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2248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宝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宝应中学 18-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阶段测试 (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26 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活这一生,什么都得嚼一下陈晓卿的吃货史能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1987 年,他还在读研究生,作为摄影师揽活,拍了第一届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美食节目。那次,北京稍微像样的饭馆,都是会场,陈晓卿跟着大吃四方。端上来鱼翅,一个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 ,大家嘲笑他连鱼翅都不知道。陈晓卿也跟着一块嘲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连 2003 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正值“非典”

2、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 “这我太开心了。 ”至于危险, “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 吃到高兴时,陈晓卿喜欢跟饭馆老板搭讪。北京华威南路“美味食源 ”螺蛳粉的老板江南。听着眼前这位黑胖大汉有一句没一句跟自己聊酸笋的颜色、 “你们一天卖多少粉” ,心情十分不美妙 :“你到底想干什 么?!”来自广西柳州的江老板十分自豪于家乡的螺蛳粉。也自豪于自己的手艺。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 “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 ”刚到北京时,他就去喝豆汁。 “还有臭豆腐,我咽了十几次都咽不下去,包括最好的,80 块钱一份,到喉咙口,想办法都吞不下去。但吃不了是

3、另外一回事。我尝过了。是吧 ?”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吃不下的。他最喜欢举的例子是,在云南吃傣族人的撒撇用牛反刍出的胃液拌蚂蚁。主人为表示亲近,先吃半勺,给客人吃主人嘴里掏出来的剩下半勺。陈晓卿尊崇食物多样化,觉得这应该像生物多样化一样重要且迷人。不过以前,他觉得美味都在民间,在普通老百姓那里。这几年,他渐渐觉得除了穷人,很多富人也在保留这种多样化。比如顺德的菊花水蛇羹。遵循古制,暮春栽培菊花,夏季花期时每日早晚精心护理,初秋择鲜嫩舒展花瓣,配上此时肥美的水蛇。用四五个月的时间成本做一道菜,只能是有钱人才舍得。他讲起了一种红薯,叫老鼠薯,产

4、量很小,基本被淘汰。但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小时候吃过,很想再吃。碧桂园的总厨找了一年半,跑遍中国红薯产区,最后在贵州苗族一个山寨里头找到了。因为有这么一个有钱人爱吃。它的品种保留下来了。你说它这算贵,还是不算贵呢? 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他在杭州遇到一位老板。以前在许多国家的使领馆做厨师,见过许多领导人。现在窝在一个小巷子里开小铺子。他在北京遇上日本料理店“海老寿” 。老板程世儒是考到日本水产拍卖证的第一个外国人,在神户当了 8 年水产拍卖师,熟谙食材。现在自己开店,只有晚上开业,因为“要保存体力才能服务好客人 ” 。(摘自人物周刊第 476 期,有删改)【

5、相关链接】 “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 ,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人来说。它处于一个非常大的转型期。纪录片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外来工具,最早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拍,都是看外国人怎么拍,说的都不是自己的话,就像让我现在用英语写一首诗。我觉得你要说它是个作品,非常非常困难。 ”(陈晓卿自评)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晓卿对吃的认识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的,但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吃他可以不顾一切

6、,哪怕是身体状态不佳时,也毫不减弱。B. 陈晓卿与食店老板搭讪除了要了解美食,更是要拉近与不同食物制作者的距离,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的魅力。C. 食物多样化,对于美食文化而言很重要,在陈晓卿看来,一些富人为追求美食而大花金钱,在对食物多样化的保护上与普通百姓制作日常美食作用是等同的。D. 食店老板江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这是他“乐于品尝一切食物”思想的表现,这一点也影响到陈晓卿大胆地去品尝许多难以下咽的食物。2. 陈晓卿认为人活着就要“什么都得嚼一下” ,他都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 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

7、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 C 2. 对各种美食,他都要品尝,咀嚼了世间食物的滋味。从默默无闻,对美食一无所知,到成为美食专家,他咀嚼了人生奋斗的滋味。赋予了美食以文化的内容,咀嚼了独特的中华美食的滋 味。从别人的人生故事中,咀嚼了不同人生的滋味。 3. 成功的原因:热情、执着,对美食有着强烈的追求。亲身品尝,亲身经历,接受食物多样化。注重挖掘中华美食的多重文化特质。把文化融入到纪录片的创作中去。启示:示例一:我们做事情,一定要热情与投入,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全心投入。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示例二:在当下的新时代,做一件事情要注重挖掘事物当中的中华文化内涵,这

