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8208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惠州市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题1.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 B.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 研制新药 D. 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应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畴,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详解】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 A 不选;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 B 不选;

2、C、研制新药涉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 C 不选;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是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故 D 选。答案选 D。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Na2SO4 B. 乙醇 C. CO 2 D. O2【答案】A【解析】【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详解】A. Na 2SO4 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具有导电性,A 正确。 B. 乙醇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B 错误。C. CO2 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

3、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 2是非电解质,C 错误。D. O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D 错误。【点睛】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注意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物必须由自身电离产生,不能是和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 CO2 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 2是非电解质。3.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A. 次氯酸钙不稳定,易分解 B. 氯化钙易潮解C. 次氯酸钙易与盐酸反应 D. 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次氯酸钙稳定,不易分解,故 A 不选;BCaC

4、l 2易潮解与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无关,故 B 不选;C空气中不含盐酸,不会与盐酸反应,故 C 不选;D次氯酸钙易和空气中的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HClO,HClO 光照分解,从而变质,故 D 选;故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变质的原理分析。4.从化学试剂商店买来的酒精,试剂瓶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A 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酒精是易燃液体,故 A 正确;B.B 是氧化剂标志,酒精不是氧化剂,故 B 错误;C.C 是自燃物品标志,酒精不是自然

5、品,故 C 错误;D.D 是剧毒品标志,酒精不是剧毒品,故 D 错误;本题答案为 A。5.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B. 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 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答案】C【解析】【详解】A.SO 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 A 项;B.氯水中含有的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B 项;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分子,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项;D.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 Ca(ClO)2,水解生成的 HClO 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某些染料褪色,该反应

6、属于化学变化,故不选 D 项。本题答案为 C。【点睛】使有色物质褪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例:O 3、HClO、H 2O2等漂白,另一种是吸附色素,使有色物质脱色变为无色物质,例:活性炭等。6.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A. 钠 B. 铝 C. 铁 D. 铜【答案】A【解析】【详解】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故选 A。【点睛】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铝之前的金属都能与液态水反应,生成对应碱和氢气;在铝之后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气态水反应 ,生成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氢气;氢之后的金属不能和水反应。7.下列叙

7、述正确的是( O-16 )A. 1 mol CO2的质量为 44 g/mol B. H2SO4的摩尔质量为 98C.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 L D. 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答案】D【解析】【详解】A、质量的单位为 g,故 1mol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故 A 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故硫酸的摩尔质量为 98g/mol,故 B 错误;C、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 L/mol,故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L/mol,故 C 错误;D、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故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故 D 正确;答案选 D。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

8、是A. MnO4- Mn 2+ B. HCO3- CO 32- C. Cl-C1 2 D. ZnZn 2+【答案】A【解析】【分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如果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这说明所给微粒一定是得到电子的,有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是降低的,据此判断。【详解】A、MnO 4-Mn 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需要加入还原剂,选项 A 正确;B、HCO 3-CO 3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 B 错误;C、Cl -C1 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或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等,选项 C 错误;D、ZnZn 2+中锌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选

9、项 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和应用,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以及准确判断出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答该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双氧水分解等。9.在含有 Cu(NO3)2、Mg(NO 3)2和 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 )A. Mg B. Cu C. Ag D. H2【答案】C【解析】金属活泼性顺序 MgZnCuAg,则氧化性:Ag +Cu 2+Zn 2+Mg 2+,金属越活泼,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首先置换出 Ag,故选 C。10.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

10、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胶体粒子带电荷C.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 D. 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微粒直径的大小,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 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 100nm。【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 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 100nm。答案为 D。11.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A. Na2O2 B. NaHCO3 C. H2O2 D. KMnO4【答案】A【解析】【分析】Na2O2能与与人呼

11、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的来源。【详解】A 项、Na 2O2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 A 正确;B 项、NaHCO 3不能生成氧气,故 B 错误;C 项、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 C 错误;D 项、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制取等,注意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1

