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枝花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生物1.蓝球藻细胞与小球藻细胞的最本质区别是A.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遗传物质 D. 有无细胞器【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举例 差异性 统一性原核细胞细菌、蓝藻、放线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草履虫、酵母菌、植物、动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多种细胞器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2.都有核糖体【详解】篮球藻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识记真核
2、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以及准确判断篮球藻和小球藻所属的类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 B.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C. 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 D.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膜内陷形成小泡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泡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运输方式叫做胞吞。细胞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做胞吐。【详解】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 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
3、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B 错误;mRNA 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C 正确;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 错误。故选 C。【点睛】理解胞吞、胞吐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最显著特点是( )A. 染色体进行复制 B. 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C. 有纺锤体形成 D. 着丝点分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有纺锤体形成;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一分为二;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4、,故本题答案选 B。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点评:本题重在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属于对识记、区分层次的考查。4.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答案】C【解析】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通过体液运输,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各种激素。5.下图表示某种大型鸟类迁人某岛屿后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第 5 年比第 6 年的种群密度大B. 第 1 年至第 7 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C. 第
5、5 年至第 6 年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 第 1 年至第 7 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第 1 年至第 7 年种群增长率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但均大于 O。【详解】第 6 年的种群增长率=(第 6 年的种群数量第 5 年的种群数量)/ 第 5 年的种群数量,由曲线图可知,第 6 年的种群增长率为 1.75,故第 6 年比第 5 年的种群密度大,A 错误;由曲线图可知,第 1 年至第 7 年种群增长率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正确,D 错误;第 5 年至第 6 年种群增长率仍大于 0,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错误。故选 B。【点睛】准确解读种
6、群数量变化的数量模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有误的是A.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 pHB. 肾脏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C. 免疫系统作为防御系统,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 血糖浓度下降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答案】C【解析】【分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目前认为,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稳态,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参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NaHCO3/H2CO3、Na 2HPO4/NaH2PO4可以调
7、节血浆 pH,使血浆的 pH保持相对稳定,A 正确;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 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C 错误;当血糖下降时,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同时使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D 正确。故选 C。【点睛】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7.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 多吃
8、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C. 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D.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能量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损耗的能量越多,顶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详解】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从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描述的,A 错误;“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B 正确;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是从营养的角度进行解释的,C 错误;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由于能量传递经过的营养级少,损失的能量少,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少的能量,D 错误。故选
9、B。【点睛】理解能量的传递特点,结合题干进行分析即可。8.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 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B.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D.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防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物理性屏障。人体防卫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体防卫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B 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A 错误;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 正确;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属于人体的
10、第一道防线,C 正确;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 正确。故选 A。【点睛】识记免疫系统对外界病原体的防卫功能便可解答本题。9.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渗透作用吸收水分B. 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D.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吸水的方式有两种:吸胀吸水和渗透吸水。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液泡膜、细胞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半透膜。细胞
11、液、半透膜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详解】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植物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A 正确;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形成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B 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可产生较多的能量,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C 正确;卵细胞体积较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小,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较小,D 错误。故选 D。【点睛】牢记细胞的结构,物质的运输方式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细胞癌变过程中不会发生A. 细胞中核 DNA 结构发生改变B. 细胞黏着性下降、易分散转移C. 细
12、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改变D. 细胞水含量减少、酶活性降低【答案】D【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细胞中核 DNA 结构发生改变;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黏着性下降、易分散转移;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改变;癌细胞代谢活跃,细胞水含量增加、酶活性升高,D 项错误。11. 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B. 该遗传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不同C. I-2 与-6 基因型不同D. 若-7 与-8 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2/3【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 II 代的 5 号和 6 号都有病,而其女儿没有该病,说明是
