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春林业局“十三五”及二二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迎春林业局二 一四年十一月1目 录前言 1第一篇 基础篇 .1第一章“十二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概况 2第二章“十二五”时期主要建设成就 3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3二、林区社会发展情况 6三、基本建设完成情况 8四、森防工作 9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0一、优势和机遇 .10二、面临挑战 .10第二篇 目标篇 .11第四章 指导思想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坚持的原则 .11第五章 战略布局 12一、总体布局 .12二、主要任务 .12第六章 发展目标 12一、总体目标 .12二、发展指标 .12
2、第三篇 战略篇 .14第七章 加快生态体系建设 14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14二、生态公益林建设 .14三、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与建设 .15四、森林经营管护建设 .15五、水利发展及水资源保护与建设 .16六、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17七、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17八、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18九、碳汇造林工程建设 .18十、加快推进生态功能区经济转型 .19十一、交通运输发展建设 .19十二、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 .19第八章 产业结构调整 .20一、森林资源培育基础产业 .20二、发展生态旅游 .21三、全面发展蜂产品加工、粮食储运加工、生态订
3、单等优势产业 .21四、积极培育清洁能源新兴产业 .23五、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 .24六、林产工业产业发展 .242七、对俄资源开发 .25第九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 .25第十章 体制机制创新及林区改革 .26一、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制定分流政策 .26二、优化重组行政组织结构 .26三、提高森林资源的集约经营水平,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26第十一章 重大项目建设工程 27一、局址棚户区改造工程 .27二、森林防火系统建设 .27三、工业园区扩建 .28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 28一、发挥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8二、全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29三、对资源进行战
4、略性控制和支配实现利益最大化 .29四、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 .29第四篇 保障篇 30第十三章 基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30一、林业科技能力建设 .30二、依法治林 .31三、林区人才发展 .32四、信息化建设 .32第十四章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3一、林区基础教育建设 .33二、医疗卫生建设 .34三、文化和体育建设 .35四、大力推进“平安林区”建设 .35第十五章 民生体系建设 .36一、劳动与就业 .36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6三、民政事业发展 .37第十六章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39一、给水工程 .39二、学校改扩建工程 .39三、局址集中供热工程 .39四
5、、局址、林场白色路面工程 .39五、局址至林场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40六、文化体育工程 .40七、职工医院改扩建工程 .40八、燃气、燃料供应基础设施工程 .40九、供电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40十、消防站改建升级工程 .40十一、垃圾治理工程 .40第五篇 实施篇 .41第十七章 保障措施 .41一、规划实施组织管理 .413二、保障措施 .41第十八章 政策建议 .42附表:附表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统计表 附表 2 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表 附表 3 森林公园建设情况表附表 4 湿地公园及地质公园建设情况表附表 5 “十二五”期间产业项目建设情况表附表 6 “十三五”期间森林资源
6、消长变化表附表 7 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设任务汇总表附表 8 “十三五”期间营林生产规划表附表 9 “十三五”期间国家级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规划表附表 10 “十三五”期间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表附表 11 “十三五”期间国家公园建设规划表附表 12 “十三五”期间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表附表 13 “十三五”期间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表附表 14 “十三五”期间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发展规划表 附表 15 “十三五”期间产业总产值规划表 附表 16 “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产值规划表附表 17 “十三五”期间产业项目建设规划表 附表 18 “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区建设规划表 附表 19 “十三五”期间境外资源开发规划表
7、 附表 20 “十三五”期间人均收入规划表附表 21 “十三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表附表 22 “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规划表 附表 23 “十三五”期间公路建设规划表附表 24 “十三五”防火应急道路建设规划表1前言“十三五”规划是国有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谋划好“十三五”规划,安排好迎春林区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研究提出重大工程、政策支持需求,统筹和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停伐与转型、速度与质量、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将迎春林业局转型发展、可持续
8、发展推向新阶段。第一篇 基础篇第一章“十二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评价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迎春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施业区由西南向东北呈狭长状,被八五四、八五二、红旗岭农场间隔,形成三岛屿状分布。地理坐标为东经1322615至 1335311,北纬 455419至 471302。施业区东邻东方红林业局;南接八五四、云山农场;西连宝清县、虎林市、红旗岭、八五三、八五二及大兴农场;北靠饶河县。经营总面积为 216928公顷,按行政区域划分位于虎林市面积为26969公顷、宝清县面积为 71420公顷、饶河县面积为 118539公顷,局址设在虎林市迎春镇。(二)地质地貌该区属完达山优地槽褶皱带,受