12、2.下列仪器可用于加热且不必垫石棉网的是试管 烧杯 坩埚 蒸发皿 锥形瓶 蒸馏烧瓶A. B. C. D. 【答案】B【解析】试管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正确;烧杯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坩埚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正确;蒸发皿能受热,且不用垫石棉网,故正确;锥形瓶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蒸馏烧瓶能受热,但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一般而言,精密的仪器不能受热,否则会造成热胀冷缩;能受热的玻璃仪器中,若表面积比较大,则需垫石棉网。1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 氯化铁溶液 B. 碳酸钠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13、 醋酸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据此判断。【详解】A. 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A 错误;B. 碳酸钠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错误;C. 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正确;D. 醋酸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错误;答案选 C。14.为了检验某 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是A. NaOH 溶液 B. 铁片 C. KSCN 溶液 D. 石蕊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氯化亚铁变质,是由于 Fe2 被氧化成 Fe3 ,Fe 3+能和 SCN-生成络合物,使溶液呈现血红色现

14、象明显,这一反应是 Fe3+的特征反应,所以可用 KSCN 溶液检验某 FeCl2溶液是否变质,答案选 C。15.下列化学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实验室制取氧气 B. 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粗盐提纯 D. 用海水制取蒸馏水【答案】A【解析】【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O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正确;B萃取碘水中的碘,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分离的,属于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 错误;C粗盐提纯主要是通过复分解反应除去杂质离子,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属于物理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A

15、。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 氢氧化铁、硝酸、烧碱、氯化钠 B. 干冰、碳酸、纯碱、硫酸钾C. 水、硫酸、熟石灰、氯化钾 D. 氨水、醋酸、氢氧化铁、食盐【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氧化铁是碱而不是氧化物,故 A 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 B错误;C、水是氧化物;硫酸是酸;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氯化钾为盐,故 C 正确;D、氨水是混合物,不是氧化物,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本题的易错点为 B,要注意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组成的关系,如纯碱是碳酸钠,烧碱是氢氧化钠等。17.在电子工业中,制印刷

16、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为铜的“腐蚀液” ,该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 2CuCl 2 , 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导电性 D. 导热性【答案】B【解析】【分析】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详解】根据过程发生的反应 2FeCl3Cu=2FeCl 2CuCl 2可以看出,化合价升高的 Cu 元素所在的反应物 Cu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所以该反应利用了铜性质中的还原性。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18.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 干

17、冰灭火剂 B. 水 C. 黄沙 D. 泡沫灭火剂【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 A 错误;B、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燃烧,且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来扑灭钠着火,故 B 错误。C、因砂土不与钠、过氧化钠等反应,则钠着火时,能用黄沙来扑灭,故 C 正确;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答案选 C。【点睛】本题以钠的着火扑灭为载体来考查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熟悉钠与

18、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19.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MgCl2【答案】D【解析】【分析】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铁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分析。【详解】A.Cu 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 A 错误;B.FeCl2只能由 Fe 和盐酸反应生成,故 B 错误;C.FeCl3只能由 Fe 和氯气反应生成,故 C 错误;D.MgCl2由可金属镁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

19、又能由金属镁和盐酸反应制得,故 D 正确。故选 D。20.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A. O3 B. NO C. CO2 D. N2【答案】D【解析】【详解】O 3、NO、CO 2、N 2的摩尔质量依次为 48g/mol、30g/mol、44g/mol、28g/mol,根据n=mM 可知等质量的四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 2、NO、CO 2、O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体积最大的为 N2,答案选 D。21.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B.

20、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C. 向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 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答案】C【解析】【分析】A.气溶胶具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C.红褐色沉淀是生成的氢氧化铁,不是胶体;D.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详解】A.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C.在 FeCl3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 C 错误;D.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

2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选 C。【点睛】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现象,可以发生聚沉。22.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煤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又知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钠在水层和油层界面上下移动,并伴有气泡产生。故选 A。考点:钠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钠的物理性质

22、与化学性质,考查的知识源自于教材,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23.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蓝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A. BaCl2溶液 B. K 2SO4溶液 C. KCl 溶液 D. CuSO 4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金属钠遇水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 2O=2NaOH+H2,NaOH 与 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 Cu(OH)2蓝色色沉淀。【详解】A、金属钠先和 BaCl2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 A 错误;B、金属钠先和硫酸

23、钾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 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钾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 B 错误;C、金属钠先和氯化钾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 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钾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 C 错误;D、金属钠先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NaOH 与 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 Cu(OH)2蓝色色沉淀。故 D 正确;故选 D。24.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 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 H3和 H2相同的是A. 分子数 B.

