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496755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第 1 章 引言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及市林业局的有关要求,淄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启动。为了更好的完成该项工作,2011 年 4 月淄川区林业局成立了有林业局长任组长的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成立了规划编制协调组、外业勘查工作组、后期规划编制工作组,做到了责任到人。在做好图纸叠加、电脑采购、资料收集和外业培训等准备工作后,外业工作于 5

2、 月份开始,经过 3 个月实地勾绘调查, 7 月底全部结束。内业工作在经过培 训后于 8 月份开始,截至年底,淄川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全部结束。本次规划期限是 2011 年至 2020 年,规划范围涉及全区的 9 个镇3 个街道办事处 1 个经济开发区和淄川林场。林地保护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区域林地本底资源调查,查清林地的类型、面积 、数量、权属、森林生 长情况、森林生物多样性等各项数据,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为区域经济社

3、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 2 章 现状分析与评价12.1 地理位置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2.1.1 地理位置淄川区地处山东省中部,位于泰沂山脉北麓,淄博市楔状盆地中部,地处东经 1174115-1181508,北 纬 362230-364730。东与青州市,临朐县为邻,西与周村区、章丘市 连接;南与博山区、莱芜市接壤;北张店区、 临淄区相连;东西长 50.5 公里,南北宽 40.9 公里,总面积960.27 平方公里。淄川区具有平均海拔高、地形复杂、立地条件多样、土壤种类众多、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2.1.2 自然概况2.1.2.1地形、地貌淄川区地形地貌

4、复杂,类型多样。东西两翼为绵延起伏的中低山区,局部为山间洼地和河谷地形。全区共有大小山头 1940 个,山沟 1700 条。海拔在 47-953 米之间,南高北低,整个地 势 呈簸萁状。在地形分类上,低山丘陵面积 863.7 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 90.7%;平原面积 88.6 平方公里,约 占总面积的 9.3%。境内河流主要是南北走向的淄河、孝 妇河、范阳河。淄河全长 178.7km,流域面积 1397.0 hm2;孝妇河全长 135.9km,流域面积 1733.0 hm2;范阳河全 长 48.3km,流域面积 371.5 hm2;境内有太河水库、刘瓦水库、田庄水库、紫峪水 库等中小型水库

5、 10 余座,库容达到 2 亿 m3。其中太河水库设计库容量 1.82 亿 m3。2.1.2.2 气候条件淄川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地形差异大,年均气温为 11.613.1,城区年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气温 40.5,极端最低气温-21.3,历年日平均气温2稳定在 10以上的积温达 4386.2时,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63.8 小时,占地域可照时数的 58。日照最多的年份 2808.1 小时,占可照时数的 63,最少 2299.7 小时,占可照时数的 52。平均无霜期 189 天。淄川区降水的季节性明显,分配不均,高度集中于夏季 6、7、8 三个

6、月。历年降水量平均 692.9 毫米。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多年为 1201.2毫米(1964 年) ,最少年仅 429.8 毫米,最多年为最少年的 2.8 倍。最大日降雨量为 119.3 毫米(1964 年 9 月 12 日)。汛期开始与结束不够稳定,平均开始日期为 7 月 2 日,平均结束于 9 月 3 日,有的年份则无明显汛期。2.1.2.3 土壤状况淄川区土壤以石灰岩形成的褐土为主,有少量棕壤分布,共分布有2 个土类,4 个亚土类,10 个土属, 35 个土种。褐土面积最大,为 56.7万亩,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山丘中下部阶地和洪积扇上;褐土性土面积47 万亩,是由山丘上部石灰岩、中性岩或杂色

7、砂页岩就地风化而成;潮褐土面积 3.3 万亩,分布于丘间洼地或洪积平原下部,所处部位在褐土之下,主要分布于双杨镇,罗村、 办事处、昆 仑等地也有零星分布;淋融褐土面积最小,为 2.9 万亩,分布于石灰岩山丘外围的缓坡上,主要分布在太河、西河等镇;棕壤分布于太河镇峨庄片南部、昆仑、龙泉等镇。2.1.2.4 植物资源淄川区地质地貌复杂,自然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树种有 40 科, 78属,146 种。主要造林 树 种有:侧柏、黑松、刺槐、黑杨、毛白 杨、泡桐、旱柳、白榆 、枫杨、臭椿、火炬等。经济树种有:花椒、苹果、梨、杏、海棠、柿子、桃、山楂、大枣、香椿、 软枣、葡萄、樱桃、核桃、板栗等。城市3绿化

