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79504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解析版】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1.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水分渗出,导致组织液增多,而图中是血浆, 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 是淋巴,所以 B 选项正确。考点:考查组织水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 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 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C.

2、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 Na+浓度是内液的 12 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理解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使细胞间隙液(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造成细胞间隙积聚液体,进而引起下肢肿胀,A 正确;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不会影响细胞接受氨基酸,也不会影响细胞对脂肪进行分解,B、C 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 Na 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内,因此细胞外液 Na 浓度是细胞内液的 12 倍不会造

3、成下肢肿胀,D 错误。【点睛】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归纳如下: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等不能渗入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造成水肿。3.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相比,中含有蛋白质多B. 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 不会引起 pH 发生大幅

4、度C. 中的氧气到达至少需要经过 3 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D. 变化肌肉细胞缺氧时的 pH 会降低,但由于 Na2CO3的调节作用其 pH 会维持相对恒定【答案】A【解析】与相比, 中含有蛋白质更多,A 正确;中的氧气到达 中,首先要穿过的细胞膜 1 层,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 2 层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组织细胞 1 层细胞膜,共穿过 4 层膜,B 错误;中的氧气到达至少需要经过 3 层膜,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 C 错误;肌肉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 发生作用,使 pH 变化不大,D 错误;答案是 A。【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4.关于

5、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 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C. 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表示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表示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表示排出其他代谢废物,需要泌尿、循环等系统参与;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所以 ABC 都是正确的,D 中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不

6、是血液。血液中含有的血细胞等不属于液体环境。考点:本题结合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过程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实现文字与图解之间的转换的能力。5.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等成分B. 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C. 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 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血浆中的物质,A 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B 正确;血浆中

7、的蛋白质的含量高于淋巴和组织液,C 错误;组织细胞代谢废物先经过组织液,再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甲,D 错误。【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成分等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之间的物质相互交换关系,判断出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同时要明确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对于其他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成分非常相近。6.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B.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

8、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 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 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 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可知,是毛细血管壁细胞, 是组织液, 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血浆, 是血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故A 正确;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故 B 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 C 错;机体出现的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

9、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 蛋白酸 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K+等B. 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 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 至少需穿过 6 层磷脂分子层D. 与的成

10、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 Na 和 K 的含量可以确定( )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为血浆, 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 CO2 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至少需要穿过 10 层磷脂分子层。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成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滴注因能将药物迅速送到全身而疗效显著下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 a、b、c、d 与内环境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血浆 组织液 淋巴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静脉

11、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详解】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 a 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 b、c 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 d 是组织液,故选 B。9.下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X 为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 Z 为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C. 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只包括 X 和淋巴液D. 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 Z 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X 为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A 项正确;Z 为存

12、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B 项正确;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 X(血浆) 、Z(组织液)和淋巴液,C 项错误;组织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 Z(组织液) ,所以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 Z 进行物质交换,D 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综合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脉络,建立知识网络。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蛋白、O 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 2和胰岛素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喝牛奶,进入胃中 口服抗菌药物 肌肉注射青霉素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 B. C.

13、 D. 【答案】A【解析】16A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只有 、 符合题意,故选 A 项。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B. 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内环境稳态会失调C. 人体体温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

14、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 错误;因肾功能衰竭已出现尿毒症的患者,其体内积累了大量的代谢废物,因此内环境稳态会失调,B 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正确;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而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的物质与条件,如温度,酸碱度等,所以说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稳态的内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意义、体温调节过程,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12.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 )A.

