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496457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年)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近期建设目标和战略. 4第三章 发展规模与空间分布. 6第四章 空间发展策略与指引. 7第五章 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9第一节 对外交通设施提升计划. 9第二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改善计划. 11第三节 居住用地建设与保障计划. 13第四节 工业及仓储用地建设计划. 15第五节 公共设施用地建设计划. 17第六节 公共绿地建设与山水格局构建计划. 20第七节 生态环境保护计划. 22第八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23第九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 25第十节 城市减灾防灾体系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计划. 28第六章 实施政策与

2、保障机制. 30第七章 附则. 32第一章总则 第 1 条 编制目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相关精神,按照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促进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城镇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从空间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要求和部署的落实,指导各类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特编制南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第 2 条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近期建

3、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南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第 3 条 编制原则(1)贯彻“五个统筹” 的原则。结合南昌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南昌与周边城市的发展规划;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产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

4、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推进城镇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强空间管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提升城市运营效率。(4)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5)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独特风貌,体现名城特色。第 4 条 规划范围南昌市中心城区第 5 条 规划时限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 20112015 年。第 6 条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

5、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第 7 条 成果构成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及附件(含说明书、反思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s2 z% k * o8 R# . l第二章 近期建设目标和战略 第 8 条 近期建设目标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战略指引下,立足全省、依托全省,将南昌建设成为支持中部崛起的现代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南昌省域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成为全省的领头示范城市。区域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构建先进低碳的现代产业集群、城市空间发展健康有序、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八大片区功能优化、五大组团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逐步完备、防灾

6、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城市特色更加凸显。第 9 条 近期建设战略交通体系优化战略建设区域交通中心、大力发展公交优先、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空间优化拓展战略繁荣新城带动老城、推进工业产业入园、有力拓展外围组团。功能升级战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城市副心、发展仓储现代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战略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公共绿地均衡、大力发展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完善战略积极建设市政设施、构筑城市减灾防灾。城市特色彰显战略构筑山水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0 z K$ % h( ?6 P# D第三章 发展规模与空间分布 第 10 条 市域人

7、口规模与空间发展1、人口规模:南昌市作为省域中心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规划至 2015 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 552 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520 万人,暂住人口 32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规模在 380 万人以上。2、空间发展:“十二五” 期间着力构建“ 双核三圈”的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双核:即“一江两岸、双核拥江”, 以红谷滩中心区、旧城中心区为核心,以综合服务功能为主体,差异化发展、相得益彰的城市核心区域。三圈:第一圈是中心城区,由城市核心片区、若干城市副中心相应片区及长棱片区组成;第二圈是城市拓展圈,布局城市发展五个新的组团。包括瑶湖生态科技新城、昌南现

8、代综合新城、九龙湖现代综合新城、乐化空港新城、梅岭休闲度假新城;第三圈是一小时经济与生活圈,以南昌中心城区为核心,快速交通网为依托,重点发展新祺周、龙津、向塘、民和四个次级城市,文港、温圳、李渡,西山、石岗、万埠、象山、塘南、梅庄九个特色城镇,推动南昌省会都市合作示范区的建设。第 11 条 中心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人口规模:规划至 2015 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260 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至 2015 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为 236 平方公里。其中,昌南城市建设用地 154 平方公里:旧城片区 21 平方公里,城东片区 44 平方公里,城南片区 40 平方公里,朝阳片区 19 平方公里,瑶湖

9、片区 30 平方公里;昌北城市建设用地82 平方公里:红谷滩片区 16 平方公里,红角洲片区 22 平方公里,蛟桥片区 44 平方公里。第 12 条 外围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人口规模:规划至 2015 年,外围五大组团人口规模 52-57 万人,其中,瑶湖组团 2-2.5 万人、昌南组团 36-40 万人、乐化组团 2-2.5 万人、梅岭组团 8 万人、九龙湖组团 4 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至 2015 年,外围五大组团用地规模为 81 平方公里。其中,瑶湖组团 8 平方公里、昌南组团 41 平方公里、乐化组团 7.5 平方公里、梅岭组团 11.5 平方公里、九龙湖组团 13 平方公里。# F3