8、树种有:法桐、垂柳、雪松、龙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青桐、紫叶李、百日红、木槿、连翘 等。太河镇栽培的酥梨( 淄博池梨),品质好,历史悠久,驰名省内外。2.1.3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淄川区辖太河、西河、龙泉、昆 仑、岭子、双 杨、 罗村、寨里、洪山等9 个镇和松龄路、将军路、般阳 3 个办事处及淄川经济开发区,475 个行政村,总 人口 67.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0.8 万人,农村劳动力 22.0万人。全区土地总面积 960.27km2,耕地面积 168km2。2009 年全区总产值 334.9 亿元,林业总产值 1.7 亿元,占国内总产值的 0.5%。农民人均收入 8300 元。2.2

9、林地保护利用现状2.2.1 林地资源状况建国六十多年来,全区林业生产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淄川区以改革为动力,以法律为保障,以切实保护和大力发展林业资源为中心,以荒山绿化、经济林基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林业生态防护体系、经济林产业体系、林业科技成果引进和推广体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2000 年以来,全区每年投资 1000 万元,大力推行城区绿化和荒山造林精品工程,共完成高标准城市绿化 200 万 m2,荒山造林 8 万亩。全区林业育苗面积发展到 1500 亩,每年繁育侧柏等容器苗 500 多万株,为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森林资源和林地面积持续增

10、长,截止 2009 年,在全区96027hm2 土地总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达到 28664.68hm2,其中有林地面积为 18617.14hm2,灌木林地 3273.7hm2,未成林造林地 1542.63公顷,宜林荒山荒地 5173.75hm2,苗圃地 57.46hm2。全区活立木总蓄4积 852388m3,其中:森林蓄积 741170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 86.95%;四旁蓄积 111218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 13.05%。2.2.2 林地资源特点全区林地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以太河镇、西河镇 、寨里 镇为 主的东部山区和以岭子镇、昆仑镇为主的西部山区。二是立地条

11、件差,基本以荒山荒地为主,土层厚度多在 30 厘米以下,林地生产率较低。三是林地种类以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树分由相对单一的侧柏构成。四是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我区一直是全省的荒山大户之一,由于多为远山、瘦山,造林难度大,荒山绿化仍是今后林业工作的重要方面。2.2.3 存在主要问题目前林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林分结构不稳定,树种单一,生态结构脆弱,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危害,要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结构,尚需要上百年努力。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以建立异龄、混交、高生产力、高稳定性的生态植被结构为目标,对现有林地进行分门别类,实行差别化管理。形成的主观原因在于对于眼前利益过分追求、急功近利思想严

12、重,再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识过程;客观原因是各种技术手段的落后及资金的缺乏,从客观上制约了林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今天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都为林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二是荒山面积大,迫切需要提高有林地面积。客观方面,我区山区面积大,人口少,特别是近几年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荒山几乎全是石灰岩形成的青石山,立地条件差,不适宜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及农作物,即使过去种植农作物的山坡地也在逐步撂荒,荒山荒地有增无减。主观5方面,荒山多为远山瘦山,造林成本高、 难度大,由于荒山绿化只能营造防护林,没有经济效益,投入渠道只能是政

13、府主导。而我区财力有限,上级政府的投入也是杯水车薪,所以,至今还有相当大的宜林荒山荒地需要绿化。三是开山采石对林地资源造成较严重破坏。随着经济发展,各项建设活动确实需要石料等矿产资源,完全禁止开山采石是不现实的。而管理方面,由于涉及到国土、公安、安监、林业等多个部门, 单纯靠林业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开采速度快,植被恢复慢,有相当多的石料厂没有进行植被恢复。2.3 林地管理评价2.3.1 取得的成效全区林地保护工作,可以说是从无到有。解放前,山权私有,基本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由于受战争肆虐,森林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只有部分寺院及坟地尚有部分柏林残存,用材林与经济林更是少得可怜。建国后,群众积

14、极相应“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发扬“一不怕苦,而不怕死”的精神,开展了大规模荒山绿化,林地面 积大幅增加,为我区的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科学造林,封造管并举,按照 “山顶 松柏带帽、山间硬阔缠腰、山下果园连片”的要求,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对林业科学知识进行普及教育,以林地为载体的林业生态得到巩固发展。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后,山定权,人定心,林业投入呈现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高,长江防护林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淄川,鲁中优质核桃基地建设开始启动,林业产业蒸蒸日上,林地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林地管理逐步走向正规

