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一、选择题(共 26 小题,共 52 分)1.1984 年 7 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 21 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该首相之所以有此认识,主要是基于A. 日本政府已能正视历史B. 日本右翼势力的兴起C. 美国放松对日本的控制D. 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答案】D【解析】分析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话中,所谓的“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 、 “堂堂
2、正正地前进”等信息表明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要求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控制、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愿望,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材料“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 、 “堂堂正正地前进”是解题的关键。2.“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 1961 年 8 月 13 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与此材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A.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B. 二战胜利结束C.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C【解析】题文的“1961 年 8 月 23 日”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3、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美苏之间的争斗不断增强,导致柏林墙出现,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17 年发生;B 项是 1945 年发生;D 项是 1962 年发生。点睛:材料“1961 年 8 月 23 日”是解题的关键。3.1979 年 1 月 29 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A. 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 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 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和平统一
4、祖国的方针,而题干中邓小平的主张已经蕴含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内涵,显然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故选 A。B 错在“放弃” ,我们争取和平统一中国,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排除 B。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上世纪 80 年代初“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CD 时间不符,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4.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 。材料内容反映出中华人民共
5、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海选为村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A. B. C. D. 【答案】C【解析】村民们迎接村干部的“海选”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确在农村得到了实行,也反映了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的不断加强,海选使村民能参政议政,所以海选也就为村民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也就成为了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个重要途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C 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5.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 。据此可得出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
6、推举出来的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表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图表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 、 “人数比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信息体现的是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C 项符合图表主旨和题意,正确;图表信息无法看出“政治协商” ,排除 A;B 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图表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 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际上是间接民主,排除。故选 C。考点:新中国政治
7、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2015 年 4 月中国驻印尼大使发表讲话以纪念 60 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一次会议。当年的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为主题,堪称首次提出南南合作思想。那次会议最突出的成果是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 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C. 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60 年前具有“历史性进步”的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答案为 A 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 1961 年,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是在 19
8、54 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 1953 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BC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确定是万隆会议,然后根据万隆会议的有关内容来回答。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认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7.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这表明A.
9、 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 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 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 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从材料“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可知 D 项符合题意。故应选 D。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革命的背景8.下列一组图片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这组图片表明A. 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 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 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答案】D【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了中苏结盟,图二反映了中美关系改善,图三反映了中苏关系正常化,这些 图片表明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所以本题选 D,A 项说法错误,B 项说法也是不合理的,C与图片不符合。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外交政策的调整。9.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句话表达A.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B. 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C.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D. 当今世界政治呈多
11、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本题主要强调当今世界的格局不再是超级大国控制的,而是多权力中心,亦即政治多极化趋势。既然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那就表明美国不再向以前那样可以称霸世界,排除 C 项。A 项不能完整的说明美国与世界新秩序的关系,故排除。无论新秩序还是旧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的仍是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排除 B 项。因此只有 D 项符合题意。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10.1947 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12、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 ”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A. 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B. 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D.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 1947 年以及材料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说明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故本题选择 B。A 是 1946 年解放战争初期;C 是 1948-1949 年的辽沈战役;D 是三大战役后,
13、排除 AC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1.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诗句是A.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诗词相关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 A 排除。 “钟山
14、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 B排除。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 C正确。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属于长征时期,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特点12.1935 年,蒋廷黻在大公馆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国共产党A.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B. 开展土地革命C. 创建了革命根据地D.
15、 开展游击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国民政府一直没有实行,而 1935 年,红军在苏区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实际上就是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 ,故 B 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13.“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 广泛传播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 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
16、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广泛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最突出的就是代表理性的科学思想和强调民权的民主思想,即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故答案选 C 项,A B D 三项虽表述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的影响14.钱穆在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中说:“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 科举制度可以杜绝官场的腐败B. 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C.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产生民国用人
17、弊病的根本原因D. 科举制度被废除是“预备立宪”的结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反映出废除科举制后出现的用人问题,因此,钱穆的观点是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B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15.在古代人类的发展史上,各个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下列有关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希腊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希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希腊各城邦必然实行民主政治B. 希腊的地理环境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C.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希腊的地理环境没有任何联系D. 希腊的
18、地理环境是导致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也有差异,其中地理环境也是国情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 项太绝对,不正确。C 项又走向另一个极端。D 项不是最根本的。故选 B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条件16.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 2100 万银元。这里的银元指的是产自墨西哥的西班牙银元,西班牙银元曾长期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流通。在之后的历次赔款中银元改为银两,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英镑取代银元的地位B. 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19、C. 清政府银元储备减少D. 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答案】C【解析】晚清时期清政府财力困乏,银元储备减少,为此对外赔款中列强按照银两计算,故 C 正确;英镑此时并没有取代银元的地位,故 A 错误;英国并不是接受第三国货币,故 B 错误;D 与材料主旨不符。17.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1898 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作者旨在说明A. 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B. 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C. 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
20、中国国情D. 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答案】A【解析】从材料“1898 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可以看出 1898 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说明了改良的道路不适合当时的中国,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CD 两项强调的是改革戊戌变法,而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革命。故 CD 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联
21、系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即可得出答案。18.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A. 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B. 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C. 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D. 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答案】D【解析】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能作为担保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调整,妇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说明罗马法不是死的,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故 D 项正确;罗马法是为了保护奴隶主利益而存在的,不是为了充分保护平民利益,