10、- f& T. A) G# C3 v第四章 空间发展策略与指引 第 13 条 空间发展策略十二五期间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强化昌北,聚焦核心;战略拓展,启动组团;点轴推进,充实各区。第 14 条 空间发展重点及指引围绕空间发展策略确定空间发展重点地区如下:1、强化昌北,聚焦核心策略:以强化 CBD 集核、大昌北区域融合为核心,以优化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中央商务区、门户地区、轨道站点地区、外围组团地区为触媒,稳步提升大昌北在商贸金融、先进制造、创意文化、生态环境、休闲旅游、现代综合物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重点建设西客站地区、红角洲地区、CBD 核心区、凤凰洲地区、白水湖地区、蛟桥地区、轨道

11、1 号线沿线地区、马兰圩地区。西客站地区:拉开框架,格局初现;红角洲地区:建设站点,推进水城;CBD 核心区:稳步推进,建设完成;凤凰洲地区:围绕站点,完善功能;白水湖地区:提升产业,改善市政;蛟桥地区:综合改造,腾笼换鸟;马兰圩地区:整理改造,完善路网;1 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2、战略拓展,启动组团策略:以拓展战略发展空间为核心,以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先导,以职住平衡和功能综合为基础,着重发挥外围组团在产业带动、吸纳人口、提升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重点建设乐化组团起步区和龙头岗港区、九龙湖组团起步区、瑶湖组团东岸航空城;昌南组团象湖新城和小蓝汽车城,以及梅岭组团。乐化起步区

12、:拉开路网,配套职住; 龙头岗港区:初步启动,完善设施;九龙湖起步区:构筑框架,建设市政; 瑶湖航空城:完成一期,拓展麻丘;象湖新城:提升配套,完善功能; 小蓝汽车城:优化产业,完善建设;梅岭组团:保护环境,提升设施。3、点轴推进,充实各区策略:以完善功能,改造环境为核心,以轨道站点为增长极,以城市干道和轨道线网为拓展轴,以建设副中心和改善环境为基础,扎实推进各个城市片区在公共服务、居住环境、民生工程、产业提升、城市交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如旧城中心区的如火车站东广场和滕王阁佑民寺绳金塔万寿宫历史街区,城东片区的青山湖西岸和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瑶湖片区的紫阳大道沿线和省奥林匹克中心周边

13、地区,朝阳片区的朝阳新城和水厂路以北地区,城南片区的广州路沿线和新昌南城等区域。旧城中心区:八一桥头地区:改善交通,提升景观;城北地区:整理土地,完善交通;内四湖地区:前期研究,改善四湖;火车站东广场:整理土地,建设完成;轨道 1 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滕王阁佑民寺绳金塔万寿宫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提升品位;城东片区:青山湖西岸:整理土地,建成景观;玉带河沿线:沿线景观,二次提升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功能置换,退二进三;轨道 1 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瑶湖片区:罗家新区:东延解放,建设新区;艾溪湖东岸:完善景区,建设住区;紫阳大道沿线:结合站点,完善设施;光伏产业园区:

14、初步启动,逐步完善;省奥林匹克中心周边地区:完善住区,提升景观;轨道 1 号线沿线地区:围绕站点,提升功能;朝阳片区:朝阳新城:全面建设,重视公益;水厂路以北地区:棚户改造,环境整治;城南片区:昌东工业园:扩展工业,适度配套; 新昌南城:完善设施,推动产业;玉带河沿线:沿线景观,二次提升; 京山地区:交通改善,棚户改造;昌南市场区和物流中心:扩大物流,完善市场;梅湖景区:提升环境,整理土地;广州路沿线:建筑改造,提升形象;洪都机场区:连通道路,启动北区。 o2 Z/ J9 : k5 w9 t) a第五章 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第一节 对外交通设施建设计划第 15 条 建设目标(1)完善并加强水、陆

