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西交通史.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49842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交通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西交通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西交通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西交通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西交通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1導論一、解題:1 “漢學” 。2 “中西交通史” 。3 “絲稠之路” 。二、研究現狀:1史料。2成果。3名家。三、自我介紹:1學歷。2履歷。3作品。第一講:中西交通史研究中的“交通”一、制約交通的因素1山嶺和峽谷杭愛、阿爾泰、祁連、合黎、阿爾金、昆侖、天、帕米爾、興都庫什、札格羅斯、托羅斯、高加索、烏拉爾、喀爾巴阡、阿爾卑斯、亞平寧、比利牛斯、阿特拉斯。2沙漠和荒漠庫爾班通古特、塔克拉瑪干、卡拉庫姆、卡維爾盧特、敍利亞內夫得魯卜哈利、撒哈拉。二、主要的陸路幹線1天山南北道阿爾拜赫雷塔城伊寧比什凱克塔什干撒馬爾罕鐵爾梅茲(果子溝鐵門關和阿姆河鐵門關)敦煌吐魯番吉木薩爾昌吉奎

2、屯伊寧敦煌尉犁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塔什庫爾干法札巴德喀布爾拉合爾德里(開伯爾山口)敦煌若羌和田葉城喀什2波斯南北道赫拉特馬什哈德德黑蘭大不里士迪亞巴克爾科尼亞伊斯坦布爾坎大哈克爾曼設拉子阿瓦士巴格達大馬士革耶路撒冷3中亞東歐,西亞東歐,西亞北非,2三、主要的海上幹線1南洋泉州呂宋棉蘭姥加里曼丹蘇拉威西馬魯古廣州海南占城彭亨蘇門答臘爪哇努沙登加拉2西洋蘇門答臘斯里蘭卡馬哈施特拉古吉拉特信德阿曼也門索馬里肯尼亞桑給巴爾斯里蘭卡(錫蘭)泰米爾納德(馬剌八兒)奧里薩孟加拉(榜葛剌)信德霍爾木茲甘南伊拉克也門希賈茲(漢志)3西海雅典,威尼斯,那不勒斯,熱那亞,巴賽羅納,丹吉爾,阿爾及爾,突尼斯,的黎波里,班

3、加西,亞歷山大,特拉維夫,貝魯特,伊茲密爾,伊斯坦布爾四、研究中注意的問題1綠洲移動的方向(和田斡端,和布克賽爾霍博)2沙荒漠化的趨勢(樓蘭鄯善,通布圖加奧)3中心城鎮的替換(海押立阿拉木圖,波斯波利斯伊斯法罕,吳哥金邊)第二講:中西交通史研究中的“中國歷史”一、時段和地域1華夏地域概念的變化:先秦(四裔:夷、蠻、戎、狄;苗、黎,越、楚、蜀、巴) ,秦漢(南越、雒越,爨、僰,河西四郡) ,魏晉(蜀、吳政策差異,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2周邊統治方式的變化:秦漢隋唐:北方(和親與出擊) ,南方(歸化與羈縻) ,西方(都護與節度) ;遼、元和清:遊牧與屯墾。3中國境內的獨立鄰國:北方:匈

4、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韃靼瓦剌。西方:西域諸國,高昌于闐,哈剌汗朝,哈剌契丹,察合台蒙古,亦力把力和吐魯番,準噶爾蒙古。西南方:吐谷渾,吐蕃,南詔,大理。二、方式與原因1地理概念的深化:先秦(山海經、穆天子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支那、絲國) ,秦漢(“鑿空”與出使) ,隋唐(西海與南海,裴矩和杜環) ,宋元(長子出征) ,明清(萬國圖志與海國圖志) 。2民族遷徙的連動:先秦(塞種、月氏) ,秦漢(匈奴) ,魏晉(厭噠、柔然) ,隋唐(突厥、回鶻) ,宋元(契丹、蒙古) ,明清(吉爾吉斯、土爾扈特) 。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33朝貢關係的實質:先秦(封建上獻) ,秦漢(天子德威) ,宋元(

5、徵購侈品) ,明清(內厲外苒) 。4商路使道的暢通:張騫、李廣利,班超、甘英,康泰,趙汝適、吾古孫仲端、周達觀、汪大淵,鄭和、陳誠。5宗教信仰的傳播:佛教(法顯、慧超,玄奘) ,景教(大秦景教流行碑,把掃馬) ,祆教及摩尼教,回教,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新教) 。6入居外移的轉換:隋唐(歸明與華化) ,宋元(住蕃與避居) ,明清(海盜與移殖) 。三、理論與實踐1克服“本位”主義,堅持“真實”探索。2避免“主流”思維,採取“多元”立場。3揚棄“進步”理論,從事“狀態”比較。民族主義與歷史主義的矛盾:幅員與疆界,文明與傳統,情緒與理性。主觀原因與客觀結果的背逆:征服與奴役,情誼與利益,融合與分化