22、这也不是材料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妇女地位和男子平等,故 B 项错误;罗马法在实际判决中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是任意裁判的,故 C 项错误。19.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 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这是广州建置的开始。当时的任嚣A. 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B. 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C. 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封地D. 享有世袭的权利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朝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 县” ,根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规定,郡县长官由皇帝任
23、免,不得世袭和拥有封地,代表中央管辖地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表现.故 ACD 错误;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无权任免县令,故选 B。20.“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A.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B. 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A、C
24、项有利于中国的外交近代化,B 项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不属于超国民待遇;D 项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得外国在华企业享有了更多的特权,而产品不需要向中国缴纳海关关税,故选 D 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1.洪仁玕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爵王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巨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对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谴责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B. 表彰陈玉成、石达开的功绩C. 推卸失败责任D. 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答案】A【解析】材料“我朝祸
25、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可知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得到了洋人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联合清军一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答案选 A。BC 两项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还有清政府的镇压,材料“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表述欠妥,排除 D。点睛:最佳选择题又称程度型选择题。这种题目的结构规律是四个选择项不是非正即误,而是一种程度关系。选择项在不同程度上均符合题意,只是符合的程度差异,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被排除的三个选择项有时并非错误,只是欠妥,算不上“最”佳选项而已。22.下列有关中国明朝的内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制内阁的说
26、法正确的是它们都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机构明内阁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而英责任制内阁有独立的行政权力明内阁由皇帝任命,英责任制内阁则由首相提名任命明内阁是封建专制王权的辅政机构,英责任制内阁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明朝内阁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是行政机构,掌握行政权。英责任制内阁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内阁首相提名任命,故正确,错误。故选 C。23.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
27、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A. 宗法制度影响很大B. 分封制度有待完善C. 神权观念十分浓厚D. 内部权力争斗激烈【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纣之所以成为商王,在于其母亲的地位高贵,在于其嫡子得地位,这说明商朝时期宗法制度影响很大,故答案为项;BCD 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4.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D. 皇帝和
28、宰相控制了议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特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所谓的不彻底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它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 BCD 都能体现;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了议会立法权只是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控制,议会的作用很小,A 说法错误,故选 A。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25.分析我国宋未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B.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C.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
29、断强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对古代文化的发展不是制约作用,A 项错误;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是西方殖民侵略导致的,B 项错误;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无法说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 项错误;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体现政府通过官方教育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26.战后,威尔逊总统亲自参加凡尔赛和约的谈判,但该条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使美国不能成为国际联盟的成员国。参议院此举A. 加强了国会
30、的立法权力B. 反映了立法权已超越行政权C. 行使了宪法赋予的权力D. 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不明【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 1787 年宪法的规定,总统对外缔结条约,需要征得参议院的同意,参议院否决总统支持的条约,是其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的体现,故 C 项正确;参议院此举并没有加强国会的立法权力,也不能反映立法权超越行政权,故 AB 项错误;参议院此举体现了其与总统间权限的明确性,故 D 项错误。点睛:解答此题时,要明确此题考查的是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相关内容;材料反映的是总统和参议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8 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艾森豪威
31、尔政府(19531960 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
32、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 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 2015 年 9 月 25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习近平就下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在诸多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愿同中方就相关问题
33、保持密切协调。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2)据材料一、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举例说明。(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 (1)政策:敌视中国的政策。 (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封锁中国” )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方针:“一边倒” 。(2)变化: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行动: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
34、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原因: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美国经济衰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优势;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4)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 ;世界形势(世界格局) ;台湾问题。【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可以从材料中的“敌视北京”中去找答案。中国政府是基于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而实行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方针。(2)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主要突出主动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即可。具体的例子主要包括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35、、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建交等相关史实均可。(3)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要多方面进行分析,例如,美国方面经济衰退、美苏争霸不利于美国等,中国方面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此类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即可。(4)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家地位、台湾问题等均是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非常敏感的因素。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一问就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28.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表现出不同
36、的特征,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的高度粜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材料二 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材料三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苏格拉底材料四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
37、性别、贫富,凡是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意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的局限性。【答案】 (1)特点:帝王专制独裁,官制为帝王独裁服务(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积极意义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之上民主运作的新方式。有利于正确决策、修正错误有利于群众监督,防止以权谋私。推动雅典文化广泛深入发展(4)局限:雅典民主仅
38、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在材料一中的“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这句话中直接找到答案即帝王专制独裁,官制是为帝王独裁服务的。(2) “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度的人民主权, “抽签选举”体现的则是雅典民主制度的轮番而治,所以两个特点就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3)雅典民主制度的积极意义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等体现的是雅典民主制度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了民主运作新方式等。(3)雅典民主制的的局限性
39、主要从享有民主权力的人少,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妇女、奴隶等均没有民主权力,只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等之类的答案均可。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 “没有一战,何来五四?”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 1918
40、 年 9 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 2000 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 。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
41、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观点: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直接与一战相关,没有巴黎和会的刺激就未必有五四运动的发生。态度: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全面。五四运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论证:国际因素:(1)帝国主义对华侵加剧,必然激发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帝情绪的高涨;(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国内因素:(1)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阶级矛盾尖锐;(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条件;(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
42、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4)留日学生爱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综上:并非仅是巴黎和会失败才有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关于五四运动原因的全面认识,应把偶然事件放进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去寻找隐藏着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因素。【解析】根据材料一的“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说明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直接与一战相关,没有巴黎和会的刺激就未必有五四运动的发生。但是从材料二“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看出,材料一的观点不全面,五四运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在确定观点之后,根据所学有关史实如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帝情绪的高涨、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及留日学生爱国斗争的影响和推动等方面来论证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点睛: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确定材料观点,然后再对材料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观点明确;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第三是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第四是语言表达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