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2379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兖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高考语文考前增分模拟卷五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

2、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

3、体意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时代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

4、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意义。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么”,此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摘编自葛兆光作为

5、思想史的汉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C.在古代汉字中,“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这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思维特征。D.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许多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如指食物时有“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

6、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既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反过来又会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7、古代中国人旳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就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B.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因而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某个意思肘,无需严密的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C.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使汉字具备了强烈的象形性。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思维务式初知识观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2017 年 8 月 18 日下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发表声明称,将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 301 条,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

8、创新等领域对中国正式启动贸易调查。美方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对外发出破坏性信号,引发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包括美国产业界在内的国际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新加坡联合早报2017 年 8 月 17 日刊发的社论贸易纠纷不应沦为政治工具指出,国际贸易应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则,不应与地缘政治、人权等议题挂钩,更不能沦为一个国家打击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工具。联合早报21 日在另一篇社论中美打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指出,特朗普决意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是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路透社在经济民粹主义依然在白宫徘徊一文中认为,尽管拥护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高级顾问

9、、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已经离职,但其他反对自由贸易的人士还将继续影响美国政府,经济民粹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动用“301 条款”极具挑衅性,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样的贸易工具打击中国。美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集法官、陪审员和执法人员等角色于一身,对它所认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动用如此强硬的武器可能带来全面贸易战爆发的风险。(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三:(摘编自 2018 年 6 月中国金融)材料四: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援引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警告称,如果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将对德国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史伟哲强调,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各方必须谨遵世

10、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日本读卖新闻称,动用“301 条款”对于美国来说是把“双刃剑”。美国如果单方面上调关税,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会反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纺织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如果美国的制裁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人民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该报援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话说,美中经济关系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影响,日本方面会密切关注这一情况。德国世界报14 日发文称,如果“301 调查”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美国本身毫无益处。文章援引国际金融专家的分析称,“贸易保护措施只会让美国诸如钢铁等少数行业欢欣鼓舞,却无助于抵

11、消贸易逆差”。文章认为,如果启动制裁,例如收紧甚至中断从中国进口稀土,美国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会陷入困境。 “华盛顿人为限制中国进口的做法,会让美国自己更痛苦。”俄新社 17 日指出,一旦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白宫惩罚的实际上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厂商就难以在中国销售农产品、飞机、汽车等商品。“中国寻找新供应商要比美国寻找新消费者容易得多。”(摘编自人民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知识产权是美国对中国展开贸易调查的借口而已,美国的目的是实行贸易保护。B.近年来,美国向中国的货物出口增长势头迅猛,美国本身也是中美

12、贸易的受益者。C.中美双方爆发贸易战,可能波及第三方,将危及全球经济。中美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D.贸易战将影响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美国受贸易战的影响超过中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终将是输家。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用“301 条款”极具挑衅意味,该法案其实只是美国的国内法案,不能凌驾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之上。B.如果中美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其影响将超出中美两国的范围,引起许多国家的关切,因为中美贸易争端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C.日本读卖新闻认为,美国单方面上调关税不但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而且可能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对自身不利。D.美国对中国

13、实施单边制裁的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让美国的企业欢欣鼓舞,但结果并不能抵销美中贸易逆差。3.如果“301 调查”最终导致中美发生贸易战,会造成什么后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

14、。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而且还有病。”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

15、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怎么好?”少女不懂。“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儿子下工回

16、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

17、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

18、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是瞎子。”“瞎了很久吗?”“十年了。怎么?”“没什么”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9、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寥寥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B.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用老人自己的述说交代了他的家庭生活境况,目的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C.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却让人回味。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2.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

20、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建武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

21、民,皆案论之。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余人。是时,显宗方案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患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数岁,拜为宕渠令。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视事七岁,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 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今朝廷抑损其权

22、 。上疏曰: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选自后汉书第五伦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B.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C.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

23、/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D.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亦可单用“京”来表示,即现代所说的首都。B.卜筮,文中指预测吉凶的活动,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C.移书,一种公文,不相统属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D.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抵御盗匪,受到赏识。王莽末年,第五伦

