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 津 师 范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现状的研究学 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学前教育年 级:2009 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现状的研究摘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尤其是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小班幼儿以区域游戏为主,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区域游戏,才能更好的促进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论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取两所国办园各两个小班,并对带班的八名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观察和访谈。结果发现:1.介入行为次数主要发生在游戏展开环节。2.教师介入游戏行为次数最多的发生在美工区。3.被动介入的正向效果更多。
2、4.交叉介入的正向效果最多,垂直介入的负向效果最多。因此,1.教师应该充分观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2.教师要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介入到区域游戏中。3.新教师应该提升自己介入区域游戏的经验。关键词:教师 小班幼儿 区域游戏 介入幼儿游戏行为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Intervention in The Area Play of The Children of Small Class .Abstract:The game is the basic activity of kindergarten ,especially the game occupies very impo
3、rtant position in a small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life. And small childre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regional games ,teachers in order to let the childr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regional games, will choose the time and manner appropriate to intervene. In this paper, using observation and int
4、erviews, The two office of kindergarten each chooses two small class, observe and interview the eight teachers intervention behavior .Results found that:1. The intervention behavior mainly happens in the game. 2. Teachers involvement in the game behavior of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ed in the Art ar
5、ea . 3. The passive intervention more positive effect. 4. The cross in the most 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of vertical intervention at most. So, 1. Teachers should be fully observed, locate their roles as well. 2. Teachers should choose proper interventional approach to the area in the game. 3
6、. New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involvement in regional game experience. Key words:teacher the children of small class area game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game behavior 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 .1二、概念界定 .1(一)区域游戏 .1(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 .1三、文献综述 .2(一)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研究 .2(二)关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的研究 .2(三)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和效果的研究 .3(四)关于教
7、师错误介入行为的归因及策略研究分析 .4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一)研究目的 .5(二)研究意义 .5五、研究方法 .51.文献法 .52.观察法 .53.访谈法 .7六、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7(一)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各环节的统计 .7(二)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行为的事件统计 .7(三)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各领域的比较统计 .8(四)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时机统计 .9(五)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主动性 .11(六) 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方式的统计 .12(七) 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行为的效果 .12(七)主动介入与被动介入与介入效果之间的比较 .16(八)教师在小班
8、区域里不同介入方式与介入效果关系 .16七、讨论 .171.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总体情况 .172.新教师与成熟教师介入行为的差异 .173.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方式与效果 .18八、结论 .18九、建议 .181.教师应该充分观察,定位好自己的角色,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 .182.教师应该学会多反思,提高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总体水平 .193.新教师应该多和成熟教师学习,提高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水平 .19参考文献: .20附录一: .21附录二: .22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尤其是游戏在小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总则中第五点指出,
9、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区域游戏也称作区域活动,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的活动,它是教师以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创设出让儿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好发展而尽心创设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各个区域,将游戏活动开展下去。但是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还不太理想,因此教师常常会介入到区域游戏中,来引导小班幼儿获得发展。但是教师介入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本论文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游戏的特征出发,对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笔者的观察,对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分析,最后为教师提出建议和指导方法,以提高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效果。二、概念界定
10、(一)区域游戏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博老师指出, “区域游戏也称为活动区,活动区活动是教师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在幼儿园中给幼儿设置特定的环境供幼儿与材料、同伴相互互动,主动的学习方式在幼儿中运用以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 2李生兰老师指出区域游戏就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的活动,它是教师以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创设出让儿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好发展而尽心创设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各个区域,将游戏活动开展下去。3结合这两个概念,本论文认为区域游戏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视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
11、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注释: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区域活动及思考J.幼儿教育,2002,(10).(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刘焱老师指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也称“游戏干预” , “是指成人通过直接介入幼儿的游戏,从而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 ”4广西师范大学的李会敏老师指出行为顾名思义,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介入行为又称指导行为,一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实施对象产生指导意义的行为举止总和。 5结合这两个概念,本论文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行为,是指教师用平行介入