15、、空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及站场建设,将南昌建设成为区域交通中心。(2)依托高速铁路和航空枢纽实现连接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区)的省际交通廊道。(3)依托快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实现连接九江、吉安、鹰潭、抚州的赣中北省域一小时交通圈。依托高速公路实现辐射永修、安义、奉新、高安、丰城、余干等地的一小时交通辐射区。第 16 条 建设原则及任务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化南昌市交通枢纽地位,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构建合理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第 17 条 公路建设(1)重点续建昌德高速、昌奉高速。(2)新建南昌综合客运枢纽、双港客运站、南昌西综合枢纽客运站、麻丘客运站。(3)

16、新建沈桥货运站、向塘货运站、望城货运站、乐化货运站、瑶湖货运站。第 18 条 铁路建设(1)新建南昌西客站以及对南昌站场改造。(2)建设南昌至赣州城际铁路,续建浙赣铁路快速客运专线。(3)构建铁路西环线鄱阳湖城镇群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4)建设完成向莆铁路。第 19 条 空港建设(1)重点继续推进实施完成昌北民用机场改扩建为 4E 级国际机场工程(2)依托昌北机场,推进航空货运物流园区建设。第 20 条 港口建设(1)新建龙口岗港一期 450 万吨码头、樵舍危险品港 150 万吨码头(2)启动南昌新港临港产业物流城建设。5 L2 r& h7 r9 v8 C. W& 6 R第二节 中心城区道路交

17、通建设计划第 21 条 建设目标(1)加速快速路和干线主干道等交通走廊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网状快速路框架。(2)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将道路网密度提升至 5km/km2,人均道路面积达到 14m2。(3)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依托轨道交通,通过强化常规公交建设,形成轨道交通、BRT和公交专用道多种形式公交通行方式,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4)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交通空间。在主要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公共空间,构建连续的步行空间;增加城市干道的人行过街设施,优化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增设自行车专用道和停放点,改善自行车通行条件。(5)提升停车供给水平,在推进社会停车场投入的同时,加强配建停车场的建设管理

18、力度。第 22 条 建设原则及任务完善交通性骨架路网建设,支持重点地区道路拓展,提升赣江两岸联系,加强重要通道节点建设,改善老城内部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第 23 条 交通性骨架路网建设基本完成网状快速路交通走廊建设;完成经航大道、九州大道、昌九大道等 10 条干线道路的新建、改扩建工程。第 24 条 重点地区道路建设重点完成西客站地区、瑶湖地区路网,支持新区开发。第 25 条 跨江(河湖)桥隧工程完成朝阳洲大桥建设,启动红谷隧道工程。第 26 条 重要通道节点建设重点完成顺化门立交、龙王庙立交、胡惠元立交等 20 处城市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建设。第 27 条 老城内部交通改善重点完成青山北路北

19、延、二七北路延伸、象山路南北延伸、迎宾大道北延等断头路、瓶颈路打通工程;新建和拓宽改造 52 条道路。第 28 条 扩大机动车停车供给扩大城市停车泊位供给,在发掘现有停车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在旧城区停车矛盾突出地段建设一附院、儿童医院等 23 处社会停车场。第 29 条 公共交通建设在轨道一号线完成、二号线开建的同时,围绕城市核心区建设快速公交线路,配套建设公交枢纽,新建 18 个公交枢纽站;完善公交配套设施,建设 18 个公交停车保养场;同时继续结合道路改造实施干道沿线非港湾式公交车站改造工程等。第三节 居住用地建设与保障计划第 30 条 建设目标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至 2015

20、年,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并完全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超过 30 平方米。规划到 2015 年,中心城区新增居住用地 795 公顷,其中新区开发居住用地约 360 公顷,存量置换(企业退城进园等)用地约 250 公顷,更新改造(旧城改造等)用地约 185 公顷。第 31 条 规划原则及任务在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重视大型居住区的开发建设。新增居住用地重点往新区投放,疏解老城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完成低洼危旧房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制定年度建设实施计划。第 32 条 居住用地建设体现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与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原则,按照中心城区“双城

