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泰一中 2017 级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2017 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下图是部分甲骨文字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精神产品不会单独存在,离不开物质载体甲骨文的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甲骨文的特色鲜明,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根源于中国优秀的思维方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是中国古代的精神产品的载体,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甲骨文是中国古代人在社
2、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识,其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项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项观点错误;甲骨文的丰富内涵,源于甲骨文记载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根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2.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是基于:国歌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国歌能直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需要公民的爱国情感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A. B. C.
3、D. 【答案】B【解析】【详解】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是基于国歌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需要,项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国歌本身不能直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项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教育只是培养公民爱国情感的途径之一,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B。3.福州地铁 1 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 “幸福红”为主色,各车站柱面镶着不同的“福”字,墙中嵌着反映闽
4、越文化的浮雕屏山古韵 、体现榕城山水的特色漆画五虎雄姿等作品;列车有闽都文化主题车厢,全车拉手均印有福建名人的简介和语录。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有利于:为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厚重基础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和归宿感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福州地铁 1 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闽越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这有利于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和归宿感,项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所以文化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项观点错误;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是文化现象,文化是一种
5、精神力量,不能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4.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取决于思想文化的繁荣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6、”“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肯定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且符合题意;错误,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并不是“直接”转化;错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并不取决于思想文化的繁荣而只是受其影响;本题答案选 A。【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力量:(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3)并
7、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5.“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这表明A.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D.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答案】B【解析】余光中的这首诗总能让海内外华人动容,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故 C 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 D 说法正确但不符
8、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6.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作为网络用户中最庞大、最活跃的群体,对网络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容易出现价值迷失、道德滑坡等问题。因此,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A. 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 优秀文化能够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D.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答案】B【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
9、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 适合题意;A、C、D 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7.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于今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届时,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设置破坏或者影响风貌的广告、标牌、招贴的,最高罚
10、 3 万元。对于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适合题意;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错误;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8. 文洛克是伦敦夏季奥运会吉祥物,其以
11、富有激情的萨罗普羊为原型。历届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A. 世界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构成的B. 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C. 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D.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材料中历届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念就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统一的,因为各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也有共性,所以选 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9.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12、 周年纪念会时发表演讲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中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 B. C. D. 【答案】C【解析】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习近平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故入选。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故入选。选项观点与题意
13、不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文化创新,故排除。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强调传统文化的特点,故排除。【考点定位】尊重文化多样性【名师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
14、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10.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 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不选;中西方思维方式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方式,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选;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15、 C。11.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 “冰心” “博雅”等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可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他民族文化 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应正确对待各民族文化,坚持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我们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项符合题
16、意;题干主旨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关,项不合题意;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项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12.“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 ”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是大众传媒产生的主要标志 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 多样的文化载体 、快捷的传播工具,
17、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已经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媒体的发展只是丰富了大众传媒的表现形式,项观点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关键因素,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更替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
18、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新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13重阳节吃重阳糕。重阳节食“糕” ,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各地无固定品种。南方的重阳糕一般以米粉来做,糯米粉为主,加水搓揉后放入食糖上笼蒸熟,漂亮的可以做成五色。北方的重阳糕,最为著名的发面花果蒸糕是将面粉发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种花果,上笼蒸熟后将面糕倒出,正好各种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馒头状。这表明 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决定,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征 各地区文化都在本区域内独立形成并保持着各自的特
19、色A. B. C. D. 【答案】A【解析】重阳节食“糕” ,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表明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项符合题意;南北方在做重阳糕时的特点不同,表明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项符合题意;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但不是决定因素,项说法错误;项“独立形成”说法错误;【点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14.一九八二年除夕,台湾老人林恭祖遥
20、望海峡,写下了“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的诗句,表达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念,此诗发表后,在两岸三地引起极大的反响。该诗句能够打动中国人的文化原因是A. 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B. 两岸都认同社会主义制度C. 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D.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详解】台湾老人林恭祖遥望海峡,写下了“今夜失眠非守岁,天涯无客不思归”的诗句,表达对两岸统一的强烈愿望及对故乡亲人的绵绵思念。该诗句能够打动中国人的文化原因是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C 适合题意;其他选
21、项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点睛】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15.“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每一次王朝更替,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 政治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 制度更替是文艺工作者出现的必要条件C. 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A【解析】试题
22、分析:A 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王朝更替涌现出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说明政治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入选。B 选项观点错误,制度更替并不是文艺工作者出现的必要条件,故排除。C 选项观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政治制度发生变化时,文化并不一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故排除。D 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社会制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文化发展对社会制度的影响,故排除。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6.“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 ,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