8、样不但可以表现出高层次的思想境界,也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与众不同的事业来。【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 “作为吃货,陈晓卿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说法不当。原文是“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 ,是陈晓卿在非典时期不怕被传染而大胆去吃,并不是他为了吃而“把生死置之度外” ,夸大其辞。B 项, “以期盼了解他们人生,从而有利于多角度表现食物的魅力”说法不

9、当。表述比较牵强,原文是“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 ,不能说是“期盼了解他人的人生” 。D 项,原文“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 ,是指陈晓卿与江老板都有着“到一个地方就吃当地食物”的相同观念,并不是受到江老板的影响。故选 C。【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然后明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陈晓卿认为人活着就要“什么都得嚼一下” ,他都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 “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 ,显然

10、这里的“咀嚼”已经不只是字面上的意义,还有比喻义,答题时,只要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出“咀嚼”的基本义也就是字面上的意义以及其比喻义即可得出答案。通读文章,可以筛选出“作为摄影师揽活,拍了第一届中国美食节。那是他第一次参与美食节目。那次,北京稍微像样的饭馆,都是会场,陈晓卿跟着大吃四方。端上来鱼翅,一个灯光师说我不吃粉丝 ,大家嘲笑他连鱼翅都不知道。陈晓卿也跟着一块嘲笑,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 “来自广西柳州的江老板十分自豪于家乡的螺蛳粉。也自豪于自己的手艺。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

11、十年,居然没有吃不下的” “陈晓卿搭讪的目的,除了聊美食,还想听听厨子或老板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 ,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人来说”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陈晓卿咀嚼了生活的哪些滋味。【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以及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到文中筛选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概括能要点,并根据内容要点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比如本题题目是“陈晓卿拍摄纪录

12、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这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有两个问:第一个问: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筛选出“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连 2003 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 这我太开心了。 至于危险, 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江老板乐于品尝一切食物。 管它臭也好,馊也好,活这一生,什么我都得尝,我得嚼一下。 这和陈晓卿的观念不谋而合。他到每个地方都要吃当地的东西,吃了几十年,居然没有吃不下的

13、” “陈晓卿尊崇食物多样化,觉得这应该像生物多样化一样重要且迷人”“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 ,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第二问:这对你有什么启示。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 ,就是有“我”有“思” ,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本小问解答时,首先明确题干中“这”是指陈晓卿拍摄纪录片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所

14、以本小问回答要根据第一问概括出来陈晓卿拍摄纪录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生活谈给自己启示。比如根据文章中“大概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他对吃的热情。连 2003 年得了中度抑郁症,都只影响到了睡觉,丝毫没影响到吃饭。正值非典时期,满大街馆子,没一个需要排队, 这我太开心了。 至于危险, 你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怎么还会在乎这个 ”可以概括出陈晓卿拍纪录片取得巨大成功原因之一热情、执着,对美食有着强烈的追求,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做好什么事情都要热情,执着,无论做什么事情,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求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真正热爱,才可以取得成功。【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

15、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

16、(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暮 鼓铁 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黄昏好像是一个有形的、硕大无朋的器皿,正承接着她的投入。她相信运动,只有运动才能年轻,才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迎面偶尔过来几个遛狗的人,她避免和他们打招呼、搭讪。住在美优墅的业主,房子不小,院子挺深,喜开车不喜走路。她在这里走路十年,从来没和一个业

17、主讲过话。只有一次,她在小区会所门前的林荫道上差点被一条叫“斯通”的狗扑倒。 那主人一手搂住奔回他身边的斯通的脖子说,他不大,还是个孩子呢,才六个月。刚才他是跟您逗着玩儿呢!她压抑着胸中的气愤说,它再是个孩子也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孩子,它毕竟是条狗啊!说完,她掉转身拔腿就走。两条腿发软且发抖,继而涌上更强烈的一股铁灰色的感觉,叫做悲从中来。 她十年前提早退休了,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老师给女孩子们穿小旗袍,让男孩子穿燕尾服,有时也会在臂弯里擓上一只柳编的小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形状的馒头。让孩子分赠给嘉宾,老师们说馒头是真正在大铁锅里蒸出来的,用的是烧柴火的灶。嘉宾们手捧“原生态”的小馒头,惊喜