6、。生産方式與社會形態的依存:遊牧與封建,地形與割據,科技與觀念。第三講:中西交通史研究中的“世界歷史”一、帝國與王朝1世界性的帝國:馬其頓(前 4 世紀,亞歷山大,馬其頓希臘小亞細亞敍利亞埃及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帕提亞索格蒂亞那西印度,分裂爲安提柯、托勒密、塞流西三王朝,前 3 世紀,帕提亞(大夏)獨立) 。羅馬(前 1 世紀,凱撒(前三巨頭) 、屋大維(後三巨頭) ,義大利高盧西班牙迦太基希臘埃及也門,君士坦丁,東西分裂,拜占廷) 。大食(5 世紀,穆罕穆德,阿里,前四哈利發,倭馬亞、阿拔斯王朝,希賈茲敍利亞美索波達米亞波斯“河中” ,怛羅斯之戰,埃及馬格利布伊比利亞) 。葡萄牙(16

7、世紀,恩里克,麥哲倫,佛得角聖多美安哥拉莫桑比克果阿澳門帝汶,巴西) 。2地方性的王朝安南大越越南(吳、丁、李、陳、胡、黎、莫) ,林邑環王占婆,扶南真臘柬埔寨,暹、羅斛、八百媳婦暹羅泰,撣、驃緬,室利佛逝,滿者伯夷。貴霜,厭噠,印度(摩揭陀(難陀朝(摩訶坡德摩) 、孔雀朝(旃陀羅笈多) 、巽加朝、甘華朝、笈多朝(4 世紀, “摩訶羅伽” ) 、巴拉朝、德里蘇丹、莫臥爾(16 世紀,巴卑爾、阿克巴,帕尼帕特之戰) ,羯陵伽,朱羅馬八兒,尼婆羅,健陀羅,榜葛剌,師子僧加剌錫蘭。波斯(阿契梅尼、阿薩西斯(安息) 、薩珊、伊利、帖木爾、伊朗) 。4西哥特西班牙,義大利(羅馬、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

8、、皮埃蒙特、兩西西里) ,法蘭克法蘭西,英格蘭蘇格蘭,日爾曼德意志(普魯士) ,馬札爾,瓦拉幾亞,保加利亞, 基輔莫斯科俄羅斯。阿克蘇姆(3 世紀) ,加納馬里桑海(613 世紀) ,桑加巴爾(哈豐、摩加迪沙、瓊博、馬林迪、基爾瓦) ,莫諾莫塔帕。二、宗教與信仰1印度教(婆羅門教、耆那教,前 6 世紀大雄創,流傳於東印度,後南印度、西印度) ,錫克教(15 世紀納那克創,調和印度教、伊斯蘭教) 。2佛教(前 6 世紀喬達摩創,流傳於東印度、北印度,後東南亞、東北亞;阿育王、迦尼色迦王、戒日王) 。3祆教(瑣羅亞德斯創,流傳于西亞) ,摩尼(摩尼創,流傳于西亞) 。4伊斯蘭教(南亞:8 世紀信德

9、,10 世紀西旁遮普(伽色尼朝馬茂德) ,12 世紀東孟加拉(古爾朝的穆罕默德) ;東南亞: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爪哇、棉蘭老;中亞:哈薩克、新疆、寧夏;西非:馬里、尼日爾、布基納法索;東非:科摩羅) 。5基督教(1 世紀耶穌創,流傳于西亞,2 世紀南歐、西歐,5 世紀東歐;16 世紀南美、北美) ,景教(5 世紀聶斯脫里分立,流傳于西亞、中亞) 。三、理論與實踐1社會模式的多元:南歐,西歐,西亞,中亞,南亞,西非,東亞;幅員構造,政治方式(階級,行政) ,生産形態,文化特點。2歷史演化的背逆:上世寡頭的出現,中世歐洲的黑暗,武力征服的結果,文藝復興的意義,地理發現的悲喜。3名詞使用的確切:“保

10、守”與“開放” , “統一”與“分裂” , “民主”與“專制” , “封建”與“集權” 。4記載勘同的審慎:尋找合適背景,選用上乘成果,辨別準確涵義,發現合理因素。第四講、歷史地理學在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應用一、學科分支自然地理學:(Alexander von Humboldt) ,氣候,地貌,地質。人文地理學:(Carl Ritter ) ,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學:外國:不僅要研究往日地理環境或往日景觀,還要研究改造往日地理環境或往日景觀的人類;不僅要復原往日地理環境或往日景觀,還要研究往日的地理環境或往日景觀在當時人們頭腦中的印象;不僅要研究人類改變往日地理或往日景觀的行爲,還要研究引發

11、人類行爲的思想意識。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政治與行政地理,探險與地理製圖,環境變遷與災害,社會地理、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5鄉村與區域社會地理、經濟發展、教育、民族、女性;理論綜述文獻,景觀,移民,農業;區域聚落,城市網與城市化,自然資源管理,工業製造與工業化,人口。中國:行政地理,人材地理,人口地理,産業地理,災害地理,地貌地理,生態地理,生物地理。二、關聯領域氣候:高原(蒙古、伊朗) ,沙漠(塔克拉瑪干、撒哈拉) ,周期異狀(埃及文明的中斷) 。地貌:河流(黃河、湄公、印度、尼羅、尼日爾、底格里斯) ,森林草原。政治:建制(希臘、羅馬、印度、大食、安南) ,地緣(外交關係、軍事戰略、統治階層)