9、华西力地壳构造运动、第三、四纪的侵蚀与堆积、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现在的地质地貌。林区地处长白山系,完达山东北支脉,那丹哈达拉岭西北麓,三江平原南部。地势东高西低,向南倾斜。最高峰为宝马山与小佳河大界上的西大顶子山海拔 764.3米,最低点在挠力河与局界交汇处海拔为 78米,平均海拔 150250米。平均坡度为 8.3。该区成土母质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变质岩、砂岩和页岩类的残积风化物。(三)水文施业区内河流密布,主要有挠力河、七虎林河、大佳气河、小佳气河、小清河、蛤蟆通河、大索伦河、小索伦河等,皆汇入乌苏里江,属乌苏里江水系,均系常流性河流。全区水系年径流总量约为 7亿立方米,境内河2流总流长 165公
10、里。(四)气象该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太平洋环流和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春季短促,多风少雨;夏季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爽,光照充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高温天气在七、八月份,最高气温达 36.5;低温天气在十二月和翌年一月份,最低气温达-39.3,年均气温 3.2,高于 10以上年积温 2970。区内雨量充沛,年降水量 4006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 6070%。年均湿度 6770%。早霜在 9月中下旬,晚霜在 5月中旬,无霜期在 120160天之间。年均日照时数 24002500小时,植物生长期为 110130天。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 34米/秒。(五)土壤与
11、植被据 1983土壤普查该区有六大土类,即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1、暗棕壤:为该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大、生产力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培育用材、经济林。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杨桦林等。2、白浆土: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阶地、漫岗台地的平坦处。有机质及各种营养元素高度集中于表层,表层肥沃,亚表层贫瘠,底层粘重。植被为山杨、白桦次生林及草地。3、黑土:分布在丘陵漫岗上,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开垦时间长,又是农业生产最好的土壤。植被为森林草甸和草原植物。4、草甸土:为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山间谷地和河洼地边缘排水不畅地带。其
12、黑土层厚、水分充足、养分丰富,多已垦为农田,可选造乡土喜湿树种。植被为草本植物。5、沼泽土:分布于河岸边和山间沟谷低洼积水处,由于其积水过多或间歇性积水,有机质分解不良,潜在肥力高但造林较为困难。植被为小叶樟、塔头苔草、芦苇等。6、泥炭土:分布在山间低洼谷地,地表常年积水,60 厘米以下为永冻层。植被多为喜水植物种类。二、社会概况迎春林业局始建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属国营大型二档企业,现有林场11个,农场 6个。全局总人口 18331人,其中:山上林业总人口 6117人。全局总户数 7907户,其中:山上总户数 2552户。施业区总面积 216928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47864公顷,在
13、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 141452公顷,森林覆被率 65%。企业全部职工 3095人,其中:山上职工人数 1050人。此外,离退休职工 2408人。随着企业的发展,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 126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84人,具有中级职称的 454人。经过 5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步建设成为集木材生产、营林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机械修理,建筑安装、商饮服务、文教卫生和公检法等门类齐全、较完整的森林工业企业。第二章“十二五”时期主要建设成就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 项目 单位 2010年实际值2015年预测值年均增长(%)“十二五”期间预计完成比“十一五”期间增长(%)备注1、活立木
14、总蓄积 万立方米 1576 1697 1.5 121 4 2、森林蓄积 万立方米 1517.4 1634.6 1.5 117.2 3 3、森林面积 万公顷 14.46 14.14 -0.8 -0.32 5 4、森林覆盖率 % 66.7 65.3 -0.8 6 5、林地生产率 立方米/公顷 104.9 115.6 0.9 7 6、年生长量 立方米 580107 355000 0.7 1210000 1 7、更新造林 公顷 338.6 1333.3 59 6913.3 268 8、森林改造培育 公顷 666.7 9、森林抚育 公顷 4000.3 9333.3 27 46000 525 其中:中幼林
15、抚育 公顷 10、封山育林 公顷 11、全民义务植树 万株 4.4 17 57 42.9 41 12、林木子种子生产 吨 13、良种使用率 % 100 100 100 14、育苗面积 公顷 6.7 19.6 48 65.3 22 一、生态建设15、有害生物防治 公顷 1666.6 233.3 8 10333.3 419 416、国家级森林公园 个 17、省级森林公园 个 18、管护面积 万公顷 1、按构成分 (1)产业总产值 万元 37192 62153 10.9 262915 75 营林产业 万元 797 2000 20.2 9917 木材采运 万元 5024 4890 其中:境外开发 万元
16、 林产工业 万元 2001 970 -13.5 8951 森林食品业 万元 514 1176 25.6 5415 种养殖业 万元 12615 29283 26.4 101533 北药业 万元 276 425 10.8 1944 森林旅游业 万元 500 1600 44 6160 清洁能源业 万元 其它产值 万元 15465 26699 124105 (2)产业增加值 万元 15349 26024 11.1 109735 2:14:5:2:33:1:1:42 2010年(3)产值结构比例3:0:1:2:47:1:3:43 2015年2、按产业分 (1) 第一产业 万元 19034 23200 4
17、 114119 45.7 (2) 第二产业 万元 4729 24950 39.5 94760 277 (3) 第三产业 万元 13429 14216 1.2 54036 15.4 51:13:36 2010年二、经济发展(4)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37:40:23 2015年1、木材生产 万立方米 3.2 0 6.2 -81.7 2、锯材 万立方米 0.1769 0 1.36 47 3、胶合板 立方米 638 0 1800 34 4、硬质纤维板 立方米 5、中密度纤维板 立方米 6、刨花板 立方米 三、主要产品产量7、地板 万平方米 58、家具 万件 9、木片 立方米 2238 0 10234
18、1、粮豆产量 万吨 3.5 8.8 30 33.4 90.8 2、木耳产量 万吨 0.009 0.002 0 0.019 0 3、养殖大牲畜 万头 0.255 0.12 0.71 10 4、山野菜 万吨 0.02 0.0388 18.8 0.15 0 5、药材 万吨 0.0156 0.0114 0 0.0629 6、养鹿 万头 0 7、林蛙 万只 200 200 0 400 四、多种经营8、蜂 万吨 0.012 0.14 213 0.6656 246 1、按投资来源分 万元 12645 15723 130211 230 (1)国家投资 万元 6203.5 10054 63011.5 (2)省投