21、八片”总体布局结构,结合跨江西进,向东向南延伸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住宅建设布局结合城市近期重点地区、总体上形成与城市结构相匹配的八大居住片区、多个子板块的布局:(1)遵循城市跨江西进、向东向南延伸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环境较好地区的优势利用,将红谷滩(凤凰洲)、红角洲、朝阳等沿江地区以及高新、城东、城南等新区、开发区作为新增住房重点发展地区,并结合重点地区建设推进青山湖板块、京东板块、玉带河板块、艾溪湖板块、象湖板块、岱山板块、城南板块建设。(2)住房建设结合片区产业布局和主导功能联动发展,重点推进经开区青岚板块、双港东大道板块、白水湖板块、黄家湖路板块的建设。保证住房建设为产业提供充足的配套,促进

22、开发区职住相对平衡发展。第 33 条 保障房建设及低洼危旧房改造(1)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南昌市经济发展水平,规划期内,城区实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保障的面积标准为人均建筑面积 13 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 8 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达到 10000 套以上;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南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涉及拆迁总建筑面积 260.18 万平方米。按照住房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年度计划,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2)合理选择保障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建设地点。结合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工业区生活配套等,重点发展城乡结合部、一环以

23、外地区,依托昌东工业区、民营科技园、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用地周边,以及解放路、青山湖大道、顺外路、抚生路等交通便利地区,依托现有居住用地,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相对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第四节 工业及仓储用地建设计划第 34 条 建设目标规划至 2015 年,新增工业及仓储物流服务用地 417 公顷,其中新增工业用地 253 公顷主要为一类工业用地、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和服务外包产业用地等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的用地类型;新增仓储用地 164 公顷,结合物流体系完善节点建设,和各类物流载体和平台建设。第 35 条 规划原则及任务继续推动老城区内零散、老旧工业“退二进三”和“ 退城进郊 ”,鼓

24、励和吸引产业迁入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公共物流区,完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重大产业,对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在外围组团布局。第 36 条 工业用地建设(1)积极进行洪都机场区、城北地区七里街电厂、硅酸盐厂、青山湖北岸-赣江南岸地区民营科技园、江纺、灰厂等的工业土地整理改造、功能置换和储备工作。(2)重点推动三个增长板块(国家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产业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大力推动外包服务和科研服务,积极建设光伏产业园、LED 产业园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现有制造业优势,大力

25、发展重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业,着力打造循环工业园,积极建设白水湖工业园。第 37 条仓储用地建设(1)加快推进我市公共物流区建设,积极建设各级物流节点,包括昌北物流基地:昌北医药物流中心、昌北航空物流中心、昌北邮政物流中心、江西集装箱码头二期、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昌西南物流基地、华南城物流项目、昌南物流基地、向塘铁路物流项目等。(2)积极建设各类物流载体和平台建设,建成位于西客站区域的华南城物流园一期工程、进一步扩大城南市场物流功能,完成昌南物流园建设。重点建设深圳农产品昌南物流中心二期、洪客隆现代物流中心、苏宁电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等市场物流项目。完成白水湖地区水陆空联运物流园建设,建设南昌新港临

26、港产业物流城。# U8 f4 s3 $ # t1 y5 f3 L( o. I) F- C B. n- b“ N1 i第五节 公共设施用地建设计划第 38 条 建设目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形成层级分明的多中心体系。进一步完善“双核拥江,分级多中心”的公共设施分布格局,繁荣发展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改善老城中心区。促进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化分布。第 39 条 规划原则及任务(1)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向新区倾斜,促进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化分布,提升新区服务水平,引导人口向新区流动。(2)进一步优化提升、繁荣发展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改善老城中心区;全力推进各片区

