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建筑遮阳推广政策浅析刘翼,蒋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建材工业铝塑复合材料及遮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29)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建筑遮阳的推广应用已为大势所趋。本文即对当前我国建筑遮阳行业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建筑遮阳标准体系情况,并分析了江苏省至 2009 年以来强制性推广外遮阳的经验。关键词:建筑外遮阳 发展 推广 现状0 引言遮阳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高纬度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措施。门窗、玻璃幕墙等透光建筑构件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通过透光建筑构件的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夏
2、季它往往成为影响建筑热舒适的致命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遮阳设计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筑遮阳的目的在于阻断直射阳光透过玻璃进入室内,防止阳光过分照射和加热建筑围护结构,防止直射阳光造成的强烈眩光。在所有的被动式节能措施中,建筑遮阳也许是最为立竿见影的有效方法。根据欧洲中央组织 2005 年的欧洲 25 国遮阳系统节能及二氧化碳排放研究报告表明,在欧洲采用建筑遮阳的建筑,总体平均节约空调用能约 25%,节约采暖用能约 10%左右。良好的遮阳设计不仅有助于节能,符合未来发展的要求,而且遮阳构件成为影响建筑形体和美感的关键要素。建筑外遮阳产品进入中国已有将近 10 年的时间,随着社会和政府
3、对建筑节能,尤其是近几年对建筑夏季隔热节能的日益重视,建筑遮阳行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1。1 建筑外遮阳行业的发展现状1.1 外遮阳产品生产技术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国遮阳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原中国建筑业协会遮阳专委会的统计数据,十一五期间,我国遮阳企业从不足 1000 家增长到 3500 余家;产值从 30 亿元增加到近 80 亿元。遮阳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民营企业,分布地域相对集中,见表 1 和图1。表 1 我国遮阳企业地域分布地域 浙江 上海 广东 北京 江苏 其他 合计数量 956 698 758 480 367 213 3472图 1 我国遮阳企业分布图我国遮阳市场格局远未形成,
4、未来五年为遮阳行业发展的关键期。尽管目前建筑遮阳行业还非常弱小,但是欧洲这个行业的产值,超过 150 亿欧元的产业规模。随着国家与地方政府一系列强制性推广政策的出台,我国的遮阳行业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并且在 GDP增长、财政税收、劳动就业、产品出口等都将体现出更大的价值。1.2 外遮阳产品生产技术现状我国目前的外遮阳技术基本为国外引进技术,尤其是欧洲技术。欧洲属地中海气候,而我国主要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气候,二者差别较大。适应于欧洲气候特点(主要指抗风性)的产品未必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从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来说,其技术特点不完全适应我国居住建筑的形式要求。欧洲的居住建
5、筑多为独栋低层别墅或多层公寓,而我国则多为高层建筑。因此,除了遮阳产品的适应性外,外遮阳的相关技术配套措施目前也不完善,且不能照搬欧洲的技术。在我国居住建筑安装活动式外遮阳应着重解决建筑与外遮阳的一体化问题。目前国内的遮阳外资企业产品,其各种配件大多以进口为主,在国内只完成组装的任务。国内部分做高端遮阳产品的企业虽然同样使用进口原材料与配件,但在设计理念、人性化设计、组装精度、质量控制等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1.3 外遮阳工程设计现状我国遮阳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最突出的差距在于遮阳工程的设计。不少建筑设计单位没有将遮阳工程设计纳入建筑设计的范畴,而是完成建筑设计后再将内遮阳产品作为补充。
6、而发达国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外遮阳设计与建筑立面融为一体,十分重视整体规划,具有整体美感。在国内主要的建筑设计科研单位,缺少专门针对建筑遮阳方面的研究设计人才,大多数设计师将遮阳仅仅当作一种建筑装饰的附加配套设施,目的是为了标榜该建筑的造价及档次,过于注重表现遮阳的符号性,而忽略了节能的重要含义。或者在设计中,过于片面强度建筑物的立面效果,而忽略了基本的建筑日照设计与节能设计,虽然设计了外遮阳设施,但遮阳的节能效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2 我国遮阳产品标准体系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有建筑遮阳标准体系,其中以欧盟的遮阳标准体系最为完备。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大部分学者和专家更侧重于研究建筑遮
7、阳的热工性能,缺少对遮阳产品的遮阳性能以及构件材料的固有性能、安全性能和寿命周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致使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几乎空白,这成为限制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的瓶颈。为贯彻国家节能降耗要求,促进我国遮阳技术发展、规范我国建筑遮阳的市场,住建部借鉴了欧盟的遮阳标准体系,自 2006 年至今共下达了 26 项遮阳标准编制计划,初步构建了我国的遮阳标准体系,具体见表 2。表 2 我国遮阳标准体系标准类别标准名称 标准号所参考欧盟标准号建筑遮阳产品术语标准 在编 EN 12216建筑遮阳产品通用要求 JG/T 274-2010EN 13569EN 13561EN 13120建筑遮阳产