19、资 万元 2051 246 3521 (3)林业局投资 万元 4390.5 423 18427.5 (4)招商引资 万元 0 5000 45251 2、按投资项目分 万元 12645 15723 130211 (1)非经营性项目 万元 1347 2833 546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793 2164 3858 省投资 万元 205 246 408 林业局投资 万元 349 423 1194 (2)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万元 8844 0 41424 棚户区改造主体工程 万元 7644 2344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2641.5 8431.5 省投资 万元 1761 3113 林业局投资
20、万元 3241.5 11895.5 棚户区改造配套工程 万元 11744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10566 林业局投资 万元 1178 廉租房 万元 1200 624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400 2080 林业局投资 万元 800 4160 五、固定资产投资公租房 万元 0 6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林业局投资 万元 经济适用房 万元 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林业局投资 万元 泥草房 万元 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林业局投资 万元 (3)林区通村公路项目 万元 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省投资 万元 林业局投资 万元 (4)天保二期工程 万元 2454 7890 38076 (5)大小兴
21、安岭规划项目 万元 0 其中:国家投资 万元 省投资 万元 林业局投资 万元 (6)产业项目 万元 0 5000 45251 其中:林业局投资 万元 0 5000 45251 招商引资 万元 二、林区社会发展情况(一)文教方面: 教育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投入明显增加。从 2011年的年经费 615,277元,逐年递增为 2014年的 1,525,000元。教师工资待遇有保障,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自制度改革后,教师工资提高后与公务员工资持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局址学校 2012年增设 13个多媒体教室,2014 年增设 17个电子白板设备、录播室,增大课程容量,
22、使得课堂教学现代化。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二)医疗卫生方面:7“十二五”期间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完善,设有内科(呼吸、消化、肿瘤) 、外科(普外、骨外、脑外、泌尿等专业) 、妇产科(分妇科、产科专业) 、儿科、五官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手术室等 10个临床科室和放射、核磁、CT、检验、心电、超声、胃镜、肠镜、膀胱镜等16个医技科室。新建了层流净化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理科、现代分娩室,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院为依托,利用二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和服务质量,以优惠的价格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生态建设亮化、美化工
23、程,升级管理系统,构建网络化工作模式;彻底改善了就医环境,不断提升社区医疗服务功能。(三)科技事业方面:“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服务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兴林、科技强企、科技富民”发展战略,在科技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科技服务能力、科技示范区和示范户、科技人才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全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1、认真组织了总局科研项目完达山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推广 、蜂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其产品研发和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推广的实施。总局已经全部拨付科研经费 135万元。在蜂产品公司组织和实施蜂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及其产品研发项目,总局
24、拨付经费 80万元,完成超临界 CO2萃取蜂胶、乙醇提取蜂胶软胶囊产品的开发及进行生产方案的实施、设备的购进、产品的生产;在五泡林场.组织和进行完达山红松无性系果林营建技术推广 300亩,总局拨付经费 25万元,主要完成考查布点、地块落实、优树选择,接穗采集、贮藏,无性系繁殖。在光明农场组织和进行水稻田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推广1000亩,总局拨付经费 30万元。2、组织和参加山上林农场的农业科技下乡。按照“科技先行、订单引路”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方针,已经于 2014年 4月上旬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科技下乡讲座和有机农业培训。主要请农业专家和有关科技人员现场讲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新
25、技术和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在全局连续培训讲座了 6天,为职工群众送去了 10000张有关“2014 年农业气象年景分析”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红小豆栽培技术”等方面知识宣传单,免费发放给种植户 400份光碟等宣传资料。3、认真研究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有关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有力的科技支撑。已经向黑龙江省科技厅申报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项目,申请到项目经费 20万元。主要进行黑蜂系列产品研发及标准制定。完善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和园区运行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园区综合8承载力;引进优质高效产业项目,推动园区跨跃式发展。 4、中国森林认证已经与国际上 64个国家进行了互认。完成了森林认证非
26、木质林产品试点的项目申报和审批工作,争取到国家的森林认证项目费用补贴。已经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签订森林认证项目合同,2014年争取到项目经费 15万元。认真组织和准备森林认证监督审核(年检)材料。完成森林认证的项目申报和审批工作,争取国家的森林认证项目费用补贴。已经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林下经济(非木质林产品)认证首批试点单位。5、与江苏大学食品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进行科研合作洽谈,并达成科研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和江苏大学食品学院在我局挂牌“实践教学基地”牌匾,我局在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挂牌“人才培养基地”牌匾。(四)信息化管理方面1、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迎