15、化法制化,各种乱采滥挖林地现象得6到依法治理,极大促进了林业工作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区每年都按照规定办理林地审批,合理解决了保护林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2.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区林地保护工作虽然取了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1)缺少一个科学的发展保护规划。由于资金、技术、社会自然因素的制约,林地保护工作尚未进入一个正规科学的发展轨道,林农争地、林业与建设部门的争地的矛盾日益彰显,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还林地保护工作以应有的法律地位,对林地保护工作依法施行。(2)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林地保护意识较差。大家知道目前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已做到家喻户晓

16、,已经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但是林地保护工作仅仅处于起步和宣传阶段,工作任务是任重而道远。(3)监测技术落后。由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林地保护工作用现科学技术运作,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因素,人员科技素质及装备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形成一套组装配套、行之有效的林地保保护监测技术,造就一批掌握现代林地保护监测队伍势在必行。因此,搞好这次林地保护规划工作,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是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4 林地需求分析2.4.1 现状分析2.4.1.1 自然背景分析7淄川区境内拥有 1 个国营林场、1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及 5 个市级森林公园,同时拥有

17、2 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景观丰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 清秀美丽、自然幽雅、奇异 险峻、罕 见古老、宝贵 众多” 的特点。山岳风景之壮观、植物景 观之秀丽,悬崖峭壁之险峻,奇峰异石之雄姿,构成壮丽诱人的山水风景线。加之众多庙宇庵堂建筑或遗址、文人骚客的笔迹石刻等古迹,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史迹传说,充分体现了淄川区的自然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1)森林景观淄川区地理位置独特,适生植物种类众多,引进及乡土树种达 140余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 谐相处,构成平衡 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质朴、野趣横生;丰富多样的森林植物,构成多种多样

18、森林景观,如松类景观、 侧柏景观、刺槐景观、山楂、桃 树 、杏树、 樱桃等不同色调的经济林花果景观,复层林景观以及乔木与伴生灌木、藤本和谐共生的森林景观等,构成秀美清新、和谐静谧的森林生态环境和良好的“ 森林浴场” ,使游人充分获得沐浴自然的享受。(2)古树名木景观淄川区拥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包括古流苏、古侧柏、古国槐等。这些既是自然产物,又具人文色彩的古树,具有重要的保护、观赏和科研价值。(3)鸟类景观淄川区鸟类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如常见的有大山雀、喜鹊、灰喜 鹊、黑卷尾、戴 胜、杜鹃、柳莺、翠 鸟、楼燕、黑枕黄鹂、黑枕8绿啄木鸟、金翅雀、山斑鸠及雁鸭类等, 还有金雕、 鹰类、鸮类等

19、稀有种类。鸟儿盘旋飞舞,穿梭林间, 鸟语阵阵,清脆悦耳, “声景”趣然。(4)地貌景观淄川区境内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峻险,分布着大量奇峰异石、神秘奇特的洞穴,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美丽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5)气象景观 每逢冬季,可观赏到雾凇、雪淞、冰花、冰柱等独特的气象景观,景色十分迷人。综上所述,从自然及森林旅游的要求方面,对林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十分客观的要求,迫切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现有林地及将要补充的林地进行发展和保护。2.4.1.2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淄川区由于历史原因,属于一个资源性枯竭的城市,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铁、耐火粘土、陶瓷土等 20 多种开发殆尽,造成了大量的

20、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林地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几年,随着淄博市环境立市指导方针的建立,生态环境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持我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林业方面有了突出的发展。再加上区内交通、通讯发达,也为林地保护提供了便利。2.4.2 林地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这就要求要规划出更多的林地用以发展林业,以满足群众的生存环境。由于目前核桃及其它干果果品价格走势看好,应当大力保护并因势利导,做9大做强林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速生杨为主的用材林经济效益相对稳定,适当发展杨树丰产林也势在必行。另外,全区撂荒的山坡地

