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高血压药综述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素。目前,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正朝着高效长效、高选择性、多器官保护、低副作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开发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较为活跃, 开发能够平稳降压、逆转患者靶器官操作的新药, 努力寻找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作用靶点是医药工作努力的目标。关键词: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 血管紧张素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几乎增加的近倍, 由高血压所引发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位
2、。由于高血压防治知识宣和普及, 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用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诸多降压新药相继问世,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明显降低。但是,由于高血压的控制率不高,所以仍是世界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可归纳为六大类, 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受体阻滞剂。最 早的利用高血压病机理制造的降压药始于1948年,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减少钠和体液储留, 降低血容量而使血压下降。这类药被统称为利尿降压药。其中最主要的是噬臻类, 有氢氯唆嗦、氯噬嗦、氯窿酮等。它们能减轻左心室肥大。此外还有叫哒帕胺, 它不属于赓嗦类, 它除利尿作用
3、以外, 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近30多年来以双氢克尿哦为主的唾氢类利尿剂一直是降压药物的主要药物之一。与利尿药相比稍晚用于解除高血压病患者痛苦的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类作用于受体的阻断剂。受体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 是20世纪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的里程碑之一,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 尤其是静息时心率快( 80次/m in)的中青年患者、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其降压机制与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排血量有关, 同时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 , 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冠心病事件, 对心肌梗死具有二级预防作用, 但尚未证实对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
4、, 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钙 钙通道阻滞剂(CCB), 用于高血压治疗在我国已有20多年历史。CCB 在国外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 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 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和强大的扩冠作用, 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轻, 可有效地降低各年龄段的血压。CCB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前者以硝苯地平为代表, 后者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根据药效又可以分为长效和短效。CCB的降压机制主要是阻滞细胞外钙离子经电压依赖L型钙通道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 减弱兴奋-收缩耦联, 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CCB 还能减轻血管紧张素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缩血管效
5、应, 减少肾小管钠重吸收, 其降压作用起效迅速而强力。大量的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表明, CCB 与其他降压药一样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一类发展迅速的抗高血压药物,此类药物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是从蛇毒中提取的九肽替普罗肽,但由于肽类化合物的性质,此类药物口服无效,通过对替普罗肽的构效关系研究,人们研制出了第一个ACEI类非肽药物卡托普利,为了减少卡托普利产生的味觉消失等给患者造成较严重不适感的不良反应,人们研制出了无巯基的ACEI类药物依那普利。近年来人们研制出了20余种ACEI 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
6、 雷米普利等。ACEI 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已有10多年的历史, 且有确切的降压作用, 但人们担心ACEI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否像传统的降压药利尿剂和日阻滞剂一样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ACE 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 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 恢复其结构和功能, 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ACE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第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它能阻止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 从而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肤在内的血管扩张剂激肤类的代谢降解, 导致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ACEI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 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在
7、2003年美国公布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指南(JNC一7)中首次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与B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并列为抗高血压的推荐常规药物。ARB 在血流动力学上的特性与ACE I较为接近, 但对心脏与肾脏的远期益处是否与ACE I相似, 尚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 这类药物较之ACE I的优点是患者无咳嗽。传统认为 , ARB 通过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 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减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它们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再发, 延缓肾病进展, 减少高危患者发生糖尿病。ARB 还可以逆转
8、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 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与死亡风险。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各有利弊, 联合用药仍是治疗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降压药, 需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合并疾病而定, 力争使患者在治疗上最大程度地获益。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和血压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 无疑将会寻找到更多新的降血压作用靶点。而新作用靶点的发现, 可导致一大类或几大类降压新药的问世。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能平稳降血压、改善靶器官损伤、患者容易接受、而且有较好效应/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参考文献:1.张伟, 朱卫忠, 黄金华. 莫索尼定与可乐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用的比较 J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9 ( 12) :1415 - 1419.2.毛煜, 袁伯俊.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 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 13) : 1005- 1009.3.毛军 吴纯启, 丁日高, 等. 新药发现阶段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J . 中国新药杂志, 2010, 19( 1) : 19- 23.4.孙立群, 宁桂兰. 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 14( 7) : 552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