27、春林业局始终坚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了光纤带宽,购置了 100台联想电脑,30 台惠普打印机,分发给各有关部门,提升了互联网络接入光纤,由原来的20M光纤上网提升为现在的 70M光纤上网,大大的提高了网速和办事效率。2、信息化应用不断拓展。局机关接入的网络有互联网、移动 OA平台、综合政务平台。一是我局与移动公司合作,使用了移动 OA平台,应用了计算机短信群发平台功能,年发送短信量可达 6万条。会议通知,领导重要指示都可以迅速通过平台发送至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手机上。二是我局按总局要求建立综合政务平台,通过总局统一招标采购的方式,
28、购置了 2台可视电话、10 台 IP电话、视频终端系统、1 台路由器、5 台交换机、1个防火墙、UPS 电源,布置局机关内部专线。综合政务平台已部分开通。3、治安防控系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安局监控系统现有摄像机数量 400个。局址地区覆盖率 82.8%,为实时监控、维护治安提供了有利保障。连接的网络以公安专线网为主,公安局各单位已全部安装公安网。派出所逐步构建了信息采集系统,强化了基础信息管理工作,派出所按照规范和业务流程采集信息应用信息,提高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4、加强火险防控监测体系建设。森林火险预警系统纳入全国框架,完善林火监测系统。全局了望监测覆盖率由过去 65%达到
29、90%以上,林火监测能力明显提高。为预防和控制9森林火灾,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首期建成的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已升级改造,设备升级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具有烟火识别、夜视、透雾、完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实现目标自动定位。项目一期投资 1387.7万元,增设四个检查站和对了望死角增加视频监控点。三、基本建设完成情况(一)棚户区改造投资 23440万元建设棚户区,局址棚户区改造和山上林场棚户区改造5113户,共 329949。(二)供热系统改造投资 1117万元新建锅炉房 2230平方米,购置 2台 20T/H锅炉,新建供热管网 1200延长米;投资 486万元扩建锅炉房 268平
30、方米,新建供热管网 2825延长米;投资 1723.98万元新建锅炉房 4232.96平方米,购置1台 40T/H锅炉;投资 1430万元,新建换热站三座,新建供热管网 2285延长米。(三)给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投资 1585万元新建配水管网 13984米。投资 2228万元新打深水井20眼;新建净水厂 1座;新建输水管道 5050米,供水管道 3230米。(四)排水管网建设投资 2176万元,新建泵站一座,新建排水管网 12534米。(五)小区道路建设投资 2601万元新建小区外道路 1540米,小区道路 7570米。(六)黑龙江省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12836万元建设蜂产品加工项目,新
31、建精炼蜜车间、综合制剂车间、工程楼、办公室共 13840。(七)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公司投资 27415万元建设粮食加工与储运项目,年烘干玉米 16万吨,仓储物流,新建铁路罩棚 33600,地面亮化 12万。(八)森林防火通讯指挥体系建设投资 747万元新建专业营房建筑面积 1000平方米,检查站、物资储备库、车库。新建了望塔 2座;投资 400万元改造森防指挥监控中心,地点原址贮木场办公楼,改造后指挥中心办公楼 1400m 、储备库房和扑火队营房 600m ,车库 260m ,训练场和停机坪近 5000m 。10四、森防工作“十二五”期间森林资源保护得到加强。林业局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
32、火工作逐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转变,科技防控达到提高防控减灾的能力。远程视频指挥监控系统和稳定的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伍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局森林防火工作向数字林业科学化管理迈出了坚实一步,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实现了“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一是森林火灾得到有效防范,取得了连续二十八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成绩,二是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五年期间林业局结合局情、林农混居的社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挥科学监控优势、扎实布控,森林资源得到有力保护。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优势和机遇(一)国家
33、出台了一系列惠林政策,力促林业发展。紧紧抓住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林地保护规划、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机遇,以及相关林业政策的逐步到位,将减轻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支出的压力,给企业深化改革、开发利用林区多资源、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企业看到了“企兴、民富”的希望。 (二)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带来的机遇国家延长天保工程实施期,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调整完善了相关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为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时间和巨大空间。(三)我省的“八大经济区” “十大工程”建设和森工的“七大定位”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林业发展带来机遇按照省和森工的总体要求,要把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
34、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放在“两型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资源增长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谋求七大定位,要加快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完善节约能源生产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推动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11二、面临挑战(一)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随着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工作的开展,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基础设施配套存在一定困难。为了使企业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发展,因此我局应尽快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加大改
