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二九年八月1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2第一节 发展条件2第二节 发展机遇和挑战3第三节 重大意义5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7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7第二节 战略定位8第三节 发展目标11第三章 空间布局12第一节 空间结构12第二节 开发布局13第四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5第一节 沿海港口群建设15第二节 综合交通体系18第三节 水利20第四节 能源和电网21第五章 产业发展23第一节 现代农业23第二节 先进制造业242第三节 新能源产业26第四节 服务业26第六章 城乡发展29第一节 推进城乡统筹29第二节 提升城镇发展水平30第三节 加强新农村建设
2、31第四节 发展社会事业32第七章 海域滩涂资源开发35第一节 依法科学围填海域滩涂35第二节 高效利用围填的土地资源35第三节 建立海域滩涂围填开发新机制36第八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7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37第二节 强化污染治理40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2第九章 保障措施44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44第二节 扩大开放合作45第三节 加强政策支持47第四节 做好组织实施481序 言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3.25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954 公里。2008 年末总人口 1964 万人
3、,地区生产总值 4863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4760 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力,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特制定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这一地区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 20092020 年。2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第一节 发展条件独特的区位优势。江苏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部连接
4、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和长江黄金水道,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战略要冲。专栏 1:新亚欧大陆桥简介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从中国东海岸的连云港到欧洲西海岸的荷兰鹿特丹,全长 10870 公里,其中中国境内 4131 公里,沿 线涉及江苏、山东、山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10 个省区,面积 377.1 万平方公里,人口 4.55 亿,经济规模 9.32 万亿元,分 别占全国的 39.3%、34.4%、37.3%;东向日本、朝鲜 、韩国等国家;西经中亚、西亚、俄 罗斯、东欧、中欧、西欧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所经过国家和地区的面积 39
5、70 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26.6%;居住人口 22 亿,占世界人口的 36%。与西伯利亚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具有明显优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运 输距离短,辐射面广, 对亚太地区吸引力大。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为沿线国家和亚欧两大洲经济贸易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大通道,对形成陆桥经济走廊、扩大 亚太地区与欧洲的 经贸合作、促 进亚欧经济 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 义。3良好的资源条件。拥有约占全国 1/4 的海域滩涂湿地和百万亩低产盐田,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岸线资源优良,具备在淤泥性海岸建设深水海港的技术条件,连云港港可布局建设 30 万吨级航道和码头;海洋资
6、源和风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区域开发适宜性较好,空间开发潜力较大。丰富的人力资源。拥有各类人才 133.2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 6.8%;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较为发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3%,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超过 32 万人;拥有高等院校 14 所,在校大学生 16.7 万人;劳动力素质总体较高。较好的产业基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优越,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是黄淮海平原和江淮地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纺织、机械、汽车、医药、化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等
7、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全国主要港口的连云港港和南通港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机场的运输能力快速增长,新长铁路、沿海高速公路、苏通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供给充足;水利设施较为完善,水资源供给和防洪保安能力显著增强。4第二节 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
8、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地区地理上连为一体,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多层次区域合作机制逐步形成。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 200830 号),把江苏沿海地区全部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该地区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与长三角核心区的对接和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对江苏沿海地区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将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更
9、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际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随着我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江苏沿海地区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以及东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为本区域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5资源、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了新机遇。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调整。我国具有发展实体经济的良好基础和广阔市场前景,随着国际金融资本加速向实体经济转移,江苏沿海地区面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同时,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推进,将有利于这一区域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以内需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江苏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一是发展模