27、副中心建设。构筑由市级中心副中心居住区中心组成的层级分明的三级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体系,以适应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时代走向多核时代。(3)重点聚焦红谷滩中央商务区 CBD 的建设。进一步明确红谷滩 CBD 核心地位,使其成为高端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体现 21 世纪南昌现代化都市新形象。协调老城中心与新城核心的关系,各种高端商业、商贸金融服务中心、重大公共设施应重点向 CBD 区域集中并推动其格局形成,确保中央商务区能够达到并发挥其规模效应。它的建设需要全市乃至全省的力量支持。(4)注重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依据各片区特点,有所差异的提升副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发展,缓解老城区市级商业中

28、心区域交通压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等级体系,带动各片区功能提升。第 40 条 行政办公设施高标准建设以省级行政办公设施为代表的行政办公设施。第 41 条 商贸金融设施(1)重点建设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形成金融商贸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极核。(2)积极推进以北京路、上海路为依托的城东副中心建设,发展以生活零售结合时尚购物主题的商业中心,重点建设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精品专业店等服务设施。(3)积极推进以广州路、井冈山大道为依托的城南副中心建设,发展以集商务办公、购物休闲为一体,以家居专业店、汽车精品店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区。引进商务写字楼,新建大中型购物中心、大中型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服务设施(4)

29、积极推进以枫林大道与庐山南大道、双港大道为依托的蛟桥副中心建设。蛟桥副中心主要服务于经开区企业和高校园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以贸易咨询服务为特色兼顾商业零售的城市商业副中心。(5)积极推进以紫阳大道为依托的瑶湖副中心建设,在紫阳大道两侧发展以商务接待和宾馆服务为主,商业服务为辅的功能。(6)积极推进以水城为依托的红角洲副中心等的建设,建设高端文化设施,并以此为依托,完善商业设施。(7)围绕轨道一号线站点区域积极发展商业集聚区。(8)同时针对南昌市国际体育中心区域、省奥林匹克中心区域、凤凰洲地区、朝阳新城、艾溪湖东岸等地区不同的发展导向和功能要求,发展配套酒店、商业服务设施、商务办公等商业服务

30、设施建设,提升地区的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第 42 条 文化娱乐设施重点建成一批标志性的能与省会城市相匹配的重点文化设施,同时完善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初步形成网络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南昌国际艺术中心(大剧院)、南昌市群众艺术馆新馆、南昌市博物馆新馆、八大山人风景区名人艺术馆群(彭友善美术馆)、南昌文化会堂改造、市采茶剧团搬迁、市民俗博物馆新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等。滕王阁文化产业园、绳金塔文化产业园、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天香园文化产业园、东湖区北湖历史文化街区、高新大道文化艺术街,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城市文化次中心。第 43 条 体育设施围绕七城会场馆建设以及后续利用,完

31、善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行政区为单位,重点建设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并结合社区建设完善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第 44 条 医疗卫生设施完善城市新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均衡化分布。重点建设省人民医院红谷滩分院、省妇幼保健院朝阳分院南大一附院、象湖分院南大二附院红角洲分院、南昌中心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高新分院、南昌市第三医院朝阳院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分院、江西省精神病院附属心理专科医院、南昌市第四医院异地重建、南昌市妇幼保健院。完善省皮肤病医院基础设施、市九院新发及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和培训基地、市血站 PCR 实验室等设施。第 45 条 基础教育设施继续调整和

32、完善原有中小学校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学校,使南昌市的教育事业上一个新台阶。更新扩建“建成区”中小学校,尽可促进建成区中小学校各项指标能接近或达到规划相应指标;高标准建设“新区”学校,高标准配套“新区”教育设施,推动示范性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 39 所中小学校,其中新建学校 30 所,改扩建学校 9 所。从行政管辖划分:市直学校 8 所、东湖区 3 所、西湖区 5 所、青云谱区 6 所、青山湖区 7所、高新区 1 所、经开区 3 所、红谷滩新区 6 所。0 c a P7 M! h i! w# 第六节 公共绿地建设与山水格局构建计划第 46 条 建设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鄱阳湖生态

