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五百人会议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的影响 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4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5罗马法的影响 6罗马法体现的自然法精神 7罗马法罗马法的本质 8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9古代中外思想家主张的对比 10苏格拉底美德的内涵 1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有学者认为,雅典的五百人会议较之四百人会议“不在人数的增加,而在于成分的变化”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五百人会议
2、( )A.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B.增强了公民民主观念C.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D.巩固了雅典民主政治解析:D 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铲除其特权,故 A 项错误;增强公民民主观念的是陶片放逐法、津贴制度等而非五百人议事会,故 B 项错误;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的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津贴制等措施,故 C 项错误;以地域性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血缘性的四百人议事会,有利于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结构方面巩固和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和程度,故 D 项正确。2.(2018安徽合肥期中)在这个国家里,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
3、形形色色的地貌:山地的居民倾心于民主政体,平原的居民偏向寡头统治,生活在海滨的人民向往一种混合的政体。但从总体上看他们都在防止另外的党派占优势以下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中派别林立B.雅典内部争斗导致国家衰落C.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巨大D.雅典民主政治面临威胁较多解析:C 由材料可以看出雅典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政治诉求,这反映出雅典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有重要的影响,C 项正确。A 项是材料的表面现象,B、D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3.“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轮番而治 B.主权在民C
4、.权力制约 D.法律至上解析:A “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体现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基本特征,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主权在民思想,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权力部门的相互制约,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法律的地位,D 项错误。4.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解析:A 公共空间发达和私人空间备受限制都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A 项正确
5、;希腊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B 项错误;“但私人空间备受限制”说明公民仍存在私人空间,并不是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问题,D 项错误。5.公元前 123 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 50 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解析:D 罗马人建立的陪审制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它与古代希腊的陪审法庭在司法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不是雅典司法制度的照搬,故 A 项错误。
6、审判方法的改进没有影响罗马的实体法变化,谈不上罗马法因此而趋于完备,罗马法的完备化是公元 6 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制定以后的事,故 B 项错误。公元前 123 年正是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此时国家政体没有变化,故 C 项错误。陪审员的参与克服了法官一人独断讼案的弊端,有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是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故 D 项正确。【新知生成】 古代罗马较早设立了专管司法的裁判官,走出了公民普遍参与下的大众司法阶段,出现了职业法官,并注重程序规范,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公元前 123 年的罗马索贿罪法的实施以及由此产生的陪审制,改变了法官独自行使司法权的传统,吸收部分公民以陪审员的资格参与司法过程,主
7、要负责诉讼事实部分的审理,法律审理仍由法官负责,这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6.“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都是适合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材料表明罗马法(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C.保障罗马人的私有财产D.在古代法律体系中最完备解析:B 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利益,不能实现人人平等,A 项错误;由“它所提出的都是适合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可以看出罗马法的一些内容适用于资产阶级,表明罗马法具有深远影响和实用价值,B 项
8、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罗马法对罗马的影响,材料更主要是强调罗马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C、D 两项错误。7.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 ”“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 ”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 )A.是罗马公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B.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C.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D.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规范性解析:C 材料中法律规定体现了人的“自然能力”和财产私有等信息,不体现公民与贵族的斗争,A 项错误;材料无法辨识该法属于公民法还是万民法,B 项
9、错误;材料中“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然能力”“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强调了人的自然权利,具有浓郁的自然法精神,C 项正确;材料中法律规定,意在强调公民的权利,非强制规范,D 项错误。【新知生成】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他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8.公元 3 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
10、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 “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 ”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解析:B 罗马法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A 项错误;据材料“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可知罗马法维护皇权专制,是专制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C 项错误;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
11、。9.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 ”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解析:C A、B 两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安提丰是公元前 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处于同时代,“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讲究人的感觉,强调了人的主观随意性,由此可判断这种主张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似,C 项正确;“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并非以人为本,D 项错误
12、。10.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 苏格拉底 B.老子 普罗泰格拉C.孟子 柏拉图 D.庄子 亚里士多德解析:A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 A 项正确;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 B 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
13、护社会秩序,故 C 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 D 项错误。11.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学生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 。继而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D.理念是万物本原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用一个蜡做的假苹果考验学生,受苏格拉底所说的
14、“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影响,除柏拉图以外的学生都认为是真苹果,只有柏拉图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受苏格拉底的“误导”,拥有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美德,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2.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 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甲的论点错误D.乙的论点错误解析: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
15、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倡导“美德即知识”,据此判断材料的描述,甲的论据和论点是正确的。而乙的论据中苏格拉底重视美德教育,而智者学派忽视道德,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故乙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综上分析,综观四个选项,D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 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
16、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 。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
17、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罗银胜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0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10 分)(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5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道德教化” “君、父、夫、兄” “人伦情感” “祭祖、祀孔”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小农经济具有封闭
18、性、宗法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可知其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和关注自然规律;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二“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说明其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上来看,东西方文化都历史悠久,且对各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但各具特色;从现实角度考虑,东西方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多多交流。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或维护社会
19、安定和巩固统治需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聚族而居);宗法制(宗法观念)也加强了道德观念(或宗法制的影响)。影响:政治: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社会思想:重视人伦情感;强调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重社会现实;较少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易于整合外来思想。(10 分)(2)特征: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关注自然规律;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影响: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提供精神武器(或有利于近代西方冲破基督教蒙昧主义的束缚);有利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
20、(10 分)(3)认识:历史久远,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东西方文化都影响了各自的历史进程;东西方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借鉴。(5 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邓小平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
21、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 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整理自联合早报网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要求: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 分)解析:本题为开
22、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首先要表明观点,根据材料中“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得出作者认为政治制度是多样的,其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因此对其优劣的评价要遵从材料中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为标准。然后要结合中西民主政治产生的不同历史条件及影响分析其各自的优劣,在评述过程中要做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论证:古希腊靠海多山的自然条件和小国寡民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直接的、原始的民主政治。中国地处内陆,大河流域孕育了小农经济,其分散性的特征使其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集权政治应运而生。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当时的国情,推动了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集权政治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保护和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集权政治对古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12 分)