23、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表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相对稳定性 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也体现了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项符合题意;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才具有相对稳定性,项观点错误;古代的富与当今的富强基本内涵一致,值追求,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17.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 年 3 月 23 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 ,主题是“挖掘
24、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 。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 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题干中提到“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缘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 ,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项符合题意;本次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 ,表明对姓氏文化的
25、研究和挖掘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项符合题意;姓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项观点错误;姓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要使它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但并不能说它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18.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在 CCTV-1 黄金档震撼播出。 信中国重新唤醒了中华民族闪光的信仰!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集中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 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A. B. C. D. 【答案】D【解析】
26、【详解】传统家书记录、传达了家人之间的真情,因此传统家书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项符合题意;读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情感,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项符合题意;家书是家庭内部的书信来往,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并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全貌,也不能集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D。19.近几年来, “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 “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
27、,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 。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失精神力量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 “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 ,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项符合题意;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项观点错误;传统孝道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
28、待传统孝道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面继承,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C。【点睛】1.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
29、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0.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 ,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立体化塑造了以明代八府巡按董洪为代表的清官形象,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该剧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推动文化的机制体制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古为今用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A. B. C. D. 【答案】C【
30、解析】【详解】 “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 ,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 ,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通过文化的机制体制创新推动文化创新,项不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C。21.“没有底线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
31、为主、为我所用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在文化交流中要包容,要不断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不断的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选A。与题意无关。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2.“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和“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都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A. 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 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都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
32、粕的原则,否则无法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所以选择 B。23.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 20 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 。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 “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论是古代“四大发明”还是“新四大发明”都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33、和繁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项符合题意;“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项符合题意;从古代“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 ,体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没有体现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项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A。【点睛】区别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途径 手段内涵及侧重点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区别具体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大体
34、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联系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4.“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 、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表明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材料表明诗与画的关系密切 ,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也表明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正确
35、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25.2017 年 9 月 4 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为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由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A. B. C. D. 【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显示的是
36、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体现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A。【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26.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A. 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 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
37、炬【答案】B【解析】【详解】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 适合题意;A、C 混淆了文字和汉字的重要性,排除;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D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B。【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
38、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7.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秦俑、中国画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观众欣赏杂技,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体味到新的时代气息。杂技艺术的发展说明面向世界的文化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有关知识。题中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
39、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符合题意;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符合题意;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B。【点睛】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根基、渊源。(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3)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4)文化创新的渊源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28.20 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
40、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采用现代艺术形式就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表明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项符合题意;“采
41、用现代艺术形式就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说法太绝对,项观点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D。29.2017 年 7 月 29 日,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 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速度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
42、,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 ,表明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项符合题意;通过采取实景剧的形式,创新了文化的呈现形式,这种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B。30.2017 年 8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43、。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在该精神的激励下,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体现了民族精神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两项符合题意;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材料没有涉及,项不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说法错误。答案选 B。
44、【点睛】塞罕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坚持塞罕坝精神,对今天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二主观题31.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
45、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答案】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
46、综合国力。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树立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共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
47、“有利于” “促进” “增强” “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结合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分析回答。32.材料 自 2017 年 7 月 1 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