33、经济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建立“山江湖城”有机融合的空间格局出发严格保护区域内湖泊水系、山体森林以及提升其生态和景观价值,构建生态和谐、山水相融、绿色低碳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打造宜居城市。至 2015 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 2601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 10 平方米,绿地率达41%,绿化覆盖率达到 45%以上,并突出绿地分布的均衡性和层次性。第 47 条 规划原则及任务(1)完善轴、环、链、廊多元化绿化生态体系,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2)以山体、风景区、公园、组团间的隔离带作为城市绿色环境背景;以江河水脉、绿带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组成城市绿色通廊,指状楔入,联通成网,以各类专用绿

34、地和开敞空间为城市绿点,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化网络。突出轴、环、链、廊、区生态要素,创造“山水相依,城林交融,蓝脉绿网,水城共生”的特色景观。(3)结合城市绿地、水系、生态隔离带,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城市“绿道”,将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统融入城市绿地系统中。(4)通过滨水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将湖泊水域等滨水景观和优质公共资源让市民共享,实现“还水、还绿、还空间”于普通市民。第 48 条 山水格局保护与提升(1)梅岭风景名胜区继续保护梅岭生态自然环境,保证梅岭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远山近水”的景观视廊。(2)一江两河风貌带对赣江、抚河、玉带河及江河两侧重点进行景观与建设控制,加

35、强两岸绿化建设,保证滨水两侧绿化的连续性。重点形成滕阁秋风、南浦飞云、章江晓渡等重要历史景观。水岸两侧历史文化资源应向航道设置标示牌,并形成串联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水上游览线。(3)湖泊风貌保护按照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南昌市青山湖保护条例和南昌市重点地段规划控制导则等法规对梅湖、青山湖、象湖、艾溪湖、前湖、黄家湖、礼步湖和瑶湖进行重点保护,不得破坏湖泊生态环境,开发游览、休闲项目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4)重点搞好赣江、抚河、乌沙河以及玉带河等主城区内主要河流以及青山湖、梅湖、艾溪湖、前湖、梅湖、瑶湖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保护沿河植被、防止主城区内溪河的受到较大污染。近期重点治理乌沙河,提升赣江、玉

36、带河、红角洲水城、青山湖等的景观价值,完善景观功能,提升景观效益。(5)实行空间管制,对生态用地有效保育和维护对外围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的生态保护控制,包括梅岭森林斑块、山丘不可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用地;象山森林公园、厚田沙漠景观自然斑块等保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对昌北城市绿心、作为城市“绿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6)做好西客站地区国际体育中心地段沿江绿化景观建设、凤凰洲临江公园(市民公园三期)、CBD 中轴线景观、南桃花和水系绿化廊道、滨江路改造及绿化景观工程、动物园二期等绿化景观、湾里城市都市花园、昌北绿心保护、昌北近郊郊野公园、孔目湖公园等建设工作。启动中湖子公园的景观建设

37、,完成中湖子北岸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景观建设。重点改善八一桥头地区临江景观,初步建成青山湖西岸景观,初步启动四湖风貌区改善工程的建设,适度开展北玉带河沿线的景观二次提升,进行西桃花河的环境整治,完成马兰圩生态湿地的建设,完成乌沙河水系的改造,完成防洪堤建设及两岸景观建设,适度开展玉带河总支、中支、南支、西支、联通渠沿线的景观二次提升。第 49 条 公园绿地均衡化建设重点解决公园绿地少、小、差及分布不均的突出矛盾。综合考虑现状、交通、服务半径等各种因素,对全市公共绿地进行均衡化建设,每个片区至少设置一个片区公园,并加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建设,力求做到 500 米范围内能见绿现url=园/url 雨林木

38、风 3 。第七节 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第 50 条 保护目标(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011-2015 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 90%。(2)水环境保护目标: 2015 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 88%。(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2015 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 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4)声环境保护目标:2015 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不超过 60 分贝,交通噪声干线平均值不超过 70 分贝,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 9

