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类型第五单元第21课诸子百家课件2(华师大版七年级上).ppt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6483448
  • 上传时间:2019-04-14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1.3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单元第21课诸子百家课件2(华师大版七年级上).ppt
    资源描述:

    1、第21课 诸子百家,七年级历史(华师大版),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时期,社会急剧发展变化。,形成儒、法、道、墨、兵等学派,各学派间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鲁国人,著有孟子一书,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提倡人要有骨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2、思想家: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做人的道理,要求要有爱

    2、心和同情心,但爱心和同情心必须遵守“礼”的规范。能全面体现“仁”和“礼”要求的,叫做“义”。,3、教育家:“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孔子还从事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传播。将诗书春秋等文化经典作为教材。其言行被弟子收录在论语一书中。,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春秋战国之际的鲁国人。主张“非攻”、“兼爱”、“节俭”。,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一书。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法治”,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庄子一书。庄子竭力想逃避现实,去追求一种精神

    3、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精神领域里找到一种安慰。,1、春秋末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2、思想成就: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中包含着对立的方面,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兵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孙武,春秋后期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提出“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战略战术思想,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背景局面,春秋战国是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时期,社会急剧发展变化。,形成儒、法、道、墨、兵等学派,各学派间热烈

    4、争辩,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春秋,论语,提出“仁”的学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的教育思想、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孟子,战国,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重视人的作用、做人要有骨气,老子,春秋,道德经,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战国,韩非子,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强调“法治”,墨子,战国,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节俭”,孙武,春秋,孙子兵法,“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

    5、破坏,各诸侯国林立纷争,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孟子,你所知道的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说一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影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1、主要思想:仁、礼、义,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

    6、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学以致用: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比如学习,用道德去引导优良学风建设,用文明去规范教化学生的行为,那些还没有养成优良学习品质的学生就会因惰于学业、无视道德需要而感受羞耻,就会产生内驱动力主动地反省失误,改正错误,勤奋学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大 教 育 家 孔 子,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

    7、贤人;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说一说,整理典籍:诗、书、春秋著作:论语,文化成就,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仁”:爱心与同情心,“礼”:周礼,“义”:体现“仁”和“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讲一讲,你能否讲一个有关孔子的故事?,孔子一生经历

    8、坎坷,3岁丧父,17岁丧母。幼年谋生艰难,看过仓库,放过牛羊等。但他刻苦求学,勤奋自勉,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毅力完成学业,奠定了其“三十而立”的基础。随后他招徒讲学,致力于教育,弟子3000,出名的有72人。孔子在“五十而知天命”之时周游列国,向统治者宣扬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但因政见过于理想,与当时钩心斗角的官场政治格格不入,最终黯然回到鲁国,潜心讲学整理古籍。终成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思考与讨论,阅读与思考,课本P112。,感想:孔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正是他一生努力不懈的结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定的事业,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只有终

    9、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永不落伍。,讲一讲,1、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学说的继承人。,2、你知道孟子的主要观点吗?仁政: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成一种仁政的学说,由仁爱之心,发展为统治者、最高的领导要关爱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迈进一步。 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亲自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各诸侯。,课本P1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发生什

    10、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 不能变的。,知识巩固,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C,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B,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A,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移,贫贱不能屈。,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列的名言名句是谁说的?,孔子,孟子,孟子,老子,孙武,孔子,7、惩过不避

    11、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

    12、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在汉朝需要用儒家思想来巩固封建统治,因为里面的儒家思想按照现在说比较人文主义,非常强调君主、父母、之间的强制的思想,灌输了这种思想,有利于君主统治,培养符合那个朝代的阶级利益的人。 而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尔虞我诈的时局,儒家思想已经没有实际用处了,仅仅精神层次上尚存硕果。这样的思想反而是复古,在利益的纷争面前,他要诸侯们停止战争是不可能的,而思想更不能被接受了。 反而法家的思想很快被推崇,因为它强调了君主专制,而且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军事用途,被历代帝王原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第21课诸子百家课件2(华师大版七年级上).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4834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