15、 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 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 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 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解:根据题干的信息“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说明水分大量流失,并且体内的渗透压升高才感觉口渴难耐,在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盐分,所以应该补充淡盐水故选:A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3.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16、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儿童患佝偻病C. 细胞代谢紊乱 D. 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稳态遭到破坏,只能会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稳态遭到破坏后,不一定会引起儿童患佝偻病或成年人患肌无力病,但稳态遭到破坏,必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14.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C. 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答案】D【解析】试题

17、分析: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A 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调节与免疫活性物质有关,B 项错误;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C 项错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使内环境的每一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5.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

18、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 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 pH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大量饮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A 错误;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 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C 正确;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 pH相对

19、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 正确。【点睛】梳理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其调节机制、血浆 pH 的调节过程及其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的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 pH 显著下降B. 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 Na+和 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C.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水盐平衡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

20、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 pH 显著下降,A 错误;一般而言,Na +和 K+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可见,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 Na+和 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B 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 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血浆 pH 的调节过程及其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并与物质跨膜运输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17.内环境稳

21、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和细胞代谢的场所【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 正确;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为酶促反应提供所需的物质与条件,有

22、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正确;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进行调节,C 正确;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清内环境稳态的意义、血浆 pH 的调节过程及其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理解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18.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 )A. 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 一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23、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答案】C【解析】题目是外界环境,这里的 C 呼吸加快是由于没有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促进了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不属于外界环境。所以 C 选项正确。19.如图是血液流经某一组织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 A 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 b 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高于 a 处B. 若 A 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 b 处氧气的含童高于 a 处C. 若 A 是肝脏细胞,饥饿时, b 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 a 处D. 若 A 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 b 处乳酸的含量高于 a 处【答案】A【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

24、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详解】饭后一小时由于血糖升高,A 处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但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随血液从 a 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 b 处胰岛素高于 a 处,但胰高血糖素还低于 a 处,A 错误;呼吸急促时,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浆,所以 b 处氧气的含量高于 a 处,所以当血浆从 b 处流出肺泡细胞间隙时,氧气浓度高于 a处,B 正确;饥

25、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 b 处血糖浓度较 a 处高,C 正确;剧烈运动时 A 处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断进入血浆,所以 b 处乳酸的含量高于 a 处,D 正确。【点睛】注意:A 选项是在饭后一小时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分析如题中所示;如果是饭后 5 小时,则人体此时是处于饥蛾状态,此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分析正好相反了。20.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 抗原与抗体结合 B.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C. 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答案】A【解析】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是围绕在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周围

26、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抗原与抗体结合主要是在血浆中进行,A 正确;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B 错;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消化道内,C 错;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是在甲状腺细胞内,D 错。故本题选 A。2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不同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细胞内 K+的外流有关C. 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产物是乳酸,A 错误;静息电位膜外是

27、正电位,形成主要与细胞内 K+的外流有关,B 正确;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 错误;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发挥作用,D 错误;答案是 B。【考点定位】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22.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B. 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C. 大脑皮层 V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高级功能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详解】人脑表层的大脑皮

28、层有躯体感觉中枢,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A正确;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通过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间接控制四肢反射,B 错误;大脑皮层 V 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 正确;学习和记忆是人脑高级功能之一,D 正确。23.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取决于神经纤维的长度B.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C. 神经递质只作用于神经细胞,使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D. 神经递质能在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间传递信息【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

29、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取决于突触的数量, A 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因此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B 错误;肌肉或腺体可以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因此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C 错误;神经递质能在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间传递信息,D 正确。24.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其基本方式是反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C. 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答案】

30、C【解析】试题分析: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A 正确;B、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 正确;C、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错误;D、低级中枢的活动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所以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D 正确故选:C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的过程25.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纤维接受

31、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知识。A 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B 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C 中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D 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26. 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一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表示传入神经B. 图一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 图二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 图二中发

32、生了化学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B【解析】图一中 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D 是传出神经,E 是效应器,由A、B、C 、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 错误;图一是突触,其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 正确;图二突触小泡中的递质释放至 突触间隙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C 错误;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错误。【考点定位】反射弧的组成及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名师点睛】1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2关于兴奋传递的 3 个易错点:(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

33、)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27.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ch 与 Ach 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B. Ach 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C.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 Ach 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

