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一.双因子杂交实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亲本类型个体,黄色圆粒,绿色皱粒,(2)重组类型个体,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提出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重组类型个体?,为什么F2出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9:3:3:1)?,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你能提出什么样的假说?,F1形成配子时,控制同种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问题: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有几种组合方式?各占多大比例?,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9黄圆 : 3黄皱 : 3绿圆 : 1绿皱,YYRr,Yy
2、Rr,YyRR,YyRr,YyRr,Yyrr,yyRr,F1 :,P:,YYRR,yyrr,x,YR,yr,配子:,F2 :,yyrr,9 : 3 : 3 : 1,YYRR YyRR YYRr YyRr,YYrr Yyrr,yyRR yyRr,yyrr,配子:,黄圆,绿皱,YyRr,黄圆,YR Yr yR y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6 2/16 2/16 4/16,9/16,1/16 2/16,1/16 2/16,1/16,3/16,3/16,1/16,基因型通式,Y_R_,Y_rr,yyR_,3.设计实验,验证假说,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说?,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
3、位基因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实验结论,F1 黄圆 绿皱,F1 黄圆 绿皱,亲本组合,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24 22 25 26,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31 27 26 26,Ft表型 (粒数),反 交,正 交,方 式,测交验证(假设),4. 结论:自由组合定律,形成配子时,控制同种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二.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材,(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3)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4)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5)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独立分配定律),三.孟德尔定律的应用,1.遗传咨询 2.杂交育种,(1)选择优良性状互补的亲本杂交.,(2)
4、让F1自交,(3)从F2中选择,9/16 黄圆,3/16 黄皱,3/16 绿圆,1/16 绿皱,粒色,由F23:1分离比推测F2各种表现型个体的比例,F2出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9:3:3:1),1/16yyrr,2/16Yyrr,1/16YYrr,1/4rr,2/16yyRr,4/16YyRr,2/16YYRr,2/4Rr,1/16yyRR,2/16YyRR,1/16YYRR,1/4RR,1/4yy,2/4Yy,1/4YY,由单因子杂交子二代基因型,推断双因子杂交子二代的基因型(乘法原理).,1.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
5、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DdRr BddRR CddRr DDdrr,2桃树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D、d控制),蟠桃果与圆桃果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乙组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答案: (1)乙 乔化 (2)DdHh ddhh ; DdHh Ddhh (3)4 1 :1 :1 :1,3某科技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