21、很多,如果用作林地发展文冠果等油料植物,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总之,林地需求越来越大,切不可阻挡。根据山东省政府下达淄川区的规划指标,到 2009 全区年林地保有量是 28664.68 公顷以上。到 2020 年规划林地保有量是 29152.43 公顷,十年期间至少纯增加林地 487.75 公顷。2.5 规划期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森林无可替代的巨大生态功能每时每刻都在为人类、为社会产生重大的积极效应。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维持生 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对人 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人多林少的山东省来说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22、社会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安全时常受到严重威胁,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家的重视,已将林地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在全国范围部署林地保护工作,山东省政府及淄博市政府根据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要求,全面布置林地保护规划工作,制订专门的技术细则,并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这为淄川区的林地保护工作带来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是由于淄川区受传统产业的限制,林地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外林业与农作物种植、水利建设及其他建设用地的征用与保护矛盾日益尖锐与突出,迫切需要从经济上、技术上、政策上给予必要的倾斜与支持。第 3 章 规划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10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从实

23、际出发,利用先进可行的组装配套的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更加稳定的生态群落结构为目的,实行普遍营林护林,大力促进生态文明设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3.2 规划原则(1)依法依规。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2)统筹协调。统筹区域林地保护与利用,正确处理林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科学合理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注重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并与本区域相关规划相协调。(3)因地制宜。立足于解决

24、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以调整结构、 优 化布局等为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4)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5)注重实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积极保护现有林地,适度补充林地,科学利用林地,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把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指标和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3.3 编制依据(1)GB/T 18337.2-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2)LY/T 1821-2009 林 业地

25、图图式;11(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2011 审批稿)(4)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5)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6)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7)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 2009 214 号);(8)区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2011 审批稿)(9)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大纲(20102020 年);(10)山东省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 年发布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发布

26、施行)(13)森林防火条例(1988 年发布施行)(14)山东省生态林业“十五” 计划和 2015 年 规划纲要(15)淄川区林业“十五 ”计划和 2015 年规划 纲要(16)山东省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2007 年)(国家林业局华东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山东省林业局,2008,3)3.4 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为 10 年,资源数据为 2009 年底数据,规划年限为 2010年至 2020 年。规划范围为淄川区境内所有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土地。区级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各级民政部门确定的行政区域勘界成果。镇级行政区域界线,由淄川区依据最新行政区划确定。3.5 规划目标12林地保护规划调查主要任务

27、是通过区域林地本底资源调查,摸清林地的类型、面积、数量、 权属、林木生长情况、森林生物多样性等各项数据,客观 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明确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空间,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区域生态文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规划初期淄川区的林地保有量为28664.68 公顷,到 2020 年的规划末期,全区林地保有量至少达到29152.43 公顷以上,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3.6 规划任务(1)查清林地利用现状和发展潜力,将现有林

28、地和规划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分解到乡镇,并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林地管理档案;(2)明确全区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和任务;(3)分解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进行林地保护利用的分区、分类、分级, 优化林地结构(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等)和空间布局;(4)明确林地保护的对象、内容和措施;(5)明确林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措施;(6)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和措施。第 4 章 区域布局和利用结构4.1 区域布局13在全国、省林业发展区划的基础上,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林地功能分区布局,与县林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反映县域内不同区域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差异性,针对林业行业内部的用地规划,突出

29、当地林业发展特点与优势。林地保护利用总体区划,包括森林分类区划、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林地质量等级划分、主导功能区和林地功能分区等。4.1.1 区划方法根据在林地生产力现状、林业产业规模、林产品需求、生态重要性等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以及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主导生态功能和林地保护利用方向,将林地划分为地域上连片、主导功能相对一致的若干个功能区。当地林木生长限制因子是水分条件,因此要把立地条件的坡向因素要重点考虑,由于长期冲积沉淀的原因,而造成的因山地坡位的不同而造成土壤厚度及土壤肥力状况有所区别,因此也要把坡位因素作为重点考察因素。位于东部山区的太河水库是淄博市重要水源地,承担者对

30、张店、临淄及齐鲁石化等下游地区和大型企业的供水任务,对这一特殊生态区位要予以重点考虑。(1)分区方法。以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主导功能区为指导,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和林产品的供需状况,分析林地生产力现状、林业产业规模、林产品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主导功能和利用方向,将林地划分为地域上连片、主 导功能相对一致的若干个功能区,提出林地保护利用的方向和途径。(2)分区命名。林地功能分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排序;林地功能分区的命名规则为:地名(地理位置)分区的主要特征。144.1.2 区域布局根据淄川区的实际情况,按照林地功能分区的命名规则,

