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汉沽区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年)思路框架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一)汉沽农村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1、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汉沽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明确了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 、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功能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一次明确提出: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规划建
2、设八大产业功能区,汉沽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滨休闲旅游区的主要载体,不仅能享受金融、土地、开发开放和管理体制等相关政策,更能直接承接新区内的产业转移,有效利用新区内的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促进汉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007 年 8 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推出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区县经济,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事关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
3、2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汉沽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服务管理水平、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中心镇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村工业升级,使农村工业与滨海新区现代工业和中心城区都市工业相互融合,根据资源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配套发展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建设商贸服务设施,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与汉沽建设“海滨休闲旅游区”相衔接,开展农
4、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渔业观光游。通过结构调整,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农村产业体系。3、实现汉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的目标要求汉沽区 2007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汉沽区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把汉沽建设成为滨海休闲旅游区、海洋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沿海都市型农业观光区,建成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卫星城”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向,突出滨海特色,打造海洋汉沽,大力构筑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三次产业层次,扩充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围绕汉沽“两水”特色产业,构建城乡一体化水体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
5、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3农业与农村的生态营造与保护功能,为生态立区做支撑;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乡镇工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工业实力,推动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工业整体升级,成为工业强区主导力量;依托中新生态城建设,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观光农业和休闲渔业,提升汉沽观光休闲旅游业和休闲旅游服务业水平,成为旅游兴区不可缺少的环节。4、壮大区县经济、做强镇域经济的需要做大做强区县经济,培育一批强区、强县和强镇是实现全市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2007 年市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鼓励更多的区县成为创新能力更强、增长速度更快、面貌变化更大的强区强县
6、。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提供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法律等服务,尽快在津郊大地崛起一批经济实力强、发展后劲大、各具特色的强镇,使之成为区域梯度生产力发展的辐射带动中心。汉沽农村农业特色突出,工业基础雄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具备借势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新机遇,具有做大做强区县经济和镇域经济的良好基础与条件。本着“高水平、有特色、差别化”的发展思路,根据汉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围绕茶淀葡萄、杨家泊的海产品优势产业链建设、大田的温泉休闲产业以及特色乡镇工业发展,打造镇域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色突出、发展快速、
7、潜力巨大的强镇,使汉沽成为推动滨海地区产业4升级的引擎。5、环渤海地区产业合作分工趋势加强的现实需要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之一,腹地辽阔,区域内经济文化发达,资源储备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技综合实力较强,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高级化、三产化和集群化趋势,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加大,服务业地位不断上升,产业链条延伸,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合作分工趋势不断加强,汉沽区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产业整合,农村产业应及时调整,从环渤海地区发展特点中寻找机会,利用高效种养业、农产品物流、休闲度假服务、创意制造业以
8、及循环经济示范等方面优势,实现区域差别化错位发展。(二)汉沽新农村产业发展趋势1、第一产业以“两水 ”为核心,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葡萄产业和水产养殖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休闲旅游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物流业、餐饮购物业等产业快速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进一步加大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基于葡萄种植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葡萄酒加工制造业;基于海淡水产养殖,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和水产加工制造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生态旅游农业为方向,以特色农业为重点,以设施农业为手段,以产业化经营为模式,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52、第二产业以园区
