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类型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班)下学期第七次周测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6480801
  • 上传时间:2019-04-13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37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班)下学期第七次周测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资源描述:

    1、周测物理试题刘亚平 20190404一、多选题(每题 4 分)1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 E0、动量的大小为 p0 的小钢球 1 与静止小钢球 2 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 1 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 1 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 E1、p 1,球 2 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 E2、p 2则必有( )AE 1E 0 Bp 1p 0 CE 2E 0 Dp 2p 02如图 1,一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t=0 时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开始运动,F 随时间 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 2 所示,则( )A在 01.5 s 时间内,第 1 s 末质点的动量最大B第 2 s 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在 01 s

    2、 时间内, F 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在 0.51.5 s 时间内,F 的冲量为 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B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4如图所示,一条红色光线和一条紫色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柱体,其透射光线都是由圆心 O 点沿 OC 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AO 光线是紫光,

    3、BO 光线是红光B若 AO 光线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 BO 光线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AO 光线比 BO 光线穿过玻璃柱体所需时间长D将 AO 光线顺时针转动到 BO 光线与其重合,则 O 点的透射光线一定会变为两条5假定光子能量为 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 1、2 和 3 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 E 等于:Ah( 3 1) Bh( 3 2) Ch 3 Dh 16将直流电阻不计线圈加上铁芯后与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瞬间, 、 两灯同时发光B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 灯更亮

    4、一些C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 不亮, 灯亮,且亮度是从 刚闭合时开始逐渐增加的D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再断开 , 、 均不会立刻熄灭7如图所示,一列振幅为 10cm 的简谐横波,其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 P 和 Q,两者的平衡位置相距 3m。某时刻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再经过 0.3s,Q 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向右B波长可能为 2mC周期可能为 0.24sD波速可能为 15m/s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b、d 两个光滑斜面静止于水平面上,底边长度相等,b 斜面倾角为 30,d 斜面倾角为 60。质量均为 m 的小物块 a 和 c 分别从两个

    5、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过程中两斜面始终静止。小物块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块所受重力冲量相同B两物块所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地面对两斜面的摩擦力均向左D两斜面对地面压力均小于( mM)g二、单选题(每题 3 分)9水平推力 F1 和 F2 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 a,b 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a、b 两物体的 vt 图象分别如图中 OAB、OCD所示,图中 ABCD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F 1 的冲量大于 F2 的冲量BF 1 的冲量等于 F2 的冲量C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小于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Da 物

    6、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等于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10如图,用与水方向成 角的拉力 F 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时间 t。木箱受到的重力 mg、拉力 F、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的冲量大小分别为A拉力的冲量大小为B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0C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0D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着物块 A、B,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3:2,且在它们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与物块 A、B 并不拴接) 。某一时刻同时释放物块 A、B,弹簧为原长时物块 A 的动能为 8 J,则从刚释放物块 A、B 到其刚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 B做的功为A12 J B16 J C1

    7、8 J D20 J12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用光强相同的黄光和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 K时,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 U1 和 U2,产生的光电流 I 随光电管两端电压 U 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e,黄光和蓝光的频率分别为 1 和 2,且1U2B图(b) 中的乙线是对应黄光照射C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 K 金属的极限频率D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U213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到同种金属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较小的入射光,需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照射才能发生光电效应B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极限频率就越大

    8、C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遏止电压就越大D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14用同一光电管研究 a、b、c 三束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 得到光电流 I 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 U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由此可判断Aa、b、c 光的频率关系为 a b cBa、b、c 光的频率关系为 a= b cC用三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 a 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D用三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 ,b 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15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9、B法拉第最早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从而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C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法国学者库仑最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16氢原了能级如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上。当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 1884n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4 种谱线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C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1884nmD用从能级 n=2 跃迁到 n=1 辐射的光照射 的铂,能发生光电效应17关于光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用光栅或棱镜的色散作用,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的纪录叫光谱B氢光谱证实了玻尔提出的“原子核的能级量子化的假说”C白炽灯和霓虹灯光的光谱是明线光谱,都能用来做光谱分析D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暗线说明太阳的内部存在着与这些暗线对相应的元素18图 1 中,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图 2 所示的随时间 t 变化的正弦交变电压 u 时,规格为“10 V 45 W”的小灯泡 L 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 u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220 sin(0.04t)VB原线圈的输入电流为 4.5 AC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n1 n2=22 :1D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11、n1 n2=22:119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 x 轴上且长为2L,高为 L.纸面内一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 x 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 t0 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位移(I x)关系的是A B C D20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槽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内有半径为 R 的半圆形轨道,其左端紧靠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质量为 m 的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若槽内光滑,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A BR C D三、解答题21 (8 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x