39、0%以上。(5)污染控制与城市环境建设目标:2015 年,废放射源收贮处置率达到 100%,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大于 85%。第 51 条 近期工作任务(1)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城市用水安全,对划定的城市水源地保护范围予以严格保护。到 2015 年,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在 2010 年基础上分别下降 7.2%和 11%。(2)全面推行大气环境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开展大气臭氧监测。到 2015年,全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 2010 年基础上分别下降 11%和16%。第 52 条 重点工程建设昌东工业园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环保工程,幸福渠

40、水系水污染防治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金溪湖、军山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第八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第 53 条 建设目标以建设低碳宜居城市为理念,建设安全、高效、经济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第 54 条 供水工程建设(1)新建城北水厂(一期规模 10 万吨/日)、红角洲水厂(一期规模 10 万吨/ 日)和空港水厂(一期规模 5 万吨/日);扩建双港水厂(现状规模 10 万吨/ 日,扩建 2 万吨/日)。(2)建设和完善城东片区、朝阳片区、瑶湖片区、蛟桥片区、红角洲片区等地区供水工程及输配水管网工程。第 55 条 燃气工程建设(1)新建

41、东阳门站(占地 1.38 公顷)。(2)新建乐化、湾里、富山和万村高中压调压站,新建青云谱、青山湖和高新中中压调压站。(3)新建自东阳门站经乐化、湾里、望城、富山至万村高中压调压站的外环高压管网。(4)建设完善瑶湖片区、城南片区、朝阳片区、城东片区、蛟桥片区等地区的中压燃气管网。第 56 条 电力工程建设(1)加快新昌电厂建设。(2)500kv 电网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扩建梦山变和昌南变,使之容量均达到 1500MW。(3)220kv 电网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扩建梧岗变(扩建容量为 360MW)、艾湖变(扩建容量为 150 MW)、董家窑变(扩建容量为 180MW);新建七里街变(一期容量360M

42、W)、东新变(一期容量 300MW)、麻丘变(一期容量 180MW)、前湖变(一期容量 360MW)、黄家湖变(一期容量 360MW)、鱼目山变(容量 540MW)、西客站牵引变(一期容量 180MW)。(4)110kv 电网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扩建东湖变、广南变、船山变、滕王阁变、京东变、白马变 6 座变电站;新建化原变、铁路变、梁万变、科技园变、辛家庵变、洪都变、抚生变、象湖变、梅湖变、莲二变、航空变、乐华变、天宝变、富樱变、红谷滩变、凤凰洲变、轨道交通 1 号专变、望城变 18 座变电站。第 57 条 排水工程建设(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治理幸福渠、乌沙河、九龙湖、焦头河等水系。治理后

43、的河道与江湖贯通,提高河湖水系的景观和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及雨、洪水调控功能。(2)建设完善瑶湖片区、朝阳片区、蛟桥片区、红角洲片区等地区的排水工程设施配套(3)污水处理工程:新建莲塘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规模 3 万吨/日)、瑶湖污水处理厂( 一期污水规模 4 万吨/日)、焦头河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规模 3 万吨/日)、白水湖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规模 5 万吨/日)、樵舍污水处理厂 (一期污水规模 2 万吨/ 日) 、湾里区污水处理厂(3 万吨/日) 。第 58 条 通信工程建设新建电信局 6 座,新建电信模块 11 个,完善电信市话管网及光纤传输网建设。第 59 条 环卫工程建设(1)新建日处理

44、规模为 1200 吨的泉岭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日处理规模为 200 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场。(2)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 19 座(其中运转能力为 50 吨的 5 座,运转能力为 80 吨的10 座,运转能力为 180 吨的 4 座);(3)新建公厕 40 座;更新购置各类环卫专用车辆,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 40%以上。第 60 条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建设(1)编制南昌市城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在红谷滩建设全市城市照明控制中心,占地 30 亩,建设控制大楼及附属设施,安装全市照明控制调度设备,建筑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3)对城市道路照明控制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升级后

