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看法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伴随着社会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总会与社会意识、商业利润产生一些矛盾。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字:后现代主义;问题On the Post-modernistArchitectural Theory ViewsAbstract: Postmodernism is a kind of industrial ci
2、vilization originated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answer, in essence, post-modernism is a Western tradi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modern society and to correct the rebels, is a critical and Rebels would also move toward the other extreme - nihilism and
3、skepticism - “is over“, “Jiao in vain.“ Post-modernism in theory accompanied by social development, evolution, the Federation of Hong Kong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some of the contradictions arising from business profits. This article on these issues a preliminary study, to look for ideas to solve
4、the problem.Keywords: Post-Modernism; Questions1、前言“后现代主义”即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 、 “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
5、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1。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曾说:“后现代主义在世贸的倒塌那一刻也同时死亡” 。这个观点是不合适的,或者说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如果把后现代主义分成, “前” 、 “中” 、 “后”三个时期,那么要说死亡,说结束,也只能说是“后现代主义前”时代的结束。一个生命的幼年期的结束,必将预示着其成年期得到来;一个火山周围轻微震荡的结束,必将预设着其大爆发的到来;一个时代的结束,必将预示着一个崭新、一个完善、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的开始。存在即合理!“后现代主义”既然存在了三四十年,那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既然它的理念是先进的,它的特征是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
6、,那为什么,它会在发展近半个世纪后却走向衰败呢,这其中,必定有其发展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22、存在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从文丘里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存在近半个世纪了,但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流行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消失了,其原因从本质上来说,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没有触及“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论的根基,它批判的层面也只是停留在建筑的形式上,而忽略了建筑背后更深层次的其他因素。这些都将是需要在实践中去得到答案,现从几点矛盾去分析其原因。2、1、与社会商业化的矛盾三次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将现代工业、现代经济推入了一个空前发达的历史时期。在商业上,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协作,实
7、现了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制订了统一的模数,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运营模式。2、1、1 商业运营模式决定民用建筑无个性发展批量生产的飓风影响了建筑业。这就必将导致,在设计住宅的时候,一个设计方案, “批量”生产了一个小区,大量的设计也开始追求商业化,或者是只追求商业意义上的美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使用面积的功能性上,争取将每平方的土地都换来等价的货币和利益。这时的建筑,不能算做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充其量也只能算做是商品。而现在的一些建筑师,恰恰要迎合这种商业感,一味的只追求商业利益,这虽说是当时社会的趋势,但“后现代主义”建筑绝不是一个个单纯的商品。2、1、2 材料、技术的束缚一个时代的建筑,其特点就要