12、 。經濟:産業(農業、手工業、商業、礦業) ,交通(陸路、水路) 。文化:語言,風俗,宗教。三、關聯理論空間和時間:David Harvey:空間與時間的社會定義具有客觀事實的完全力量,一切個人與機構都必須對其作出反映。客觀時空的定義深深地隱含於社會再生産的過程中。現象和構想:James Bird:第一世界即客觀現實世界,包羅了外在客觀現實中的一切現象。第二世界即主觀評價世界,是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個人意識的主觀世界。第三世界即客觀知識世界,包括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各種人文、自然學科的文化遺産。環境決定論:Jean Bodin、Charles Baron de Montesquieu: 氣候對人

13、類的影響。Victor Cousins:給一幅國家的自然地圖,保證告訴你:這個國家將在哪些地方上重演歷史,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一個時代,而是所有時代。中國研究模式:人定勝天論。環境愈壞論。四、應用及舉例第五講、生態動物學在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應用一、生態學1生態系統:高山極地、寒帶苔原、溫帶草原、溫帶針葉林、亞熱帶草原、亞熱帶闊葉林、熱帶草原、熱帶雨林、珊湖環礁、大洋表面、大洋深層、火山溶岩。2生態理論:自然平衡:大氣穩定,地表原始,食物鏈結。3物種繁衍:生命意義(熱能機變、物極必反) ,繁殖機率(強弱相對、繁簡各優) ,區域發展(大陸漂浮、極心移動) 。進化突變(自然選擇、基因適應) 。

14、二、動物學1分類:門:原生、腔腸、環節、棘皮、珊瑚、軟體、節肢、脊索、脊椎。綱:昆蟲、蛛形、甲殼;圓口、魚、兩栖、爬行、鳥、哺乳。目:膜翅、鞘翅;硬骨魚、軟骨魚;蛇、鱷、蜥蜴、龜鼈;無翼、鴕形、澳洲鴕、美洲鴕、鵑形、鴿形、隼形、鴞形、雞形、鶴形、鸛形、6雁形、鸚形、雀形;單孔、有袋、齧齒、蹄兔、食蟲、鱗甲、貧齒、翼手、奇蹄、偶蹄、海牛、鰭腳、食肉、鯨、長鼻、靈長。科:犬科、貓科、熊科、鼬科、靈貓科、美洲浣熊科。屬、種。2棲息:“分區進化”:舊大陸,新大陸(負鼠、吼猴) ,澳大利亞大陸(鴨嘴獸、針鼴) ,馬達加斯加島(胡猴) ,新西蘭島(几維鳥、地鸚鵡) 。 “生態亞種”: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

15、虎、勐臘虎、蘇門答臘虎;亞洲象,非洲象(又,剛果河亞種,納米布荒漠亞種) 。 “不重疊現象”:獅、虎;長頸鹿、長頸羚、黑頸羚、瞪羚。3理論:社會與共棲:白蟻、蜜蜂(非洲亞種,歐洲亞種) 、螞蟻(碎葉蟻與真菌) , “鳥鼠同穴” 。語言與工具:虎鯨,非洲象,海獺,黑猩猩。三、應用1確定方位。2專題開闢。3引申理論。第六講、人種民族學在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應用一、人種形成起源:古猿猿人古人新人現代人。尼安德特人與東非人。日照與食物。擴展:東非西亞。白色人種:西亞北非南歐北歐東歐中亞南亞。黃色人種: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黑色人種:西亞南亞南非中非西非。棕色人種:西亞南亞東南亞澳洲。特徵:體形、膚色、毛髮、

16、器官、體能、生殖、壽數。分劃黃種(蒙古人種):東亞支系、南亞支系、北亞支系、馬札爾人、馬爾加什人、因紐特人、北美印第安人、中美印第安人、南美印第安人。尼格落人種(黑種):俾格米人、蘇丹人、班圖人、布須曼霍屯督人、尼格利陀人。棕種(澳大利亞人種):波利尼西亞人、巴布亞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白種(高加索人種):南歐支系、北歐支系、拉普人、烏拉爾人、地中海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衣索比亞人、阿富汗印度人、廓爾喀人。混種。二、民族構造定義:共同語言文字、共同地域環境、共同風俗意識、共同生産方式。辨析:部族(Tribes) ,國家(Nations) 。形態聯盟:政權:匈奴,鮮卑,柔然,吐谷渾。集

