃当仁不让,即席赋诗,并写了有名的滕王阁序 。 主要运用角度:自古英雄出少年。抓住机会才能促成成功。机会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 10赵国良将李牧,曾几次打退秦军。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前228 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了赵国。 主要运用角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贤将当有明君。 11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怀父亲李克用遗恨,励精图治,每次战斗,身先士卒,终于兵破幽州,击破后梁,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功成之后听信伶人,结果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15、,很快灭亡。(欧阳修 伶官传序) 主要运用角度: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围于所溺。 12清人龚自珍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而他的儿子却是带着洋人火烧圆明园的汉奸。此人恶德昭著,被当地百姓骂为“龚半伦”,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中只认识小老婆这“半伦”。 秦桧是遗臭万年的卖国奸相。然而,他有一位曾孙秦钜却表现得不同凡俗。1221年,金兵南下攻打蕲州。知府李诚之本己任满,却决意留下守城。此时,身为通判的秦钜与李一道,率全体军民苦战月余,杀敌无数。金兵派人劝降,李、秦怒斩来使,继续抵抗。后城破,李、秦又带着人马展开巷战,李力尽自杀,家属也死难。此刻,秦钜扔拼死与敌周旋。最后,秦钜退回官邸,举火自焚。部下将其拽出,他厉声喝止,重入火中,其子秦浚,毅然随父共死,写下了极悲壮的一页。 主要运用角度:不以出身论是非。自己的历史自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