35、革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增强企业的经济市场竞争能力。(二)转产项目、替代产业发展滞后在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情况下,林产工业产业面临原材料紧缺,产品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缺乏竞争力,初级产品多,效益不显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缺少替代产业支撑,缺少拉动作用强的大龙头、知名度高的大品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主打产品,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未形成规模。(三)人才资源的短缺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得林业企业人员在负担、分配机制上都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林业企业的社会负担过重,待遇低。长期不景气、收入少、用人机制不活和考核激励手段无力,致使
36、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第二篇 目标篇第四章 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森工“四八四三”长远发展战略,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以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优化结构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以林地林权管理为核心、资源利用管理为重点、综合监测为基础、监督执法为保障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林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林区全面建设
37、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其成为迎春林区未来五年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12二、坚持的原则(一)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二)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城乡林业协调发展;(三)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四)坚持科教兴林,实现人才强林;(五)坚持依法治林,实现规范管林;(六)坚持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七)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战略布局一、总体布局根据迎春林业局的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对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充
38、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加快发展以商品林资源培育和有机农业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依靠现代科技和装备,全面提升以木材加工为主、矿产、能源开发、有机农产品加工的林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产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和社会性事业发展的第三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局市共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以营林、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矿产能源开发及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林区发展体系。二、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为统领,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为主基调,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题,以两大省推产业项目为牵动,突出“生态文明、产业建设、深化改革、文化管理、改善民生”五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中国蜂都、
39、美丽迎春” ,为实现“率先创建森工生态文明示范区、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第六章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用相对较短的时间缩小与森工先进局的差距,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领先,构建设现代化林业、实现生态现代化,向全国森工先进林业局行列迈13进。加强招商引资,局市共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以营林、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矿产能源开发及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林区发展体系。 “十三五”期间,企业社会总产值将达到 44.37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 14.41亿元,增长 48.09%,年均增长 9.6%。2020 年总产值将达到 10.99亿元。
40、二、发展指标(一)营林生产1、更新造林根据林业局现有资源现状,20162020 年在商品林区和公益林区内宜林荒山荒地、低产林改造地类、熟化地、单层阔叶林冠下进行人工更新造林 5.1万亩,以加速培育森林后备资源。20162020 年年均营造林 2万亩。 2、森林抚育通过生态建设、灾害预防和植被恢复等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实行全方位保护,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生态持续好转,主动分担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庄严承诺。规划中幼龄林抚育每年 14万亩,2016-2020 年共计抚育 70万亩;补植补造每年 1万亩,2016-2020年共计补植补造 5万亩。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优化
41、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通过修枝除蘖、抚育间伐、修枝割灌等技术措施,提高中幼龄林的林分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3、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及保障支撑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常发危险性和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开展应急救治。加大基层森防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到 2020年,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 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 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 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到 100%。(二)多种经营