24、率领宗族闾里之人抵御数十批盗匪进攻;郡尹鲜于褒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担任官职。B.第五伦理政有方,百姓拥戴。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杜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后因犯法被召回时,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C.第五伦整肃吏治,知人善任。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他所举荐的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D.第五伦奉公尽节,自认有私。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他认为自己还是有私心的,比如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举荐时还会想到那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

25、无私乎?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九日 水阁韩琦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渐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除了登高怀远,还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的首联照应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颔联正面写“九日”赏菊,“老圃”和“黄花”、“秋

26、容”和“晚节”、“淡”和“香”,对仗工整。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D.整首诗歌体现的不是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蜀道难中“_,_”借悲鸟啼月烘托愁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_”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

27、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_ 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_,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_ , 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

28、_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B.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C.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2.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独步一时 薪火相传 潜移默化 水乳交融B.独

29、一无二 薪火相传 耳濡目染 合而为一C.独步一时 生生不息 潜移默化 合而为一D.独一无二 生生不息 耳濡目染 水乳交融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B.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C.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D.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8、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

30、每则有一处不当。请根据文体特点,分别找出其不当之处并作修改。(1)校团委决定 5 月 10 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2)我社向广大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文学社征稿启事)(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 50 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 11 月 7 日上午拾得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 500 元、公交卡、手机、钥匙等,请失主到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5)本人爱好文学,曾获新概念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文

31、学刊物上,希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怜。(自荐信)9、下面是某班组建班委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习近平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

32、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答案1 答案:1.D; 2.C; 3.C解析:1.表意绝对,“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不当。根据第三段“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两处文句可知,“木”便是表抽象意思的总的类名。2.曲解原文,“进而引申出再引申出”不当。原文所说的几种引申情况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选项所说的一脉串连式的关系。3.“无需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理解有误。原文只是说中国人“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

33、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并不表明不需要“借助运算、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 2 答案:1.D; 2.D; 3.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遭到破坏:中美双方相关企业会受到 巨大影响,使美国自己更痛苦:将对其他国家经济产生不可忽 视的负面影响,危及全球经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 项,“美国受贸易战的影响超过中国”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且未比较对谁影响更大,故该理解于

34、文无据;“贸易保护主义者终将是输家”说法错误,材料四的相关表述为“贸易战中没有赢家”。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D 项,“让美国的企业欢欣鼓舞”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四,根据材料四,欢欣鼓舞的只是“钢铁等少数行业”。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

35、题目要求,回归文本,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果“301 调查”最终导致中美发生贸易战,会造成什么后果。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美方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国内法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对外发出破坏性信号,引发国外媒体高度关注,包括美国产业界在内的国际舆论对此普遍表示担忧”“新加坡联合早报2017年 8 月 17 日刊发的社论贸易纠纷不应沦为政治工具指出,国际贸易应秉承自由和公平的原则,不应与地缘政治、人权等议题挂钩,更不能沦为一个国家打击

36、另一个国家的政治工具”“英国金融时报则指出,动用301 条款极具挑衅性,这更像是使用大棒一样的贸易工具打击中国。美国的行为方式实际上集法官、陪审员和执法人员等角色于一身,对它所认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动用如此强硬的武器可能带来全面贸易战爆发的风险”“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援引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史伟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警告称,如果世界最大两大经济体之间发生贸易争端,将对德国企业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日本读卖新闻称,动用301 条款对于美国来说是把双刃剑。美国如果单方面上调关税,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会反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电脑、智能手机、纺织品等与日常生活息

37、息相关的物品,如果美国的制裁导致美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美国人民的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德国世界报14 日发文称,如果301调查最终导致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制裁,对美国本身毫无益处。文章援引国际金融专家的分析称,贸易保护措施只会让美国诸如钢铁等少数行业欢欣鼓舞,却无助于抵消贸易逆差。文章认为,如果启动制裁,例如收紧甚至中断从中国进口稀土,美国整个计算机行业都会陷入困境”“华盛顿人为限制中国进口的做法,会让美国自己更痛苦。俄新社 17 日指出,一旦提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白宫惩罚的实际上是在中国投资的美国企业。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限制美国商品进口,美国厂商就难以在中国销售农产品、飞机、汽车

