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拓 展 教 材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廖 琦红旗岭农场小学2004 年 1 月 9 日1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课本的内容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前人成功经验的积累,所以传统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是唯一的目的,即所为“以本为本” 。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2、,即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因此,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超越教材已经成为教师课堂的必然选择。 在此浅谈自几的感想和做法。一、借教材之情,抒生之见,咏生之志。 语文课本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利用语文教学的这一现象,我常常注意把握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写写感受。例如:学了小2摄影师后,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对文中高尔基或小男孩的评价。也可以写以后发生的事,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小男孩不会来,他怕耽误高尔基的时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小男孩会来,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课堂上展开辩论会。教师不在乎谁胜谁负
3、,用意在于通过写、辩,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应变、表达的能力。 二、依教材找资料,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实践兴趣。 新课前,我设计内容,让学生回家查找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始时学生查找的资料是语文一点通 小学生词语手册词典等,内容多为词语解释、分段、段意等,慢慢地有的学生开始查找文章作者、该作者的其它作品与文章有关的一些地名、自然现象,查找的书籍也不断增加。后来,学生为了查到更多的资料到网上搜索、下载,让自己的资料比别人漂亮, ,内容更是精彩纷呈,查找资料的途径更宽了。从此,课堂上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 此外,我在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知识的
4、机会,激发其实践兴趣。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诗后,我要求学生背诵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有关瀑布的诗或李白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这一3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即成了诗歌朗读会。在教学寓言二则后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揠苗助长那样的人,这问题令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结合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论开来,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以上一切是通过拓展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学语文,开辟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表现。 三、打破教材定势,想象变化结局。 学生对课本中的童话、成语等故事很感兴趣,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要求学生表演、续写故事、改变故事的结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会
5、摇尾巴的狼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表演课本剧,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把结尾进行续编故事,并说出这样编的理由。经准备后,同学们积极地发言,故事中的狼行骗手段一个比一个高明,但最后都露出凶恶的本性,狡猾的狼被小动物们及猎人识破,学生的故事情节起伏,也就证明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演、一编、一说,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童话故事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表演的能力。 四、出教材之门,入自然、社会大学中求真知。 4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的语言因素,鼓励
6、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从而使学生走出教材,获取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捕捉综合学习课题的意识,这样才能捕捉到一些可供学生研究,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课题。此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要轻易放弃,要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对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长期这样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课后继续学习的习惯。 另外,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引导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后,提出:“村民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渡致山洪暴发,把整个村庄都毁灭了。这是村民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
7、。请同学们在一周内开展社会调查,寻找社会生活中破坏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并提出自己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和建议。 ” 这样,语文实践能力就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五、多媒体丰富教材,创造 实践机会。 5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走进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既可以生动逼真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又可以对教材内容从新设计组合,也可以把教材相关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设了机会。在教学赵州桥时,借助投影仪的配合丰富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1、通过图画体会作者的感情,说说感受。2、结合实景及文字介绍进行品词品句,体味用词的精妙之处。3 观察图像后再朗读,以景激情,以乐助情。4、借助投影仪让学生推介收集到的有关桥的资料、图片、诗歌等。可见多媒体能激活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参与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综合上述可见,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在一切需要运用语文的场合中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拓展教材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