31、将其生态功能区位区划为 3 个主体功能区:一是川西水土保持及干杂果功能区,包括岭子镇和昆仑镇,功能区林地面积 4300.99 公顷,承担着萌山水库上游的水土保持功能和为社会提供花椒、椿芽等林产品的功能;二是川中干杂果及速生丰产林功能区,包括罗村镇、寨里镇、双杨镇、洪山镇、龙泉镇、经济 开发区和将军路、松龄、般阳三个办事处,功能区林地面积 7272.18 公顷,承担着为社会提供花椒、椿芽、柿子、核桃等林产品的功能;三是川东南水源涵养林功能区,包括太河镇和西河镇,功能区林地面积 17091.51 公顷,承担着太河水库上游的水源涵养功能。4.1.3 保护利用方向(1)川西水土保持及干杂果功能区:一是

32、切实保护好现有防护林。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教育,积极做好防火隔离带工作,防火期要实现全天候瞭望,同时要建立健全扑火队伍,做到 24 小时值班,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扑 灭;提高林木管护力度,实行封山禁牧政策,禁止乱牧牛羊,禁止上山伐树砍柴等破坏植被的违法行为,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二是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对适宜绿化的荒山荒地要提前规划,加大投入,实现基本消灭荒山的奋斗目标。三是大力发展花椒、椿芽等干杂果。结合退耕还林,鼓励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对 25 度以上的坡耕地、撂荒地要配套相应扶持政策,激励群众种植花椒、香椿等经济树;切实把林产品深加工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做大做强林产品深加工产业,保障林产品及时畅

33、销,提高产品附加值。(2)川中干杂果及速生丰产林功能区:一是加快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建设。 结合我区的鲁中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项目,以文峰山、15五松山、黉山、 张博路复线等地为重点,按照森林围城总体构想,大力推进连片的核桃基地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二是认真做好速生丰产林的营造、管护、更新工作。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广大村民进行四旁植树,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严厉打击盗伐树木等违法犯罪行为,协调做好因污染等原因给群众造成的损失赔偿工作,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3)川东南水源涵养林功能区:一是加强林

34、木管护力度。要做好护林防火的四个体系建设,即以广播宣传为主的教育体系,以打烧防火隔离带为主的预防体系,以瞭望哨建设为主的瞭望体系,以扑火中队为主的扑救体系;要开展以封山禁牧为重点,以打击盗伐滥伐树木为突破口,坚决制止各种违法现象的发生。二是优先安排绿化工程,加快荒山绿化步伐。作为 淄博市重要水源地的太河水库上游,还有相当大面积荒山没有绿化,每年都产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此地要加大投入,优先把各项绿化工程安排到该功能区,开展工程造林,所有荒山尽快形成林分,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三是在林业生产中要严禁使用国家禁止施用的各种农药,提倡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杜绝造成环境污染。四是以峨庄国家森林公园为

35、主题,与一些科研院所及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协作关系, 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使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4.2 利用结构4.2.1 分类经营(1)公益林地规划16淄川区有公益林 28664.68 公顷,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 122.6 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 0.43%,分布在鲁山山系的北麓,属于 鲁山林场,位于太河镇南端;省级公益林 28020.09 公顷,占公益林总面积的97.75%,其他公益林 521.99 公顷,占公益林 总面积的 1.82%,它们主要分布在太河镇、西河镇、寨里镇、岭子 镇、昆 仑镇、龙泉镇和淄川林场等东西部山区,距城区较近的几个山头也有分布。我区的公益林树

36、种构成以侧柏为主,另有少量刺槐、黄栌、火炬、 连翘 等,树种单一,多 为纯林,生长在离地条件较差的瘠薄山上,如果遇有比较干旱的年份,极易发生双条杉等病虫害。规划期间,将以退耕还林为主,加快公益林地建设。公益林的主要保护措施:一是加强护林防火。对公益林威胁最大的就是森林火灾,要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 灭”的方针,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不出现大的森林火灾。二是切实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特别是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牛羊对树木的危害极大,直接影响树木的成林。三是严厉打击各种砍伐盗伐树木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给人们以警示教育作用。四是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