8、直接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在材料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多用石,古代建筑多用木材、砖,近现代建筑材料这多为钢筋混凝土。一个时代的建筑要代表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也要体现应个时代的人们的欣赏水平。而这一时期的理论家们,没有找到建筑上材料的突破,一味的在用旧材料创造新感觉。这不是在创造时代,这是在延续时代。一些设计者,不从根本的问题切入,一味的延续时代,创造出一些自认为不错而让社会难以接受的东西,在冠以“后现代主义” ,试问,人们会接受这个新名词吗,真正意义上推动时代变革的“后现代主义”能发展吗?技术上, “现代主义”及之前的建筑,做法老套单一,已形成模式化,技术较为简单,体现不出时代感。
9、由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投入和理念的约束,则倒是在建造技术上的投入减小,无形中对高技术创作产生了束缚,目前来看,这种低技术的建筑理念,已经阻碍了建筑的发展。2、1、3 投资者的选择很多“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在结构上都有类同。大多都是大的拉伸结构,塑造出没有模数的作品,其形状和结构多新奇,怪异。因此势必要求,选材难度特别大,建筑施工要求特别高,投资花费特别巨大。这些建筑设计一定不是那些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投资者眼中的“好作品” ,这种社会商业“风尚”势必阻碍“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发展。2、2 与现代艺术之间的矛盾建筑是艺术,她不是脱离社会只讲美感,只讲艺术家、设计师感情迸发的作品,她有一定
10、的功能性,她的功能性,是社会、是时代赋予她的。建筑设计师们所创造的艺术,应该说都是服务社会的,所有的设计作品,不只是设计师的艺术,而是把这个建筑放在应有的环境里。现在社会有一种风潮,很多人在做建筑时,不考虑当地环境,一味的去把3大师的名作拿过来,去堆积,去组合,甚至有的照搬过来。这不是艺术,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建筑作品定义的艺术方向。这样的艺术,是没有灵魂的艺术,是没有思想的艺术,虽然设计是把平时的积累相互拆解,相互补充出来,但其思想的东西,需要设计师根据环境和其他因素去现场赋予它的。2、3 与建筑本土化的矛盾建筑设计在追求立意,追求风格的时候,一味强调新奇,过多的忽略本土元素。学习先
11、进的设计理念,是要结合本土文化,发展创新本土风格,而不是搞外来文化的领域入侵。这种对本土化思想的抛弃,也主要是在文化、色彩及当地人文环境方向上抛弃固有场地的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恰恰是“后现代主义”本质特征的内在体现,所以抛弃本土文化,实质是抛弃“后现代主义”思想的本质。在不断融化这些思想的过程中,要不断突破先人总结理论的瓶颈。对这些思想、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传承,不是无条件的继承,而是要有批判的学习,有选择的接受,有总结的传播,这才应该是新时代设计人员,应该做的。3、几点建议在了解“后现代主义”理论理想与现实的几点偏差以后,只有抓住问题,才能使“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3
12、、1、与社会商业化的矛盾商业是建筑业发展不可绕过去的社会因素,在兼顾它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将“后现代主义”的好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融会贯通的融入其作为商品的商业属性中,而不是一味的只强调商业感,只追求建筑的功能性,要把建筑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完成,这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应有表现。3、1、1、商业运营模式上的建议人们居住的不单纯是一个商品,而是一个环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住的房子是一件艺术品,都希望生活在画里。这种愿望是好的,我们如果只考虑建筑的艺术性或美感,而抛弃大多数人民心里所能承受物质等价,和社会认同。这样的只对艺术的追求,同样是片面的,不切合实际的。只有让“商人追求商业目标而兼顾社会目
13、标;建筑师追求美学目标而兼顾社会目标,这才应该是社会的正常秩序” 2。 有了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商人就不会应商业问题来干涉艺术创做,设计师们也就不会让自己的作品看上去只能算个商品,我们所提出的生态家园才能出现在这钢铁水泥的世界,不是只在田野郊外所能体会。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借鉴,从唐宋开始,园林的发展和绘画等艺术有了充分的结合,其原因就是,画家,诗人等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当中去,则有了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开发商在设计建筑楼盘的时候,能够让设计师与业主充分的沟通,让住房人自己的思想融入他将来居住的环境设计当中,融入到建筑实体当中,这样就不存在,业主在
14、购房时对一件商品艰难解读(因为“我想要”跟“你给我”是两回事) ,也可以让意见建筑作品在建成之初就获得足够的社会认同,同时商家的利益也会是可观的,我想这样的建筑必定是流芳百世的。3、1、2、突破材料的时代局限一个建筑的材料取决与设计风格,还要考虑当地的本土文化,在没有充分分析、了解情况下,盲目的追求材料的革新,也一定预示着其梦想的破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建筑师,在做建筑作品时,不可一味的出新,4追求异形,追求抽象,要体现和融入本时代的社会审美水平,或被社会认同所接受,否则极有可能成为“毕加索的作品” ,如果那样的话,那些建筑作品只能等待后世去赞美了。至于如何对新材料进行探索,现在