24、 原子数 C. 体积 D. 物质的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H 3和 H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3g/mol、2g/mol,结合 n= 可知,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不同。A、物质的量不同,由 N=nNA可知,分子数不同,故 A 错误;B、等质量的 H3和 H2,H元素的质量相同,则 H 原子数目相同,故 B 正确;C、虽然物质的量不同,但因为物质状态不确定,无法推测体积不同,故 C 错误;D、等质量,摩尔质量不同,则物质的量不同,故D 错误;故选 B。考点: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的相关知识。2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Al2(SO4)32Al 3 3SO 42 B. Na2SO42Na SO

25、42C. Ca(NO3)2Ca 2 2(NO 3)2 D. Ba(OH)2Ba 2 OH 2【答案】A【解析】【详解】A、Al 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Al 2(SO4)3=2Al3 3SO 42 ,故 A 正确;B、硫酸根离子应是 SO42 ,Na 2SO4电离方程式为 Na2SO4=2Na SO 42 ,故 B 错误;C、硝酸根为 NO3 ,硝酸钙的电离方程式为 Ca(NO3)2=Ca2 2NO 3 ,故 C 错误;D、Ba(OH) 2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 Ba(OH)2=Ba2 2OH ,故 D 错误。26.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

26、,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是东晋葛洪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属化学变化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 正确;B.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正确;C.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错误;D.石蜡的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答案选 C。27.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Cu2+、SO 42、OH 、K + B. F

27、e3+、NO 3、Cl 、H +C. K+、CO 32、Cl 、H + D. H+、Na +、Cl 、SO 4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因 Cu2+、OH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Fe3+为黄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 B 错误;C因 CO32-、H +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 D 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28. 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 加热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加入盐酸 D. 加入 CaCl2溶液【

2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的量增多,所以最好,选 A;B、加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选 B;C、加入盐酸,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选 C;D、加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错误,不选 D。考点:物质的除杂,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9.我国古代有“银针验毒”的记载。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 +2H 2S +O2 =2X +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Ag 得到电子 B. X 为 AgS C. O2被还原 D. 每生成 1molX 转

29、移电子数 4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守恒和原子守恒,X 为 Ag2S,A、根据反应方程式,Ag 的化合价由 0 价1 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故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 为 Ag2S,故错误;C、氧气的化合价由 0 价2 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正确;D、每生成 1molAg2S,消耗2Ag,转移电子 2mol,故错误。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3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B 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 KSCN 溶液

30、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D向某溶液加入 NaOH 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向某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含有 SO42-或银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故 A 错误;B向某溶液中同时加入几滴 KSCN 溶液和少量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没有排除原溶液中是否有 Fe3+,故 B 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硫和二

31、氧化碳均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有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故 C 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为氨气,则证明该溶液含有铵根离子,故 D 正确;故选 D。31.下列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300 mL 5 molL-1KClO3溶液 B. 1000 mL 2.5 molL -1NaCl 溶液C. 250 mL 1 molL-1AlCl3溶液 D. 200 mL 2 molL -1MgCl2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 c(Cl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详解】A、氯

32、酸钾中不含氯离子,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B、1000mL 2.5molL-1NaCl 溶液中 c(Cl -)=c(NaCl)=2.5mol/L;C、250mL 1molL-1AlCl3溶液中 c(Cl -)=3c(AlCl 3)=1mol/L3=3mol/L;D、200mL 2molL-1MgCl2溶液中 c(Cl -)=2c(MgCl 2)=2mol/L2=4mol/L;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4mol/L,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根据溶液中 c(Cl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氯离子个数来解答即可,易错选项是 A,注意氯酸钾中含有氯酸根离子不含

33、氯离子。3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答案】D【解析】钠在反应中都是失去 1 个电子,所以 B 正确,A 不正确。前者生成过氧化钠,后者生成氧化钠,前者的质量大于后者,CD 不正确。答案选 B。33.已知 2Fe 3 +2I 2Fe 2 +I2 2Fe 2 +Cl2 2Fe 3 +2Cl ,则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Cl-Fe 2+I - B. Fe2+I -Cl C. Fe2+Cl