10、式需要创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加快发展不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港口功能和城市带动能力需要提升。中心城市实力不强,主要港口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集聚科技、人才资源的能力较弱,对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提高。四是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第三节 重大意义在新形势
11、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事关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6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将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西
12、部地区发展。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充分发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增强互动效应,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7第二章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13、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江苏沿海地区区位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把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发展重点,统筹城市与农村、陆地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加强区域合作,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原则是:坚持
14、科学布局,促进集聚发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选择发展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推进集中集聚开发,促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依托现有大中城市,注重提升功能,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依托深水港口,实施节点开发,集中发展临港产业。8坚持合理分工,促进一体化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确定各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加强行政管理和政策对接,形成统一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充分考
15、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明确保护范围,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在开发建设上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在管理上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地区、泛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创新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在合作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第二节 战略定位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16、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9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服务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专栏 2: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情况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不断加强, 连云港相继与甘肃、新疆、河南、陕西等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签订了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层次、
17、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物流合作。港口集团在山西侯马等多个地区合资建设集装箱场站,组织两地货物对流运输。口岸船、货代理单位在中西部多个城市 设立办事处。港口每年 进出的铁矿砂、氧化铝、铝锭、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钢铁 、粮食、 农副产品等大宗货物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铁路系统合作。连云港相继开通了至郑州、西安、成都、西宁等地的集装箱“五定”班列,1997 年开通了至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 五定” 班列,2007 年延伸到莫斯科,实现 了真正意义上的欧 亚贯通。在 货源组织方面,对外成功开发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大陆桥货源市场,对内开发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东西行上下桥货源,为 中西部地区打通了重要的
18、双向进出口通道。目前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开展过境运输的国家和地区有 20 多个,运输的主要品种有机械设备、汽车及配件、 矿产品、农 副产品等十多个大 类。 2008 年,新亚欧大陆桥经 由连云港口岸发送的过境集装箱运量 6.4 万标箱,同比增长 8%,占新 亚欧大 陆桥总运量的比重达 40%。10口岸单位合作。连云港海关、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分别和内地 10 多个重要城市的对口单位开展了进口货物转关、转检业务,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企业可在当地海关、检验检 疫局办理出口货 物验放手续,口岸海关、 检验检疫局直接放行。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
19、快发展现代纺织、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沿海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充分利用滨海临江、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打造成为经
20、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专栏 3: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潜力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 20 多位院士和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江苏省沿海地区 综合开 发战略研究” 报告。 该研究成果提出:江苏沿海地区海域滩涂资源丰富,且每年仍以 2 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土地后备资11源,特别是盐城沿海和南通北部沿海地区更具备大规模围填的条件。近期可在盐城射阳河口至南通东灶港之间的大丰、东台、如 东、启东海岸和弶港外的辐射沙洲等地进行围填,形成 270 万亩左右的土地后备资源;远期可在东沙、条子泥、腰沙等浅滩沙洲进行围填,可形成 700 万亩土地后备资源。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
21、 2012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40000 元,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先进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达到 55%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的比重达到 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控制要求,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 2020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享有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镇化率达到 65%左右,生态环境