18、交加。出身乡村的大亨说是母亲的味道,母亲站在黄昏的村口喊他回家吃饭的味道。新近走红的电视女星亲吻了一个女孩子,称赞学校的成功:少年版燕尾服和柴草灰构成的强烈反差本身就是成功。 她穿着哈伦裤在黄昏里走路。她喜欢往小区东北角走,那儿有一片柿子林。尚存这片别墅开发之前的自然景象。灰色路面上,黑色沥青补丁好似一条条压扁了的巨蟒,正无声地爬行。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那哧拉、哧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就来自铁锨和柏油路面的摩擦。她有点抱怨,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 这老头! 她心说。 黄昏已是尾声,整个的老头就像整个的柿子林那样,模糊起来。风吹拂着他的齐耳乱发,一件辨不清

19、颜色的肥大的中山式制服,过长的袖子几乎盖住了闲着的那只手。他的脚步声,他身后那把铁锨的哧拉声,把黄昏以后这条静僻的柏油路鼓捣得乱糟糟的。 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摸出烟和火柴,腾出手点着烟,狠狠吸了一大口。他咳着喘着向路边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快步朝他们走来。“妈 !妈 !”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路上没有别人。是在喊她吗?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 妈?她的心一阵轻微的抽搐,那铁灰色的感觉又浮了上来。 她疑惑地看着端着

20、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 ,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不急不火,由着儿子接过铁锨。 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 ;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 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走,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找个暗处,把汤盆放在地上,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过分雪白的馒头衬着他们黧黑的手,泛着可疑的白光。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 但是,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

21、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 为可能。 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发现,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像是珍惜和儿子并肩的吃饭,又好似铁了心不让咳嗽和喘去败坏这片刻的安宁。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她迎着鼓声回家。在凉嗖嗖的晚风中,会所旁门的一辆“路虎”的车顶上,端坐着一只老猫,她和老猫脸朝着同一个方向, “肩并肩”地抻着脖子静听、观望起那些窗子里的鼓声和人影。(原文有删

22、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中的“她”是一个生活比较优裕的退休女职工,她热爱生活,对社会弱势群体怀有爱心,又对某些现象很看不惯,颇有几分愤世嫉俗。B. 文中两处写到“铁灰色的感觉” ,前一处表现的是对狗主人的愤懑,后一处则是由于对青年工人呼唤的不解。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C. “她”对“老者”的态度有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抱怨 疑惑 同情 惊讶 悔恨 羡慕。这些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老者”和她的儿子虽苦犹甜的生活的肯定。D. “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这一议论句,反映的

23、既是“她”的感慨,更表达了作者的愤怒。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 “暮鼓”的含义。6. 试探究文中“她”的复杂情感。【答案】4. A 5. (1)指会所傍晚时分传出的鼓声;(2)指暮年的“她”内心涌动的思绪;(3)有“暮鼓晨钟”之意,表 达出作者写此文有促使自己及他人警醒、警觉的意愿,能让社会的一些不合理、不完满的地方(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等)有所改变。 6. (1)渴望过比较宁静但又充满活力的生活。(2)充满对“老者”及农民工子弟等基层百姓的关爱与同 情。(3)对现实世界中的繁杂、喧嚣的不满,对人际冷漠的愤懑,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因素的忧虑。【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

24、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恰当的”“一项” ,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项, “她因而感觉到了世间的阴冷坚硬,对未来感到极其迷茫”说法错误,此处是她看清过来的是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这个工人喊妈,她误以为工人把她认作妈。是对自己竟然像那位工人的妈妈感到“心一阵轻微的抽搐” 。C 项, “悔恨”说法错误,文章中的“他”对“老者”态度没有悔恨;D 项, “更

25、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说法错误,这句话主要是表现“她”的感慨,和从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暮鼓”的含义。通读文章,可知文中的“暮鼓” ,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 ,“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从文中来看,与“暮”相关

26、的有“她” ,有农民工的母亲,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从会所传出的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人物形象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跟带着题目要求回归文本,圈画出涉题信息,也就是能体现人物情感

27、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探究文中“她”的复杂情感。通读文章,圈画出能体现“她”情感的句子,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她”的情感。通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她相信运动,只有运动才能年轻,才能保持整体的青春感” “迎面偶尔过来几个遛狗的人,她避免和他们打招呼、搭讪。住在美优墅的业主,房子不小,院子挺深,喜开车不喜走路。她在这里走路十年,从来没和一个业主讲过话” “她压抑着胸中的气愤说,它再是个孩子也不是人类意义上的孩子,它毕竟是条狗啊!说完,她掉转身拔腿就走。两条腿发软且发抖,继而涌上更强烈的一股铁灰色的感觉,叫做悲从中来” “她喜欢往小区东北角走,那儿有一片柿