45、能达到控制调节各道路路灯在不同照明时段内功率输出的节能效果。第九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计划第 61 条 保护目标延承南昌的历史文化传统,发扬南昌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步把南昌建设成为以红色革命文化为特色,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历史人文景观的城市。第 62 条 规划原则及任务重点突出 “英雄之城” 、“ 豫章古郡 ”,重点保护最能代表南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代表英雄城文化和历史的革命纪念地和场所。依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历史资源进行展示利用,作为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历史文化宣传的场所。注重对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的延续,保护地上地下历史遗存,并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传统文化品牌。第 63

46、 条 革命历史纪念地保护(1)重点保护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朱德旧居、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导团旧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小平小道旧址等纪念地,划定严格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等保护范围。在严格保护区禁止新建任何与保护对象无关的项目,不得改变和破坏文物建筑原貌及历史环境;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项目严格审批,与保护对象协调,应通过环境整治增加绿化和停车场地。(2)保护八一起义纪念塔、八一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堂等纪念地,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严格控制广场纪念区周围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和使用功能,纪念塔南面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纪念塔主体高度的三分

47、之二。严格控制广场周边商业广告,以维护其庄重的纪念气氛。第 64 条 历史街区保护(1)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翠花街、棋盘街、萝巷、醋巷、万寿宫巷等特色街巷传统格局、尺度、地名,对该地段民居、传统手工业作坊妥善保留并适当恢复。重点整治传统街巷两侧街景立面。通过空间环境整治,形成广润门街和翘步街两个街区入口空间。沿翘步街、广润门街、醋巷、合同巷、萝卜巷两侧,利用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院落,近期重点设置传统商业、传统工艺、传统民俗的博展场馆。形成具有特色的传统商业风貌区。(2)绳金塔历史街区以绳金塔公园现有围墙为严格保护区,除规划建筑外严禁兴建其它任何新建筑;周边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周边民居改建成传统

48、风格居住街坊。保持该地段原有的居住功能,强化旅游观光功能。十字街为古代驿道的主要线路,在十字街南侧街口、绳金塔正门前、绳金塔街北侧街口形成街区主要节点开放空间。(3)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近期重点进行传统民居的环境整治,沿地藏庵巷、犁头咀巷两侧街景整治。保护进贤仓街、地藏庵巷、犁头咀巷等传统街巷格局,修缮历史建筑,修复传统建筑,改造一般建筑,保持街区社会生活的延续性。第 65 条 历史和环境风貌地区延续(1)滕王阁历史风貌区滕王阁园林围墙现有范围为严格保护区,围墙外围北起叠山路,南到瓷器街、章江路,西以赣江、抚河为界,东到子固路为建设控制区。对该地段加强绿化建设,对空间环境景观进行有计划的整治,控

49、制建筑物高度、体量、色彩等,留出主要视线走廊,对旅游服务设施予以配套并提高文化品味。(2)八一广场历史风貌区严格保护八一起义纪念塔及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两处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以纪念塔与万岁馆旧址为核心的广场空间序列。重点控制八一广场周边沿街建筑高度,广场周边建筑限高按照南昌市重点地段导则要求严格控制。(3)三眼井历史风貌区沿三眼井街北侧、干家前街两侧街景整治。修缮历史建筑,改善传统建筑,整治一般建筑,保持街区社会生活的延续性。以三眼井为中心,形成街区公共活动开放空间。(4)梅湖(八大山人)风貌区现有八大山人纪念馆围墙范围内为严格保护区,围墙外围 300-500 米为建设控制区,保护青云谱三面环水的格局及幽静的田园风光,保护梅湖水质洁净,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工厂企业必须全部迁出,该区域规划建设书画艺术中心和历史文化修学怡情区,总体风格以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风格为主。(5)佑民寺周边及四湖风貌区保护佑民寺建筑群及东、西、南、北四湖周边文物古迹或遗迹,如杏花楼、状元桥、灵应桥等。沿湖岸纵深 50 米范围内为严格保护区,原则上只拆不建,留出沿湖绿化带,创造亲水开放空间;湖岸纵深 50 米150 米范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