12、、交叉介入、垂直介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到更好的发展。三、文献综述(一)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研究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导就“注意介入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的问题中提到了教师可以适度介入幼儿游戏的五种情况:“当幼儿在游戏中因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时;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 ”6华爱华(1998)认为:介入时机包括当幼儿脱离了自己所构思的游戏假想情境时; 当幼儿重复游戏,无法进展时; 当幼儿出现同伴交往困难时; 当幼儿缺少材料,游戏不能进
13、行时; 当游戏偏离正面效应时; 当幼儿的游戏技能不能支持其继续游戏时。张哲认为: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游戏愿望时;当幼儿在游戏中有不安全倾向时;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反应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可以经引导进而提升幼儿经验的教育契机时;当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状况让教师不清楚幼儿游戏的意图时。 7(二)关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的研究教师参与游戏对游戏可能会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关键的4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李会敏.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教育学原
14、理.2003.6 百度文库 http:/ 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学前教育学.2011.变量是教师如何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这也体现出教师在游戏介入当中的角色定位。研究显示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根据对一系列著作的研究,并分析教师应该以哪种角色介入到游戏里,Johnson 等人把教师在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归纳为:不参与者(uninvolved)、旁观者(onlooker)、舞台管理者(stage manage
15、r)、共同游戏者(Common player)、游戏带头人(play leader)、导演/指导者(director/instructor)。这里指出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里所扮演的角色。然而在这个集合体中教师角色对游戏的影响呈现一个倒置的“U”型,即最有成就的角色位于这个集合的中间,因此教师要观察好幼儿的游戏,并一恰当的角色介入其中,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向进行。8(三)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和效果的研究华爱华则认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方式有外在干预和内在干预两种形态,具体的干预方式包括平行游戏、共同游戏、现实比照这三种。 9周欣在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的文章中,指出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选择的方式
16、会对游戏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指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分为平行式、合作式与外部干预式这三种类型。 10邱学青通过学前儿童游戏表明,教师的不同介入方式影响这幼儿游戏的各自发展,因此指出了三种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分别为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入法。 11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四周,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或不喜欢玩时,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它游戏时,教师可以用这种平行介入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一般以平行角色的身份或教师的身份来参加游戏。交叉式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
17、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8 Fein,G负效介入是指教师的介入使幼儿的游戏意愿发生了偏离,抑制了幼儿游戏的正向发展;无效介入则是指幼儿对教师的介入不理会。 曹中平指出,幼儿游戏在教师的介入方式下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将介入效果分正向效果、负向效果和无效果三种类型。正向效果是指教师的介入支持了幼儿的游戏活动意向,让幼儿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负向效果指教师的介入干扰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意愿,干涉了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无效果则是指教师的介入对幼儿的游戏不产生任何影响,幼儿依旧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游戏。 13教师不同的介入方式影响这游戏的
18、效果,只有选择恰当的方式介入才能促进区域游戏的正向进行,才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陈建林指出:不同的介入方式都都会产生三种介入效果,因此要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才能产生正向效果。 14(四)关于教师错误介入行为的归因及策略研究分析李会敏研究发现,导致教师错误介入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有真正的转化为对区域游戏有着支持性的教育行为。教师对区域游戏的介入没有保护好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由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对策是教师应该通过细心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经常根据自己的习惯对问题进行处理。虽然教师不可能记录自身所有的介入案例,但是可
19、以记录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决错误的介入行为。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开展游戏指导12 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13 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14 陈建林.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观摩活动,教师之间的开诚布公的批评和建议也可以促进教师解决错误的介入行为。 15张哲研究发现:教师过分追求区域游戏中教育预设目标的实现,而对中班幼儿的期望过高,又缺乏一定的教育经验才导致错误行为的出现,因此提出解决对策是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目标、教师期望、教
20、育经验这些因素对区域游戏的影响。 16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本课题拟达到以下两个目的:第一,通过观察幼儿园中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自然状态,了解小班教师介入区域游戏的频率、区域、环节、时机、主动性、方式等;第二,对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事件进行情境剖析,探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主动性、方式与介入效果的关系从而为教师提出有效建议,提高教师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实际水平。(二)研究意义幼儿园中的教师对什么时机,如何介入小班区域游戏才能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的问题上存在疑问,针对这个现状,本论文希望能够为教师介入小班区域游戏的介入主动性、介入时机、介入方式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完善教师
21、介入行为的研究,进而提高教师的介入水平,更好而全面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研究成果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介入行为,从中积累经验,并丰富教师介入区域游戏的实质性研究,提高与完善自身介入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水平,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五、研究方法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1.文献法本论文查阅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教师介入区域游戏方面的著作、期刊和研究成果。15 李会敏.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教育学原理.2003.16 张哲.教师介入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D.学前教育学.2011.2.观察法 (1)观察对象:对天津市两所幼儿园(一所是一级示范园,一所是一级园)共四个小
22、班的区域游戏进行了观察,记录教师的介入行为事件,采用事件观察法。一级示范园的四个教师用 1A、1B、1C 和 1D 表示。一级园的四个教师分别用2A、2B、2C、2D 表示。表一:观察对象的情况表园所 教师 年龄 教龄1A 29 71B 26 41C 32 10一级示范园1D 23 12A 35 132B 23 12C 28 7一级园2D 24 1注释:五年以内的教师属于新教师,五年以上的属于成熟教师。(2)观察过程:在自然教学条件下,利用录像方式的非参与式观察,深入幼儿园小班进行观察,每个班级观察两次,每次是半小时的区域游戏时间。每个班级观察一个小时。用录像机拍摄每次区域游戏的全过程,然后反复回放录像,笔者认真记录分析,为进一步分析教师的介入现状情况提供资料。(3) 观察工具:观察记录表。观察表包括了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园所、班级、教师、日期。还包括具体的观察内容分别为介入环节、介入区域、介入的主动性、介入的动机、介入方式、介入效果。(4)观察数据的处理方式:分别为 excel 和 spss 16.0,来进行统计分析。3.访谈法(1)访谈对象:对两所幼儿园的八名教师进行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