28、子林。尚存这片别墅开发之前的自然景象” “她十年前提早退休了,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 “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找个暗处,把汤盆放在地上,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过分雪白的馒头衬着他们黧黑的手,泛着可疑的白光。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耳边又响起一路上老头那粗砺的吼痰声” “假如生活的希望在于能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生活的残忍也在于能够让不可能居然成为可能” “她发现,吃饭的这段时间里,妈一声也没咳嗽,像是珍惜和儿子并肩的吃饭,又好似铁了心不让咳嗽和喘去败坏这片刻的安宁”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 “她迎着鼓声回家。在凉嗖嗖的晚风中,会所旁门的一辆路虎的车顶

29、上,端坐着一只老猫,她和老猫脸朝着同一个方向, 肩并肩地抻着脖子静听、观望起那些窗子里的鼓声和人影”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她”的复杂情感即可。【点睛】文章的标题,被称作文章的“题眼” ,通常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文章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具体作答时,还可以从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内容主要分析文章的内容以什么为主,

30、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是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标题中使用了艺术手法,答题时还要求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二、古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元纮,其先滑州人,本姓丙氏。曾祖粲,隋大业中屯卫大将军。封应国公,赐姓李氏。开元初,三迁万年县令。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又历工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十三年。户部侍郎

31、杨瑒、白知慎坐支度失所,皆出为刺史。上令宰臣及公卿已下精择堪为户部者,多有荐元纮者,将授以户部尚书,时执政以其资浅,未宜超授,加中大夫,拜户部侍郎。明年,擢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纮性清俭。既知政事,稍抑奔竞之路,务进者颇惮之。时初废京司职田,议者请于关辅置屯,以实仓廪。元纮建议曰:“军国不同,中外异制。若人闲无役,地弃不垦,发闲人以耕弃地,省馈运以实军粮,于是乎有屯田,其为益多矣。今百官所退职田。散在诸县,不可聚也。百姓所有私田,皆力自耕垦,不可取也。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内地置屯,古所未有,得不补失,或恐未可。 ”其议遂止。元纮在政事累年

32、,不改第宅,仆马弊劣,未曾改饰,所得封物,皆散之亲族。右丞相宋璟尝嘉叹之,每谓人曰:“李侍郎引宋遥之美才,黜刘晃之贪冒,贵为国相,家无储积。虽季文子之德,何以加也!” 后与杜暹多所异同,情遂不叶,至有奏者,上不悦,由是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久之,拜户部尚书,仍听致仕。二十一年疾瘳,起为太子詹事,旬日而卒。赠太子少傅,谥曰文忠。(选自旧唐书李元纮传 ,有删改)7. 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B.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

33、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C.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D.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古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的三迁是指升职;有时同 “左迁” ,指贬职,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B.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C. 丞相,中国古

34、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D. 少傅,古代官职名,周代始置,为太傅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 。后一般为高官之加衔,以示恩宠,并无实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征发赋役公允合理,升为京兆尹;他主持三辅境内河渠,命吏卒拆毁王公贵戚沿渠架设的水碾,使百姓大受其益。B. 户部侍郎因失职被贬,公卿大臣大都推举李元纮,皇上便想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因他资历浅薄,被宰相劝阻,只得授他为中大夫、户部侍郎。C. 李元纮担任户部侍郎时,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认为,关中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恐怕得不偿

35、失,唐玄宗遂停止此议。D. 李元纮节操清白,执掌国事多年,不改第宅,仆马弊劣。宋璟感叹说,贵为国相,家无储积,就是季文子的德行,也无法超过他。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置屯田,即须公私相换,征发丁夫。征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2)上不悦,由是罢知政事,出为曹州刺史,以疾去官。(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7. B 8. D 9. C 10. (1)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2)皇帝不高兴,因此,免去李元纮的参知政事之职,外放为曹州刺史,因疾病离开官位。(3)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

36、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赋役” “京兆尹” “诏” “元纮” “三辅(为水渠名) ”“诸王公权要之家(各王公权贵之家) ”“渠” “硙” “水田” “吏人” “百姓” “利” ,虚词“而” “为” “之” “以” “其” , “赋役平允不严而理”宜断为两句, “赋役”作“平允”的主语,意思是