34、-I - D. I-Fe 2+Cl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详解】 2Fe3 +2I 2Fe 2 +I2,还原剂为 I ,还原产物为 Fe2 ,还原性:I Fe 2 。 2Fe2 +Cl2 2Fe 3 +2Cl ,还原剂为 Fe2 ,还原产物为 Cl ,还原性:Fe2 Cl 。有关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I Fe 2 Cl ,答案为 D。34.关于 1 molL1 K2SO4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液中含有 1 mol K2SO4 B. 可由 1mol K2SO4溶于 1L 水中得到C. 溶液中 c(

35、K+)2 molL 1 D. 1 L 溶液中含 2 mol K+,2 mol SO 42-【答案】C【解析】【详解】A没有告诉溶液体积,无法计算 K2SO4的物质的量,故 A 错误;B.1 mol K2SO4溶于 1L 水中,溶液体积不是 1L,溶液浓度不是 1mol/L,故 B 错误;C溶液中 c(K+)2c(K 2SO4)2molL -1,故 C 正确;D.1L 1 molL-1 K2SO4溶液中含有 1molK2SO4,含有 2 mol K+、1mol SO 42-,故 D 错误;故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即可解答,选项A、B 为解答

36、的易错点,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3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6H + = 2Fe3+ 3H 2B. 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Fe Cu 2+ = Cu Fe 2+C. 氢氧化镁溶于盐酸:Mg(OH) 2H + = Mg2+ 2H 2OD. Ba(OH)2溶液与稀 H2SO4反应:Ba 2+ + OH- + H+ SO 42- = H2O+BaSO4【答案】B【解析】【分析】A.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 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C.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D. Ba(OH)2溶液与稀 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

37、。【详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Fe 2H + = Fe2+ H 2,A 错误。B.铁片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Fe Cu 2+ = Cu Fe 2+,B 正确。C.氢氧化镁溶于盐酸离子方程式:Mg(OH) 22H + = Mg2+ 2H 2O,C 错误。D. Ba(OH)2溶液与稀 H2SO4反应离子方程式:Ba 2+ + 2OH- + 2H+ SO 42- = 2H2O+BaSO4,D 错误。【点睛】离子方程式书写除了要考虑客观事实、质量守恒、电荷守恒、不能拆成离子的沉淀弱电解质等,还要考虑反应时各物质中离子的数量比值。36.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 2+而不含有 Fe 3+的实

38、验方法是 (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答案】B【解析】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可能是原溶液中 Fe2+被氯水氧化为或原溶液本来就含有 Fe3+,故 A 错误;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 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 Fe2+被氯水氧化为 Fe3+,Fe 3+与 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原溶液肯定存在 Fe2+,故 B 正确;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原溶液可能存在Fe2+、Fe 3

39、+,故 C 错误;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不显色,不一定含有 Fe2+,故 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Fe 2+:试液中加 KSCN 少量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出现血红色;Fe 3+:通 KSCN 或 NH4SCN溶液呈血红色;或是两种离子共存时需要检验 Fe2+:试液中加酸性高锰酸钾,紫色褪去。37.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12 O-16)A. 28g CO 所占的体积为 22.4LB. 1L 1mol/L HCl 溶液中含有 HCl 分子为 NA个C. 标准状况下,22.4L 水含有 NA个氧原子D. 标准状况下 22.4LCO 和 CO2的混合气体中

40、含碳原子数为 NA【答案】D【解析】【详解】A.28g CO 的物质的量是 1mol,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 22.4L,故 A 错误;B.HCl 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会电离出 H 和 Cl ,溶液中不存在 HCl 分子,故 B 错误;C.标准状态下水不是气体,22.4L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远远大于 NA,故 C 错误;D.标准状况下 22.4LCO 和 C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1mol,根据二者的分子式可知含碳原子数为 NA,故 D 正确;答案选 D。38.现有四组液体: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组成的混合液 43的乙醇溶液 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粗盐溶液中混有泥沙,分离以上各混合液