17、團:塞曷支、和解。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7國家:單一國家民族,地方聚居民族,跨國聚居民族(芬蘭,摩爾多瓦,愛爾蘭,庫爾德,猶太,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匈牙利,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蒙古,朝鮮,克什米爾,旁遮普,孟加拉) ,分散棲息民族(吉卜賽) 。融合:婚姻:土瓦,孟加拉,土耳其。生産: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宗教:回,阿拉伯。分立:地域:哈卡斯與吉爾吉斯,巴什基爾與保加利亞,卡爾梅克與布利亞特,錫伯與鄂溫克。文化:京與越,傣與泰,喀爾喀蒙古與蒙古,新加坡與漢。政策移居:俄羅斯,漢,大和;荷蘭,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法蘭西;阿拉伯。自治:中國之自治州、自治縣,俄羅斯、格魯吉亞、阿塞拜疆、

18、烏茲別克之自治共和國(卡累利阿、科米、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北奧塞梯、車臣、印古什、卡爾梅克、達吉斯坦、馬里、莫爾多瓦、韃靼、烏德穆爾特、楚瓦什、巴什基爾、圖瓦、布里亞特、雅庫特,阿布哈茲、阿札爾,納希契凡,卡拉卡爾帕克) 、自治州,塞浦路斯、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坦桑尼亞之聯合共和國。歧視:南非,蘇丹。優待與平等,隔離與鎮壓。衝突:西班牙(卡斯提與巴斯克) ,盧安達布隆迪(圖西與胡圖) ,斯里蘭卡(僧伽羅與泰米爾) ,格魯吉亞(格魯吉亞與阿布哈茲) ,俄羅斯(俄羅斯與車臣) ,馬其頓(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 。三、語言系族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漢語族) ,南亞語系(壯侗語族、苗瑤語

19、族、孟高棉語族) ,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蒙古語族、通古斯語族、韓語族、日語族、東西伯利亞語族)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馬來語族、波利尼西亞語族) ,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閃米特語族、含米特語族、庫施特語族) ,印歐語系(印地語族、伊朗語族、拉丁語族、日爾曼語族、斯拉夫語族) ,烏拉爾語系(芬蘭語族、烏格爾語族) ,高加索語系(亞美尼亞語族等) ,尼日爾科爾多凡(班圖)語系(曼迪語族等) 、尼羅撒哈拉(蘇丹)語系(桑海語族等) 、科伊桑語系,印第安語系。四、應用1.民族地域的考察。2.民族文化的比較。3.民族政治的分析。第七講、音韻訓詁學在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應用一、音韻學體系81.上古

20、韻:秦漢前(詩經)2.中古韻:元前(唐詩)3.近古韻:明前(南戲)4.現代韻:二、中古韻特徵1.韻書:切韻,廣韻,集韻,中原音韻,佩文韻府。2.四聲:平,上,去,入。3.反切:三、古名詞還原1.特別韻一:m-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寢、感、敢、琰、忝、儼、豏、檻、範;沁、勘、闞、豔、 (木忝) 、釅、陷、鑑、梵等二十七韻。2.特別韻二:p-緝、合、盍、葉、帖、洽、狎、業、乏等九韻。t-質、術、櫛、物、迄、月、沒、曷、末、黠、鎋、屑、薛等十三韻。k-屋、沃、燭、覺、藥、鐸、陌、麥、昔、錫、職、德等十二韻。3.舉例:m,和林 Qorum。b、p,葉護 Yabghu,合(英雄)Alp。d

21、、t、r、l,設 Shad,汩(幸福)Qut,密(星期日)Mir,闕特勤 KulTigin。q、gh、k、g,都督 Tutuq,獨樂 Toghla,匍 Beg,莫離 Bkli。四、古譯寫規則1.母音重讀:is、iz ,始波羅 Isbara,思結 Izgil;亦憐真(大寶)Rin-Chen,也烈贊 。2.母音和諧:前母音 e、i、 、,後母音 a、o、u。突厥語 b、d、l、n、r 、s、t 、y 有二套字母,一與前母音,一與後母音;k、g 只與前母音,q、gh 只與後母音拼寫。3.對譯關係:r,兒。畏兀兒 Uighur,密昔兒 Misr,鐵木兒 Temr。l,魯、利。按台 Altan,算端Su

22、ltan,忽鄰 Quril,孛魯 Boghol,阿朮魯 Achul,葉密立 Emil,伊利汗 Il-Khan。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94.清人篡改:奧都剌合蠻(慈悲之奴僕)Abd-ar-Rahman溫都爾哈瑪爾(高鼻子)Undur Qamar,阿剌忽失(雜色鳥)Ala Qush阿嚕哈斯(山陰的玉石) Aru Qas,脫脫 Toghto托克托 Tokto。五、研究的應用1.鮮卑室韋(Shirvi)說。2.拂菻Purlim-Purum 勘同。第八講、中西交通史研究作品的撰寫一、閱讀與收集中西交通史研究資料1文獻查集。2電腦搜索。二、發掘與開闢中西交通史研究課題1時代交叉。2方面專化。三、注釋標準與中