37、“赋役平均适度” 。是完整的主谓结构,意思独立,其后断开,排除 CD 两项。 “三辅”为水渠名,作“疏决”的宾语,意思是“清理疏通三辅渠岸”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赋役平均适度,不严厉苛刻而得以治理。不久升任京兆尹,接着有诏书令李元纮清理疏通三辅渠岸。当时各王公权贵之家,都沿渠架设水碾,妨害水田,李元纮令吏员全部捣毁,百姓大获利益。句子可以断开为:赋役平允不严而理俄擢为京兆尹寻有诏令元纮疏决三辅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元纮令吏人一切毁之百姓大获其利。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

38、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 “为太傅辅弼之官”说法错误,少傅是国君的辅弼之官,而不是“太傅”的辅弼之官。故选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李元纮担任户部侍郎时,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说法错误,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是在李

39、元纮擢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执掌国事后,而不是任职户部侍郎期间,列举官职有错位。故选 C。【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若” ,如果;“置” ,设置;“即须” ,就要;“征” ,调;“业废于家” ,指家业荒废;“免庸” ,减免租税;“阙” ,欠缺;“免庸则赋阙于国” ,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2)中“上” ,指皇上;“由是” ,因此;“罢” ,免去;“罢知政事

40、” ,指免去李元纮的参知政事之职;“出” ,外放;“为” ,担任;“以” ,因为;“去” ,离开;“以疾去官” ,因疾病离开官位。 (3)中“为” ,当作;“兵” ,武器;“斩木为兵” ,折断树枝作武器;“揭” ,举起;“揭竿为旗”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 ,指天下豪杰;“云”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聚集响应,指纷纷响应聚集;“赢粮” ,背着粮食;“景” ,通“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赢粮而景从” , (许多人)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41、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找不到文言文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新秋夜寄诸弟韦应物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注:此诗作于公元 783 年。这一年初夏韦应物外调为滁州刺史,因秋来思念诸弟,感秋有此作。人瘼:人民的疾苦。无将:不要。11. “

42、相望共星河”的“共”字,一说是“在”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1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答案】11. “共”字更好。 (1 分) “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以外,其他别无可“共” ,从而使人由今夕的独处而想到已往的欢聚。 (2 分)一个“共”字,烘托出诗人极其寂寞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忆昔之情。而“在”字则无此意,表达效果较平淡,不及“共”字。 (2 分) 12. 该诗抒发了诗人思念诸弟、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 (2 分)融情于景:首联两句借秋夕、银河之景,流露出思弟之苦;颔联中以“空斋”对“高梧” ,更托出诗人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直抒胸臆:颈联

43、和尾联直接抒情朝廷刚刚对“我”委以重任, “我”怕从政不力,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否则会使颜鬓苍老,岁月蹉跎(4 分)【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解答炼字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及其表达技巧。前四句中“俱秋夕”

44、、 “共星河” 、 “一叶下” 、 “归思多” ,写出作者对诸弟的思念之情;后四句中“方用” 、 “况自” 、 “无将”等词,写出作者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诗人在抒发情感之时,既融情于景,如前四句借“秋夕”“星河” “高梧” “空斋”之境,抒发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又有直抒胸臆,如后四句。 “方用”与“况自” ,为递进之语。意思是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从政不力,政事不严,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而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精力不济,就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了。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无将” ,不要。两句意思是:夏天赴任,现在正值秋时,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

45、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言下之意,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杜牧阿房宫赋 “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4) 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

46、,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鼎铛玉石 (6). 金块珠砾 (7). 开荒南野际 (8). 守拙归园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戈、舳舻、旌、鼎铛、砾、际、拙。【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

47、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运用(24 分)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令人不解的无疑是董事长在选择首席执行官时的 ,

48、不论大家如何反对,他毫不犹豫地将刘钢纳入核心权力集团。 老子极端看重“圣人” ,他认为“圣人”拥有至高境界,在政治上看重民心向背,并不 ,而是以民心为己心。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初见成效,但是反腐高压态势下 、 依然故我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种情形就是顶风违纪、顶风作案。A. 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B. 我行我素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C. 刚愎自用 师心自用 我行我素D. 师心自用 刚愎自用 我行我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

49、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 ,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符合第句的语境(注意“自用”与“不论大家如何反对”的呼应)。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师心:以自己的想法为师,指只相信自己。符合第句的语境(注意“心”字的前后衔接)。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还是按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符合第句的语境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不管别人怎样说,还是按照自己本来的一套去做、依然故我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种情形就是顶风违纪、顶风作案。三个词意思接近,且均为贬义词,语义上稍有轻重之别。 “我行我素”强调顽固不化,坚持错误行为,语意最重;“刚愎自用”与“师心自用”意思更接近, “师心自用”较文雅,语意较轻。故选 C。【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