22、良好,到规划末期或更长一些时间初步实现现代化。12第三章 空间布局第一节 空间结构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结合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适度扩大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城镇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空间、交通空间和其它建设空间。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中心城市和县城镇空间,充分利用盐田和海域滩涂拓展临港城镇和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和改造,整合零散的工业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开发效益,增加城镇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农村空间。包括农村居住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切实保护
23、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合理利用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空间,加强农村土地复垦整理,综合开发利用海域滩涂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住空间。生态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湿地和盐田等。清晰界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范围,13明确保护要求,加强维护修复;加强与城市、产业空间相衔接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永久性绿色开敞空间,提高生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第二节 开发布局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市区为极点,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沿海地区主要交通运输通道
24、为轴线,加快沿线城镇发展,进一步强化腹地产业优势,构建产业和城镇带;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建设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和壮大临海城镇;以三极为中心,以产业和城镇带为依托,以沿海节点为支撑,促进互动并进,形成“ 三极、一带、多节点 ”的空间布局框架。“三极” 。重点加快 连 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 设,扩大城市规模,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增强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外资进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集聚扩散区,积极承接国际资本与先进技术
25、,并逐步扩散到内陆腹地。“一 带 ”。依托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 榆河等主要交通通道,促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14新能源、汽车、新型装备、新材料、现代纺织、新兴海洋等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形成功能清晰、各具特色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多 节 点” 。以 连云港港 为核心,连云港徐圩港区、南通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以及灌河口港区为重要节点,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发展临海重要城镇,促进人口集聚,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开发,构建海洋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提升沿海地
26、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15第四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步伐,推进一体化发展,提高保障能力。第一节 沿海港口群建设发挥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壮大港口实力,提升服务功能,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完善港口体系。连云港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深水航道建设,开辟新港区,大力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增强港口功能,拓展服务领
27、域,提升为中西部地区服务的能力;南通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沟通江海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江海联运,加强与长江中上游港口的合作,建设能源、原材料综合性物流加工基地,增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服务功能;盐城港是区域性重要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和连云港港的组合港。按照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港区的16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协作,以临港产业项目为依托,加快港区建设,增强对腹地经济发展的服务带动作用。扩大港口能力。推进连云港港 30 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尽快启动徐圩、赣榆港区进港航道建设,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浚深;积极推进灌河口、滨海和射阳河
28、口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大丰港区、洋口港区深水航道升级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加快连云港区大堤作业区 10 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建设,尽快论证确定原油、矿石等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布局,推动煤炭下水港建设,推进赣榆港区深水泊位和灌河港区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加快洋口港区 10 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推进吕四港区建设,做好腰沙、冷家沙建港条件的研究论证,开发建设启海、通海港区,提升沿江港口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能力;加快大丰港区建设,逐步成为综合性港区,推进滨海港区 10 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支持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发展能源、石化等临港产业,促进港口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高远洋运输能力,开辟和加密集装
29、箱远洋干线航线航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加强联合协作,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网络。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拓展保税、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功能。加快建设连云港航运交易市场,提高连云港口岸查验单位级别和查验设施水平,开设两翼港区一类口岸,建设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口岸“大通17关” 体系。加强与陇 海兰新沿线及苏北其他地区的跨区域口岸协作,在主要城市建设具有综合物流集散功能的内陆“无水港” ,拓展“ 属地申报,口岸 验放” 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 业务,延伸口岸功能,逐步扩大通关适用范围。积极推进连云港至莫斯科国际班列西延,实现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简化
30、进出境货物通关、转关和过境手续,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更多货物选择连云港口岸通关。专栏 4:江苏沿海港口总体发展格局1、连云港港。由连云、 赣榆、徐圩、前三岛和灌河 5 大港区组成。连云港区规划为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散、 杂货 运输的综合性港区,是服务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区。徐圩、赣榆港区依托 临 港工业起步,逐步 发展成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后方临港工业服务的综合性港区,同时徐圩港区承担中西部地区能源等重要物资出海口功能。前三 岛港区规划以石油运 输为主。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兼 顾船舶修造。2、南通港。由 11 个港区组成。其中 2 个在沿