37、灾,如果不及时防治,其危害绝不次 于森林火灾,十年前我区由于双条杉天牛的危害,砍伐侧柏十余万株,教训惨痛。五是有计划开展中幼林抚育。文革前栽植的侧柏等防护林,由于缺乏抚育管理,树木生长过密,没有生长空间,被压木较多,如果不再进行抚育采伐,即影响木材生长量,还会诱发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中幼林抚育工作一定要摆上工作日程,抓紧安排。(2)商品林地规划17根据省林业局下达的林地控制指标,目前没有商品林地。在规划期间,我区将根据林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的一般商品林。期间规划发展面积 487.75 公顷。一般商品林主要保护措施是要及时进行确权发证,从法律上保证林地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要

38、进行科学施肥、浇水和修剪,提高产出效益,要抓好以美国白蛾为主的病虫害防治,要加强管护,防止林业资源遭到破坏。4.2.2 林种结构(1)公益林林种区划国家级公益林的林种主要是水土保持林,面积 122.6 公顷。省级公益林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分别有 25428.84 公顷、2574.22公顷,分别 占 90.89%、9.05%。国家级公益林的规划与现状一样,只是加强对现有林分的管理,提高林地生产力。地方公益林规划一是对现有的中幼林有计划的进行抚育,二是将 5173.75 公顷宜林地经过封育造林,转化为有林地。同时,也要通过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公益林地面积。(2)商品林林种区划根

39、据省林业局下达的林地控制指标,规划期内规划增加商品林487.75 公顷,其中用材林 271.19 公顷,经济林 216.6 公顷,主要用以生产木材和干杂果为主,以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第 5 章 林地保护规划18立足于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从严格用途管制,落实林地分级管理,切 实保护森林,努力拓展林地空间,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和确保资源增长等方面,按照地树分开理念,进行林地保护规划工作。5.1 林地保护分级5.1.1 分级标准按照淄川区域特点,细化 LY/T 1956-2011 林地保护分级的相关内容,确定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根据林地生态区位,将林地保护级别分为 4 级。 国家公益林一级

40、、二级保护的定为级保护林地;国家级公益林三级保护的定为级保护林地,其他地方公益林及重点商品林定为级保护林地,其他列入林地保护范围的定为级保护。5.1.2 分级结果根据以上技术标准与要求,淄川区现状级保护林地没有;级保护林地有 122.6 公顷,占 0.43%;级保护 林地有 28525.55 公顷,占99.52%; 级保护林地有 16.53 公顷,占 0.05%。5.1.3 分级管理措施根据林地保护分级,分别采取不同的林地管理措施。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实行局部封禁管护,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须的工程建设占用外,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禁止

41、建设工程占用森林,其他地类严格控制。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和城乡建设用地,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限制勘查、开采 矿 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19定向培育。公益林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级保护林地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为活动,最大限度的挖掘林地生产力。5.2 森林保护5.2.1 森林保有量经调查,淄川区森林覆盖率为 19.36%,森林保有量已达到 18617.14公顷,其中 :

42、太河镇 7618.27 公顷、西河镇 3250.21 公顷,寨里镇 1324.99公顷, 罗村 镇 233.63 公顷,双杨镇 80.37 公顷,岭子镇 1393.33 公顷,昆仑镇 1973.65 公顷,洪山镇 404.08 公顷,龙泉镇 344.05 公顷,开发区 96.74 公顷,松龄办事处 17.40 公顷,般阳办事处 17.71 公顷,将军路办事处 45.13 公顷,淄川林场 1694.98 公顷,鲁山林场 122.60 公顷。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威胁最大,由于有强有力的森林防火措施,有完整的森林防火体系,每年实际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并不多;乱牧牛羊对成林树木危害不大,危害最大的是幼树

43、,特别是未成林侧柏防护林地,随着管护队伍的壮大,封山育林政策得到良好落实,基本能够实现禁牧;同时,各级 政府每年安排的植树造林重点工程上万亩,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根据规 划,到 2020 年森林保有量必须达到 18686.41 公顷,实际增加森林面积 69.27 公顷,其中太河镇增加 16.17 公顷、西河镇增加 15.58公顷,寨里 镇增加 15.87 公顷,岭子镇增加 15.98 公顷,洪山镇增加5.67 公顷。未来十年,我区完全能够超额实现森林资源保有量规划的目标。5.2.2 森林保护措施20要严格保护森林,确保林地保有量不致减少。为此要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搞好森林防火,要抓好宣传教育