41、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结晶 B. 萃取、蒸馏、分液、结晶C. 分液、蒸馏、萃取、过滤 D. 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氯化钠溶液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用蒸馏法分离;单质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小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用萃取法分离;泥沙不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答案选 C。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点评:根据混合物不同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分离方法。39.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A. CuSO4 B. MgO C. NaHCO3 D. Fe(OH)3【答案】C【解析】【详解】A. CuSO 4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

42、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与盐酸不反应,A 错误;B. MgO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与氢氧化钠不反应,B 错误;C. 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正确;D. Fe(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与氢氧化钠不反应,D 错误;答案选 C。40.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其中A. Na2CO3放出的 CO2多 B. NaHCO 3放出的 CO2多C. Na2CO3放出 CO2的速率快 D. NaHCO 3放出 CO2的速率快【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方程式:Na 2CO3+2HCl2NaCl+H

43、2O+CO2、NaHCO 3+HClNaCl+H 2O+CO2可知等物质的量的 Na2CO3和 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故 A 错误;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相同,故 B 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才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氢钠直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速度快,故 C 错误;D、根据选项 C 中分析可知,碳酸氢钠放出二氧化碳的速率快,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碳酸氢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熟练

44、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明确反应的原理是解答的就。41.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A. 水进入左瓶 B. 水进入右瓶C. 水同时进入两瓶 D. 水不进入任何一瓶【答案】A【解析】【详解】钠燃烧消耗氧气,左侧压强减小。碳燃烧生成 CO2,压强不变。所以水应该进入左瓶,答案选 A。42.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A. Na 与 O2 B. Fe 和 FeCl3 C. NaOH 与 CO2 D. Cu 与 HNO3【答案】B【解析】【详解

45、】ANa 与 O2在不加热时生成 Na2O,加热时生成 Na2O2,则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A 不选;BFe 和 FeCl3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B选;CNaOH 与 CO2反应,CO 2不足时生成水和 Na2CO3,CO 2过量时生成 NaHCO3,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C 不选;D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和水,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2和水,反应物浓度不同,产物不同,D 不选。答案选 B。43.将 Fe、Cu 与含 Fe2 、Fe 3 和 Cu2 的溶液置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Fe 有剩余,则容器中一定有A. Cu、Fe

46、 3 B. Fe2 、Fe 3 C. Fe2 、Cu 2 D. Cu、Fe 2【答案】D【解析】【详解】金属的还原性为:FeCu,相同条件下,铁优于铜先参加反应;离子的氧化性为:Fe3+Cu 2+Fe 2+,相同条件下,铁离子先被还原,其次是铜离子。因为铁剩余,所以铜不反应,反应后一定有铜剩余,铁与三价铁离子、铜离子都会发生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铜,所以反应后一定含有二价铁离子,因此最后容器中一定有:铜、铁、二价铁离子;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转化,熟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明确物质的还原性、氧化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44.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

47、正确的是A. 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B. 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C.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D. 将热的蒸发皿用手拿离火焰,放在实验台上【答案】D【解析】【详解】A.蒸馏实验中,为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故 A 正确;B.用容量瓶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摇匀,为保证此操作容量瓶不漏液,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故 B 正确;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应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 C 正确;D.溶液蒸发实验时,应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故 D 错误;本题答

48、案为 D。45.100 mL 1molL 的硫酸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后,导电性最差的是A. 0.2mol KOH 固体 B. 0.1 mol Ba(OH) 2 固体C. 100 mL H2O D. 0.1 mol 铁【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所带电荷数有关,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详解】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00103 1mol=0.1mol,A、加入 0.2molKOH,发生 2KOHH 2SO4=K2SO4H 2O,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即导电能力不变,故 A 不符合题意;B、加入 0.1molBa(OH)2,发生 Ba(OH)2H 2SO4=BaSO42H 2O,H 2O 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几乎为 0,故 B 符合题意;C、加水稀释,离子浓度降低,导电能力降低,导电能力不是最差,故 C 不符合题意;D、加入铁,发生 FeH 2SO4=FeSO4H 2,导电能力基本保持不变,故 D 不符合题意。46.欲除去 NaNO3中少量 Na2SO4、Ca(NO 3)2杂质,所用试剂及其加入顺序正确的是A. Na2CO3、Ba(NO 3)2、HNO 3 B. Ba(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