15、已经有很多的突破,比如:鸟巢、水立方等,可以说,建筑材料已经开始突破工业社会的钢筋混凝土的单一,这些案例是新材料与新技术完美搭配的杰作!可以从这个角度重新演绎,例如鸟巢的设计方案结合了 100 余种的建筑结构新做法,大大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3、1、2、1 环保新材料的运用单从材料变革的角度上看,用新材料,就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但在选择新的建筑材料或是新的装饰材料的时候, “无污染”可能是更需要考虑的内容。注重人体的健康,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是建筑师对建筑的使用者的一种责任,也是对新材料开发的一种宣传。3、1、2、2 节能材料的运用当今社会,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社会,任何资源都面临着短缺,这就
16、需要,在开发新材料的时候,考虑到节能在这方面的运用。比如,新疆、东北这样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零下的地方,热能可以说非常重要的,要是新材料的开发能够保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向外界散发的热量,那么,在供暖单位就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煤,使这些被节约下来的资源用在更加重要的地方。所以开发新的节能材料的重任,无形之中,就担在了“后现代主义”发展创新的肩上。节能建筑的发展,在民用建筑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节能低耗、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已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内容。节能呼唤新型技术的支持,需要找准技术视角 3。3.1.3 新型复合材料的使用复 合 材 料 是 指
17、由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不 同 物 质 以 不 同 方 式 组 合 而 成 的 材 料 ,它 可 以 发 挥 各 种 材 料 的 优 点 , 克 服 单 一 材 料 的 缺 陷 , 扩 大 材 料 的 应 用 范 围 。由 于 复 合 材 料 具 有 重 量 轻 、 强 度 高 、 加 工 成 型 方 便 、 弹 性 优 良 、 耐 化 学 腐 蚀和 耐 候 性 好 等 特 点 , 已 逐 步 取 代 木 材 及 金 属 合 金 , 广 泛 应 用 于 航 空 航 天 、 汽车 、 电 子 电 气 、 建 筑 、 健 身 器 材 等 领 域 , 在 近 几 年 更 是 得 到 了 飞
18、速 发 展 。复合材料按用途主要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结构复合材料主要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如玻璃、陶瓷、碳素、高聚物、金属、天然纤维、织物、晶须、片材和颗粒等)与能联结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力作用的基体组元(如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碳和水泥等)构成。结构材料通常按基体的不同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等。功能材料是指除力学性能以外还提供其它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能的复合材料。包括压电、导电、雷达隐身、永磁、光致变色、吸声、阻燃、生物自吸收等种类繁多的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未来的功
19、能复合材料比重将超过结构复合材料,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流。另 外 , 纳 米 技 术 逐 渐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纳 米 复 合 材 料 的 研 究 开 发 也 成 为新 的 热 点 。 以 纳 米 改 性 塑 料 , 可 使 塑 料 的 聚 集 态 及 结 晶 形 态 发 生 改 变 , 从 而使 之 具 有 新 的 性 能 , 在 克 服 传 统 材 料 刚 性 与 韧 性 难 以 相 容 的 矛 盾 的 同 时 , 大大 提 高 了 材 料 的 综 合 性 能 。新 型 复 合 材 料 的 发 展 , 包 括 复 合 材 料 的 技 术 发 展 、 复 合 材 料 的 工 艺
20、 发 展 、复 合 材 料 的 产 品 发 展 和 复 合 材 料 的 应 用 , 具 体 要 抓 住 树 脂 基 体 发 展 创 新 、 增5强 材 料 发 展 创 新 、 生 产 工 艺 发 展 创 新 和 产 品 应 用 发 展 创 新 。3.1.4 新型建筑技术的发展从材料的技术革新,到结构设计的突变,建筑的新技术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不管是膜结构,还是其他新型的结构,都是建筑技术上的伟大创新,例如世界面积最大的充气膜结构工程北京奥运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其膜结构设计堪称建筑史上一个伟大里程碑。设计师尊重建筑设计、重视建筑环境、注重维护结构功能与美学、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更加强调完美