34、由蛋白质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由图可知,Ach 与其受体结合,导致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A 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不需要穿过膜结构,B 错误;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而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C 正确;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蛋白质组成,D 正确。【点睛】关键点:只需将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35、看做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进行分析即可。28.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 正确。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 错误,D 正确。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9.某人因一次意外不幸使得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

36、影响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影响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血糖调节受到影响水盐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通过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调节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的功能。另外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血糖的调节有关。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分平衡;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变化;言语功能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 正确,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

37、力。30.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 构成B. 中的物质释放到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 的选择透过性C. 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D. 中的物质释放并使兴奋时 ,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三者共同组成突触,A 正确;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B 错误;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内环境,C 正确;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外由正电

38、位变为负电位,D 正确。31. 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 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D.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答案】A【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A 项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项正确;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C 项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D项正确。【考点定位】人体内激素和酶。【名师点睛】熟记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和激素调节的特点、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和酶的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2.

3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D【解析】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 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故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 正确;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故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 正确;由于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故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

40、肠腔,D 错误。【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名师点睛】小肠上皮细胞外侧为消化道,内侧为组织液,故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还可分泌激素,如能分泌促胰液素。33.在正常情况下,进餐后血糖浓度会相应升高在此过程中( )A.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B. 大脑皮层中血糖调节中枢兴奋抑制糖原合成C. 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D.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答案】

41、C【解析】【分析】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进餐后血糖浓度相应升高后,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 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中,B 错误;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所以进餐后血糖浓度相应升高

42、后,胰岛素的作用强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使血糖浓度降低,C 正确;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黏膜细胞,D 错误。【点睛】熟悉血糖调节过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基础,图解如下:34.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激素外,CO 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除激素外,CO 2 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A 正确;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B 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正确;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

43、糖素的分泌量,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35.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 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D. 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答案】AB【解析】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因此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A 错误、B 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不受影响,C 错误;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错误。3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

44、正确的是A.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有高效的催化作用B.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C. 激素由体液专门运输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只受到下丘脑的控制【答案】B【解析】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对 机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 作用, A 项错误;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B 项正确;激素由体液运输,专门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C 项错误;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 级控制, D 项错误。 37.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

45、,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B. 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 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D. 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答案】D【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 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 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 错误。38.下列不属于内分

46、泌腺的是A. 垂体 B. 睾丸 C. 汗腺 D. 甲状腺【答案】C【解析】垂体会分泌促激素和生长激素,属于内分泌腺,A 正确。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属于内分泌腺,B 正确。汗腺是一种哺乳类的皮肤腺,能够分泌汗液,其不属于内分泌腺,C 错误。甲状腺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内分泌腺,D 正确。39.下图是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 胰岛素促进等过程【答案】D【解析】过程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该过程只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发生在肌肉细胞中,A 错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

47、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而促进、 过程会使血糖浓度升高,B 错误;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而促进过程会使血糖浓度降低,C 错误;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促进等过程会使血糖浓度降低,D 正确。考点:血糖平衡调节40.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 生长激素、胰岛素B.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 胰岛素、性激素D. 性激素、生长激素【答案】B【解析】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三种:蛋白质(多肽类):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这类激素易被消化酶分解而破坏,一般采用注射法补充,不宜口服;固醇类:如雄激素、

48、雌激素和孕激素,这类激素口服后可以被吸收;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口服后也可以被吸收。所以本题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激素的化学本质。4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 T 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B. 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 抗体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与病原体结合D. 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答案】C【解析】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 正确;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B 正确;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外,即抗体不能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C 错误;B 细胞和 T 细胞都是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D 正确。42.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A. 和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 图中有 3 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 二次免疫时,只能由增殖分化而来D. 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答案】C【解析】由题图知,是淋巴因子,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 正确;图中淋巴 B 细胞,淋巴 T 细胞和记忆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功能,B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