9、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根据汉沽区工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定位,以“两水”为依托,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发展食品保鲜、加工、包装业;发挥滨海新区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大规模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制品制造业。以园区为载体,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聚集企业落户,形成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并向高科技、高效益和环境友好型生产工艺发展。3、第三产业以生态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根据海滨休闲旅游区功能定位,借势中新生态城建设,以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发展生态型、特色型、体验型旅游产业。围绕生态宜居概念和中心镇规划,引导生产型
10、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实现与一、二产业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促进汉沽区产业向高级化发展。二、汉沽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分析汉沽区总面积 441.5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 20 平方公里,位于天津市东部,是天津通往东北三省的门户。有 7 条(芦汉、塘汉、津汉、汉榆、汉南、汉北、芦堂)公路通往天津市中心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新港和北京、唐山、东北等地,交通十分便利。汉沽现有农村人口 5.4 万人,有 58 个行政村,分属大田、杨家6泊、营城和茶淀四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地形为冲积海积平原,土壤以盐化湿潮土为主,保水、保肥性
11、强。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能源、旅游资源丰富,享有盐文化之乡、刻字版画艺术之乡、葡萄之乡和鱼米之乡的美誉。初步形成了以葡萄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格局。(二)新农村产业结构与效益分析2006 年,汉沽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合计 36.7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8.4%。其中,农业产值为 8.63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 23.5%;工业产值为 16.02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 43.7%;建筑业产值 0.4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 1.1%;运输业产值 5.19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4.1%;商饮服务业产值 6.08 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 16.6%。综合来看,汉沽区农村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一、
12、三,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三)新农村产业发展布局现状汉沽农业以葡萄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茶淀镇、杨家泊镇,还有少量的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特种养殖。汉沽区农村工业分布在大田镇、茶淀镇、杨家泊、营城四个镇。有乡村工业企业 138 家,其中大田镇 37 家,杨家泊镇 15 家,茶淀镇 71 家,营城镇 15 家,主要从事棉、化纤纺织加工业、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业、水产品冷冻加工业、复混肥料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涂料制造业、无机碱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饲料7加工业、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业、涤纶纤维制造业、钢铁铸件制造业和金属家具制造业等行业。农村服务业基本按照“两水产业”
13、 、小城镇、工业园区分布,茶淀镇以葡萄种植为依托,杨家泊镇以水产养殖为依托,发展观光休闲、体验采摘、餐饮娱乐、酒店住宿等行业;大田镇依托温泉旅游资源发展商贸、住宿、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各镇以中心镇区为节点,发展商贸服务中心和综合性农村流通市场,带动物流服务业发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1、高效农业功能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功能单一,目前葡萄、水产追求高产,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生产功能以外的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还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机制还不够健全,双方均有违约行为,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2、农村工业基础薄弱,集群优势尚不明显乡镇工业规模较小,设施条件
14、差,产品知名度不高,企业竞争力较弱;企业分布较为零散,乡镇经济功能区建设滞后,已有经济功能区聚集企业的效果不明显,缺少促进乡镇工业集中发展的可行政策。3、农村服务设施简陋,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农村服务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服务设施简陋,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素质和形象有待提高。已经发展的农业旅游也存在缺8少规划,内容雷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4、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用于新农村的资金支持不足。财政收入在 12 郊区县中最少,2006 年区政府用于农业的资金1718 万元,占区财政支出 3.7%;完成一产固定资产投资 0.76 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 10.6%。近年很少申请国家农业产业化项目,市里立
15、项也较少。5、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阻碍产业升级适合汉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尚未建立,土地流转形式单一,阻碍土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农村非农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政策不完善,园区配套发展慢,环境基础条件差,阻碍了二、三产业的集群发展。三、汉沽区新农村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一)遵循原则汉沽区新农村产业发展遵循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原则;产业融合发展原则;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市场导向与统筹规划相结合原则;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遵循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汉沽区委、区政府
