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491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庆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 第一部分 主题研究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四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主题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命题点1 识图填图类 1. (2013重庆 B卷 21 题)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 纺织业发达的城市:会稽 B. 南朝都城:建康 (2)仔细观察上图,据图指出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1 分) 命题点2 孝文帝改革 2. (2013重庆A卷2 题)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 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将都城迁往咸阳鲜 卑贵族必须说汉话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 ) A. B. C. D. 3. (2013 重庆 B卷 8题)“今

2、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措 施是(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改穿汉服 D. 使用汉语 备考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2 1. (2017原创)三国鼎立局面实际形成和正式形成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长平之战 官渡之战 B.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C. 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 D. 赤壁之战 曹丕建立魏国 2. (2016烟台)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张骞出

3、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 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4. (2017原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南方得到了初步开发。参与开发南方的有 ( ) 蜀汉人民 南迁的北方人民 山越、南越人民 南朝人民 A. B. C. D. 5. (2016模拟)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

4、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二、判断题 6. (201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材料一 (商鞅)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 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准许民间买卖田地。 3 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也 陆续转向私有。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 续发展。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下令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改说汉语, 如有违犯,当加降黜;又下令改繁复的鲜卑姓为音近或意近的汉

5、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等。 他还积极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他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 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 号后的括号内填“C”。 (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均有迁都的内容,前者迁都咸阳,后者迁都洛阳。 ( ) (2)商鞅通过实行废井田, 准许土地买卖等措施, 使秦国逐步确立起土地私有制。 ( ) (3)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积极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成果,提倡穿汉服,说鲜卑语,用汉 姓,同汉人通婚。( ) (4)商鞅变法特别注意奖励

6、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或官职,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 (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 三、填图题 7. (2017原创)观察下图,请将下列的国名或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 内。 三国鼎立形势图 A. 三国时定都洛阳的国家:魏国 4 B. 三国时蜀国都城所在地:成都 四、简答题 8. (2017原创)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结合所 学回答: (1)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壮大起来,改革的哪项措施使秦国军队成为“虎狼之师”?这 次改革对秦国起了

7、什么作用? (2)孝文帝具有远见卓识,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 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认为改革和创新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 重庆20122016 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识图填图类 1. (1)上框:B;下框:A(2 分) (2)北方人民大量南迁。(1 分) 命题点2 孝文帝改革 2. D 【解析】孝文帝改革让鲜卑贵族使用汉姓,故正确。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 洛阳,而不是咸阳,故错误。孝文帝改革时只规定 30 岁以下的鲜卑族官吏在朝廷上必须 说汉语,并不是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故错误。孝文帝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正 确。所以

8、本题应选,答案为D。 3. D 【解析】文言文的译文是:从今往后禁止说鲜卑等少数民族语言,而要说汉话, 三十岁以下的人(官吏),在朝廷的官吏依然故意说鲜卑语的就降爵降官。结合所学知识,在 5 北魏三十岁以下的鲜卑官吏在朝廷上必须说汉语,所以与此有关的措施就是使用汉语。 备考实战演练 1. C 【解析】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魏220年建立、蜀 221年建立、吴229年建立,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 D 【解析】官渡之战是发生在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次战争,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 础的决定之战,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孙刘联军和曹操之间的一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 局面,D的推

9、论错误。A、B、C三项的推论均符合史实。故选D。 3. D 【解析】据题文材料,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大迁移的史实,其方向 是由北向南。中原人迁移到战争较少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江南得到 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民族交往。A、B、C三项说法均不正确。故选 D。 4. D 【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南方得到了初步开发。南方的政权有蜀汉、 吴、东晋、南朝,这些政权的各族人民都为南方开发作出了贡献。其中南迁的北方人民和世 居南方的山越、南越人民,也同样做出了贡献。 5. B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进程的影响。A、C 两项是 商鞅

10、变法的重要影响;D 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 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由此可知,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两者都促进了 封建化进程。 6. (1)(5)C A B C A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均有迁都的措施,但从两个 材料的叙述来看, 并未涉及有关迁都的信息。 (2)从材料一中的“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 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田地后来也陆续转向私有”这一表述可以看出, 题中的判断是正确的。(3)“注意积极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成果

11、,提倡穿汉服,说汉话,用 汉姓,同汉人通婚”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措施的具体体现,表述错误。(4)题中的表述 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具体体现,但材料一并没有相关内容的阐述。(5)抓住材料一 中的“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和材料二中的 “他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予以综合思考,可以得出二者对社会发展均有促进作 用。 7. 上框:A;下框:B 6 8. (1)奖励军功。秦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鲜卑落后的统治方式,使社会矛盾重重,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 黄河流域的控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统治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 (3)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或创新能促进历史发展或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改革是推动 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要善于学习先进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才能促进自身发 展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