    12、轴正方向传播,在 x 轴上有 P、M 、Q 三点,从波传到 x5 m 的点时开始计时,已知 t10.5 s 时 x=7m 的 M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求: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从 t0 时刻起到 t20.85 s 止,质点 Q(x9 m)通过的路程(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22 (8 分)如图所示,与水面平行的单色细灯管 AB 在水面下方 h= m 处,灯管长度L=1m。由 B 点发出的某条光线射到水面时入射角为 37,其折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也为 37,取 sin37=0.6,cos37=0.8。求:(i)水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 n;(ii)水面上有光线射出的区域面积 S。23.(16 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

    13、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 MN、PQ 的一端接有 R0=0.1 的电阻,直角坐标系 xOy,Ox 轴沿 PQ 方向,不计电阻的导体棒 ab 静置在导轨的左端( x=0 处),并与MN 垂直。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 0.1 。垂直于导轨平面的非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在 y 轴方向不变,在 x 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 B=0.1+0.2x,并且 x0。现在导体棒中点施加一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 F,使导体棒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4 m/s2。设导体棒的质量为 1 kg,两导轨间距为 0.5 m。导体棒的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 y 轴左侧导轨的电阻及其他电阻

    14、。 求:(1)t=1 s 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2)如果已知导体棒从 x=0 运动到 x0=0.2 m 的过程中,力 F 做的功为 3 J,求此过程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3)求导体棒从 x=0 运动到 x1=1 m 的过程中,通过电阻 R0 的电荷量 q。参考答案1ABD【解析】【详解】根据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加,必有 E1E 0,E 2E 0,根据 可知,P 1P 0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 AB 正确,C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 0=P2-P1,得到P2=P0+P1,可见,P 2P 0故 D 正确。故选 ABD.2ACD【解析】【详解】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 1 s 内力的方

    15、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块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第 1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动量最大,故 A正确;该物块在后半个周期内受到的力与前半个周期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反,前半个周期内做加速运动,后半个周期内做减速运动,所以物体在 02 s 内的位移为正,没有回到出发点,故 B 错误;01 s 内,速度在增大,力 F 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瞬时功率 P=Fv 得力 F 瞬时功率开始时为 0,1 s 末的瞬时功率为 0,所以在 01 s 时间内,F 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 C正确;在 Ft 图象中,F 与 t 之间的面积表示力 F 的冲量,由图可知,0.51 s 之间

    16、的面积与11.5 s 之间的面积大小相等,一正一负,所以和为 0,则在 0.51.5 s 时间内,F 的冲量为0,故 D 正确。所以 ACD 正确,B 错误。3AD【解析】【详解】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选项 A正确;卢瑟福在用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 B 错误;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是没能解释所有原子光谱,选项 C 错误;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

    17、猜想,选项 D 正确;故选 AD.4ACE【解析】【详解】由图可知,AO 的折射率大于 BO,而紫光的折射率大于红光,即 AO 光线是紫光,BO 光线是红光,A 正确;红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紫光,若 AO(紫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BO(红光)光线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 错误;紫光 AO 的光速小于红光 OB,所以传播时间长,C 正确;将 AO 光线顺时针转动到 BO 光线与其重合,AO 光线的入射角增大,有可能发生全反射,所以出射光线可能只有一条,选项 D 错误;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BO 的波长大于 AO,则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 AO 光线变为 BO 光线,则干涉亮

    18、条纹间距变大,则选项 E 正确;故选 ACE。5BD【解析】【分析】根据氢原子发出的光子频率种数,得出氢原子处于第几能级,抓住能级间跃迁吸收或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求出吸收的光子能量 E【详解】因为氢原子发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根据 ,知 n=3氢原子处于第 3 能级,所以吸收的光子能量 E=E3-E2,因为 v1、v2、v3 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知分别由 n=3 到 n=2,n=2到 n=1,n=3 到 n=1 跃迁所辐射的光子,所以 E=E3-E2=hv1= h(3 2)故 BD 正确,AC 错误。故选 BD。6ABC【解析】【详解】开关 S 闭合的瞬间,两灯同时获得电压