23、西交通史研究規範1基本道德。2注釋製作。四、中文提要和英文提要的煆煉寫譯1精要敏達。2表述語法。論文選讀脂那長人中亞大秦國及至那名稱由來提要:三國誌 、 後漢書均有“大秦國”的傳記;殊不知“大秦”本有二:既有“南歐之國” ,又有“中亞之國” 。而東方位於“崑崙山”迤北者,透過撲朔迷離的文字,可以勾勒歷史如下:早在“大月氏”被迫西遷之前,今新疆東南部生息著身材修長、擅長農商的“秦人”或“秦胡” 。當匈奴冒頓單于發動強大攻勢,引起中亞民族大遷徙之時,創有輝煌文明的“大秦”王國罹難敗亡。部分臣民散落於“蔥嶺”東西,又被收羅進入東漢的軍隊,消失在民族的“融合”中;部分臣民在南移的過程中集結,分別在“西

24、、北印度” 、 “東印度”開立家園。在西方的古書中,因誤將同名異地邦國合而爲一,又以稱呼後者迤東“未知名”地區,遂使“秦” 、10“Sinae”、 “China”成了遠在千里外“中國”的代名詞。一後漢書 、 三國誌 ,皆有關於“大秦國”的記載。前者卷八八西域傳:“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爲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墍之。有松、柏諸木、百草;人俗力田,多種樹、蠶桑。皆髡頭而衣文繡,乘輜軿白蓋小車” 。 “所居城邑,周圜百餘里。城中有五宮,相去各十里,宮室皆以水精爲柱,食器亦然。其王日遊一宮聽事,五日後而徧” 。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

25、故謂之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縷繡,織成金縷罽、雜色綾。作黃金塗、火浣布,又有細布,或言水羊毳,野蠶繭所作也” 。 “以金銀爲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 。 “或云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幾於日所入也” 1。後者卷三東夷傳引魏略:“大秦國,一號黎靬,在安息、條支西大海之西” 。 “其國在海西,故俗謂之海西。有河出其國,西又有大海” 。 “其俗人長大平正,似中國人而胡服。自云本中國一別也,常欲通使於中國;而安息圖其利,不能得過,其俗能胡書” 。 “又常利得中國絲,解以爲胡綾,故數于安息諸國交市於

26、海中” 2。以上“大秦國” ,學術界普遍認爲係前、後奠都在羅馬(Rome) 、君士坦丁堡城(Kostantinpole )之“羅馬帝國” 。不過,細細考校相關的研究著作,以上的文字幾乎很多都是屬於“似是似非” 、沒有准信的性質,諸如關於幅員、商業, “地方數千里” , “與安息、天竺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 3。除去模棱兩可的內容,尚有部分說法,根本就是南轅北轍,不著邊際。其一,居民, “長大平正,有類中國” , “長大平正,似中國人而胡服” 。 “中國人”爲蒙古人種、黃色人種, “羅馬人”爲歐羅巴人種、白色人種;檢照威爾杜蘭(Will Durant) 愷撒與基督(Caesar and Chri

27、st)所附圖拉真紀功柱上的浮雕 、 裝飾君士坦丁凱旋門的浮雕等相關的“實物”照片,這種結論已可證明 4。二者差別甚大,何以可說“類” 、 “似”?太平御覽卷三八二:“繁欽三胡賦:莎車之胡,黃目深睛,員耳狹頤。康居之胡,焦頭折頞,高輔陷無,眼無黑眸,頰無餘肉。罽賓之胡,面象炙蝟,頂如持囊,隈目赤眥,洞頞仰鼻” 5。即“莎車” 、 “康居” 、 “罽賓”等古代中亞白色人種,在當時“中國人”的眼裏,已是“奇型怪狀” ,醜陋無比;何況是更在其西極遠的古代南歐白色人種,怎麽會有“長大平正”的感覺?其二,在産業方面, “人俗力田,多種樹、蠶桑” 。可是,直到六世紀中葉以前, “羅馬人”1 北京,中華書局標

28、點本,一九八七年,頁 2919、2020。2 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一九八七年,頁 860、861。3 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羅馬帝國衰亡史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第一章羅馬帝國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農業的進步 ,北京,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黃宜思、黃雨石中譯本,一九九七年,頁 26、53、54:“從安東尼邊牆和北部邊界達西亞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歸線的寬度便超過二千英里,而從西海洋到幼發拉底河的長度,則更超過三千英里。面積估計不少於一百六十萬平方英里的土地” 。“巴比倫的地毯和其他一些東方的手工藝品銷路很好

29、,但最爲重要卻鮮爲人知爲一種國際貿易卻在阿拉伯和印度之間進行” 。 “從東方來的都是些舊款的玩藝兒,絲、寶石,其中除了鑽石,價值最高的便是珍珠。此外,還有各種各樣在宗教儀式或鋪張的葬禮上燃燒的香料” 。 “一位勤於鑽研但勇於提出批評的作家估計,每年流出的白銀足有八十萬磅” 。4 北京,東方出版社中譯本,二三年,頁 265、266、267、268、274。5 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涵芬樓影印宋刊本,一九六年,頁 1764 下。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11尚不知道如何飼蠶得絲。赫德遜(C.F.Hudson) 歐洲與中國 (Europe and China)第四章偷運來的蠶:“據普羅柯匹烏斯(Procopi