31、海地区,分别为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9 个在长江沿岸,分 别为如皋港区、天生港区、南通港区、任港港区、狼山港区、富民港区、江海港区、通海港区和启海港区。洋口港区利用烂沙洋深槽建设深水航道,未来可满足 20 万吨 级海轮乘潮通航,规划建 设 以原材料、煤炭、石油化工、液体化工等散货运输为 主,并兼顾集装箱运输的 综 合性港区,主要 为临港工业开发服务, 远期发展大宗散 货中转及油品运输。 吕四港区主要为临港开发区和产业开发服务,兼 顾为周边地区 发展服务。183、盐城港。形成以大丰港区为主,滨海港区、射阳港区、响水港区共同发展的总体格局。大丰港区规划为 以通用散杂货、石油化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
32、性公用港区,兼顾能源、石化等临港工业开发功能。滨 海港区规划为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近期主要 为能源产业服务,以煤炭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 远期逐步发展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射阳港区 规划为以散 杂货、化工品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逐步 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响水港区以承担散 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第二节 综合交通体系铁路大通道建设。围绕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加强与中西部地区交流联系的目标,强化区域对外通道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加快建设沿海铁路大通道,重点建设黄岛至连云港至盐城、南通至上海铁路,实施新长铁路盐城至南通段复线电气化扩能改造,构建大能力铁路通道;加快陇海
33、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实施连徐线电气化扩能改造,进一步强化陆桥铁路大通道能力;新建宿州至淮安至连云港铁路;实施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新建南通至启东铁路,强化沿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络;根据连云港徐圩、南通洋口、盐城大丰等港区发展需要,规划建设相关港口铁路支线。到 2020 年,形成“两纵三横” 干线为骨架的铁路网络,总规模达到 1100 公里。广域航空通道建设。优化整合机场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提升服务能力。扩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并提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19岸,根据发展需要规划迁建新机场,实施军民分设,建设服务苏北鲁南地区、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盐城机场继续发挥开放口岸优势,新辟货运功
34、能,增强联系日本、韩国的国际运能,建设区域性支线机场;南通机场要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加快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运输服务能力,做好配套服务,加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网。航道网建设。加快干线航道建设,扩大水运中转能力。以连云港港疏港航道为重点,加快连申线、盐河、灌河等骨干航道建设,推进淮河入海航道、通扬运河、刘大线等港口集疏运航道建设,打通连徐水运通道;加快实施长江口航道整治三期工程,逐步推进-12.5 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增强沿海地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作用。到 2020 年,形成以“ 一纵四横” 干线为骨架的水运通道网络,总规模达到 1920 公里。高等级公路网建设。进一步增强过江通道能力,
35、重点建设崇启和崇海过江通道。加快推进国道和省道干线公路网改扩建工程,实现高等级公路与沿海港口和产业集中区直接连接,建设贯通南北的临海高等级公路,提高临海地区公路技术等级和路网整体效率。到 2020 年,形成以“三纵六横 ”干线为骨架的沿海地区公路网络。专栏 5:江苏沿海地区综合交通体系“两纵三横”铁路建设。规划总规模达到 1100 公里左右,其中新建 770 公里,既有线复线电气化扩能改造 330 公里。 “两纵”是指沿海铁路和新长铁路, “三横” 是20指陇海铁路通道、宿淮连铁路和宁启铁路。航空机场建设。连云港机场,提升 为国家一类口岸。盐城南洋机场和南通兴东机场,是地区航线网络的重要 节点
36、,主要服务城市辖 区 产生的直接航空客货需求和通过对临近航空市场腹地聚集和辐射产生的间接航空客 货需求。“一纵四横”内河干线航道建 设。 规划总规模达到 1920 公里。 “一纵” 是指连申线(三级航道)。 “四横”是指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及盐河(三级航道)、灌河(三级航道)、刘大线(四级航道)、通扬运河(三 级航道)。规划建设 洋口、射阳、 滨海等港区疏港航道。“三纵六横”公路建设。规划总规模达到 3018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24 公里,干线公路 1994 公里。 “三纵”是指沿海高速公路、 G204、临海高等级公路;“六横” 是指连徐高速公路、徐宿淮盐 高速公路、江海启高速公路、宁启高速
37、公路、G310、G328 和 S211。规划建设联系沿海港口、城 镇和产业集中区等重要节点的高等级公路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跨交通方式、跨行政地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有效连接运输企业和运输枢纽,搭建通畅的信息渠道,促进跨部门业务合作,鼓励第三方开发,形成综合运输服务信息化平台。第三节 水利江苏沿海地区处于长江、淮河、沂沭泗流域下游,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水利建设的重点是保障沿海开发的淡水资源供给,提升防洪排涝和防台防潮能力。21强化水资源供给。立足扩大长江引水,实现三河输水、三区供水,继续完善和扩大京杭运河淮沭新河供水线、泰
38、州引江河通榆河供水线的供水规模,规划新辟临海引江供水线,形成三条南北纵向的引江骨干供水线,适当调整供水范围,加强向北调供水区、东引供水区、沿江供水区等三大供水区的供水能力,保障沿海开发水资源供给。近期完成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抓紧实施泰东河拓浚工程和南水北调一期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完善蔷薇河清水通道工程,积极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开辟沿海港区供水线路。利用沿海滩涂、洼地建设平原水库,改善沿海地区水生态环境。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管理,通过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引调水沿线的水资源保护,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巩固完善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实施
39、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近期完成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新沂河、新沭河扩大工程。巩固加强海堤防台防潮能力,完成重点海堤达标建设工程,并根据海域滩涂开发需要适时外移海堤和沿海挡潮港闸。提高区域排涝标准,抓紧实施里下河、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整治工程,拓浚改造川东港、竹港,整治沂北沂南和江海区域骨干河道,扩大排水入海入江出路。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新建港区、临港城镇和产业集中区要同步规划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加强入海河口治导线管理,保证入海河道的泄洪排涝能力。22第四节 能源和电网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大丰、东台、如东、灌云等陆地风电项目和沿海滩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 2
40、020 年,风电装机总量达到 1000 万千瓦,其中陆地 300万千瓦,近海 700 万千瓦。加快推进田湾核电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如东、射阳等秸秆发电项目的示范效应。到 2020 年,秸秆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40 万千瓦,建设一批生物质能成型燃料、生物质集中燃气等示范工程。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到 2020 年,在农村(包括县城)医院、卫生院、养老院、寄宿制学校建设一批太阳能热水工程。建设长三角能源供应储备基地。优化大型燃煤电源项目布局,优先安排“ 上大压小 ”、调整电源结构的 电源点建设。推进盐城沿海以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