13、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 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率相同,B 错误;I-2 和 II6 都是患者,但 2 的儿子和 6 的女儿都没有改变,说明他们都是杂合子,基因型相同,C 错误;如果 III-7(无该病)与 III-8 结婚,III-8 有 1/3 纯合子,2/3 杂合子,子女不患病的概率是1/22/3=1/3,患病概率是 2/3,D 正确。【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有关遗传系谱图题,首先要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高中学生易记的口诀快速判定方法如下: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其父或其子患病最可能是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14、,男病女正非伴性,其母或其女患病最可能为伴性。另外,不要忘记还有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和 Y 染色体遗传。细胞质遗传:整个系谱图应表现为母病子必病,母正常子必正常。伴 Y 遗传系谱图则表现只传男不传女,男患者的父亲与儿子均应为患者,出现反例即可否决。12.下列关于种群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隔离通常分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生殖隔离
15、: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详解】隔离通常分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正确;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错误。综上所述,的叙述正确,即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13.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盐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C. 大脑皮层和垂体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D. 参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16、中的信息分子只有抗利尿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调节如下图所示【详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的结果,A 正确;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B 正确;大脑皮层是水盐平衡感觉中枢,下丘脑是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故大脑皮层和垂体受损都会影响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C 正确;参与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D 错误。故选 D。【点睛】识记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及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便可解答本题。14.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
17、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B 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B. 反射过程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 EAC. 刺激 a 或 b 处,电流计 c 指针都会偏转D. 刺激 a 处引起骨骼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D 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 E 是感受器,C 是神经中枢,B 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详解】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外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故 B 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A 错误;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方向是 EDCBA,B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 a,电流计 c 指针都会偏转;刺激
18、 b 处,兴奋不能在反射弧上逆向传递,故电流计 c 指针都不会偏转,C 错误;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传出神经使效应器起作用并不能完成反射,D 错误。故选 B。【点睛】明确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和兴奋在神经纤维、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甲的胰岛 B 细胞受损,乙的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检测发现两人血糖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两人血浆内的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人 B. 两人的血浆渗透压均低于正常人C. 两人均有可能出现尿糖症状 D. 注射胰岛素均可治疗两人的症状【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的合成受阻。胰岛素受体受损,信
19、息分子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详解】甲的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的合成受阻,故甲血浆内胰岛素的水平低于正常人。乙的胰岛素受体受损,信息分子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导致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使乙血浆内胰岛素的水平高于正常人,A 错误;由于甲血浆内胰岛素的水平低于正常人,乙的胰岛素受体受损,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故二者的血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故血浆的渗透压高于正常人,B 错误;二者的血糖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部分葡萄糖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尿糖症状,C正确;注射胰岛素对甲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对乙基本不起作用
20、,D 错误。故选 C。【点睛】掌握合成胰岛素的细胞、胰岛素的作用机理便可解答本题。16.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1、通常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
21、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通常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故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 正确;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正确;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内关系,D 错误。故选 D。【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组分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以及信息传递的作用便可解答本题。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
22、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 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 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D. 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答案】B【解析】【分析】1、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详解】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 错误;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 正确;血浆中的小分子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C 错误;血浆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回到组织液。淋巴可进入血浆,而血浆不能回到淋巴,D 错误。故选B。【点睛】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便可解答本题。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
2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属于生产者B. 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 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 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桉树甲虫蜘蛛蜥蜴蛇、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袋鼬、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蜘蛛蜥蜴蛇、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蜜雀百劳鸟袋鼬、合欢树叶状虫蜜雀袋鼬。【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共含有 8 条食物链,桉树属于生产者,A 错误;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 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C
24、 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D 正确。故选 D。【点睛】能够对食物网进行分析,写出所有的食物链便可解答本题。1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3、年龄组成可以用于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4、性别比例可以间