    19、,所以 A、 B 同时发光。由于线圈的电阻可以忽略,灯 A 逐渐被短路,流过 A 灯的电流逐渐减小, B 灯逐渐增大,则 A 灯变暗, B 灯变亮,故ABC 正确;断开开关 S 的瞬间, B 灯的电流突然消失,立即熄灭;流过线圈的电流将要减小,产生自感电动势,相当电源,自感电流流过 A 灯,所以 A 灯突然闪亮一下再熄灭,故 D 错误。所以 ABC 正确,D 错误。7BCE【解析】【详解】某时刻 P、Q 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故存在以下三种情况:A、由于不知道质点 P、Q 的振动情况,故无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故 A 错误;B、当 P、Q 之间的波的形式如图 b 所示,则有

    20、,故有 ,故 B 正确;C、质点 Q 第一次到达波峰可能经历 或 ,故周期 或 ,故 C 正确;D、图 a、b、c 的波长分别为 、 、 ,当周期 时,波速 、 ;当 时,波速 , , ,故 D 错误;E、在 0.3s 内,当质点 Q 到达波峰时,图 a 质点 P 到达波峰,图 b 质点 P 到达波谷,图 c 质点 P 到达波谷,故 0.3s 内质点 P 的位移大小为 10cm,E 正确。8AD【解析】【详解】设斜面的底边长度为 L,则斜边长度 ,小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a=gsin,下滑的时间,当斜面倾角分别为 300 和 600 时,可得两滑块运动的时间相同,根据 I=mgt可知,重力的冲量相

    21、等,选项 A 正确;重力做功 W=mgLtan,则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则当斜面倾角分别为 300 和 600 时两物块所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不相同,选项 B 错误;当物块加速下滑时,加速度有水平向右的分量,则对滑块和斜面的整体而言,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两斜面的摩擦力均向右,选项 C 错误;竖直方向,因滑块下滑时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可知滑块失重,则两斜面对地面压力均小于(mM)g,选项 D 正确;故选 AD.9C【解析】【详解】由图,AB 与 CD 平行,说明推力撤去后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而撤去推力后物体的合力等于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根据动量定理

    22、,对整个过程研究得:F 1t1ft OB0; F2t2ft OD0;由图看出,t OBt OD,则有:F1t1F 2t2,ft OBft OD,即 F1 的冲量小于 F2 的冲量,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小于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10D【解析】【详解】根据冲量的定义可知,拉力的冲量大小为 ,故 A 错误;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mgt,故 B 错误;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Nt,故 C 错误;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 ,故 D 正确。所以 D 正确,ABC错误。11A【解析】【详解】释放弹簧过程,两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取向左为正方向,由系统的动量守恒得:mAvA

    23、-mBvB=0,解得: vA:v B=mB:m A=2:3;块 A 与 B 的动能之比为:E kA:E kB= mAvA2:mBvB2=2:3。所以: EkB= EkA=12J,对 B,由动能定理得:W=E kB=12J,故 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12D【解析】【分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析黄光和蓝光的遏止电压大小,并求出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金属的逸出功;由 求金属的极限频率;【详解】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则有: , ,由于蓝光的频率 2 大于黄光的频率 1,则有 ,所以图(b)中的乙线是对应蓝光照射;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U2,阴极 K 金属的极限频率 ,

    24、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睛】关键是知道光电效应方程 EkhW 0,其中 W0 为克服金属的逸出功, Ek 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13C【解析】【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决定金属的逸出功,而逸出功决定入射光的极限频率;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金属的逸出功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详解】A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时间多长,无论光的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故 A 错误;B金属材料的性质决定金属的逸出功,而逸出功决定入射光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

    25、的频率无关,故 B 错误;C根据 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遏止电压就越大,故 C 正确;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光照强度无关,故 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的规律和特点,我们一定要熟记光电效应的现象和遵循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14D【解析】【分析】据光电流 I 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 U 的关系曲线,可得三束光逸出的光电子对应的遏止电压,据 可得三束光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间关系,再据光电效应方程可得,a 、b、c 光的频率关系。【详解】CD:由图得: ,据 ,可得三束光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间关系为。