16、总体部署,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生态立区,工业9强区、旅游兴区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主动与滨海新区在规划、产业、项目等方面对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努力构筑产业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民增收的新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定位汉沽区新农村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是现有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葡萄种植业、水产养殖及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另一类是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产业,特种养殖业、观光休闲农业、商务及休闲
17、旅游业、农产品物流业、新型建材业等。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定位,是以葡萄种植、水产养殖为基础,发展特色型、观光型、加工型、效益型、科技型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科技含量和休闲观光服务水平,成为滨海葡萄和水产品生产、加工、贸易、观光基地。农村工业的定位,是立足现有基础,做好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生态改造;立足滨海休闲旅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围绕汉沽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环保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游艇渔船修造产业、食品加工、塑料化纤、汽车配件、轻工纺织、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葡萄酿酒加工业、汽车配件、工艺品制造业。农村服务业的定位,是围绕生态城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中介10服务、
18、旅游观光等现代服务业, 。以打造滨海新区“蓝天碧海观光旅游带”为核心,建设特色风情村(区) ,重点发展农产品商贸物流业、温泉商务旅游业、渔业观光旅游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四)发展目标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调整布局,优化新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渔业休闲旅游业、葡萄种植及观光业、水产养殖和加工业、工艺品制造业、农产品物流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建设,通过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促进沿海都市型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发展,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为实现汉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期
19、间“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强区”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2015 年具体目标:农村社会总产值;万元生产总能耗;农村林木覆盖率;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比重。以水产、水果为主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基本实现功能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手段科技化、服务社会化、生态良性化;建设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规模、水产养殖基地。土地产出率;养殖业占农业产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劳均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旅游农业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1培育规模龙头企业,年销售 1 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年成交额 10 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工业增加值;完善乡镇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工业
20、园区,聚集企业,100%镇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销售收入;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旅游观光等现代服务业,延伸旅游、会务、休闲、服务链条,重点培育壮大 8 个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建设特色风情村,打造一批特色娱乐休闲区(基地) 。四、汉沽区新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汉沽区茶淀镇、大田镇、杨家泊镇、营城镇的不同资源条件和功能特点,形成“五园两带四基地”农业发展布局,集群发展的园区化工业布局,观光休闲为主的服务业布局。(一)“五园两 带四基地 ”农业布局1、建设五个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孟圈休闲观光园区、现代
21、畜牧业示范园区。2、建设两个优势产业带葡萄产业带。以茶淀镇为主,依托“茶淀” 牌玫瑰香葡萄的品牌优势,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孟圈休闲观光园区为龙头,带动葡萄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4.56万亩玫瑰香葡萄标准化种植观光带。12水产品养殖产业带。以杨家泊镇为主,开展对虾及海珍品等名优品种养殖,依靠诚信、新亿达、盛亿、恒孚等龙头企业,建设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及1.44万亩连片工厂化海珍品养殖、浅海滩涂贝类增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和彭泽鲫养殖产业带。进一步加大海珍品养殖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深加工水平,成为高新水产品养殖基地。3、建设四个农业发展基地依托大田地热资源,重点开
22、展蔬菜、花卉、食用菌种植、特色养殖和水产养殖,形成5257.5亩设施农业发展基地;以杨家泊镇食用菌特种种植园区为龙头,建设500亩设施食用菌基地;以茶淀前沽银狐良种繁育场为龙头,建设410亩狐狸良种繁育和养殖基地;以正跃养殖中心为主,扩大养殖面积、增加储养面积,建设集养殖、垂钓、出口为一体的出口鱼基地80亩。(二)四个工业园区1、杨家泊镇工业园区。该园区坐落在尹高路以南,新河地段至杨家泊炮站地段,占地3000亩,主要发展化工、饲料、医药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2、辛庄工业园区。该园区坐落在塘津高速以西,以杨家泊镇工业老区为中心,规划园区占地5250亩。3、大田镇都市工业园区。北至宁河县、南到
23、新镇区、西至设施农业区( 三芦 )、东到宁河县,规划面积3049.5亩。主要发展电子、机械、现代加工业、农产品加工、包装、家电等行业。134、茶淀镇工业园区。位于茶淀镇北部,占地3400亩,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纸制品包装等行业。(三)形成观光休闲为主的服务业布局1、高庄水库农业观光区。位于杨泊镇高庄村西、付庄村北,占地? 亩 ,利用高庄水库2500亩天然水面,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借助高庄水库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条件,拟建设具有日式风格的田园风光、美食垂钓、温泉保健等亲水旅游休闲度假区,重点建设农业种植观光园、海珍品养殖垂钓园、水上乐园、特色美食园、休闲旅游度假园等五大功能区。2、大田温泉经济区。位于大田镇,北至三芦设施农业区,南到津塘高速,西至蓟运河,东到中心镇,规划面积为6004亩。是滨海温泉旅游度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主题公园、温泉经济区、观光农业区三部分组成。3、观光休闲特色风情村十个。建设蔡家堡渔业风情村、华梦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村、等10个观光休闲特色风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