21、的建筑源于完善的设计,完善的设计是艺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融合。3.1.5 结构设计要考虑社会环境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要求美观之外,还要考虑建筑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很多“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作品,都是用大结构、大拉伸,这势必就对施工的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于建筑的投资就要加大。如果,在拿到项目时,对其环境、用途等其它方面与投资方有了充分的沟通,在综合各元素在建筑体内,不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节约资金。所以大建筑不一定就是好建筑!只有合适的建筑才能锦上添花!3、2 与现代艺术的矛盾建筑设计是再创造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可以冠以其独特的艺术性,通过建筑的形式,去体现其内在的思想,这是最重
22、要的。3、2、1、设计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要考虑适应性艺术源于生活。所有的艺术形态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的蓝本,有人说做设计,就是把自己看过别人的作品或是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元素综合在一起的东西。这就需要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一味高于生活的同时还要想着如何贴近生活。当设计的作品需要用夸张的手法去修饰的时候,那就要考虑它使用的人群,是否能接受这样的表现手法。他和做园林一样,游乐场形式的就不能放在,老干所这样的小区,就应该考虑老人喜欢安静的特点。所以,建筑不是放哪都行的,也不是只要要求的功能达到就行了,必须要在受用人群承受的范围内,去大胆的装饰,大胆的抽象。3、2、2、装饰现在的一些设计,装饰手法单一、浅薄,也
23、有模仿大家作品的嫌疑。装饰,是“后现代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也是建筑作品体现艺术性的最为重要的表现。装饰是要体现,作品的内在思想,是建筑与人沟通最重要的部分。因此,装饰要体现设计者的思想,体现设计者赋予建筑的灵魂。这就要求,装饰设计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不可照搬,照抄他人的装饰手法。3、3、建筑设计本土化建筑不论材料、风格、装饰效果都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创新应该以文化为背景、以环境为突破,以传承历史为任务。3、3、1、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建筑不只体现着建筑本身,每一座建筑,都蕴藏着强烈的历史感,斯卡帕曾经说过“建筑不仅与自然有一种空间上的联系,更有一种时间上的沉淀” 。建筑必须要把历史的厚
24、重传承下去,这是建筑的特性。这种特性就需要将当地的文化,在建筑设计之初,就赋予建筑本身。只有这样,设计师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的理念,才能与建筑所传承的文化历史,永载史册而不朽。3、3、2、与当地色彩基调协调在装饰效果的设计上,就要考虑,当地的色彩基调了,尽量考虑使用当地6的色调,这样就能更好的融入当地文化。既不突出,也不弱化的色彩选择,才应该是最恰当,最合适的视觉平衡。3、3、3、与当地环境呼应建筑设计配合环境,这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与社会融合的唯一体现,也是区别“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基础与展现,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一定要体会到建筑环境的重要性,需要理解, “后现代建筑”的伟
25、大意义,不是设计师给人造房子,而是给人创造生活;现在不是在延续工业社会钢筋林立的时代,而是为人类美好的梦想创造的时代。从中国史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建筑的发展是和园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也是说建筑的发展是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发展的,自古,好的建筑,出名的建筑,一定是在一个更为出名的园林中出现,建筑和树木、水、山都一样,都只是一幅美丽画卷中的元素。每一个画卷的创作,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元素不可能独立与画卷而发展,就好像每一个元素不能独立于任何一个社会单元而自我发展。今天我们提到的“后现代主义”就是对前几个世纪建筑的不切合环境的独立发展进行批判,是对几千年中国和谐思想的呼唤。所以我们提出了
26、,建筑的发展要与周边生态环境结合,要构建全社会的和谐。之前的问题,是指导思想的孤立发展,建筑与环境,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发生与发展中占指导位置的要素,我们不能抛开环境谈建筑。只谋求建筑形式的变化,这不是“后现代建筑” ,而是一味的在延续“现代建筑”中略显枯竭的思维方式,当今社会再不是无限制的掠夺自然的社会了,人们越来越体味到人类生活与周边生态的息息相关了。4、结束语“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只有协调好其商业属性时,它的艺术属性才能发挥到极致。材料的选择,要突破单一,体现时代要求。对于民用建筑设计,大结构的做法要慎用。在装饰和造型上,体现建筑的艺术性,和建筑的灵魂。设计时要与当地文化结合,与当地色彩基调协调,与当地环境呼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目标就是要“后现代主义思想”更好的与时代,与社会融合,促进建筑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一代一代建筑人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这个行业,一代一代的建筑人用自己的智慧,完善建筑的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现代建筑”的明天是美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