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科学的思想方法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 4 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 4 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
2、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单元教学目标设定1、会写 41 个生字、会认 27 个生字、正确读写 44 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11625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3、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搜集有关矛 、盾以及坦克的资料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理
4、解课文内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117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座交流交流。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
5、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四、指导写字出示要求会写的 14 个字。重点指导 7 年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 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多媒体演示这 7 个字的布局。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118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
7、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师出示课文的结尾。齐读这段话。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写字抄词练习其他 7 个生字。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五、实践活动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119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矛 进攻 集合 坦克盾 防守 教学反思:12026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目标:认识“匣、锯、阶”3 个生字。会写“挖、鞋”
8、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 15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 5 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教
9、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质疑。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121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
10、“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一、熟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巩固生字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 9 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 4 个生字:斧、免、屋、管。给生字组词。三、指导写字出示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写字。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c教师巡视,及
11、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四、抄写词语自己读、记词语。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122五、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六、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埋 挖 受启发人长大 步子变大 一切在变教学反思:12327、 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认识“陶、懦”等 10 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 13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
12、的谦虚克制。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 陶罐、铁罐的插图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陶、懦”等 10 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 13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寓意教学过程:一、形象揭题,点明学法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同座互相朗
13、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 1 至 9 自然段,一人读 10 至 17 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124是否读通。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
14、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四、交流感受,明白道理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认识“陶、懦”等 10 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14
15、 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 13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125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难点: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分角色朗读课文。开火车认读生字词。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二、指导写字认读要写的生字。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a观察 8 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b观察 6 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 “陶
16、、谦”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三、语言实践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四、听写词语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听写。订正。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不敢 坚硬抗氧化 能保留 氧化 不存在各有所长 正确对待126教学反思:28 狮子和鹿学习目标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17、: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边板书课题边描述)有狮子,有鹿。 (贴图)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激趣。狮子凶猛,鹿很美丽,这个大家都已知道。不过,这篇课文通过狮子和鹿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一些生字新词的意思。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教师及时点拨小结,如鼓励大家用看图、换词方法理解“匀称” ;用联系近义词和上下文来理解“抱怨”
18、。学生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文顺” ,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127学生再次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两段课文。可以和四人小组讨论读;可以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座听;可以和好朋友一人读一句交替读。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体会的?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陶罐和铁罐带给大家的启示。学生分析、比较陶罐和铁罐与狮子和鹿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可以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19、精美别致的角 好看 坏处四条细腿 难看 好处教学反思:128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 8 个生字。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交流时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所想的办法做最好,表达最清楚。2、习作编童话故事。教具准备:1、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2、
20、动物卡片若干课时划分: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129教学过程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1、课件展示事例。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
21、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二、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
22、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 “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三、全班交流,师生互动130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23、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四、评选出“最佳提问奖” 、 “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第二、三课时教学内容:习作编童话故事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编故事。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习作兴趣 。 3、 能够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地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教学难重点: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2把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写清楚。教学过程一、交流故事,激发想象1情境激趣播放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美丽奇特的图画,师伴着轻松活泼的音乐描述画面。看,贪玩的小猫,调皮的小
24、狗,可爱的小白兔正在捉迷藏,他们玩得多高兴呀!淘气的小猪沿着彩虹飞到了天宫。一支画笔可以给穷人以衣食;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宝库的大门大自然里五彩缤纷的画面,社会生活中离奇生动的情节,都是童话创作的源泉。这些美好的事物,你们喜欢吗?2交流、想象在这些美好的童话以及同学们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中,哪一篇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和你读后的感受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讲述故事的内容和感受二、激活思维,引导想象1听故事想象131师绘声绘色地讲萤火虫和小星星的故事。师生对话、交流话题之一: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复述故事,有的抓住语言、动作和关键词句说故事,有的创造性地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话题
25、之二:你们是怎么听的?说说自己听的方法。生:一是听出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二是边听边想象画面,让自己头脑中有一个鲜明的形象;三是听出重点和故事说明的道理2编故事想象刚才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听懂了故事的内容和要说明的道理,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编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也来试试自己编童话。这里有个故事的开头,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结果怎样,结果怎样呢开头是:“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出去玩耍,发现一只小鸟从树上掉下来受了伤,小鸭子想帮助小鸟小组互说。要求人人都发言,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创意全班交流说。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创造性地说。师生可点拨补充三、鼓励创新,拓展想象1明确
26、要求,自主拟题。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1)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做主人公。(2)重点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事。(3)主人公不宜过多,题目应简洁,如:猴子新招 小白兔与长颈鹿黑熊爷爷病了等。拟题方式仅供学生参考。同学们相互交流自拟题目2自由想象,完整叙述。 (生介绍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补充3放手试作,创新表达。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用笔写下来,相信你是最出色的童话大王。四、组织语言,学生进行创作1、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132(3)组内互读互改2、朗读赏析,交流评议。3、再次修改,誊抄习作。五、布置作业再次修改
27、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再作文本上。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读读背背 连连认认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3、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 8 个生字。教学重难点: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 ”学生回答:“我说白。 ”2、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3、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4、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5、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二、读读背背1、教
28、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2、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 ,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1334、集体读、背。三、连连认认1、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2、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3、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5、全班交
29、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6、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读成语故事3、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重难点: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教学过程一、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二、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三、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四、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五、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六、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134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