    26、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AB:据光电效应方程: ,照在同一光电管上,逸出功相等,又 ,则a、b、c 光的频率关系为 。故 AB 两项均错误。15C【解析】【详解】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 A 错误;奥斯特最早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从而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选项 B 错误;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 C 正确;法拉第最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库伦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选项 D 错误;故选 C.16D【解析】【分析】本题涉及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光子的发射,光子能量的计算,光电效应等知识点,涉及面较广,只有入射光子的能

    27、量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会发生光电效应;【详解】A、根据 知,一群处于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6 种谱线,故 A 错误;B、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向外辐射能量,不是原子核辐射能量,故 B 错误;C、从 和 的能级差大于 和 的能级差,则从 能级跃迁到 能级比从 能级跃迁到 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频率大,波长短,即辐射光的波长小于 ,故 C 错误;D、从 能级跃迁到 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而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大于电子的逸出功,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 D 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子能量与能极差的关系,即 ,以及知道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17A【解析】【

    28、分析】光谱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氢光谱证实了玻尔提出的“原子核的能级量子化的假说” ;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谱;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大气中存在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详解】用光栅或棱镜的色散作用,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的纪录的彩色光带叫光谱;故 A 正确;为解释氢光谱,波尔提出的“原子的能级量子化的假说” ,不是提出的“原子核的能级量子化的假说” 。故 B 错误;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谱,不能用来做光谱分析。故 C 错误;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其中的暗线,说明太阳大气中存在与这些

    29、暗线相对应的元素。故 D 错误。故选 A。18D【解析】【详解】A、由图 2 知交流电压的周期 T=0.02 s,角速度 = =100,电压 u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 sin(100t)V,选项 A 错误;B、由图 2 知原线圈两端的电压 U1= V=220 V,原线圈的输入电流 I1= = A=0.2 A,选项 B 错误;CD、由 得 ,选项 D 正确,C 错误。19C【解析】【详解】位移在 0L 过程: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因 l=x,则 ,位移在 L2L 过程:磁通量先增大后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先为顺时针方向,为正值,后为逆时针方

    30、向,为负值。位移在 2L3L 过程: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为负值。 ,故选 C。20A【解析】【详解】设小球由 A 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为 v,取圆弧最低点为势能零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得: ;小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槽体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设小球滑至最高点时两者的共同速度为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此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有 ;解得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故选 A。21 10 m/s 47.1cm【解析】【分析】据波前运动方向可得:M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的时间和周期的关系,从而求得周期;再根据图象得到波长,即

    31、可求得这列波传播的速度;由波速求得质点 Q 开始振动的时间,进而得到质点运动时间,再根据运动时间和周期的关系,由振幅求得路程。【详解】由波的平移可知,波从 x=2m 处传播到 x=7m 处,M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可得波速为:v m/s10 m/s 从 t0 开始,设经过 t 质点 Q 开始振动,则有:t s0.4 s所以质点 Q 振动的时间为: t1t 2t 0.85 s0.4 s0.45 s 由 v ,T0.4 s,t 1 T质点 Q 通过的路程为:s4A+ As40+5 (cm )=47.1cm【点睛】机械振动问题中,一般根据振动图或质点振动得到周期、质点振动方向;再根据波形图得到波长和波

    32、的传播方向,从而得到波速及质点振动,进而根据周期得到路程。22(i) (ii) 【解析】【分析】根据由 B 点发出的某条光线射到水面时入射角为 37,其折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也为 37可知,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与几何知识列方程求解。【详解】(i)由 B 点发出光线入射角 ,折射角 ,根据折射定律得解得: ;(ii)设光从水面射出的临界角为 C,则A 点发出的光射出水面的区域为圆,设其半径为 R,则,R=0.5m水面上有光线射出的区域如图所示,则解得:23.【答案】(1)【答案】v =at=4 m/s2x= at2=2 mE=vBL=1 V(2)【答案 】设导体棒在 x=x0 处的动能为 Ek,则由动能定理得Ek=max0由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得W=Q+Ek将由上两式得 Q=W-max0代入数据,解得 Q=2.2 J(3)【答案 】设导体棒运动到坐标为 x 处的速度为 v,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回路的电流I=因为 v=at,将题中所给的数值代入得I=2t(A)所以在 0t 时间内,通过 R0 的电荷量为q= t=t2(C)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t=当 x=1 m 时,有 q= =0.5 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清北班)下学期第七次周测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648080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