30、us)說:由印度人的國土來的幾位僧侶聽說查士丁尼在絲綢,貿易上的困境以及他希望擺脫中間商的剝削,於是就來到宮廷並準備把蠶卵偷運到帝國來,把蠶卵孵化成蠶,從而使新羅馬能自己生産絲。他們說他們曾長期生活在一個有著印度各民族很多人的國家裏,那個國家叫 Serinda。他們在那裏曾學會了全部的養蠶技術。皇帝答應給以足夠的報酬以後,他們就回到印度,從那裏把蠶卵偷運出來,然後著手孵化成蠶,把蠶放養在桑葉上。提奧法尼斯(Theophanes)對同一事件做了略爲不同的敍述。據他說,偷運蠶卵的是某一波斯人,蠶卵是由絲國人的國家運來的,藏在一根空心的棒裏,大概是一根竹竿裏” 。“我們假設那些僧侶是波斯的景教徒,而

31、則是印度東部靠近中國的某個部分,那裏也養蠶,或許就是柬埔寨或占婆” 6。所稱“Serinda” ,應該是今斯里蘭卡的“師子國” 、 “細輪叠”的轉寫。趙汝适諸蕃誌卷下細蘭國:“有山名細輪疊,頂有巨人迹,長七尺餘,其一在水內,去山三百餘里” 7。其三, “或云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 ,無論“弱水” 、 “流沙”和“西王母” ,都是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崑崙山”所在地區的“地名” 、 “國名” 。 爾雅卷七釋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註: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 8。 竹書紀年卷上、卷下:“舜九年,西王母來朝” 。 “周穆王十七

32、年,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于昭宮。秋八月,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積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東,西征至於青鳥所解西征,還履天下,億有九萬里。三危山” 9。 穆天子傳卷二、卷三:“天子西征至於玄池,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廣樂三日而歸,是曰樂池” 。 “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爲天子謠” 10。而“大秦國”特産之一“火浣布” 、即用石棉製成的布料,正是出產於同一宇域。 列子卷五湯問:“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煉鋼赤刃,用之切玉如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11。干寶搜神記卷一三:“崑崙之墟,地首也

33、,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 12。二無獨有偶,在上古東方的記載中,處今亞洲大陸腹心帕米爾以東,似乎曾存在著所稱的另一個“大秦國” 。 三國誌卷三東夷傳引魏略:“大秦西有海水,海水西有河水,河水西南北行有大山,西有赤水,赤水西有白玉山,白玉山有西王母,西王母西有修流沙,修流沙西有大夏國、堅沙國、屬繇國、月氏國,四國西有黑水,所傳聞西之極矣” 13。 水經註6 北京,中華書局中外關係史名著譯叢王遵仲、李申、張毅中譯本,一九九八年,頁 93、94。7 北京,中華書局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楊博文校釋本,一九九六年,頁 52。8 北京

34、,中華書局十三經註疏影印原刊本,一九八二年,頁 2616 中。9 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校刊平津館刊本,頁 3 下、5 上、下。10 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校刊平津館刊本,頁 20 上、下。11 上海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校刊明世德堂校刊本,頁 20 上、下。12 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汪紹楹校註本,一九八年,頁 165。12卷一河水:“釋氏論佛圖調列山海經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又曰鍾山西六百里,有崑崙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圖調傳也” 。 “河水出其東北陬,赤水出其東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

35、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玄圃之山,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14。 “河水” ,今塔里木河及其上游支流葉爾羌河;“赤水” ,今塔里木河支流克里雅河;“白玉山” 、 “崑崙山” ,分別在今和田市、莎車縣西南。 “修流沙” ,今墨玉、葉城二縣沙漠。至於“大夏” 、 “月氏”等“國” ,則今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地 15。而所稱“西王母” ,應爲當時棲息於今和田河一帶的部落。透過“神話”般的文字,可以窺知:“崑崙山”下“大秦國”的居民,具有身材異乎尋常“修長”的特點。 漢唐地理書鈔 山海經註引河圖玉版:“從崑崙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身長三

36、十丈,萬八千歲而死。從崑崙以東得大秦人,長十丈,皆衣帛” 16。 太平御覽卷三七七:“河圖玉板:從崑崙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從崑崙以東得大秦國,人長十丈。從此以東十萬里,得佻吐凋國,人長三丈五尺。從北以東千里,得中秦,人長一丈” 。 “外國圖曰:大秦國人長一丈五尺,猿臂長脅,好騎駱駝” 。 “辛氏三秦記:敦煌西盡大秦,土人賢直,男女皆長一丈,端正” 17。暨, 金樓子卷五誌怪:“大秦國人長十丈,小秦國人長八尺。一足國人長九寸” 18。 “大秦國人”曾經棲息的區宇,猶有軀體異乎尋常“矮小”的居民,要靠這前者守護,才能免除大鳥的吞噬。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客曰:人長幾何