41、加快南通如东液化天然气(LNG )项 目建设,继续开展连云港等液化天然气(LNG)项 目前期工作,适 时在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油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日照至仪征原油管道及连云港支线。改善煤炭运输条件,结合燃煤电源项目布局,建设大型储煤基地。完善输变电网络。建设可靠性高、结构清晰、供电能力强的地区输电网和配电网。加强沿海输电网络和过江输电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升压沿海输电工程,规划建设 500 千伏变电站 11 座,新增北电南送能力 1000 万千瓦左右。到 2020 年,过江输电能力23接近 2000 万千瓦。24第五章 产业发展依托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
42、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第一节 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着力优化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做强棉花、油菜、蚕桑、啤酒大麦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海域滩涂围填增加耕地资源,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点支持盐城等地建立优质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长三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坚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连片种植
43、,建设双低油菜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比重,创建沿海生态农业品牌。充分发挥国有农场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到 2020 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 2800 万亩,总产量达到 1200 万吨。25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沿海鱼蟹虾贝藻及海珍品良种基地;发展设施渔业,推进百万亩生态鱼池改造和规模连片高效特色标准化池塘建设,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培植骨干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快渔港建
44、设,促进沿海观光休闲渔业发展,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建设水产品供给、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鼓励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食品工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力发展出口农业。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创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产加销一体型和农村专业服务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使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增值环节获得更多收益。引导农民
45、整合生产要素,鼓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二节 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26发展模式,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建成长三角乃至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积极发展临港产业。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沿海地区较好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合理布局石化、钢铁、车船、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依托沿海深水港口,结合周边市场需求,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适时在江苏沿海地区规划布局石化项目,注重发展市场需求大的高附加值石化深加工产品。加快调整钢铁产业空间布局,
46、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引导沿江及内陆地区,特别是城市钢铁企业向连云港转移,重点发展满足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的钢铁产品。提升汽车和船舶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乘用车和远洋运输船舶,形成车船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支持盐城发展大中型客车和专用车,建设汽车试验场,支持南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产业,加强研发设计,建成世界一流的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利用国际大宗农产品中转和仓储条件,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优势产业,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程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建设国家级碳纤维生产基地。重点提
47、升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机床、集装箱等产业规模和档次,创造条件发展大型整机装备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努力形成名牌和规模效应。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发展海洋化工,形成盐碱联27合开发、盐化和石化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培育全国重要的医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第三节 新能源产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形成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生物质能发电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风电近期以陆地风电为主,同时加快海上风电技术攻关,远期重点发展近海风电;核电以田湾核电为基础,扩大规模;生物质能发电重点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积
48、极开展滩涂非粮食生物质燃料发电的前期研究,发展清洁高效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支持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在能源动力研究方面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建设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鼓励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提高零部件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能力;优化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原材料制造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设立沿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到 2020 年,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发电(含核电)装机占江苏沿海地区的比重提高到 40%左右。第四节 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利用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把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基地,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