25、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详解】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 错误;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如大象和蚂蚁等,B 正确;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 正确。故选 A。【点睛】识记种群特征及它们间的联系便可解答本题。20.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叶绿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不吸收其它波长的可见光B.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的叶绿素 a 比叶绿素 b 扩散的速度快D. 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
26、,黄绿色的叶绿素 a 和蓝绿色的叶绿素 b【答案】C【解析】【分析】1、捕获光能的色素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2、叶绿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也吸收其它波长的可见光,A 错误;叶绿体的基质中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B 错误;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叶绿素 a 与滤液细线的距离比叶绿素 b 远,说明叶绿素 a 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比叶绿素 b 快,C 正确;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蓝绿色的叶绿素 a 和黄绿色的叶绿素 b,D 错误。故选 C。【点睛】识记叶绿体
27、中色素的分离原理,以及色素吸收的光质便可解答本题。2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A. 绝大多数生物由 DNA 携带遗传信息 B. 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C. 只有 DNA 能够自我复制 D. DNA 是唯一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详解】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绝大多数的病毒均是由 DNA 携带遗传信息,A 正确;细胞生物都含有 DNA 和 RNA,故无法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错误;RNA 也够自
28、我复制,C 错误;RNA 也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D 错误。故选 A。【点睛】明确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便可解答本题。22.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同的是A. 都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B. mRNA 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C.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都由线粒体提供D.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详解】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细胞核内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A 错误;mRNA 上终止密码子无法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B 错误;
29、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需要能量,但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 错误;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正确。故选 D。【点睛】明确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翻译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 等位基因 A 与 a 的最本质的区别是A. 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B. 两者在减数分裂时的分离方式不同C. 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D. 基因 A 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 a 能控制隐性性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故 A 正确。两者在减数分裂时分离的方式是相同的,故 B 错误。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同的,故 C 错误。基因 A 和 a控制的性状不是它们
30、最本质的区别,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4.接种 HPV 疫苗能有效预防女性的宫颈癌。已免疫的机体,当 HPV 病毒人侵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 HPV 病毒抗体。产生这些抗体的细胞主要来源于A. B 细胞的增殖、分化 B. 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C. T 细胞的增殖、分化 D. 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将信息传递给 T 细胞,被激活的细胞合成和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被激活的 B 细胞在 T 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 B 细胞)和
31、记忆细胞。【详解】接种 HPV 疫苗能够刺激机体内产生免疫作用,产生浆细胞(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HPV 病毒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和二次免疫的特点便可解答本题。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起主导作用 B.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都能进行极性运输C. 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甘蔗增产 D.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脱落【答案】C【解析】【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 合成部位 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
32、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发芽和防止落花落果;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和疏花疏果。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详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不同的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激素不同,A 错误;乙烯、细胞分裂素等在植物体内无极性运输的特点,只有生长素才能进行极性运输,B 错误;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C 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
33、脱落 D 错误。故选 C。【点睛】识记细胞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便可解答本题。2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块稻田的亩产量可以称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B. 食物充裕、空间适宜,则种群数量曲线一定呈“J”型C. 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 若时间允许,群落都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某种群数量。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演替向着顶级群落的方向发展。【详解】一块稻田中水稻的数量可以称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A 错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曲线
34、通常呈“J”型,B 错误;捕食关系是种间关系的一种,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C 正确;顶级群落的类型与环境条件相关。例如环境条件适宜时,顶级群落通常为不同类型的森林。而条件不适宜时,如演替发生在北极冻土,其顶级群落就是苔原,D 错误。故选 C。【点睛】注意:顶级群落的类型与环境条件相关,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27.下列信息传递中,属于物理信息的是A. 鱼类通过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 繁殖季节公鸡抖动鸡冠吸引母鸡交配C. 水葫芦根部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繁殖 D. 河豚遇到敌害时身体膨胀吓退敌害【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
35、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2、化学信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详解】侧线是鱼类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鱼类通过侧线能够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等,属于物理信息,A 正确;繁殖季节公鸡抖动鸡冠吸引母鸡交配,属于行为信息,B 错误;水葫芦根部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繁殖,属于化学信息,C 错误;河豚遇到敌害时身体膨胀吓退敌害,属于行为信息,D 错误。故选 A。【点睛】识
36、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明确不同信息之间的差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下列有关人体内两种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功能不会受影响B. 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与抗原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完成清除C. 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 细胞和 T 细胞D. 侵入机体细胞内的病原体,依靠效应 T 细胞将其清除【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将信息传递给 T 细胞,被激活的某种T 细胞合成和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被激活的 B 细胞在 T 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被
37、激活的另外一种 T 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详解】吞噬细胞受损,无法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导致信息无法呈递给细胞,特异性免疫将受影响,A 错误;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与抗原结合,再由吞噬细胞完成清除,B 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将抗原信息呈递给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 B 细胞,C 错误;当病原体入侵到机体细胞内后,抗体无法进入细胞起作用,依靠效应 T 细胞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D 错误。故选 B。【点睛】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