37、?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 。 “集解:韋昭曰:僬僥,西南蠻之別名也。案括地誌:在大秦國北也” 19。杜佑通典卷一九三邊防:“小人,在大秦之南,軀才三尺。其耕稼之時,懼鶴所食,大秦每衛助之,小人竭其珍以酬報” 20。在相關的記錄中, “大秦國”又以物産豐富而遐邇著名。在值得稱道的“天然”物品中,見有“玉石” 、 “水精” 、 “金剛” 。 太平御覽卷五一:卷一八一:卷一八八:卷八一三:“魏略:大秦國石爲城郭,山出九色玉石” 。 “廣誌:大秦國以青水精爲屋” 。 “南州異物誌:大秦國以水精爲舄” 。 “大秦記:大秦以水精爲瓦” 。 “玄中記:金鋼出天竺、大秦國。一名

38、削玉刀,削玉如鐵刀削木,大者長尺許,小者如稻米。欲刻玉時,當作大金環著手指,可其背如月以割玉;刀內環中以刻玉” 21。猶如“火浣布”即“石棉”一樣, “玉石” 、13 頁 862。14 北京,商務印書館國學基本叢書斷句本,一九五八年,頁 12、13。15 漢書卷九六上罽賓傳 ,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一九八三年,頁 3884:“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徃徃爲數國,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 。16 北京,中華書局刊本,一九六一年,頁 36。17 頁 1741 下、1742 上、1743 上。18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頁 18 上。19 北京,中華書

39、局標點本,一九七五年,頁 1913。20 北京,中華書局重印萬有文庫 十通本,一九八四年,頁 1041 下。21 頁 249 上、881 上、912 下、913 上、3614 下。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13“水精”等也是“崑崙山”所在富蘊的礦藏。 漢書卷九六上于闐傳:“于闐國王治西城,去長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東北至都護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于闐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 22。張世南遊宦紀聞卷五:“晉天福中,平居誨從使于闐爲判官,作記紀其採玉處云:玉河在國城外,源出昆山,西流千三百里,至國界牛頭山,分爲三:曰白玉河,在城東三十里;曰緑玉河,在城西二十里;曰烏玉河

40、,在緑玉河西七里。源雖一,玉隨地變,故色不同。每歳五六月,水暴漲,玉隨流至,多寡由水細大,水退,乃可取” 23。 太平御覽卷一七九:“海內十洲記:崑崙山有水精闕” 24。從所記“大秦國”生産的工藝品來看,其中不乏“東大秦”所在中、西亞地區獨具,而非“西大秦”亦“羅馬帝國”所在南歐地區能有者;如:含有“野繭絲”的“氍毹” ,而當地當時並無任何蠶種。 太平御覽卷六九六、卷六九九、卷七七、卷七八、卷八一六:“吳時外國傳:大秦國人,皆著袴褶絡帶” 。 “魏略:大秦國金織成五色帳,又以明月夜光珠爲帳” 。 “魏略:大秦國,出五色枕” 。 “魏略:大秦國以野蠒作絲,織成氍毹,文出黃、白、黑、緑氍毹” 。

41、“魏略曰:大秦國以羊毳、木皮、野絲作之氍毹之屬,有五色、九色氍毹,其毛鮮于海東諸國所作也” 。 “吳時外國傳:大秦國、天竺國皆出金縷織成” 25。 魏書卷一二龜茲傳:“龜茲國,在尉犁西北,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都延城。漢時舊國也” 。“又出細氈、饒銅、鐵鈆、麖皮、氍毹、沙鹽綠、雌黃、胡粉、安息香、良馬、犎牛等” 。 “波斯國,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條支國也” 。 “出金、銀、鍮石、珊瑚、琥珀、車渠、馬腦,多大真珠、頗棃、瑠璃、水精、瑟瑟、金剛、火齊、鑌鐵、銅、錫、朱砂、水銀、綾錦、疊毼、氍毹、毾毲、赤麞皮及熏陸、鬱金、蘇合、青木等香、胡椒、蓽撥、石蜜、千年棗、香附子、訶犂勒、無食子、鹽緑、雌黃等

42、物” 26。三迄于張騫“鑿空”之際,在資訊確切的相關報告中,不聞“崑崙山”下的“大秦國” 。不過,善於“穿井治城”的“大秦國”臣民亦“大秦人” 、 “秦人” ,倒是仍然依稀可見。 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是時,康居候視漢兵,漢兵尚盛,不敢進。貳師(李廣利)與趙始成、李哆等計,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所爲來,誅首惡者母寡。母寡頭已至,如此而不許解兵,則堅守。而康居候漢罷而來救宛,破漢軍必矣。軍吏皆以爲然,許宛之約” 27。漢書卷九四上匈奴傳 、卷九六下西域傳:“後二年秋,於是,衛律爲單于謀:穿井築城,治樓以藏谷,與秦人守之,漢兵至,無奈我何。即穿井數百,伐材數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