8、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 JG/T 274-2010EN 14202EN 14203通用标准建筑遮阳用电机 JG/T 278-2010 建筑遮阳产品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与分级标准 JG/T 277-2010 EN 14501建筑用遮阳面料 在编 建筑用遮阳膜 在编 建筑用遮阳金属百叶帘 JG/T 251-2009 建筑用遮阳天篷帘 JG/T 252-2009 建筑用曲臂遮阳篷 JG/T 253-2009 建筑用遮阳软卷帘 JG/T 254-2009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JG/T 255-2009 建筑用铝合金遮阳板 在编 产品标准建筑用遮阳硬卷帘 在编 建筑遮阳产品抗风性能试验方法 JG/T
9、239-2009 EN 1932建筑遮阳产品耐积水荷载试验方法 JG/T 240-2009 EN 1933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测试方法 JG/T 241-2009 EN 14201建筑遮阳产品机操作力测试方法 JG/T 242-2009 EN 13527建筑遮阳产品热舒适与视觉舒适性能试验方法 在编 EN 14500建筑遮阳产品隔热性能试验方法 JG/T 281-2010 建筑遮阳产品遮光性能试验方法 JG/T 280-2010 建筑遮阳产品声学性能测量 JG/T 279-2010 建筑遮阳产品误操作试验方法 JG/T 275-2010 EN 12194方法标准密封百叶窗气密性试验方法 J
10、G/T 282-2010 EN 12835建筑遮阳产品耐雪荷载试验方法 在编 EN 12833工程标准建筑遮阳工程技术标准 JGJ 237-2011 3 我国建筑外遮阳推广经验随着国家对建筑遮阳的逐渐重视,在最近几年新修订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建筑透明维护结构的遮阳系数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只有江苏省是我国唯一一个强制性推广建筑外遮阳的省份。江苏省建设厅 2008 发了 269 号文关于加强建筑节能门窗和外遮阳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把建筑外遮阳实施工作的情况列入专项检查的内容之一。在推广的具体实践中,江苏省形成了从设计、审图、工程建设、验收一整套的闭合管理体系(1) 设计阶段江苏省
11、2008 年对修订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地方标准,根据不同的朝向,对遮阳系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规定南向外窗应设置外遮阳设施,宜设置为活动式;东西向外窗宜设置外遮阳设施,设置时应为活动式外遮阳。对东西向外窗可取玻璃的遮阳系数与外遮阳系数的乘积,而南向外窗仅计算外遮阳系数。东西向的太阳辐射比南向强,对遮阳系数的提出要求比南向高,但由于东西向遮阳系数对冬季采暖能耗影响不大,故可以通过除了外遮阳以外的技术手段,如阳光控制镀膜玻璃来实现,但鼓励使用外遮阳。而南向外窗的遮阳系数对冬季采暖影响较大,如果采用阳光控制镀膜玻璃,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冬季采暖的能耗。所以,为了更好的节能及推动遮阳行业的发展,南向外墙必须
12、安装外遮阳设施。固定式的水平遮阳可以根据冬夏两季太阳高度的变化优化设计,起到夏季遮阳、冬季阳光入射的角度,但节能效果还是明显逊色于活动外遮阳,且近年来我国活动外遮阳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能满足建筑的基本需求,故鼓励使用活动外遮阳。同时,江苏省还编制了建筑外遮阳 (苏 J33-2008)标准图集,以规范外遮阳的设计。(2) 审图阶段江苏省将建筑外遮阳的审图纳入建筑设计审图范畴,并且规定,自 2009 年起,新建居住建筑南向外窗未按要求进行外遮阳设计者,图纸不予审批。(3) 工程建设阶段由于 2008 年住建部的遮阳标准尤其是产品标准还未发布执行,对于遮阳产品的质量监管成了一个难题。江苏省
13、采取的办法是对外遮阳推广认定管理,根据江苏省建设厅 269号文件关于加强建筑节能门窗和外遮阳应用管理的通知 ,由省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对进入江苏省建筑市场的节能门窗和外遮阳产品实行推广认定,外遮阳工程招投标只能使用经省建设主管部门推广认定的外遮阳产品,从而对流通领域的遮阳产品起到了较好的监管作用。目前,我国遮阳标准体系已发布 19 部,已可初步满足行业的需求。将来对遮阳产品的监管将趋于常态化,采取建筑工程材料备案的管理办法。(4) 验收阶段江苏省建设厅明确规定,如果图纸设计了外遮阳但施工过程未执行者,工程将不予验收。与此同时,江苏省 2008 年编制了建筑外遮阳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GJ32/TJ8
14、8-2009,于 200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 2对验收过程中进场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关键指标如抗风性能的复检以及现场检测等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 存在问题与建议(1) 我国目前遮阳技术主要引进欧洲,但两地纬度、气候、环境以及建筑特点差异较大,技术特点不完全适应我国居住建筑的形式要求。建议成立建筑外遮阳技术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科研基金,扶持国内有技术研发力量的建筑外遮阳企业,研发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外遮阳产品。(2) 我国建筑遮阳领域标准体系初步构建,还处在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同时,标准的宣贯工作迫在眉睫,行业上下游对标准必须认可和执行。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对于外遮阳产品,无论在设计还是安装,必须把遮阳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必须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消除安全隐患。学习欧盟的 CE 认证,对外遮阳产品的抗风性能进行强制性认证是一种较好的方法。(3)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差异巨大,外遮阳产品在不同地区的节能效果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尚未系统开展。建议通过科研立项,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系统开展上述研究工作,对我国外遮阳的推广和行业良性发展,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 刘翼,蒋荃 .我国建筑外遮阳发展现状及其标准化进展J.门窗,2010(3):.2 建筑外遮阳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GJ32/TJ8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