42、预计到“十三五”末期,2020 年全局多种经营产值预计达到 68000万元,农业播种面积 250968亩,北药栽培面积 10000亩,玉米烘干 10万吨,粮食物流仓储 40万吨,蜂产品生产 3000吨,养蜂 70000箱,养牛142600头,养羊 7000只,养猪 9000头,野猪 6000头,养禽 9万只,狐貂养殖 4000只,山野菜采集 800吨,黑蜂养殖 70000箱,产蜜 3500吨,种养殖业产值将达 61427万元。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打造生态绿色循环经济。(三)林产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整合林产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产
43、业产品结构,适应林区资源的结构性变化,利用现有厂房场地、人员技术和林木资源,整合重组存量资产、优势产品,合理利用木材资源,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工产品以火柴梗为主,创建火柴梗龙头企业,开发以林业“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的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开创林产工业新局面。(四) 木材生产根据迎春局现有资源现状“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停止主伐情况下, 2016年-2020 年以培育森林为目的,采取生长抚育的措施,加大对现有林分的改造力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第三篇 战略篇第七章 加快生态体系建设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林区的重要工作。迎春局紧紧围绕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
44、工程这一主线,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工程实施领导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建全各级领导责任制,逐级制定工程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分工明确。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三是加大“天保”执法力度,措施有力,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天保”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天保”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资源总量指标和采伐限额管理等项工作中 ,抓示范,抓重点,抓难点,抓突破,对成功经验认真推广,对切实可行的措施抓紧实施,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推动“天保”工程健康有序的发展。
45、五是及时发现和尊重基层的实践,总结和运用基层创造的经验,一切工作向前赶,本着一切工作争主动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矛盾上,使“天保”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保证“天保”工程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15二、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应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管护承包责任制,落实管护责任,调动管护积极性,提高森林关乎质量,真正把公益林管住、管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形成树中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三、野生动植物、
46、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与建设(一)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遏制资源破坏。一是强化珍稀濒危物种拯救。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建立 5处野生东北虎保护监测站,全面抓好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拯救。一方面强化栖息地保护,一方面建设生态廊道。二是加强对野外动植物资源的普遍保护,三是规范重点物种利用管理。(二)强化湿地保护,扩大湿地保护面积。要优先保护好现有的自然湿地,在此基础上在适宜地区再恢复一部分湿地。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湿地保护面积。二是要做好湿地保护的协调工作,积极支持各有关部门共同搞好各类湿地保护。 (三)发展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控制野生资源消耗。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转变。一要严管野
47、外资源,不断促进资源的人工培育。二要进一步推行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扶持资源的人工培育。三要从行政许可、运输流通、市场准入、产品出口等方面对人工培育利用提供便捷有效的管理,使人工培育利用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四)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保护资源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防控,强化对监测区域的巡护。要强化鸟类保护管理,制止非法猎捕、经营、运输、走私野生鸟类的行为。要结合监测,进一步深化对野生动物疫病疫情形成和防控的认识,做好对高危季节、高危区域、高危物种的监测预警工作。 四、森林经营管护建设继续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加快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为目标,
48、实施生态强局战略,创造性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紧紧抓住我局发展黄金期,强力推进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在不16断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开展程度,使之成为我局一个新的森林资源保护的平台。(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探索进一步深化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配套措施,坚持管护与经营两手抓、两结合,把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人人抓管护、户户有项目的格局,大力发展林下多种经营,帮助承包经营的职工选准经营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壮大家庭经济规模,提高林区群众收入水平。(二)认真贯彻严管林的方针,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在远山区重要路口、沟口及管理难度大的重点部位建设森林管护站。创造性的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严格按照“三总量”进行组织生产,坚持依法治林,坚决杜绝超计划、超限额采伐和盗伐林木的现象发生,从根本上解决过量消耗资源的问题。明确管护者的责任,强化合同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现有森林资源的安全。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切实加强林木、林地管理。强化林政管理,坚决打击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的行为。禁止对禁伐区的公益林进行商业性质的经营活动。(三)大力恢复天然次生林。以天然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辅的原则。人为适当的干扰可促进次生林生长和演替,加快恢复速度并利用一部分林中资源,如补植一些乡土的珍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