43、,是遺漢糧也;衛律於是止” 。 “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曰: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罷,力不能復至道上食漢軍。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22 頁 3881。23 北京,中華書局唐宋筆記史料叢刊張茂鵬點校本,一九八一年,頁 46。24 頁 871 下。25 頁 3105 下、3119 上、3149 下、3157 上、3628 下。26 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一九七四年,頁 2266、2270、2271。27 頁 3177。14以竟師,強者盡食畜産,羸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槖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甚衆。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

44、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師遣貳師將軍,欲以爲使者威重也” 28。當東漢再肇以後, “秦人”由其並非“華人”而被呼作“秦胡” ,成爲“涼州刺史”管下軍隊中的主力兵員。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二漢劉平國治關路頌跋錄劉平國治關頌:“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以七月廿六日發家,從秦人孟伯山、狄虎賁、趙當卑、萬羌、石當卑、程阿羌等六人來,共作谷關。八月一日,始斷山石作孔,至七日 皆以堅固。萬歲人民喜,長壽億年宜。子孫永壽。四年八月甲戌朔十二日丁酉。直建紀此東烏累關城,皆將軍所作也” 29。 東觀漢紀卷八鄧訓傳:“鄧訓爲護羌校尉,諸羌皆喜,發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擊迷唐于雁谷

45、,迷唐乃去。既復欲歸故地,乃發湟中六千人,令長史任尚將之,縫革爲船置箄上,渡河掩擊,多所斬獲” 30。 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 、卷七二董卓傳:“建寧三年春,征段熲還京師,將秦胡歩騎五萬餘人,及汗血千里馬、生口萬餘人,詔遣大鴻臚持節慰勞於鎬軍,至拜侍中” 。 “中平六年,征董卓爲少府,不肯就。上書言: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詣臣曰:牢直不畢,廩賜斷絶,妻子饑凍。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輒將順安慰,增異復上。朝廷不能制,頗以爲慮。及靈帝寢疾,璽書拜卓爲並州牧,令以兵屬皇甫嵩” 31。除了融化在“華人”中的“秦胡”外,部分故“大秦國”臣民集結於“西、北印度” 。 太平御覽卷七九

46、七:“支僧載外國事曰:護蜜,小國耳。在舍衛之西,國王、民人悉奉佛,地土寒。羅漢道人及沙門,到冬月日未中前飲少酒,過中後不復飲酒,食果。國屬大秦” 32。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四至那仆底國:“至那仆底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四五里,稼穡滋茂,果木稀疏。編戶安業,國用豐贍” 。 “昔迦膩色迦王之御宇也,聲振鄰國,威被殊俗,河西藩維,畏威送質。迦膩色迦王既得質子,賞遇隆厚,三時易館,四兵警衛。此國則東所居也,故曰至那仆底。唐言漢封,質子所居,因爲國號。此境已往洎諸印度,土無梨、桃,質子所植,因謂桃曰至那你,漢言漢持來,梨曰至那羅闍弗呾邏,唐言漢王子。故此國人深敬東土,更相指語曰:是我先王本國人也” 33

47、。 “至那” ,即“秦” 。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二海外諸國:“諸蕃國,大抵海爲界限,各爲方隅而立國。國有物宜,各從都會以阜通。遠則大秦爲西天竺諸國之都會,又遠則麻里拔國爲大食諸國之都會,又其外則木蘭皮國爲極西諸國之都會” 。“細蘭海中有一大洲,名細蘭國。渡之而西,復有諸國:其南爲故臨國,其北爲大秦國、王舍城、天竺國,又其西有海,曰東大食海” 34。囊有今恒河三角洲的“東印度” ,也有所稱的“大秦國” 。 水經註卷一河水:“恒28 頁 3782、3913。29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彭林整理本,二年,頁 608。30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頁 4 上、下。31 頁 2153、2322

48、。32 頁 3542 下。33 北京,中華書局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季羨林等校註本,一九八五年,頁 365、367。34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頁 10 上、下、11 上。中西交通史研究講座 15水又徑波麗國,即是佛外祖國也。法顯曰:恒水又東到多摩梨靬國,即是海口也。 釋氏西域記曰:大秦,一名梨靬。康泰扶南傳曰:從迦那調洲西南入大灣可七八百里,乃到枝扈黎大江口,度江徑西行,極大秦也。又云;發拘利口,入大灣中,正西北入,可一年餘,得天竺江口,名恒水江口,有國號擔袟,屬天竺” 35。 太平御覽卷七七一:“吳時外國傳:從加郍調州乘大伯舶,張七帆,時風一月餘日,乃入秦,大秦國也” 36。 “迦那調洲” 、 “加郍調州” ,即今緬甸丹那沙林(Tanintharyi)沿岸的丹老群島。 “枝扈黎” 、 “天竺江” ,即今恒河三角洲之主幹河道。而所稱的“犂鞬” ,正是“多摩梨靬” 、 “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