38、等商品。中国寻找新供应商要比美国寻找新消费者容易得多”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整合概括如果“301 调查”最终导致中美发生贸易战,会造成什么后果。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综合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筛选的信息中分出条进行概括。3 答案:1.C; 2

39、.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3.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伦理道德意蕴: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但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这位从容安详、乐观平和对待生活的老人能以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解析:“没把老人的肖像

40、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该是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4 答案:1.B; 2.B; 3.C; 4.(1)每天才走几里地,很难向前快走,第五伦便假装要住在亭舍,却暗巾乘船离去。(2)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入睡。像这种情况,能说没有私心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以故”是“因为原因”的意思,固定用法,后面应断开,排除 CD。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看,“争赴趣之”的主语应该是“

41、冠盖之士”,而不是“廖等”,所以在“冠盖之士”前断句。故选 B 项。原文标点: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 B 句中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故选 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

42、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第五伦挑选出家财丰足的掾史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担任官吏。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裁:通假字,同“才”,仅仅;乃:于是、就;伪:假装;阴:暗中;去:离开。第二句得分点:虽:虽然;省视:探视;竟夕:一整夜;若:好像;其乎: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

43、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王莽末年,盗贼兴起,宗族闾里之人争相前往依附他们。第五伦便依据险要坚固地势建起营壁,一旦有贼来,便激励他率领的人,拉开强弓抵御他们,铜马、赤眉等前

44、后来过数十批,都攻不下来。第五伦开始以营壁之长的身份去见郡尹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试任官吏。数年之后,鲜于褒把第五伦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就召第五伦来让他担任主簿。建武二十九年,跟从(淮阳国)王到京师朝见,因随着官属而得以见到天子,皇帝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于是应对施政的方略,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同他一直谈到傍晚。第五伦出朝廷之后,帝下诏书封他为扶夷长,还未到官,又追拜为会稽太守。会稽风俗中有过多的祭祀,喜好卜术。百姓常用牛祭神,因而财产贫乏。第五伦到任后,发送公文给下属县,通告百姓,那些假借鬼神恐吓诈骗愚昧百姓的巫祝,都将得到惩罚。永平五年,因犯法被征召,老少

45、百姓抓着车拉着马,呼喊着跟随着,每天才走几里地,很难向前快走,第五伦便假装要住在亭舍,却暗中乘船离去。众人知道后,又追了上来。等到了廷尉狱,官吏百姓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当时,显宗正审理梁松的事,也有许多为梁松申辩的人。皇帝对此很忧虑,下诏给公车不再接受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的人。但正好赶上皇帝到廷尉狱审理囚徒,第五伦得以免罪回归故里。几年后,第五伦被任为宕渠令。第五伦在职四年,升任为蜀郡太守。蜀土地肥沃丰饶,百姓官吏富足,掾史家资财多至千万,都是漂亮的车和高大肥壮的马,凭着财货担任上了官职。第五伦把挑选出家财丰足的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担任官吏,于是争着用钱财买官职

46、的现象便被杜绝了,所举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当时人都认为他知人。第五伦在职七年,肃宗初立,将他从边远之郡提拔上来,代替牟融为司空。皇帝因明德太后的原因,尊崇舅氏马廖,他们兄弟同居要职。马廖等人屈尊结交,官吏们争先恐后去与他们交往。第五伦认为太后家族势力过盛,想让朝廷抑制削减他们的权力。于是上奏章说,我今天如此说,的确是想要上忠于陛下,下保全太后家族。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谈论事情从不迟疑。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送马的人,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

47、入睡。像这种情况,能说没有私心吗?”他连续因年老有病而上书请求退休,几年后去世,当时八十多岁。 5 答案:1.A;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首联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尾联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然而他心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解析:“七言绝句”错,应改为“七言律诗”。 6 答案: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48、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啼”“集”“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7 答案:1.C; 2.B; 3.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后文文意: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前面

49、文句应该填和“文字”相关的内容。根据句子语序“因为”开头的句子最符合句子逻辑。故答案选 C。2.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独步一时: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是指书法艺术的突出,所以用“独一无二”;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 不断地生长、繁殖。语境是指: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此处用“薪火相传”较为合适;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中的点滴积累,可知此处是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