44、,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在防火期到来之前全面进行打烧防火隔离带,做到提前预防,要建立森林防火专职队伍,形成瞭望、扑救一体化,做到通讯畅通,信息共享,反应敏捷,以达到“ 打早、打小、打了 ”的目的。二是抓好封山禁牧工作,要对养羊户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放牧问题,同时,要强化执法,对违规放牧造成林木破坏的,坚决予以打击。三是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强化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办案水平,对违法犯罪的决不姑息。四是积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我区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美国白蛾、双条杉天牛、杨毒蛾、杨树溃疡病

45、等,要建立病虫害测报体系,及时掌握发生发展情况,一旦发现有成灾可能要立即组织防治,防止成灾。为此,首先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责任落实到镇长一把手,将各项林业工作以目标责任书形式固定下来,做到责任有人担,工作有人抓。其次是抓好队伍建设,各镇都要成立既能防火、又能防虫、还能造林的专业队伍,以保证各项林业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投入,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纯投入的公益性工作,离开政府的投入是做不好的。5.2.3 林地恢复措施当地主要毁林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折、雪压雪折等自然灾害,由于生态结构较为脆弱,地上附着物较少的原因,强降雨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也使林地严重退化。另外毁林开

46、荒、毁林采石、毁林建厂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要严格林地管理,21尽量减少征占用林地规模,对已经征占用的林地以及其他有条件恢复为林地的。具体措施有:一是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要迅速采取抚育、植树及工程措施,保护恢复林地资源。二是严格林地征占用的审批,对所有林地的征占用要有论证环评,一经批准的要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异地恢复。三是加大林地恢复投入力度,结合各项林业工程,把过去采石、取土、挖沙、开矿留下的工矿区等,纳入造林计划,通过整理地形、垫土、磊堰等措施,恢复植树条件,规划造林,恢复林地。四是对个别毁林开垦的,要加大执法力度,按照法律规定限期恢复林地植

47、被,同时给予严格的行政处罚。5.3 补充林地规划5.3.1 补充林地数量 根据林业生产周期性及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特点,并结合林地征占用规划,规 划期内需增加有林地规模 487.75 公顷,由于规划期根据实际情况须征用占用 967 公顷,尚需将 1454.75 公顷从非林地中转为林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得到绿化修复,补充林地来源充足。5.3.2 补充林地来源我区补充林地主要来源是退耕还林,由于山区大量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定居,同时也受到政府退耕还林政策的引导,退耕还林地将是规划期补充林地的主要来源。另外,多年来开采石料、粘土等遗留下来的未利用土地,

48、如加大投入恢复植树条件,也将是补充林地重要来源。5.3.3 补充林地管理对上述补充林地,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用于发展核桃、杏树、柿子等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林,也可以发展文冠果、22黄连木等具有较好防护作用的油料树木。对于采石场等未利用土地,要通过垫土等工程措施恢复植树条件后进行植树造林,完成生态修复。对于坡度大于 25 度的坡地、石砾含量高于 50%的山地,要加大投入,作为补充林地进行工程造林,早日发挥生态效益,使趋于脆弱化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对新增林地及时确权发证,依法界定林地,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提高林地稳定性。5.4 用途管制林地用途管制是要求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按

49、确定的林地用途和林地使用的限制条件进行经营,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制度。5.4.1 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测算各项建设用地情况,本着不用或少用林地的原则,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根据以往建设占地情况及当前林地布局情况,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在规划期内将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在 1000 公顷以内,不得突破。必须征占用林地的要履行必要的报批论证手续,林业主管部门要派员现场指导并检查验收,出具林地征收占用情况说明及评价,征收植被恢复费,实行森林植被异地恢复,确保森林面积不致减少。5.4.2 控制林地转为其它农用地禁止并严厉查处毁林开垦、毁林挖塘、土地整理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 严禁开垦具有重要生态区位的公益林,对 25 度以上的农业用地要分期分批地实行退耕还林,特别是太河镇扒山皮种植黄烟现象突出,必须尽快退出造林恢复植被。所有涉林作业必须有林业主管部的专题论证, 报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审核,并由当地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235.4.3 控制公益林地转为商品林地严禁擅自改变公益林性质、随意调整公益林地面积、范围或降低保护等级。公益林都是具有重要生态区位的区域,是由空间、时间、生态区位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区域具有不分替代性,任何对于公益林的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