38、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C【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的操作与估算:第一次从该种群捕获部分个体,全部加以标记后放回原种群。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抓捕,统计捕获的个体数和具有标记的个体数,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详解】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标
39、记个体数偏小,实验所得数值偏大,A 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震荡试管,酵母菌沉在试管底部,若吸取的是上清液则偏小,若吸取的是底部液体则偏大,B 错误;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一般每个样方左边、上边和左上角的个体也需统计,故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实验所得数值偏小,C 正确;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以社会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使实验所得数值偏大,D 错误。故选 C。【点睛】了解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流入
40、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 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答案】B【解析】生产者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草流向初级消费者兔的能量(即兔的同化量) ,A 错误;是兔粪便中的能量(即生产者草同化量的一部分) ,是兔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 正确;图中/的值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其能量传递效应=兔的同化量/草的同化量,C 错误;各种生物都有能量流向分解者,故分解者获得的能量较多,D 错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分析:(1)过程图解:(2)相关分析:摄入量(a
41、)同化量(b)粪便量(c) 。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 。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 。31.蔗扁蛾原产于亚热带地区,后随巴西木进入我国。蔗扁蛾的幼虫啃食香蕉、甘蔗、巴西木等,会导致农作物减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蔗扁蛾与甘蔗的种间关系是_;蔗扁蛾进入我国后迅速蔓延,会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引起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发生演替,此种演替属于_演替;蔗扁蛾进入后的一段时期内,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原因是_。(2)调查蔗扁蛾幼虫
42、的种群密度宜采用_法,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到_。(3)如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蔗扁蛾,这属于利用_信息控制有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_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利用毛蠼螋捕食成年蔗扁蛾进行生物防治,则相比杀虫剂的优点是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捕食 (2). 物种组成 (3). 次生 (4). 环境适宜、食物丰富、缺乏天敌等 (5). 样方 (6). 随机取样 (7). 化学 (8). 种间关系 (9). 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无害【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电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
43、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2、化学信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指通过特殊的行为,对同种或异种动物传递某种信息。【详解】 (1)蔗扁蛾的幼虫以香蕉、甘蔗、巴西木等为食,故蔗扁蛾与甘蔗的种间关系是捕食。蔗扁蛾进入我国后,由于环境适宜、食物丰富、缺乏天敌等,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蔗扁蛾得以迅速蔓延,导致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引起生态系统中的群落发生演替。由于是在保留有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蔗扁蛾幼虫的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常采
44、用样方法调查蔗扁蛾幼虫的种群密度,此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3)如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蔗扁蛾,这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控制有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利用毛蠼螋捕食成年蔗扁蛾进行生物防治,与杀虫剂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无害,对植物及其他天敌无不良影响。【点睛】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生物防治的优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回答下列有关苹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苹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苹果园的土壤中有蚯蚓,杂草、苹果树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昆虫,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
45、的蚯蚓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 (2)苹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苹果(W 1) 蚜虫(W 2) 七星瓢虫(W 3),括号内为 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 W2远小于 1/10 W1,其原因是_。(3)苹果园适当养鸡,鸡以果园中的杂草、害虫为食,这增加了该生态系统_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_。【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 垂直 (3). 分解者 (4). 物质循环 (5). 还有部分流入了与蚜虫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 (6). 营养结构 (7).抵抗力 (8).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析】【分
46、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稳定性就越高。【详解】 (1)苹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苹果园的土壤中有蚯蚓,杂草、苹果树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昆虫,这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蚯蚓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 (2)苹果树的同化量,一部分被自身消耗,一部分流入蚜虫,还有部分流入了
47、与蚜虫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以 W2远小于 1/10 W1。(3)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在苹果园养鸡,鸡以果园中的杂草、害虫为食,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键。33.如图为人体相关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人体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则图中细胞 B 释放信号分子 Y 时经过_层生物膜;研究发现血液中 K +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缩手反射减弱,其机理是_。当兴奋传到细胞 B
48、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2)若图示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且细胞 C 为甲状腺细胞。图中细胞 B 分泌的信号分子 Y 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细胞 C ,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的特点;图中没有体现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细胞 A 产生信号分子 X 作用于细胞 B 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答案】 (1). 0 (2). 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导致细胞不易兴奋而使缩手反射减弱 (3). 化学信号 电信号 (4).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5). (负)反馈调节 (6). 信息交流【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详解】(1)若图示为人体缩手反射的过程示意图,则图中
49、细胞 B 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信号分子 Y,因此经过 0 层生物膜。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与 K+外流有关,血液中(膜外) K +浓度急剧降低,则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导致细胞不易兴奋而使缩手反射减弱。当兴奋传到细胞 B 时,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2)细胞 B 分泌的信号分子 Y 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细胞 C,是因为细胞 C 的细胞膜上有与信号分子 Y 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图中没有体现出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细胞 A 产生信号分子 X 与细胞 B 的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细胞 B,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