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 上传人:wspkg9802
  • 文档编号:6506145
  • 上传时间:2019-04-1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资源描述:

    1、导学案第二课时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执笔人 审核人-使用时间-老师寄语:我参与我快乐,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在探究中进步,在合作中收获,在展示中提高导学目标1、明确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2、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预习导航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2 说文语言特点是三、课堂研讨(一)自主学习 ( 转变观念,一定主动去探取知识,记住,你也很优秀哟)1、作者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

    2、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把你的发线标注在书上)示例:第一自然段中:“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感受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研读课文,以文中具体的句子为例,加以分析,在课本上作具体批注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答:“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因此不能删去。“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去掉是否可以,请说明理由。请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分析体会。(二

    3、)合作探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展示交流(看我的!这是我的收获,不错吧)四、对比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后材料中介绍芦沟桥的内容,与课文中写芦沟桥的内容作对比,小组讨论两部分内容的异同,哪部分内容用在课文中更合适,并说明理由。五、达标测试 (我会学,更会运用)下列各句中加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学法指导 做此类题有技巧的注意啦 -要先做出否定回答,然后从限制的角度解释词语的意思,接着结合限制对

    4、象谈词语在语言换环境(即在句子中)中意义和作用,最后说去掉了换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客观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分析 不能 , “几乎”表示程度 ,是“非常接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非常接近到处都有,但并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了,去掉与实际不符,不够准确, (体现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四、拓展演练走进桥文化1、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2)2、设想一下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想象中的未来的桥。六、谈

    5、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和疑问。七、走进自然,欣赏桥之艺术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带上照相机,拍上一组以桥为主题的艺术图片欣赏桥之美。八、学生心得教学反思训练案。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 )A历史悠久 B结构坚固 C形式优美D交通方便 E建造者是李春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答:_。4找出文中引用古人的句子,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甲):_。(乙):_。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局部C由特殊到一般 D由先到后6这段文字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段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回答。 答: 。2、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答: 。3、卢沟桥桥长米,由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 4、“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答: 。5、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石拱桥导学案(第二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50614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